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70
次編輯
變更
轳
,add
|}
轳,中国汉语汉字,(轳)辘”([[辘轳]]:用手动绞车牵引[[水桶]]自井中汲水的提水工具)
==简介==
植田夏代生于1917年,长崎县人,学历为长崎医科大学附属医学院助产护理科。1936年毕业时,一名长崎医大的妇科医师从花莲写信征求一位志愿护士,她经由家长同意后,在同年4月搭了三天二夜的商轮跨洋到基隆,转抵花莲,工作时结识了当地人江进来,进而结婚,[[日本]]战败后也留在[[台湾]],她便在台湾做了一甲子的助产士生涯。
1959年,孙理莲在花莲设立了山地玛利亚之家,主要是收容临盆在即的贫困原住民女子,让她们得到免费的接生、食宿及医疗。1961年起,植田夏代以“江夏代”之名,到山地玛利亚之家担任义务助产士。由于是免费接生,在当时妇科医师不足、医疗费用高之际,各县市原住民孕妇赶到花莲来生产,植田夏代曾有一天之内接生十四个婴儿的纪录,一个月七十个到一百个,平均每天三、五个婴儿从她手中接生。
1970年,山地玛利亚之家破例收容一名怀了驻台美军[[孩子]]的汉人少女,经过军中牧师的转介,孙理莲安排她住进此处。那少女顺利生下一个[[儿子]]后离去,此后,透过教会协助,更多未婚妈妈来此生产,于是教会单独拨出一栋二楼洋房专门容留她们。山地玛利亚之家本来有两栋房子,当地人称为“生子院”,后来较小的一栋就改称“未婚妈妈之家”。
未婚妈妈之家由美籍的唐华南主持,辅导工作则由植田夏代负责,并配有二位护士,二位洗衣及煮饭的妇人,房子共可住五位未婚妈妈,那些有困难的原住民单亲产妇待遇一样,住宿、休养、接生都是免费的。教会规定生产两周后必须出院,而孩子可以带走自己抚养,也可以留下由芥菜种会安排给久婚无子或希望认领孩子的父母。里面设备相当齐全,除日常家电用品外,还有许多书籍,使用率都相当高,因这些未婚妈妈深居简出,不愿多见生人,至多到阳台看看风景。记者潘嘉珠笔下描写此处是一栋可望见海的白洋房,有花木扶疏的庭院,楼下是客厅,靠墙的红砖壁炉上搁著唱机、唱片,有壁炉、有油画,落地窗的墙角挂着幅耶稣受难图,对面的墙上,悬著满是动物的地毡,厅中一片祥和,“却减不去蕴藏楼中的少女幽怨”。
住进未婚[[妈妈]]之家的少女以国中至高中程度最多,她们常找称为“江[[妈妈]]”的植田夏代倾诉烦恼。植田夏代回忆,初来的准未婚妈妈孤单一人,总含悲度日,茶饭不思,要想办法劝导,住得稍久,虽情绪逐渐平静,但不时还会暗自饮泣,有一位未婚妈妈在临走前夕坐在床边看孩子,一直看到天亮,走的时候泪流满面,喃喃自语不已。
植田夏代每当要接生前,定会握住产妇的手,祈求耶稣基督赐予母子平安。对接生的贫困产妇,她不时送奶粉,更会亲自送自制的娃娃装,当地不时有人在路上叫“江妈妈”。1981年退休时,前后接生超过一万五千个婴儿。
未婚妈妈之家之后成为罗乐道创立的花莲黎明启智中心作教室。
1996年1月,一位曾是未婚妈妈的女子将一封信给联合报股份有限公司,说是要感谢“江妈妈”。记者田德财透过各种管道查访十多天,终于在1月30日找到现年已八十岁的植田夏代。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