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
次編輯
變更
谢天赐
,無編輯摘要
用生命张力表述花鸟画的情怀。<ref>[https://xietianci.artron.net/news_detail_279248 【观点】砚外之音],谢天赐官方网站, 2013-08-14 09:46:42</ref>
== 谢天赐:探索写意花鸟新范式 ==
提起谢天赐的写意花鸟,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天赐荷花”这个标志性的品牌。
在传统与当代的碰撞之中,谢天赐用数十载的笔墨磨炼,以荷花题材为突破口,以变化的空间错觉,成功地使花鸟画的古典图式走向当代形态。
近年来,他将自己在荷花题材的成功经验延伸到花鸟画的众多领域,形成了谢氏花鸟画独特强烈的艺术风貌。
今年初,由中国国家画院在画院美术馆主办了“天心赐意”谢天赐花鸟画艺术展,并召开了“笔墨的现代性转换”研讨会。
8月16日,这一展览来到了广东美术馆,展览展出谢天赐近年来的大写意花鸟作品60余件,包括专门为广东展览而创作的6幅尺幅巨大的新作,意境开张,气势雄浑。
在开幕式之后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谢天赐的创作是从中国传统的大写意花鸟画的精神和笔墨自身生成现代性,这比中西融合的现代性更为可贵。
他面对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当代写意花鸟画乃至中国画创作来说是很有价值的探索。他的探索与前人和当代人相比,都拉开了距离,可以说他的艺术实践对当代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有一定借鉴启示的意义。
展览将进行至28日。
=== 人物简介 ===
'''谢天赐''' 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南方分院副院长。作品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多种奖项。出版多本画集。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务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内外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并随中国艺术代表团赴纽约参加联合国六十周年庆典活动。被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和平使者”及“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称号。
本版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冯钰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 专访 在高山脚下另起一土堆 ===
'''信息时报''':我们知道你早期有十年油画和十年版画的经历,然后自1990年开始画中国画以来,一直在画荷花,直到近两年才拓展到其他花鸟题材。当时为什么选择荷花作为创作题材?
'''谢天赐''':这是有个故事。我在不到40岁的时候,在搞版画的期间,有一次研讨会上有人谈到中国画,说中国画有八大山人、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这四座高峰在前,现在中国画不会再有更大的发展了。我觉得这句话不科学,没有什么事物到顶峰这个概念的,只能说达到了阶段性的高峰,但不能说历史不能往前走,我觉得想挑战这一题目。
我的理论是,在高山脚下另起一土堆,如果有机会给土堆不断加土的话,可能又起一高峰。我以这种心态开始研究中国画。因为自己比较喜欢花鸟,就从花鸟开始。我临摹古人,拜访老师,想得到一些启发,看中国画应该怎么发展。但他们大部分还是谈传统的理论,谈六法。六法很有道理,但不完全符合时代的发展,我想寻求自己的逻辑。
我觉得,如果不能画好某一个题材的话,画别的成就也不会高,但究竟选择什么题材作为突破点呢?当时还没有决定。
那时候我去九华山旅游,遇到一位老和尚,我就跟他谈起来,他说你就画荷花吧。其实在那之前我也画过荷花,但没有想过专门去画它,因为现在在中国至少有五万人在画荷花,凡是画中国画的人一定会画荷花。已经有大量荷花在那里了,想另起一土堆很困难。
老和尚说,和你竞争的人有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做到了什么地步。人越多,参考的对象越多,越有突破的机会。
我被他说服了,回来一画就画了十年,就画荷花这一个题材。1999年拿到中国美术馆一展出就引起了轰动。我又还觉得还不够,又画了十年。这几年画花鸟,把对荷花的研究成果搬过来,大家一致认为是突破性的研究。那我这个土堆就有了,从开始画画20岁到现在花了40年。
'''信息时报''':说到中国画的当代性,一般大家比较容易走的路是中西结合,但你的画是一种从中国的笔墨本身走出来的现代性,虽然你早年是油画、版画出身,却没有受到西方表现主义等的影响?
'''谢天赐''':我不是受到它影响,而是采用它的平面构成。传统的中国画没有明确的平面构成意识,我认识到这一点,把它扩大化。我的笔墨绝对传统的,我把平面构成消化在笔墨中,泼墨构成大写意就是我的画的特点。
=== 谈结构:心理结构是思想行为的关键 ===
'''信息时报''':有评论家认为你画面中的金石气比较浓,你自己认为呢?
