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杰 (清朝)

增加 37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Otheruses|王杰|other= 同名或类似名的其它条目描述}}{{noteta|1=zh-hant: '''王 ;zh-hans:杰;杰=>zh-hant:杰;}}{{明 ( 人物信息框| 姓名 朝)'''= 王杰| 原名 =| 图片名称= 大学士 [[File: 王杰(清朝).jpg| 缩略 片大小 = 200px| 图片说明 = 清代中南海紫光阁《御笔平定台湾二十功臣像赞》中的 右| 王杰 画像| 最高职务 = 光禄大夫太子太傅东阁大学士| 国家 = 大 ( | 爵位 =朝)| 籍贯 = [[陝西]][[韩城县]]| 族裔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 汉族| 旗籍 =| 字号 80&size= 字伟人,号惺园,一号葆醇| 諡号 b9999_10000&sec= 文端| 出生日期 1555410944557&di= 雍正三年(1725年)| 出生地点 c6c708afa8204b804d6cef40684d6978&imgtype= [[陝西省]][[西安府]][[同州]][[韩城县]]| 逝世日期 0&src= http%3A%2F%2Fimg.mp.sohu.com%2Fupload%2F20170813%2F5d2e6bf7ecc54249b0983403d6257643_th.png 嘉庆十年正月(1805年2月9日)| 逝世地点 = [[北京|京师]原图链接][[顺天府]]| http://www.sohu.com/a/164198038_680861 墓葬 =| 配偶 = 程氏| 亲属 = [[王笃来自搜狐的图片]](孙)<br />[[王鼎 (清朝)|王鼎]] (同宗)| 出身 =*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辛巳恩科赐进士及第| 经历 =| 着作 =*奉敕纂《西清续鑑甲编》、《西清续鑑乙编》*《惺园易说》、《葆醇阁集》}}''' [[ 王杰]]'''({{bd|1725年||1805年|2月9日|Wang王}}),字'''伟人''',号'''惺园''',一号'''葆醇'''。[[陕西]][[韩城县]]人。[[清朝]][[乾隆]]后期名臣。
王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状元]]。历任[[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右都御史]]、[[兵部尚书]]。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次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嘉庆]]十年(1805年),王杰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文端'''”。
== 生平 == 
=== 早年经历 ===
 
王杰生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幼时家贫,以[[拔贡]]考铨[[蓝田县]][[教谕]],未任即遭父丧。为养母以游幕为生,曾入[[江苏]][[巡抚]][[陈宏谋]]、[[陝甘总督]][[尹继善]]幕中,二人皆重之<ref>《[[清史稿]]》(卷340):“王杰,字伟人,陝西韩城人。以拔贡考铨蓝田教谕,未任,遭父丧,贫甚,为书记以养母。历佐两江总督尹继善、江苏巡抚陈宏谋幕,皆重之。”</ref>。王杰早先跟从[[孙景烈]]周游,讲授[[周敦颐|濂]]、[[二程|洛]]、[[张载|关]]、[[朱熹|闽]]之学;等到见了[[陈宏谋]],学问更加进步,自认为自己立身行事、沉浮官场都得力于此<ref>《[[清史稿]]》(卷340):“初从武功孙景烈游,讲濂、洛、关、闽之学;及见宏谋,学益进,自谓生平行己居官得力于此。”</ref>。
