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戴衢亨

增加 5,21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明清人物信息框| 姓名 = =''' 戴衢亨| 原名 '''==[[File:戴衢亨.jpg| 缩略 片名称|右|戴衢亨|[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 图片大小 b9999_10000&sec=| 图片说明 1556340898&di=| 最高职务 b7d1da2018f99264a2d58916c66b3964&imgtype= 体仁阁大学士<br>管理工部事务兼掌翰林院| 国家 jpg&er= 大清| 爵位 1&src=| http%3A%2F%2Fimage.51bidlive.com%2Fu%2F20170630%2F0160.jpg 籍贯 = [[江西省]原图链接][[南安府]http://cn.51bidlive.com/JustShow/JestShowDetails/508559 来自国内拍卖的图片][[大庾县]]<br>祖籍'''[[ 安徽省戴衢亨]][[休宁县]]'''({{bd|1755年|| 族裔 = 汉族1811年| 旗籍 catIdx= D戴}}),[[表字| 字号 = ]]''' 荷之 ''' [[ ]]''' 莲士| ''', 室名 = ''' 震无咎斋| 諡号 = 文端| 出生日期 = ''',[[ 乾隆江西]] 二十年(1755年)| 出生地点 = [[ 江西省大庾]]人,[[ 大庾县祖籍]]| 逝世日期 = [[ 嘉庆安徽]] 十六年(1811年)| 逝世地点 = [[ 京师休宁]]| 墓葬 = | 配偶 =| 亲属 = (父)戴第元| 出身 = *乾 三十六年二十二名举 阜。[[清朝]]政治 *乾隆四十三年一甲第一名进士及第| 经历 = | 着作 =*《平定三省方略》(纂辑)*《热河志》(承办)}}物、[[状元]]。
'''戴衢亨'''({{bd|1755年||1811年|catIdx=D戴}}),[[表字|字]]'''荷之''',[[号]]'''莲士''',室名'''震无咎斋''',[[江西]][[大庾]]人,[[祖籍]][[安徽]][[休宁]]隆阜。[[清朝]]政治人物、[[状元]]。=家世==
==家世==
父戴第元,[[表字|字]]'''正宇''',[[号]]'''簋圃''',官至[[太僕寺]][[少卿]]。父、叔、兄皆[[进士]],时称“西江四戴”。
==生平==
 
戴衢亨生于[[清]][[乾隆]]十九年(1755年),七岁能即诗文,[[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在[[天津]]向[[乾隆帝]]献诗,授[[内阁中书]]。[[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戊戌[[殿试]]一甲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不依附[[和珅]],屡遭贬抑,仅为[[侍读学士]]。
[[嘉庆]]二年(1797年)以[[侍读学士]]加三品卿衔,[[嘉庆]]四年(1799年)以[[军机处行走]],着加恩于[[紫禁城]]内[[骑马]];[[嘉庆]]十五年(1810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嘉庆]]十六年(1811年)四月病逝,帝亲临祭奠,赏赐[[陀罗经被]],入祀[[贤良祠]],[[谥]]'''文端'''。
 
==家谱==
 
世居[[安徽]]休宁县隆阜紫园,二十五世为道容,即戴宏度,家赀渐落,为谋生,迁到[[江苏]]扬州甘泉县,其妻汤氏,只生一子,号为乃勋公,即戴时懋(戴均元祖父,戴衢亨曾祖)。
 
戴时懋元配傅氏无出,早殁,葬于休宁,继室周氏生二子,长为戴佩(戴均元父,戴衢亨祖父),号玉庵;次为戴瑶。
 
戴宏度及其妻汤氏,戴时懋继室周氏三人相继而殁,戴时懋竭力以三棺营葬于扬州西城外西福桥。戴家自戴时懋开始,家道中落,人丁亦衰。戴时懋因"贫困无依",乃携二子远游江南,越过大庾岭,抵广东羊城一带,具体从事什么职业不清楚。
 
"逾大庾岭,抵粤之羊城,父子兄弟俘力谋食,饔餮初溢。"
 
戴时懋"负豪侠,好施与",再继娶梁氏,梁氏亦无出,仅有二子。
 
戴时懋早年已殁于广东。
 
[[戴佩]](戴均元父,戴衢亨祖父),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其出生时已家道中衰,跟随其父戴时懋四处谋生,"幼年随侍奔走粤中,流漓颠沛辛苦备尝,然贫因不改其常度,犹斤斤自守,暇则读四书五经,处已谦和,待人诚实,言行忠信"。
 
读书喜讲性理,尤其精通星卜之术,常往来于大庾的梅关、横浦间,假托占I-算命的吉凶之说,导人为善。看到大庾风俗淳朴,物产丰饶,产生了定居大庾的想法。
 
[[康熙]]五十年(1711年),戴佩(时年23岁)以所有积蓄买负郭田百亩,选择大庾县水城孝友坊作为居所。
 
但是戴佩并没有马上居于大庾,而是直到戴时懋殁后,戴佩才正式定居大庾后,迎养继母梁氏于大庾,"晨昏定省,视膳浣衣,亲涤溺器"。此时的戴佩已经三十多岁,还没有成家,生活之艰辛可见一斑。
 
