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可染

增加 54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畫牛高手===
李可染還是畫牛高手。他喜歡牛的強勁、勤勞和埋頭苦幹。多年來畫了大量牧牛圖。 齊白石以蝦、蟹、魚、雞島、花卉等爲題材,寫得十分生動;但李可染劫走出他自己的路子,專門畫牛。他還稱他的畫室爲「師牛堂」,后来刻了一方印章"孺子牛"。細看他的筆法,就不難了解他畫牛的方法與齊石白的蝦蟹完全一致<ref>{{cite book|title=臺灣美術: 臺灣省立美術館館刊|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aNfgOl68FKEC|year=1993|publisher=臺灣省立美術館}}</ref>。白石老人曾为李作《耗草歇牛图》题跋,老人写道: “心思手作,不愧乾嘉间以后继起高手。李可染以簡筆和素描的手法寫牧童水牛,肌理明顯、情趣盎然。加上檔圖新穎,很容易使人產生快意,而細加觀賞之下,則又能給人許多筆墨趣味。這些手法除了構圖稍見取巧,沒有齊白石那麼深思凝重之外,李可染已經深得齊自石蟲鳥花草的筆意。李可染寫了許多牧童水牛畫,有『暮韻圖』、『牧童賞瀑』、『縛牛圖』、『五牛圖』等,這些畫表現了閒靜的趣味,顯出了作者喜愛放逸平淡的生活,也可見李可染一片樸實自然的胸襟。以畫而論,他一貫大阻剪裁,利用濃蔭、水牛的對比,加強表現出一種無拘無束的悠閒<ref>{{cite book|title=南北極|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AHxEAQAAIAAJ|year=1977|publisher=龍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ref>。
李可染从 35 岁开始用水墨画牛,勤奋不^接,画牛不息,直到晚年,箅来整整 47 个春秋。李可染画牛,颈上原有五道筋节,愈到后籴愈^简"。 70 岁后,还在不断删略。80 岁时,牛颈已"简"化到只着一、两笔.这使人想起齐白石画虾,经过了写意复写生,写生复写意,无限反复的认识过程,达到从生活到艺术髙度提炼的境界。他的虾一变、再变、三变,画到晚年 90 多岁,又再一次去掉笔下游虾头部两根触须, "简"到不能再"简" ,而其蕴含却越发丰厚<ref>{{cite book|title=造型艺术硏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HrUwAAAAMAAJ|year=1991|publisher=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ref>。
==澄怀观道 ==
中国画必需进行改造"和"必须批判地接受遗产"这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几乎成为了李可染思考和实践中国画的一种不移的信念。简言之,李可染不仅主张融合中西,同时主张出入古今。他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像一个哲人一样不断思考着中国的发展问题。<ref name="梅墨生2005">{{cite book|author=梅墨生|title=现当代中国书画硏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SJxBAAAAMAAJ|year=2005|publisher=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isbn=978-7-5368-1842-2}}</ref>。李可染以他毕生的艺术实践,创造并形成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的新的艺术风貌和新的艺术思维体系。而「澄怀观道」概括了李可染一生求艺悟道的实践,也升华了他八十年代对东方和西方、山水画与现代人的思考<ref name="孙美兰1991">{{cite book|author=孙美兰|title=李可染研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ZNRHAQAAIAAJ|year=1991|publisher=江苏美术出版社}}</ref>。
===东方既白===
李可染先生说:东方艺术(中国艺术)是一颗被蒙尘的明珠。所以他提出"东方既白“这一个学术观点一东方艺术离真正复兴的曰子已经不远了<ref>{{cite book|title=美術|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_xZLAQAAIAAJ|year=2003|publisher=人民美術出版社}}</ref>。"晚年请人治"东方既白"印章,集中表达了他的这一愿^和心境。中国画水平是很高的。有-次看中! !画和别国的绘闹-联展,感到两者水平差距很远。问来以后,就请王镛刻了一方图章"东方既白" ,是借用苏东坡《前赤壁赋》的结尾一句"小-知东方之既白"。东方文艺复兴的曙光一定会到来,中国画会在世界上占很高的地位<ref name="梅墨生2000">{{cite book|author=梅墨生|title=李可染|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Es5HAQAAIAAJ|year=2000|publisher=河北敎育出版社}}</ref>。