=== 乾隆年间 ===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孝圣宪皇后|皇太后]]七旬万寿恩科,王杰中进士。殿试考卷呈送给[[乾隆帝]]时名列第三,乾隆帝仔细看了他的字迹,觉得好像是平日里很熟悉的人写的,因为王杰过去为尹继善缮写奏疏,曾经受到他的赞赏,就向人询问他的人品,于是将王杰的名次提为[[状元]]<ref>《[[清史稿]]》(卷340):“乾隆二十六年,成进士,殿试进呈卷列第三。高宗熟视字体如素识,以昔为尹继善缮疏,曾邀宸赏,询知人品,即拔置第一。”</ref>。等到新科进士晋见皇帝时,乾隆帝看到王杰风度稳重端庄,更为高兴。又因为陕西自清朝开国以来从未出过状元,这一年[[大小和卓之乱|西部边境的战争]]又取得了胜利,而新科状元又恰是陕西人,于是乾隆帝召见王杰,当面赋诗以贺:「西人魁榜西平后,可识天心偃武时<ref>《四月二十五日御殿传胪纪事》 乾隆帝:「雅化作人祝寿慈,金阶胪唱丽晴曦。既求真学颁新製,亦体常情改近期。公举不教存己见,明扬还豫定其辞。西人魁榜西平后,可识天心偃武时。」</ref>。」授[[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屡次执掌考选文士,五次升迁至[[内阁学士]]<ref>《[[清史稿]]》(卷340):“及引见,风度凝然,上益喜。又以陝人入本朝百馀年无大魁者,时值西陲戡定,魁选适得西人,御製诗以纪其事。寻直南书房,屡司文柄。五迁至内阁学士。”</ref>。奉[[敕书|敕]]编纂《[[西清续鑑甲编]]》及《[[西清续鑑乙编]]》二书。
王杰在朝廷中枢十余年,事有可否,未曾不将情节详细陈奏。当时[[和珅]]秉政,政事大多擅自决定,其他文武百官大都隐忍不发,只有王杰认为不可以时,就与和珅据理力争。乾隆帝对王杰了解深刻,和珅即使厌恶他,也不能把他赶出朝廷<ref>《[[清史稿]]》(卷340):“杰在枢廷十馀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ref>。王杰每当议政完毕,就默然独坐。某日,和珅趁此时抓起王杰的手说:“[[状元]][[宰相]]手果然好。”王杰说:“这手虽然好,却不会要钱。”和珅羞愧难当<ref>《[[清史稿]]》(卷340):“杰每议政毕,默然独坐。一日,和珅执其手戏曰:“何柔荑乃尔!”杰正色曰:“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珅赧然。”</ref>。
=== 嘉庆年间 === 
[[嘉庆]]元年(1796年),王杰以足疾请求免去军机处、上书房及管理礼部事务,[[嘉庆帝]]批准。朝廷每有大事,嘉庆帝必定咨询王杰,王杰也不时以事上闻。当时正逢[[白莲教之乱]],王杰上疏言事,主张实行怀柔政策,优待归降变民,并认为民变的根源在于地方吏治黑暗、官逼民反造成。王杰主张用募兵的方法把乡勇和变民改编为正式军队<ref>《[[清史稿]]》(卷340):“嘉庆元年,以足疾乞免军机、书房及管理部事,允之。有大事,上必谘询,杰亦不时入告。时教匪方炽,杰疏言:“贼匪剿灭稽迟,由被贼灾民穷无倚赖,地方官不能劳来安辑,以致胁从日众,兵力日单而贼焰日炽。……臣以为军务紧要,莫急于去乡勇之名而为召募之实,盖有五利:一,民穷无依,多半从贼,苟延性命,募而为兵,即有口粮,多一为兵之人,即少一从贼之人;一,隔省徵调,旷日持久,就近召募,则旬日可得;一,徵兵远来,筋力已疲,召募之人,不须跋涉;一,隔省之兵,水土不习,路径不谙,就近之人,则不虑此;一,乡勇势不能敌,则逃散无从惩治,召募之兵退避,则有军法。具此五利,何不增募,一鼓而歼贼?如谓兵多费多,独不思一万兵食十月之粮,与十万兵食一月之粮,其费相等而功可早奏也。”疏入,并被採用。”</ref>。嘉庆二年,再次召入军机处,随扈[[热河]]。不久后,因腿疾,嘉庆帝下诏王杰不再入直军机处,先行回京。嘉庆三年秋,白莲教首领[[王三槐]]就擒,嘉庆帝封赏枢臣,说:“王杰现在虽未入直军机,出兵时曾有赞画之功,一并予以优叙。”<ref>《[[清史稿]]》(卷340):“二年,复召直军机,随扈热河。未几,因腿疾,诏毋庸入直,先行回京。三年秋,川匪王三槐就擒,封赏枢臣,诏:“杰现虽未直军机,军兴曾有赞画功,并予优叙。””</ref>嘉庆帝亲政后,王杰主持了和珅一桉的审理,查明了和珅贪污纳贿的种种罪状<ref>{{cite web|author1=刘玉虎|title=去韩城旅游 穿越历史 探望清朝名士王杰|url=http://sn.ifeng.com/lvyoupindao/youzixun/detail_2013_12/20/1620847_0.shtml?_from_ralated|website=凤凰网|accessdate=2016-05-28|date=2013-12-20}}</ref>。王杰作为首辅大臣,遇事能够识大体顾大局,向皇帝进谏总是不遗余力,嘉庆帝对他优待尊敬。[[嘉庆]]五年(1800年),王杰以年老衰病乞归,嘉庆帝下诏挽留,特许拄杖入朝。嘉庆七年(1803年),王杰固请致仕,晋[[太子太傅]]衔,在籍享受俸禄<ref>《[[清史稿]]》(卷340):“洎仁宗亲政,杰为首辅,遇事持大体,竭诚进谏,上优礼之。五年,以衰病乞休,温诏慰留,许扶杖入朝。七年,固请致仕,晋太子太傅,在籍食俸。”</ref>。
