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高晋

增加 4,66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高晋''' ({{lang-mnc|ᡬ᠊ᠠᡠᠵᡳᠨ|v=g῾aojin}},{{bd|1706年|?|1779年||catIdx=G}}),[[清朝]]大臣,高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字'''昭德''',[[高斌]]的侄子。父高述明。
== 生平 ==高晋初授[[泗水县]][[知县]]。'''[[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三月, 高晋 由[[安徽巡抚]] 转任[[南河总督]]。[[乾隆]]二十八 '''({{lang-mnc|ᡬ᠊ᠠᡠᠵᡳᠨ|v=g῾aojin}},{{bd|1706 (1763 |?|1779 ||catIdx=G}} ), [[ 江南河道总督清朝]] ,加[[太子太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三月 大臣 ,高 晋任[[两江总督]],仍统理南河事务。三十三年 佳氏 [ 湖广总督],兼摄[[荆州将军满洲镶黄旗]] 事。三十四年 回任 字'''昭德''' 兼署[[ 江苏巡抚]]。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五月,赴以[[两江总督]]授予[[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高斌]] 的侄子 乾隆四十年(1775年),是冬,入觐,乾隆帝以 晋年七十,书榜以赐。四十四年(1779年)正月,高晋去世。[[谥号]]文端。子[[书麟]]、广兴 述明
== 人物生平==  高晋,字[[昭德]],[[高佳氏]],[[满洲镶黄旗]],[[乾隆]]时[[宰相]][[高斌]]的从子。历任[[安徽巡抚]],以治河功劳加封[[太子少傅]]。升任[[江南河道总督]],历任[[两江总督]]、[[文华殿大学士]],是乾隆著名的五督臣之一,与叔父[[高斌]]同列五督臣,高晋也是乾隆时期著名的宰相。 乾隆二十二年(1757)始参与[[治河]],任至[[江南河道总督]]。先后协办[[徐州]]黄河两岸堤工,请浚兴化南北引河,加筑运河六闸,云梯关子堰。多次勘察永定河、海塘、黄、运诸河要工,主张束水攻沙方略,颇受乾隆帝信任。乾隆四十三年卒,谥文恭。  高晋父述明,[[凉州]]总兵。高晋初授山东泗水知县,累迁安徽布政使,兼江宁织造。乾隆二十年,擢[[安徽巡抚]]。二十二年,上南巡视河,命高晋协办徐州黄河两岸堤工。高晋奏言:"凤、颍灾区诸工并举,米价日昂,动工程银三万两购米,尚虑不敷。上念淮徐海道诸工,截漕二十万石平粜。请分五万济上江各工。"从之。工竟,加太子少傅。 二十六年,迁江南河道总督。奏言:"高、宝、兴、泰积年被水,上命封南关、车逻等坝,於金湾坝下浚引河,泄水归江,使洪泽湖、运河之水不致漫坝东注。下河各县支河汊港及田间积水,均汇入串场河,北至盐城石、天妃等闸,出新洋港。又自兴化白驹、青龙、八社、大团等闸出斗龙港,分二道归海。惟下河形如釜底,积涝骤难消涸。请浚兴化迤南丁溪、小梅二闸引河使出王家港,兴化迤北上冈、北草堰、陈家冲三闸引河,使汇射阳湖,增二道归海,俾数州县积水节节流通,沮洳渐成沃壤。"从之。二十七年,授内大臣,奏言:"运河归江,邵伯以下旧设六闸。自盐河分流下注,请将六闸金门量为展宽。又盐河旧设中、南、北各二闸,应留北二闸以济盐、运。南、中二闸过水迟滞,应添建石坝,接长土堤,酌挑引河,俾高、宝湖水归江益畅。"二十八年,加太子太傅。二十九年,奏言:"清口以上桃、宿等,专受黄水;清口东坝以下,淮、黄合流,至云梯关迤东归海。北岸五套、南岸陈家浦顶冲入溜,议培筑旧堤。臣以云梯关外近海,与其筑堤束水,不若於旧堤上首作斜长子堰,使水汇正河入海。"上均是之。 三十年,迁[[两江总督]],仍统理南河事务。三十一年,按[[苏州]]同知段成功纵仆扰民,高晋以成功方病,拟宽之,上责其袒庇。三十三年,署湖广总督,兼摄荆州将军事。三十四年,回任,兼署[[江苏巡抚]]。上命采洋铜铸钱,高晋请收小钱,并运云南铜供铸,费省於洋铜,上用其议。三十六年,兼署漕运总督,授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仍任总督如故。寻命同侍郎裘曰修、总督杨廷璋筹勘永定河工。事竟,还江南。 四十年,河东河道总督姚立德奏请以蜀山湖收蓄伏秋汛水,工部以旧例蜀山湖於十月后收蓄汶河清水议驳,上命高晋会勘。寻奏:"蜀山湖周六十五里,在汶河南、运河东,为第一水柜。向定蓄水限九尺七八寸,请改以一丈一尺为率,兼蓄伏秋汛水。"从之。四十一年,河督吴嗣爵奏黄河淤高,命高晋与总督萨载筹议。请浚清口以内引河停淤,使清水畅出,与黄河汇流东注,并力剔沙,则黄河不浚自深,海口不疏自治。"上谕曰:"此奏甚合机宜形势,为治淮、黄一大关键。届时妥为之。"是冬,入觐,上以高晋年七十,书榜以赐。 四十三年,命赴[[浙江]]会巡抚王亶望相度海塘,又命赴河南堵筑仪封漫口。秋,河决时和驿,高晋请议处,命宽之。冬,时和驿工竟。仪封新修埽工蛰陷,部议夺官,仍命留任。十二月,卒,赐祭葬,谥文端。怀旧诗并列五督臣中。子书麟、广兴,自有传。 ==惠我南黎== 在[[相山]]的[[龙峰]]和[[虎峰]]南麓,有一座古庙叫[[显通寺]]。老百姓都叫做"[[相山庙]]"。庙的东大殿里,有个御书亭。亭中立着一块巨大的石刻,上有乾隆皇帝亲笔书写的"惠我南黎"四个斗大的字。 原来,在乾隆年间,经相山西北流向相山东南的濉水,因河床年久淤塞,每逢雨季泛滥成灾。安徽巡抚高晋奉命前来勘河修治。当他来到濉溪之后,又顺便到了相山显通寺,看到庙宇由两山环抱,古木参天,风景秀丽,但寺庙破残不堪。于是,这个巡抚高晋就把治河的主要使命丢在脑后,而向乾隆上书修寺,美其名以求神明护佑百姓免于水灾。乾隆阅罢高晋的奏章,就命高晋初修缮寺庙外,另建一条十八里蔽日长廊。高晋贪赃枉法,把修治濉河的金银肥了自己的腰包,只草草修理了寺庙却没有尊旨建造长廊。 哪知后来,乾隆下江南巡视,路经彭城(徐州),设行宫于云龙山,突然想起要到相山十八里长廊来观风景,便令高晋陪同御驾亲往相山览胜。高晋接旨后吓得魂不附体,他急地象像热锅上的蚂蚁。生死关头,他谎奏道:"相山'穷山恶水出刁民',龙驾不宜前往。"高晋为了保自己的性命,竟把山清水秀的相山和这里的穷苦百姓诬为'穷山恶水'和'刁民'。乾隆是个胆小鬼,果真不敢到相山。但他为了收买人心,安抚这里的百姓,故御笔亲书了"惠我南黎"四个大字。后由江南凤阳府宿州知府张开士恭摹于石上保留至今。 == 家庭 == ===父母===
=== 父母 ===
*父亲:高述明,清朝官员。
=== 子女 === 
*长子:[[书麟|高书麟]],清朝官员。任[[安徽巡抚]]、[[湖广总督]]、[[清朝吏部尚书]]。
 
