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漢寶德

增加 4,46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67年返國迄今之主要經歷如下:東海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1967~1977)、美國加州科技大學客座教授(1974~1975)、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1977~1982)、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處主任(1981~1987)、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1987~1995)、台南藝術學院籌備處主任(1993~1996)、台南藝術學院校長(1996~2000)、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2001)、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2002~2008)。
==一生致力於建築教育獲獎無數==
包括南園和許多人都留下許多年少回憶的救國團墾丁、溪頭、天祥等青年活動中心,都是他的代表作品。在回國初期,漢寶德參與設計洛韶山莊、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等作品,呈現強烈的現代建築立體派風格,之後漢寶德轉念為大眾而設計,產生融合當地地貌情境的溪頭青年活動中心,此後包括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南園等案例,更結合他長年從事古蹟修復工作經驗,以現代技術來詮釋民族與鄉土形式建築。
曾擔任 以下列舉 寶德8個代表 建築 事務所主持人、世界宗教博 作品,這些建 館榮譽館長 不只美觀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風格獨特,還根據當地的地形 信義基金會董事、台北市文 氣候等環境因素,以使用者的立場做考量,兼具實用與人性 局顧問、台北市古物審議委員、台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台北市文獻委員、宜蘭縣公共藝術審議委員等。
一、救國團溪頭青年活動中心:1975年完工,坐落於溪頭森林自然生態園區內,針葉林環繞,清新幽靜。該中心採用天然原木建材打造,風格別具。漢寶德以圓杉做建築的外壁與屋面,創造出原始山林的氣氛。此外,他以石頭鋪地,杉木砌牆,整棟建物接近自然,有如渾然天成。
 
二、救國團天祥青年活動中心:1978年完工,榮獲第一屆建築師雜誌獎金牌獎,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內。該中心前身為天祥山莊,後為提升服務品質,於山莊原址改建為地上三層、地下三層的現代建築物,並改名為天祥青年活動中心。
 
三、救國團澎湖金龍洞青年活動中心:1980年完工,榮獲第三屆建築師雜誌獎金牌獎。建築外觀類似傳統澎湖民間建築的「堡壘」樣貌,並配合當地氣候,除了面向海灣的一樓餐廳為了觀海而做較大的開口外,其他三面皆為避強風而採用較小開口。
 
四、彰化縣文化中心:1983年完工,榮獲第五屆建築師雜誌獎。傳統造型為其特色,掌握了現代與中國傳統建築的共通點。在現代造型簡單明快的線與面配合下,使用門窗、欄杆等裝飾紋樣,加強了傳統的趣味。整棟建築物飄散著古色古香、雍容華貴的氣氛。
 
五、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1983年落成的緊鄰墾丁青蛙石海濱公園,有精典閩南式建築住宅博物館之稱,為墾丁國家公園內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群落。設計原則為現代功能與傳統村落的結構相配合,並設有傳統村落廣場作為集會堂與餐聽之用。巷道則由一棟棟住宅組合形成,轉折、起伏,頗富自然變化的趣味。
 
六、澎湖觀音亭青年活動中心:1984年完工,榮獲第六屆建築師雜誌獎金牌獎。配合當地強勁季風,建成堡壘式建物,使即使在季風來臨的冬季,也能提供良好的戶外活動場所;氣候良好的夏天,則能讓使用者易於接觸海岸,聽濤觀浪 。
 
七、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中心:1985年落成。其特色是在原有建築上增建的新樓。漢寶德尊重原有建物的設計原意,在既有基座上增擴,且達到新舊建築的諧調。屋頂的造型為設計合乎尺度的閩南式,但是因為垂直分配功能的關係,呈現出高低不平、錯綜變化的外型。
 
八、1985年落成的南園:佔地27公頃,位於新竹縣新埔鎮山區,原為聯合報系創辦人王惕吾退休隱居之所及員工休閒中心,由漢寶德精心設計而成;全區依山水而建,融合江南庭園、閩式建築、洋樓拱廊風格,動員上百名精湛藝師精雕細琢,成為台灣最珍貴的檜木建築群,是華人世界最大的山中園林,也曾為台灣款待過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蘇聯前總理戈巴契夫等人,現委由The One集團經營「南園人文客棧」。
==一生成就卓越 獲獎無數==
漢寶德於1994年獲教育部一等文化獎章、2006年獲得國家文藝獎第一屆建築獎、2008年台灣大學榮譽博士、2009年雜誌最佳專欄金鼎獎、2010年中國建築傳媒獎─傑出成就獎、2012年第二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終身成就獎。
 
「我做事的態度是很痴的。痴就是執著,長於自我反省。我不是聰明人,遇事反應很慢。我的長處就是把事情做到底,不完成絕不罷休」今年10月,漢寶德歡度80大壽,當時他坐著輪椅出席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他舉辦的「築人間—漢寶德八十回顧展」開幕,自謙之詞備受推崇。
 
他曾擔任漢光建築事務所主持人、世界宗教博物館榮譽館長、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信義基金會董事、台北市文化局顧問、台北市古物審議委員、台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台北市文獻委員、宜蘭縣公共藝術審議委員等。
==長年致力筆耕==
其于建築系就學期間,便創辦了《百葉窗》,爾後至1970年代,陸續出版數份建築專業雜志,致力推動台灣現代建築思潮,冀探討建築設計思想與社會人文之關聯等課題。其它尚有二十多本專書、數十篇學術研究論文,著作等身且至今仍持續創作中。流通較廣者有《建築的精神向度》、《建築、社會與文化》、《為建築看相》、《給青年建築師的信》、《築人間-漢寶徳回憶錄》、《博物館管理》、《中國的建築與文化》、《漢寶德歐洲建築散步》、《漢寶德談美》、《漢寶德談文化》等作品。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