5,758
次編輯
變更
小花玉兰
,無編輯摘要
原名[[陈佩华]],父亲[[陈砚楼]]和母亲[[花玉兰]]均系评剧演员。花玉兰宗李([[金顺]])派,唱腔高亢清脆、粗犷豪放,在"奉天落子"时期很有名气。小花玉兰小时曾为其母配演过娃娃生,母女俩同调演唱,很得观众喜爱。她小学毕业后正式学戏,十七岁登台,十九岁成为主要演员。她的嗓音柔润纤细,在继承评剧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向京剧、昆曲学习,兼收并蓄,创造了真、假声结合的演唱风格。她擅长青衣、花旦戏、有时也反串小生。表演及念白文雅脱俗、清丽大方。其代表剧目有《[[拜月记]]》《[[牛郎织女]]》《[[二度梅]]》《[[吕布与貂蝉]]》等。1986年主演《[[夕阳红]]》获天津市首届戏剧节优秀主角奖,1992年主演《[[西厢记]]》获全国广播戏曲展评一等奖 。
=艺术家小花玉兰评剧艺术专题讲座=
2016年5月11日上午,市群众艺术馆一楼音乐厅座无虚席,“走进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讲座”在这里举行。咨询委老艺术家小花玉兰为现场听众讲述评剧的渊源及自己为传承评剧艺术并创新的历程,并率弟子为大家现 场演唱,博得听众阵阵掌声。咨询委书记主任周玲陪同讲座。
小花玉兰是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艺70年多年来,小花玉兰主演了多部高水准的评剧剧目,曾受到邓颖超同志的亲切接见。 因年龄原因小花玉兰淡出舞台后她仍然心系评剧事业,主动承担了戏曲表演的咨询与辅导任务, 并多次到社区与评剧爱好者互动。由于她表演经验丰富,艺术造诣深厚,又深谙评剧理论 ,扶植和培养了多位评剧艺术人才。她是当今评剧界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师。
=一辈子离不开舞台的小花玉兰=
早期评剧角色只有小生、小旦、小丑,故又称“三小戏”。声腔也较简单,后受到河北梆子和京剧等剧种影响,逐渐发展成为行当齐全、声腔丰富的大剧种,广泛流行于东北、华北地区,在云、贵、陕、青等省也有分布,被誉为中国第二大剧种。
评戏始祖成兆才率“庆春班”进津演出后,评戏在天津逐渐发展起来,至上世纪30年代进入鼎盛期,以女艺人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爱莲君为代表形成四大流派。2006年,评剧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耄耋之年的小花玉兰并未陶醉在昔日的巨大荣光里。她依然每日奔波在家与剧院之间,以艺术顾问和总导演的身份为她唯一的入室弟子——26岁的刘洛含指点着经典剧目《凤还巢》的排演。
一辈子离不开舞台的小花玉兰出生在评戏之家。母亲是上世纪30年代就已声名远播的花玉兰,父亲是曾经做科6年先学旦角后改小生的陈艳楼。小花玉兰从小因天赋超群而被父母寄予厚望,从8岁起就在母亲经常上演的《黄氏女游阴》一剧中扮演娃娃生。15岁正式随父母学戏,虽然在唱念上已颇具功力,但为了进一步提高她的表演水平,父母又不惜重金聘请昆曲大师白云生亲自指点,使得她16岁时就能独挑大梁,在全国各地主演了《凤还巢》、《宝龙山》等多部剧目。在与北京群众评剧团签约的几年间,小花玉兰积攒了旺盛人气,拥趸无数,每次演出场场爆满。高强度的演出让她累到肋膜积水,她利用幕间休息在后台吃上几片止疼片,然后照常登台。<ref>[http://www.xijucn.com/html/pingju/20130128/43850.html 一辈子离不开舞台的小花玉兰]戏剧网,2013-01-28</ref>
1954年,民营北京群众评剧团的当红主演小花玉兰不顾父亲反对,毅然放弃高薪加入国营北京市评剧团并迅速成为剧团三大台柱之一,一时传为佳话。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饭店接见印度访问团,团里特派她和花月仙在招待宴会为外宾演唱《拜月记》选段,受到周总理的高度评价。在艺术探索上,小花玉兰是个追求完美和永不止步的人。在北京市评剧团的几年里,她潜心创腔,精心揣摩人物,精雕细刻了《牛郎织女》、《拜月记》、《搜书院》、《陈妙常》等十几部传统戏。她说,演人物不能演自己,必须根据人物心理特点揣摩角色的唱腔和动作。移植不是照搬,只有取长补短、不断出新才能进步。不管演出多么密集,她都坚持抽时间到文化夜校上课,以此丰富文化知识,提高艺术修养。
1958年,天津市评剧院着手组建时,小花玉兰受邀加盟并担任主演,同时带来了她的代表剧目《牛郎织女》、《二度梅》、《拜月记》、《吕布与貂蝉》、《凤还巢》等。转年她就带团南下3个月巡回演出,在上海名角云集的“人民大舞台”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喝彩。1979年,她主演的《鸳鸯被》获天津市剧目展演演出奖;1986年,她主演的《夕阳红》获天津市首届戏剧节优秀主角奖;1992年,她主演的《西厢记》获全国40家广播戏曲节目展播评比一等奖,这些证书像一串脚印永远刻在了小花玉兰的从艺之路上。
