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骆驼刺

增加 4,454 位元組, 1 年前
回退源初之水 (讨论)做出的 1 次编辑,到由善慧做出的前一个修订版本
[[File:骆驼刺.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1954253893&di=a195a43791ccd6843dc2d2a96066d50c&imgtype=0&src=http%3A%2F%2Fwww.k618.cn%2Fygmp%2Fdzrmp%2Fzwtd%2F201201%2FW020120105620149500132.jpg 原图链接]]]
 
'''骆驼刺'''(学名:Alhagi sparsifolia Shap. )是[[豆科]],[[骆驼刺属]]半灌木,高可达40厘米。茎直立,从基部开始分枝,枝条平行上升。叶互生,叶片卵形、倒卵形或倒圆卵形,无毛,具短柄。总状花序,腋生,老茎的刺上无花;苞片钻状,花萼钟状,萼齿三角状或钻状三角形,花冠深紫红色,旗瓣倒长卵形,冀瓣长圆形,子房线形,无毛。[[荚果]]线形,弯曲无毛。<ref>[http://www.iplant.cn/info/%E9%AA%86%E9%A9%BC%E5%88%BA 骆驼刺 植物智]</ref>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甘肃、青海和新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有分布。生长在荒漠地区的沙地、河岸、农田边。
 
骆驼刺营养价值较高。是家畜很愿意采食植物。种子含油量高,是药食物资源。骆驼刺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中被作为防风固沙的植物种之一,对于抑制草场退化、减轻干旱荒漠农区绿洲的盐渍化及沙化、保护及扩大绿洲等起着重要作用。
 
== 形态特征 ==
 
半灌木,高25-40厘米。茎直立,具细条纹,无毛或幼茎具短柔毛,从基部开始分枝,枝条平行上升。叶互生,卵形、倒卵形或倒圆卵形,长8-15毫米,宽5-10毫米,先端圆形,具短硬尖,基部楔形,全缘,无毛,具短柄。总状花序,腋生,花序轴变成坚硬的锐刺,刺长为叶的2-3倍,无毛,当年生枝条的刺上具花3-6(-8)朵,老茎的刺上无花;花长8-10毫米;苞片钻状,长约1毫米;花梗长1-3毫米;花萼钟状,长4-5毫米,被短柔毛,萼齿三角状或钻状三角形,长为萼筒的三之一至四分之一;花冠深紫红色,旗瓣倒长卵形,长8-9毫米,先端钝圆或截平,基部楔形,具短瓣柄,冀瓣长圆形,长为旗瓣的四分之三,龙骨瓣与旗瓣约等长,子房线形,无毛。荚果线形,常弯曲,几无毛。
 
== 主要价值 ==
 
=== 饲用 ===
 
骆驼刺营养价值较高。据测定,疏叶骆驼刺花期粗灰分为8.80%,其中含钙1.53%、磷0.15%、无氮浸出物46.24%、粗纤维21.56%、粗脂肪1.95%、粗蛋白质12.56%。骆驼刺的可消化物质含量也高,无氮浸出物及粗蛋白质的可消化率达到60%-80%,[[粗纤维]]及[[脂肪]]消化率为40%。据报道,每50千克骆驼刺粉营养价值相当于40千克[[高粱]],可作为家畜精料使用。
 
仅骆驼四季喜食青鲜骆驼刺,其他家畜很少采食,因其青鲜时含有特殊化学物质。在该草春季返青时,有催肥抓膘作用,牛、羊喜食。刈割秋季开花、结实后的骆驼刺调制成干草,并制成干草粉或与其他草类混合饲喂,适口性好,家畜很愿意采食,可提高其利用价值。
 
=== 药用 ===
 
刺糖是从骆驼刺叶上分泌出来的黄白色发粘的糖汁,凝成透明小颗粒,味甘、酸,性温无毒。民间用于治疗痢疾、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疾病。另外,骆驼刺的种子含油量高,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是一个重要的药食物资源。
 
=== 生态 ===
 
骆驼刺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中被作为防风固沙的植物种之一,因其地上分枝多,株丛状,草层较高,具良好的防风固沙作用,根系发达,能适应沙埋。同时骆驼刺因其根部可吸收积累一定量的盐分,还可起到改善土壤质量的作用。因此,从生态工程及系统工程综合效益入手,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绿洲外围建设以豆科植物骆驼刺为优势种的防护林及盐化草甸,对于抑制草场退化、减轻干旱荒漠农区绿洲的盐渍化及沙化、保护及扩大绿洲等起着重要作用。
 
== 产地生境 ==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甘肃、青海和新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有分布。生长在荒漠地区的沙地、河岸、农田边。耐旱,耐盐碱,抗涝,适应力很强。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4,0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