===万山红遍 红山水===
李李可染这类"红色山水"的出现,可能与当时把某些作品指责为"黑、野、怪、乱"的历史有关系<ref name="邹跃进2002">{{cite book|author=邹跃进|title=新中国美术史, 1949-2000|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WgdpAAAAIAAJ|year=2002|publisher=湖南美术出版社|isbn=978-7-5356-1811-5}}</ref> 。具备社会主义文艺的特征,表达共产主义的理想?出路只能是到人民群众中去·到现实生活的源泉中去,去画真山真水。 1954 年,李可染、张盯、罗铭三人结伴到江南作水墨画的写生,经无锡、苏州、上海、太湖、杭州、富春江、绍兴和黄山,前后三个月。(新观察》刊发了李可染的作品与黄永玉的《可喜的收获李可染江南水墨写生画观感》, 94 岁高龄的齐白石亲自为画展题写会标。展览反响很大 。新中国的山水画家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情,找到了毛泽东诗意山水及革命圣地山水的题材,开启了中国山水画崭新的一页。在艺术手法上·多是运用象征这类手法,以红色为主, "来歌颂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人物。李可染在 1954 年和 1956 年两次系列写生活动中,就是把"江山如此多娇"这一毛泽东的名句"当做了他在旅行写生中的座右铭。同时,自己也由从“对景写生”发展到“对景创作”。
这一时期许多画家绘画秋山红叶.被美术史家称为' '红色山水" .被赋予红色政权统治中国的政治含义和时代特征。李可染于 1962 年至 1964 年间.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不仅成功地表现了毛主席词作《沁园春·长沙》诗意,而且以满幅赤色完成了风格的转变(他的水墨画本以黑、满、重、亮的独特风格为人称许) ,顺应了新的时代形势<ref name="覃京侠2004">{{cite book|author=覃京侠|title=新中国美术经典60年代|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y9EpAQAAIAAJ|year=2004|publisher=湖北美术出版社|isbn=978-7-5394-1567-3}}</ref>。画面上红色布满全幅,红中带黑。实际上是以朱砂和墨用“积墨法”层层劾坡染而就的。
==家庭==
苏娥,徐州人,为戏曲家兼戏评家苏少卿之女,曾就读于上海新华艺专。苏少卿是著名戏曲家,是当年剧界四大谭票中之一分子,抗战前已很有声望。 苏娥喜欢唱青衣, 李可染习京胡,刘仲秋习须生。苏先生除亲授李可染琴艺外,还介绍李可染拜[[孙佐臣]]以进一步深造。李可染与苏娥皆习美术,苏娥是苏先生长女,与李可染相爱,于 1931 年结婚,生一女三子<ref>{{cite book|title=中國京劇|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pU4SAQAAMAAJ|year=2007|publisher=中国京剧杂志社}}</ref>。不久抗战爆发,李可染西走武汉、重庆等地,投身救亡。苏娥又怀孕在身,便南下上海,托身已移居法租界的父母家。当第三子出生后,她患腥红热不治去世。李可染在重庆隔了多年才得知妻子的死讯,恢勋泪遥洒,从此得了失眠的症候,到老不愈<ref name="孙美兰1991">{{cite book|author=孙美兰|title=李可染研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ZNRHAQAAIAAJ|year=1991|publisher=江苏美术出版社}}</ref>。
1942年 经[[关良]]介绍认识该校雕塑系女生邹佩珠。邹为杭州人,时任学生会主席,喜京剧,性开朗,同情李可染丧妻之伤,亦钦佩其为人、艺术,故常去看望 。是年 5 。1943年5 月,邹佩珠毕业后,即由[[林风眠]]任主婚人而正式结婚。 1944 年,四 两人育有两 李小 4 出生一女<ref name="梅墨生2000">{{cite book|author=梅墨生|title=李可染|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Es5HAQAAIAAJ|year=2000|publisher=河北敎育出版社}}</ref>。
1989 年 12 月 5 日,李可染因心脏病突发辞世,,生前没有留下遗嘱,但他留下的大批画作却导致了一场持续两年的诉讼。他的遗孀与前妻的子女陷人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遗产纠纷,直至 2007年,李可染原配四位子女李玉琴、李玉双、李秀彬、苏玉虎向法院递交诉状,将李可染遗孀邹佩珠及其三位子女告上法庭,要求分割李可染遗留绘画作品<ref>{{cite book|title=Law and news|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JwJMAQAAIAAJ|year=2009|publisher=《法制与新闻》 杂志社}}</ref>。从2007年开庭,历时两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李可染先生的中国画作品108件、书法作品122件、速写9册、水彩画13件归其遗孀邹佩珠所有<ref>[http://news.sina.com.cn/s/2009-09-23/121818710145.shtml 李可染遗产官司尘埃落定]</ref>。
