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贺温正言赐紫

增加 2,087 位元組, 2 年前
add
于淳化二年(991年)由右拾遗擢升为[[中书侍郎]]、捧玉册玉宝;但由于“断佞”而结怨于京都巨僧;特别是为徐铉<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5859b20100o1z5.html 旷世奇才徐铉其人其事],新浪博客,2011-01-03</ref>辨诬,与尼道安构成剑拔 张之势。王禹偁的奖掖后进,使“业悖而行悖”者聚而造谤;他草制诰之词,多不虚饰,又为同僚所侧目。因此,[[宋太宗]]借王禹偁为徐铉辨诬事,于淳化二年九月解其知诰制,第二日便贬为商州团练副使。这是王禹偁遭受的第一次打击,[[思想]]有所消沉。他借耕殖商山以遣日。王禹偁还经常到山野中访察民俗民风。人民的痛苦,吏治的腐败,还使他写成上追[[杜甫]]、[[白居易]]所发扬的现实主义诗风的《感流民》诗。《庄子》成了他这期间枕边必备书;长日的不适,则披羽衣道服。在长洲,他曾仰慕南园;而今在商州,则又移情于商州:“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春居杂兴》其一)。有终老于此之志。在政治上失意,却于诗歌方面收获颇丰,在商山期间,是王禹偁诗歌<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s/authorvsw_456aed7002a3A1.aspx 王禹偁的诗文全集],古诗文网</ref>创作的盛期。
 
==媒体评价==
 
  前人为后来者留下了无数遗产,名碑名帖数不胜数,后代的书法家感激之余,在前人的花样繁多的作品面前,常常会有[[眩晕]]感,抑或有一种创新无门之感。李白曾有诗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在创新的难度上,诗与绘画的境遇是相同的。
 
  在无奈之下,不少书画家妥协了:只求吸收前人好的东西,荟萃众美;但求新求变的意识却淡化了。这样的结果是:由于有众美炫目,在当时会有许多的欣赏者。但放在更长的时间中来审视,我们就不难发现,历史苛求艺术家必须以其独特性为它奉献。因而拟古最终低人一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分析书画家的艺术创作,就能对它的意义认识得更深透。
 
  这里刊出的这幅作品出自书画家于天忠之手:“花边落日明金勒,云蓑清影绕画楼”。这副对联是以行草书书写的。而行[[草书]]体有长期形成的传统,不按约定俗成的写法书写,可能就不能让别人辨识,甚至写出的字会与别的字混淆。因而创新的难度大增了。然而,对于于先生来说,这却是激发创作激情的催化剂。从作品中,我们感到他求新求变的欲望十分强烈,个性表现也十分强烈,这对于艺术创作是极端重要的。其中含有寸心自知的甘苦得失,也有许多独得之见。如字体的欹侧取势。这种“势”给人的美是很玄妙的,可以说是知其然,而难以知其所以然,犹如美食的“味道”。作品点画的收放十分夸张,疏处可走马,密处不可透风,强化了对比关系,视觉上给欣赏者留下的印象如镌刻一般。笔者猜想已从事美术书法教学达34年之久,且在国际及国内的书画赛中数十次获奖的于天忠先生,或许正是以其个性的书风,才得以在动辄参赛作品数以万计且雷同处比比皆是的赛事中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的吧?2004年人民日报
==视频==
59,5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