*次子:高广兴,清朝官员。
=== 亲戚 === 
*伯父:[[高斌]],清朝官员,官至大学士、河道总督,清朝的治河名臣。
 
*长堂姊:[[慧贤皇贵妃]],[[高斌]]之长女,[[清高宗]]之皇贵妃。
 
*二堂姊:高佳氏,[[高斌]]之次女。嫁大学士[[鄂尔泰]]二子,鄂实。
 
*堂兄:[[高恆 (清朝)|高恒]],[[高斌]]之独子。清朝官员、外戚,因侵吞[[盐引]]被处以死刑,[[卢见曾]]因曾长期任两淮盐运使,亦牵连入桉。
=== 侄 === 
*长侄:[[高朴]],[[高恆 (清朝)|高恒]]之长子。清朝官员,因[[贪墨]]遭诛,为[[叶尔羌]]玉石桉之主犯。
 
*次侄:高梡,[[高恆 (清朝)|高恒]]之次子。
 
*三侄:高桎,[[高恆 (清朝)|高恒]]之三子。
 
*四侄:[[高杞]],[[高恆 (清朝)|高恒]]之四子。清朝官员,娶[[顺贵人]]之姐,钮祜禄氏。
==参考==
 
*《[[清史稿]]》卷310·列传九十七
== 入祀人物 == === 雍正朝 === 
* 首批:佥议怡贤亲王[[允祥]]宜居首。大学士[[图海]]、[[赖塔]]、[[张英 (清朝)|张英]],尚书[[顾八代]]、[[马尔汉]]、[[赵申乔]],河道总督[[靳辅]]、[[齐苏勒]],总督[[杨宗仁]],巡抚[[陈瑸]]。<br>(此后陆续入祀)大学士[[范文程]]、巴克什[[达海]]、[[阿兰泰]]、[[李之芳]]、[[吴琠]]、[[张玉书]]、[[李光地]]、[[富宁安]]、[[张鹏翮]]、[[宁完我]]、[[魏裔介]]、[[额色黑]]、[[王熙]],领侍卫内大臣[[福善]]、[[费扬古 (栋鄂氏)|费扬古]]、[[尹德]],尚书[[励杜讷]]、[[徐潮]]、[[姚文然]]、[[魏象枢]]、[[汤斌]],提督[[张勇]]、[[王进宝]]、[[孙思克]]、[[施琅]],总督[[赵良栋]]、[[于成龙]]、[[傅腊塔]]、[[孟乔芳]]、[[李国英]],都统[[冯国相]]、[[李国翰]]、[[根特]],统领[[莽依图]],将军[[阿尔纳]]、[[爱星阿]]、[[佛尼埒]],副都统[[褚库]]巴图鲁。
 