与其他戏剧形式相比,评戏最大的亮点也是最难修习的地方就是唱功。另外,善于表现现实生活也是评剧的一个突出特点。由于剧目内容基本上以反映下层官吏、市民阶层、农民阶层生活为主,关注的是普通人命运,展现的是市民家庭的情感世界,反映的是百姓日常生活,所以具有大众文化属性,而作为评戏发祥地的天津,又为这个剧种注入了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元素,蕴含着天津的地域性信仰和习俗。
在天津市评剧院如鱼得水的小花玉兰百说不厌这样一句人生体会:“世上万事靠学习,只要有雄心什么都能做成。”她坚信没有白费的辛苦,“就像小时候父亲天天督促我们写小楷抄剧本,结果后来就在戏里派上了用场。在《苏小妹》和《人面桃花》中,我反串小生,都有当场写字的场景,因为有书法基础,我就能应付下来,当初父亲不经意的一个决定反倒成了我的绝活儿。”小花玉兰常给学生们现身说法,她始终认为入门靠先天条件,提升靠后天努力。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和舞台感觉绝不可能成名成家。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艺不压身是永恒的真理。她要求学生既然献身舞台,就要练出真本事。以前演出,哪有现在的麦克风,只有两个立杆话筒摆在台前,但是演员的声音必须打到最后一排。小花玉兰的老戏迷都爱这样说:“听小花玉兰唱戏不用看字幕,她的戏字正腔圆入耳入心。”
从1980年起,德艺双馨的小花玉兰当选第六届天津市政协委员,而后又连任第七、八、九、十届天津市政协常委。1992年,为了给青年演员更多演出机会,她主动告别难以割舍的舞台和观众,调入1987年成立的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全身心投入到培养评剧接班人的事业之中。文艺界素有“不养小不养老”的说法,但小花玉兰似乎打破了这个规律,年轻时能挑大梁,中年时带徒传艺,年老时发挥余热。她不做挂名顾问,而是经常去剧院帮着学生雕琢剧本、完美唱腔、创新动作,就连她曾经演出无数场的经典剧目,也要一字一句地从一场到末场重新梳理一遍才算放心。她说:“‘艺术家’三个字千钧之重,它不是自封的,而是观众捧起的,为了他们,我愿意继续奉献。”她希望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学毫无保留地传给学生,让他们将评戏的精华弘扬下去。
=文艺广播与你携手“走近评剧大师”小花玉兰 =
2016年5月11日上午,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一楼音乐厅座无虚席,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天津文艺广播媒体主办的2016“走近大师”系列讲座继续火爆开讲。
“走近大师”非遗讲座季是天津文艺广播与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2016年携手推出的一个公益文化品牌。通过这一活动让天津的普通市民有机会与艺术大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审美意识、创新精神、教育价值,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该活动是天津文艺广播在2016年对“传统、经典、怀旧、文艺”四大关键词的又一次成功注解,让每一位听众通过“走近大师”感受非遗传承的生命力。<ref>[http://www.sohu.com/a/74798432_355450 文艺广播与你携手“走近评剧大师”小花玉兰 | 走近大师]搜狐,2016-05-11 </ref><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 视频=="200">File:Img334839294.jpg|缩略图|thumb|250px|有框|右|[http://yule.sohu.com/20120215/n334839293.shtml 小花玉兰在指导弟子刘洛含练功来自搜狐娱乐]File:Img322014885.jpg|缩略图|thumb|400px|有框|右|[http://roll.sohu.com/20111013/n322014877.shtml 小花玉兰喜收新徒来自搜狐网]File:31094541K24.jpg|缩略图|thumb|250px|有框|右|[http://www.xijucn.com/html/pingju/20160531/79075.html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小花玉兰来自戏剧网]{{#evFile:youku4487fc9123221005df7322.jpg|缩略图|thumb|XNjk0ODU3ODg0400px|460有框|inline右| [http://www.hkwb.net/photo/content/2011-10/17/content_479555_2.htm 来自海口网]</gallery>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小花玉兰原名陈佩华,1933年生于天津,是一位艺术造诣很高的评剧旦角演员。