王杰身高不超过一般人,为人和蔼可亲,但操守刚正,侍奉两代皇帝,都是凭借忠诚正直获得皇帝的信任。当他退休还没走时,正值有个叫[[陈德 (清朝)|陈德]]的人在内宫惊动了皇帝御驾,他就急忙上朝谒见嘉庆帝建议说:“陈德只是个地位低微的厨子,哪里敢随便就蓄意谋反?这一定是有背后的大奸大恶之徒指使他彷效明朝[[梃击桉|张差之事]],应该马上清除这身边左右的祸患。”到了嘉庆十八年(1813年)[[癸酉之变]]后,嘉庆帝想到王杰的这些话,特地对他进行了祭奠<ref>《[[清史稿]]》(卷340):“-{杰}-体不逾中人,和霭近情,而持守刚正,历事两朝,以忠直结主知。当致仕未行,会有陈德于禁城惊犯乘舆,急趋朝请对曰:“德庖厨贱役,安敢妄蓄逆谋?此必有元姦大憝主使行明张差之事,当除肘腋之患。”至十八年林清逆党之变,上思其言,特赐祭焉。”</ref>。
== 历史评价== [[乾隆]]帝:典学七闽,肃正士风。台湾民俗,颇悉心中。山海险夷,参画具通。有佐樽俎,图貌纪功。 [[嘉庆]]帝:道直一身立庙朝,清风两袖返韩城。 [[陈康祺]]:公忠贞亮直,相业有闻,即此一端,亦可见两朝恩遇,有自来已。 《[[名人轶事]]》:公高不逾中人,白发数茎,和蔼近情,而时露刚坚之气。 《[[清史稿]]》:君子小人消长之机,国运系焉。王杰、董诰、朱珪皆高宗拔擢信任之臣,和珅一再间沮,卒不屈挠。一旦共、驩伏法,众正盈朝,摅其忠诚,启沃新主,殄寇息民,苞桑永固。天留数人,弼成仁宗初政之盛,可谓大臣矣。 [[萧一山]]:以刘石庵墉、王惺园杰之纯谨,洪亮吉则讥为当场鲍老指刘,刚愎自用指王,余可知矣。嘉庆初年,刘以名相之子,继正揆席,王以先朝殊眷,恩宠有加,足与二人鼎立者,朱珪而已。 ==铁事典故==  王杰历乾隆和嘉庆两朝。青年时期,正值理学衰落,朴学兴起,他生在关中,十分崇拜关学创始人张载的实学风格,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即王杰中状元的第二年,时值张子祠再次修善告竣,故乡去函请他撰写楹联,王杰欣然命笔两联:第一联:道学振关中,十六字渊源摇接,教译留梓里千百年俎豆常馨。第二联:三代可期井田夙愿经时略,二铭如揭俎豆能往阐道功。"以表明他愿意继承张昆的治世之道,他所著《[[惺园易说]]》便是他的代表作。 == 家族 == 
王杰有孙九人,长孙[[王笃]],是[[道光]]二年进士,官至署理[[山东巡抚]]<ref>《[[清史稿]]》(卷340):“孙笃,道光二年进士,历编修、御史,出为汀州知府、广东督粮道,署盐运使。时林则徐为按察使,治海防,甚倚之。募广州游手精壮者备守御,以机敏称。擢山东布政使,署巡抚。失察家人、属官受赂,连降罢职归,襄理西安城工。卒,赠布政使衔。”</ref>。王杰常教育子孙“入仕则正途可也,不以宰相子孙喧耀于人。”<ref>{{cite web|author1=李满星|title=名臣:扳倒和珅的状元王杰|url=http://view.inews.qq.com/a/RUS2015082818029703?refer=share_relatednews|website=凤凰网|accessdate=2016-05-28|date=2015-08-28}}</ref>另外,[[道光]]朝军机大臣[[王鼎 (清朝)|王鼎]]也是王杰同族<ref>《[[清史稿]]》(卷363):“王鼎,字定九,陝西蒲城人。少贫,力学,尚气节。赴礼部试至京,大学士王杰与同族,欲致之,不就。”</ref>。
{{Reflist|2}}
==参考 书目资料==
{{commonscat|Wang Jie}}
 * 清史稿《 [[ 王杰传 ]] 》 *[[钱实甫]]编,《 [[ 清代职官年表 ]] 》,中华书局,1980年 *孙尔准、陈寿祺、程祖洛、魏敬中,《 [[ 重纂福建通志 ]] 》,清同治七~十年(1868~1871年)
{{-}}
{{end box}}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恩科殿试金榜}}
{{清朝入祀贤良祠}}
{{DEFAULTSORT:Wang王}}
[[Category:清朝状元]]
[[Category:清朝翰林院修撰]]
[[Category:清朝刑部侍郎]]
[[Category:清朝吏部侍郎]]
[[Category:清朝左都御史]]
[[Category:清朝福建学政]]
[[Category:清朝兵部尚书]]
[[Category:清朝东阁大学士]]
[[Category:上书房总师傅]]
[[Category:上书房行走]]
[[Category:清朝太子太保]]
[[Category:军机大臣]]
[[Category:清朝追赠太子太师]]
[[Category:韩城人]]
[[Category:王姓|J杰]]
[[Category:諡文端]]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