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

增加 1,18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ox_width =
|image =
[[File: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jpg|350px|有框|居中|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http://www.twword.com/wiki/%E5%B7%B4%E9%AD%AF%E5%85%8B%C2%B7%E5%A1%9E%E7%B9%86%E7%88%BE%C2%B7%E5%B8%83%E9%9A%86%E4%BC%AF%E6%A0%BC照片來自]]]
|image_width =
|caption =
|birth_date = {{birth date|1925|7|28}}
|birth_place = [[ 美國 ]][[ 紐約 ]] 州紐約 [[ 布魯克林 ]]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2011|4|5|1925|7|28}}
|death_place = 美國 [[ 加利福尼亞州 ]] 山景城
|residence =
|citizenship =
|nationality = [[USA]]
|ethnicity =
|field = 醫學
==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
''' 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 ''' (英語 :Baruch :'''Baruch Samuel Blumberg ''' ,1925年7月28日-2011年4月5日), [[ 猶太人 ]] ,美國涉獵廣泛的 [[ 科學家 ]] 、B肝病毒發現者,此外還對庫魯病有過深入研究。他與丹尼爾·卡爾頓·蓋杜謝克因對傳染病的起源及傳播的研究共同獲得了197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於發現傳染病產生和傳播的新機制,從而促進了B型肝炎疫苗的研製,推動了人類對B型肝炎控制,在全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截至2006年12月,全球164個國家實施B肝疫苗免疫接種,大大降低了B肝病毒感染率。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從而成為拯救肝癌病人最多的專家。
==生平==
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Baruch Samuel Blumberg,1925年7月28日—2011年4月25日), [[ 美國 ]] 醫學家。20世紀40年代發現血液能傳播B型肝炎後,醫學家們花了20多年的時間仍沒發現起源。直到20世紀60年代,一位從事內科學和生物化學研究的專家Baruch Blumberg,才改變了這種狀態。<ref>[http://www.amacad.org/publications/BookofMembers/ChapterB.pdf "Book of Members, 1780-2010: Chapter B"] (PDF).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Retrieved 6 April 2011.</ref>
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Baruch Samuel Blumberg,1925年7月28日—2011年4月25日),美國醫學家。他曾獲哥倫比亞大學內科及外科醫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後在美國多所大學及研究機構工作。他研究過血液的遺傳性多形變態現象,檢查了各種人群的血液樣品,以確定遺傳變異如何影響人體對疾病(尤其是肝炎)的感受性。他曾發現一種B型肝炎抗原,從而促進了B型肝炎疫苗的研製。與 [[ 丹尼爾·卡爾頓·蓋杜謝克 ]] 因對傳染病的起源及傳播的研究共同獲得1976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金。
布隆伯格教授1925年出生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區,他是家中三個孩子的排行老二。他在那裡讀了小學。40年代初,布隆伯格隨後進入法爾羅卡韋高中。二戰中布隆伯格成為美國海軍軍官。戰後他加入在紐約Schenectady大學,並以優異的成績從那裡畢業。畢業後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生課程學習,成為 [[ 哥倫比亞學院 ]] 的內科和外科的實習醫生,1951年布隆伯格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留在哥倫比亞長老會醫療中心作為一個實習生與住院醫師工作四年,然後在 [[ 牛津大學 ]] 生物化學研究所工作,1957年他在那裡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1957-1965年他為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NIH)工作。1964年布隆伯格教授成為美國費城福克斯蔡斯癌症中心研究員,1977年,成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和人類學教授。1989年至1994年他回到牛津大學的巴利奧爾學院(Oxford,Balliol College)擔任首席科學家。1994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1999年至2002年,布隆伯格擔任 [[ 美國航天局 ]]<ref>[https://sservi.nasa.gov/ ""Baruch Samuel Blumberg (1925–2011)" ''NASA Lunar Science Institute''"]. Lunarscience.arc.nasa.gov. Retrieved 2011-04-07.</ref> 天體生物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2005年始,布隆伯格教授當選美國哲學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主席,直至去世。<ref>[https://read01.com/any0Gm.html 科技世界網]</ref>
20世紀40年代發現血液能傳播B型肝炎後,醫學家們就開始尋找引起B肝的病原微生物,但是花了20多年的時間仍沒有結果。直到20世紀60年代,一位從事內科學和生物化學研究的專家Baruch Blumberg,才改變了這種狀態。那時,Blumberg在美國健康研究院(NIH)工作,他的興趣不是肝炎,而是一個基礎問題:血清抗原的遺傳多態性與疾病易感性的關係。1966年初,一個偶然的發現使Blumberg和合作者們開始考慮澳大利亞抗原(現名B肝表面抗原)與肝炎的關係。在做了更多的試驗後,Blumberg等人在1966年底發表論文,提出 [[ 澳大利亞 ]] 抗原與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間有密切關係,可能通過輸血傳染。
Blumberg因他的澳大利亞抗原工作獲得了1976年度 [[ 諾貝爾醫學 ]] 與生理學獎。
Blumberg等人提出的用人類血液病毒的一個子單位做疫苗的想法,默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認為這個想法對疫苗的製備有重要意義,於1971年從Blumberg所在的研究機構獲得許可,開始了B肝疫苗的應用研究。經過多年大量的研究和測試,終於研製成功從血液中提純B肝表面抗原製備的B肝疫苗的產品,該疫苗能提供高於90%的B肝免疫力,用血液生產的疫苗1981年投入使用,這就是第一代疫苗--血源性疫苗。
==參考資料==
{{reflist}}
==外部連結==
*[https://www.telegraph.co.uk/news/obituaries/medicine-obituaries/8433131/Professor-Baruch-Blumberg.html Telegraph obituary]
*[https://www.nytimes.com/2011/04/07/health/07blumberg.html ''The New York Times'' obituary]
*[http://www.webofstories.com/gl/baruch.blumberg Baruch Blumberg tells his life story at ]
*[http://blogs.loc.gov/kluge/2015/08/baruch-s-blumberg-bold-exploration-and-pioneering-research/ "Baruch S. Blumberg: Bold Exploration and Pioneering Research" The John W. Kluge Center]
*[https://www.loc.gov/loc/kluge/fellowships/NASA-astrobiology.html Baruch S. Blumberg NASA/Library of Congress Chair in Astrobiology]
[[Category:醫學]][[Category:諾貝爾生理學]]==參考資料=={{reflist}}[[Category:醫學家]][https[Category://read01.com/any0Gm.html 科技世界網諾貝爾醫學奬]]
1,7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