她的演唱艺术主要特点是音域宽阔、音质纯净,唱腔委婉细腻、华丽俊雅。小花玉兰对待艺术执着追求、刻苦钻研,她主演的戏,许多唱腔都是由她自己先行设计、然后与音乐工作者共同研究探讨,再充实提高,这使得她的许多经典唱段,在念白和表演方面独具匠心、别具一格。 小花玉兰 是评剧早期著名演员花玉兰和陈艳楼的长女。花玉兰是评剧“李(金顺)派”著名演员,她的天赋条件非常好,演唱高亢嘹亮、清脆明快,具有浓郁的大口落子风格,特别是她的“横音儿”是自己独有的演唱特色。花玉兰17岁的时候就在东北各地演出,很快就唱红了。陈艳楼也是当年非常出色的评剧小生演员,扮相英俊、气质文雅,多才多艺,不仅能唱,还会导戏、改编剧本,设计彩头。 小花玉兰在幼年时就显示了自己的艺术天赋,8岁时演娃娃生就能和母亲同唱很高的调门儿,父母亲决定着力培养她唱评剧。一开始,小花玉兰唱的都是母亲的腔儿,后来她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借助立音发挥自己的长处,非常讲究科学的润腔技巧,她的声音细腻甜美、注重传情,唱腔曲回委婉、清新隽永。同一段唱腔,经她一唱,就增添了许多色彩,很有意境。小花玉兰擅长扮演温柔多情的少女和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她塑造的人物形象气度娴雅文静,水袖、表演清丽大方。《拜月记》《西厢记》《二度梅》《牛郎织女》《 凤还巢 》等是她的代表剧目。 *小花玉兰《拜月记》 洞房 小花玉兰聪明好学,学戏期间,还经常练习书法,以提高文化素养。她演出《人面桃花》,反串小生崔护,唱、做都很潇洒,书卷气十足,还能当场挥毫题诗。她也非常喜爱京剧、昆曲,曾向著名昆曲演员白云生、田瑞亭学过戏,京昆艺术对小花玉兰的演艺风格产生了一定影响,让她的艺术融入了庄重、大方、高雅、深沉的特点。小花玉兰老师在今天的讲座中,一开始就满怀深情地说非常感谢中国共产党解放了艺人并极大提高了戏曲艺人的地位。解放后不再轻视戏曲艺人是戏子,尊重他们,称呼他们是新社会的文艺工作者。她还说自己今天取得的成就是和党的培养分不开的,是和新社会重视戏曲演员的成长进步分不开的。也非常感谢热情的评剧观众多年来对自己的支持和欢迎。 *小花玉兰《阴差阳错》女扮男装 83岁的小花玉兰老师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讲座逻辑性很强,她回忆了母亲花玉兰和父亲陈艳楼的从艺经历以及对自己和妹妹悉心、严格的培养以及传统、严谨的家庭教育。她说自己当年学习成绩很棒,总是前三名,就想上学,为了学唱评剧,忍痛离校学艺。讲座中,她还现场示范演唱了母亲花玉兰当年的唱腔,并谈到将这段唱腔引用到了自己主演的《牛郎织女》 中 。她还说到了母亲花玉兰的演唱得到评剧“李派”创始人李金顺的指教和称赞。她还谈到了母亲的代表剧目《棒打薄情郎》《孔雀东南飞》《王少安赶船》中的唱腔与众不同之处。小花玉兰老师说自己年青的时候曾在北京评剧团担任主演,在戏迷观众中很有影响力,演出场场爆满。那一时期,小花玉兰曾在一次演出中得到周恩来总理的称赞,说她嗓子好,唱得好听。讲座中,小花玉兰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不仅谈到自己舞台生涯的经历,像青年时代在唐山演出为了适应当地观众的欣赏要求,还去学唱皮影。还谈到了自己生活中的逸事,比如她曾和花月仙一起学骑自行车,在父亲的阻止下只能作罢。但是她却学会了滑冰,而且还有一定水平呢。1958年,天津评剧院建院,为了充实演员队伍,小花玉兰从北京来到了天津评剧院担任主演。就此和天津结缘,直到现在。讲座接近尾声时,应现场观众的强烈要求,小花玉兰老师和两位入室弟子——天津评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刘洛含,评剧票友高玉娟为大家演唱了《凤还巢》。<center>==凤还巢=={{#ev:youku|XNjk0ODU3ODg0|640|inline|frame}} =《鸳鸯被》={{#iDisplay:u0636ck0kid|600|480|qq}} =《拜月记》={{#iDisplay:j0749vdinej|600|480|qq}}</center>
==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媒体影视人物]][[Category:中国著名评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