* 雍正十二年:祀大学士[[田从典]]、[[高其位]]。
=== 乾隆朝 === 
* 乾隆元年,命入祀诸臣未给予谥号者全部追授。入祀尚书衔兼祭酒[[杨名时]],大学士[[朱轼]],内大臣[[哈世屯]],尚书[[米思翰]]。
 
* 乾隆五年,祀总督[[李卫]]。
 
* 乾隆六年,祀尚书[[徐元梦]],巡抚[[徐士林]]。
 
* 乾隆十年,釐定祠位。入祀超勇亲王[[策凌]],列怡贤亲王左次龛。大学士[[马齐]]、[[伊桑阿]]、[[福敏]]、[[黄廷桂]]、[[蒋溥]]、[[史贻直]]、[[梁诗正]]、[[来保]]、[[傅恒]]、[[尹继善]]、[[陈宏谋]]、[[刘纶]]、[[刘统勋]]、[[舒赫德]]、[[高晋]]、[[英廉]]、[[徐本]]、[[高斌]],协办大学士[[兆惠]],左都御史[[拉布敦 (清朝)|拉布敦]],尚书[[汪由敦]]、[[李元亮]]、[[阿里衮]],尚书衔[[钱陈群]],都统[[傅清]],将军[[和起]]、[[伊勒图]]、[[奎林]],总督[[那苏图]]、[[陈大受]]、[[喀尔吉善]]、[[鹤年]]、[[吴达善]]、[[何煟]]、[[袁守侗]]、[[方观承]]、[[萨载]]、提督[[许世亨]],巡抚[[潘思榘]]、[[鄂弼]]、[[李湖]]、[[傅弘烈]]。
====撤出====
 
* [[乾隆]]二十年三月,爆发[[胡中藻桉]],四月,[[鄂尔泰]]的门生胡中藻被斩杀,鄂尔泰被撤出贤良祠,不准入祀。
 
*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冒赈桉]]发,布政使[[王亶望]]和[[王廷赞]]被处死,[[于敏中]]的牌位被撤出贤良祠。
===嘉庆朝===
 
大学士[[福康安]]、[[阿桂]]、[[刘墉]]、[[王杰]]、[[朱珪]]、[[戴衢亨]]、[[董诰]],尚书[[董邦达]]、[[彭元瑞]]、[[奉宽]],总督[[鄂辉]]。
===道光朝===
 
大学士[[富俊]]、[[曹振镛]]、[[托津]]、[[长龄]]、[[卢廕溥]]、[[文孚]]、[[王鼎]],协办大学士[[汪廷珍]]、[[陈官俊]],尚书[[黄钺]]、[[隆文]],将军[[玉麟]],总督[[杨遇春]]、[[陶澍]],河道总督[[黎世序]]。
===咸丰朝===
 
大学士[[潘世恩]]、[[文庆]]、[[裕诚]],协办大学士[[杜受田]],侍郎[[杜堮]],巡抚[[胡林翼]]。
===同治朝===
 
大学士[[桂良]]、[[祁隽藻]]、[[官文]]、[[倭仁]]、[[曾国藩]]、[[瑞常]]、[[贾桢]],大学士衔[[翁心存]],协办大学士[[骆秉章]],总督[[沉兆霖]]、[[马新贻]]。
===光绪朝===
 
恭忠亲王[[奕訢]],名臣大学士[[文祥]]、[[英桂]]、[[全庆]]、[[载龄]]、[[左宗棠]]、[[灵桂]]、[[宝鋆]]、[[恩承]]、[[福锟]]、[[张之万]]、[[麟书]]、[[额勒和布]]、[[李鸿章]]、[[荣禄]]、[[裕德]]、[[昆冈]]、[[崇礼]]、[[敬信]],协办大学士[[沈桂芬]]、[[李鸿藻]],将军[[长顺]],总督[[沉葆桢]]、[[丁宝桢]]、[[岑毓英]]、[[曾国荃]]、[[刘坤一]],提督[[宋庆]],巡抚[[张曜]]。
===宣统朝===
 
大学士[[王文韶]]、[[张之洞]]、[[孙家鼐]]、[[鹿传霖]],协办大学士[[戴鸿慈]]。
 
 
{{DEFAULTSORT:G}}
[[Category:清朝山东知县]]
[[Category:清朝安徽巡抚]]
[[Category:清朝南河总督]]
[[Category:清朝太子太傅]]
[[Category:清朝两江总督]]
[[Category:清朝湖广总督|署]]
[[Category:荆州将军|摄]]
[[Category:清朝江苏巡抚]]
[[Category:清朝礼部尚书]]
[[Category:清朝文华殿大学士]]
[[Category:满洲镶黄旗人]]
[[Category:高佳氏]]
[[Category:谥文端]]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