可染先生逝世后,邹佩珠怀着对先生的深厚感情,不知疲倦地主持出版了几十种李可染画集和书刊,多次举办大型国内外展览,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及筹建李可染艺术基金会<ref>{{cite book|title=文物天地|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ffRJAQAAIAAJ|year=2009|publisher=文物出版社}}</ref>。
等到"六四"过后,文化部来了两个人,到李老家调査"六四"时国画研究院的画家们干了些什么。李老一听,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来了。"批黑画"时,就是因为周总理请了李可染等画家去北京饭店画画儿,结果让江青一伙抓住把柄,说李可染和他的学生一窝黑,后来被整了个半死。这回是不是又来了?李可染夫人邹佩珠每每说到此事,就泪如雨下,万般后悔自己那次没陪在旁边<ref name="陈岩2007">{{cite book|author=陈岩|title=往事丹青|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KqrnAAAAIAAJ|year=2007|publisher=生活・讀書・新知三联书店|isbn=978-7-108-02688-0}}</ref>。
==作品市场行情綜述==
李可染的作品在國內外享有極高聲譽;20世紀50年代,北京榮寶齋 就經營他的作品,以4尺3開為例,牧牛圖每件約60元左右,山水70 元-件,這-價格-直保持到「文革」時期。 1979年後,李可染的畫作價位大幅攀升,同樣尺寸的牧牛圖約 7000~8000元一幅,山水1~1.2萬元一幅。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 國書畫進入國際拍賣市場後,李可染的作品價位再度上揚,1983 年,他的《茂叔賞荷》在香港蘇富比以85萬港元售出。 1986年,他的《暮韻圖》在香港佳士得以12萬港元成交。而後 幾年,李可染極少出手作品,市場幾乎無貨。步入上世紀90年代 後,國家禁止李可染作品出境,這使本來就供不應求的李可染作品 價格急劇上升。1990年,他的《煙江夕照》在香港佳士得被拍至 川萬港元。 1 1995年,他的《清漓風光》在北京翰海被買家以242萬元競 得,令海內外藏家刮目相看。1999年,他的《九牛圖》在北京太平 洋創下了330萬元的佳繽。 1999年,在中國嘉德拍賣會上,他的《萬山紅遍》(28平尺) 又一舉奪魁,成交價高達407萬元,創造了當時李可染作品拍賣的 最高價位,也創造了中國畫單平尺最高價位,頓時震動了整個書畫 界及拍賣市場。2000年,在北京榮寶拍賣會上,李可染的作品又爆 奇聞,他同一題材的《萬山紅遍》(31平尺),在多位買家的激烈 競投下,價格-路大飆玌最後在5(ㄦ6萬元的價位上一槌定咅,使 李可染作品的拍賣價和中國畫單平尺價又創新高<ref name="涼秋2006">{{cite book|author=涼秋|title=當內心充滿自信|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lZ0xAwAAQBAJ&pg=PT156|date=8 December 2006|publisher=Hyweb Technology Co. Ltd.|pages=156–|id=GGKEY:S2AYGZDS6Q2}}</ref>。
* 1929年進杭州國立藝術學院研究部專攻油畫,曾參加過「一八藝社」的進步版畫創作活動;
* 1930年,可染 24 岁时与戏剧评论家苏少卿之女、上海新华艺专的工笔画家苏娥在杭州西湖结婚。
* 1943年,任国立艺专中国系讲师,这期间的代表作有《山亭清话》、《午困》、《秋牧图》等。* 1943年 在重慶任教於國立藝專;* 一九四四〈甲申〕三十七歲,擧辦水墨寫生畫展,徐悲鴻爲之作序,老舎撰文推重。* 1945年 遷居北平,從事教學工 作,並拜[[齊白石]]、[[黃賓虹]]為師,與林風眠、丁衍庸、趙無極、關良、倪眙德擧行聯合畫展。
* 1949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后长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培养了许多山水画家。
* 1954年,开始山水画写生。
* 1959 年秋天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江山如此多娇^李可染水墨写生画展"
* 1964 年甲辰 57 歲爲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五週年,給人民大會堂創作〈清灘天下景〉、〈灘江〉、〈萬山紅遍〉等巨畫。
* 1966年——"文革"開始,被迫停筆。
* 1970 年,李可染与中央美术学院部分教师一起,下放湖北丹江口"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分派给李可染的工作是看管自行车。
* 1972 年,他奉调回京,开始为革命画画。
6,8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