'''谢天赐''':毛笔是软的,水更软,我们把毛笔跟水结合起来,通过墨结合起来表现一种很刚硬的东西,那是中国人的本能。我们的文化是柔的,我们的思想核心是儒家中庸,可我们中国人的骨头是很硬的,民族自立、崛起这种精神是刚性的。所以我觉得用毛笔画出金石的感觉是中国传统画的追求的感觉。我秉承了这个精神,金石化是其中一个特点,张扬中有内敛,内敛中有张扬。
'''信息时报''':研讨会中,评论家们认为你的画代表了中国花鸟画的可贵突破,这种突破是从何产生的?
'''谢天赐''':我的画有突破,肯定跟我的思想体系有关系。这个体系可以称为“三结构”,第一个是心理结构,第二个是视觉结构,第三个是笔墨结构。
先说心理结构,心理结构的核心就是你怎么观察这个世界。思想从观察开始,你的眼睛看到了什么,看到多远多高多深入?从哪个层面上去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过去是有本质不同的。还有中国传统的佛道儒三个思想核心如何融合进我们自己的思想,以及对科学的未来,对社会的未来,对艺术的未来的猜想。在有了广阔的知识和哲学的高度之后,再回头看自己的中国画。
第二个是视觉结构,画面上,黑白相生相克,在画纸的范围里要考虑空间、黑白、疏密,这是哲学的逻辑。比如色彩,我现在讲的是是心理色彩,比如鸡冠,不一定是红的,可以是蓝的。过去六法讲究随类赋彩,我则提出要随心赋彩,要感情赋彩。再说构图,我发明了状物法,追求的是构图永远不重复。有时候跟老先生讨论,他们说画熟几个构图就OK了,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张面孔,一个人为什么要重复自己呢?我永远追求不同。
第三个是笔墨结构,用中国传统的书写性为中心。拿起笔的时候抛弃空间,抛弃时间,抛弃物体本身的自然结构,突出的是笔墨结构这个概念。这三结构论,是我理论体系的核心。
'''信息时报''':你所说的笔墨结构和平时传统程式中的笔墨结构有什么不同?
'''谢天赐''':我画的时候,这花这叶是离开花的结构的,没有大自然的结构,是种感觉。拿起笔的时候我抛弃透视、抛弃解剖、抛弃色彩学、抛弃空间、抛弃时间,但是画出来什么都存在,妙就妙在这里。读者看的时候什么都是有的。比如我现在画动物,轮廓抓得非常紧,但内部结构可以是草书的写法。这是我特有的艺术语言。
=== 谈当代:艺术不能离开人的本质 ===
'''信息时报''':通常说中国画中的山水容易画出尺幅比较大的作品,但是花鸟画的大画并不多见。能在这样大的结构里面保持气韵淋漓,你的笔墨中有什么秘密?
'''谢天赐''':大写意的大画,控制起来很难,很多画家画大画,但没有笔墨。为什么呢?因为我是一气呵成,他们是先做小稿然后放大。中国画和油画不同,油画不是讲究笔墨结构,是讲究形的效果,所以它可以这么慢慢打磨。但中国画是要速度的。一笔下去,速度感要出来。这里对纸的要求、湿度的控制都需要经验,而且它总会超出你的臆想。
还有一个我跟别的艺术家不同的,是知识结构。我的研究课题很广泛,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经济,都感兴趣。我爱研究问题,并且认为艺术成就的关键,突破来自人的思想体系,来自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所以我下一步想研究当代水墨画。但是当代水墨有个缺陷,不讲究技法和审美。
'''信息时报''':当代水墨中的一个观点是“笔墨等于零”,或者并不以提供审美愉悦为目的,而是展现画家的观念,提供一个观者思考的平台,甚至纸本水墨的材质都可以被抛弃。你理解的当代水墨是怎样的?
'''谢天赐''':我认为艺术不能离开人的本质。纵观中国绘画史、世界绘画史,所有的成功艺术家,一定都在技法上是成功的。回到中国画的问题上,就是一定不能与传统割裂。科学也好、艺术也好、政治也好,都不可能离开传统。讨论问题要从附近的历史开始看起,最起码最近两百年、未来一百年、当代一百年,这四百年左右会有联系。我的观点是一定要有技法,一定不能离开传统—我们生活都没有离开传统,只是慢慢整个世界范围内发生文化交融。
'''信息时报''':你理解的当代性是怎样一个概念?
'''谢天赐''':传统讲究程式化,我是没有程式的,我画一张画是三笔论,我刚才说的思想核心是三结构。三笔论,一张画就是三个阶段,第一笔随意落墨,形成一个天然之境;第二笔理性驾驭整体布局;第三笔我把它称为“天才”,来自艺术直觉。中国画最后还是表达作者的心性,把笔墨变成本能,才有往前走一步的理由。<ref>[http://news.hexun.com/2013-08-18/157191770.html 谢天赐:探索写意花鸟新范式],和讯网, 2013年08月18日07:00</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