定居大庾后,才娶元配温氏,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活,得以有家室。
 
戴佩在大庾惨淡经营,承先启后,开始着籍为贡生,正式入籍大庾。其弟弟戴瑶亦在这期间娶妻郭氏,也已成家立业。其弟弟原先被聘于位于大庾岭下的南赣盐馆。兄弟成家后,兄弟间亲密友爱,额其堂日"诚一",以明其志。兄弟定居大庾后,继母梁氏不久殁于大庾,兄弟将继母梁氏与父戴时懋合葬于大庾县东山之麓,"自是有田有庐坟墓,入籍有年矣"。
 
戴瑶比戴佩儿子出生早,两个儿子,长为安元,排行第一,次子排行第二。
 
戴佩元配温氏所生的儿子,长为戴第元,排行第三。次子戴策元,排行第四;三子戴铨元。
 
戴佩后娶侧室江氏,生二子,长为戴淑元,排行第六,最小为戴均元,排行第七。
 
戴氏至此开始,人丁开始兴旺。不幸的是,戴瑶与妻郭氏相继而殁,两子还未成年,十几岁就夭折了,戴瑶这一房竟至不祀。只有戴佩这一支,人丁兴旺。
 
后人现多居于今大余县的新城镇下辖的龙王庙村,只有几十户。
 
==铁事==
 
嘉庆元年,授受礼成。凡大典撰拟文字,皆出其手。二年,命随军机大臣学习行走,以秩卑,特加三品卿衔。累迁[[礼部侍郎]],调户部。四年,仁宗始亲政。衢亨以病乞假;假满,兼署吏部侍郎。六年,擢[[兵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户部三库。川、楚、陕教匪以次削平,以赞画功,屡荷优褒。七年,大功戡定,诏嘉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克尽忠悃,加[[太子少保]],予云骑尉世职。九年,失察顺天府书吏盗印,罢兼尹。十年,调户部,兼直南书房,典会试。十二年,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典顺天乡试。
 
十三年,偕[[大学士]]长麟视南河。时河事日敝,帝锐意整顿,中外臣工议不一,特命查勘筹议。衢亨叔均元方以总河谢病家居,许便道省视,遂与长麟三疏陈治河要义,斟酌缓急,停修毛城铺滚水坝,复天然闸东山罅闸坝,以减黄济运;於王营减坝西,增筑滚坝、石坝,普培沿河大堤,以淮、扬境内为尤急。云梯关外八滩以上,接筑雁翅堤以束水势。高堰、山盱石堤加筑后戗土坡,为暂救急之计,徐办碎石坦坡以护石工。智、礼二坝加高石基四尺,以制宣泄。疏上,帝深韪之,命嗣后考核河工以为标准。十四年,万寿庆典,晋[[太子少师]]。
 
衢亨性清通,无声色之好。朝退延接士大夫,言人人殊,不置可否,而朝廷设施,有见之数月数年之后者。柄政既久,仁宗推心任之。给事中花杰疏论长芦欠课,衢亨方筦户部,议下盐政核办。杰乃劾衢亨与盐商查有圻姻亲,馈送往来,助营第宅,不免徇庇;又廷试阅卷,援引洪莹为一甲一名,有交通情状;荐周系英、王以衔、席煜、姚元之入南书房,与英和阴附结党。衢亨疏辨,下廷臣察询,命二阿哥监视洪莹覆写试策,无误,迭诏为衢亨湔雪;惟斥其令部员刘承澍在园寓具稿,致招物议,予薄谴,镌级留任;坐杰污蔑,承澍漏泄,降黜有差。因调衢亨工部。复以凡部臣有直军机者,遇交议,同官每向探意旨,事后辄相推诿,特谕申儆焉。
 
十五年,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兼掌翰林院如故。十六年春,扈跸五台,至正定病,先回京。寻卒,年五十有七。温诏优恤,称其谨饬清慎,实为国家得力大臣,亲临赐奠,赠太子太师,入祀贤良祠,谥[[文端]]。子[[嘉端]],年甫十一,赐举人,袭云骑尉。
==纪念==
 
今[[南昌市]]内[[状元桥]]即为纪念戴衢亨而建。
== 参考资料 == *《 [[ 清史稿列传 ]] 》128卷,11098-1110:戴衢亨,字莲士,江西大庾人。父第元,由编修官太僕寺卿。衢亨年十七,举于乡。乾隆四十一年,召试,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四十三年,成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典试湖北。叔父均元、兄心亨并居馆职,迭任文衡,称「西江四戴」。寻命仍直军机。秋獮扈跸,射狍以献,高宗赐诗美之。累典江南、湖南乡试,督山西、广东学政,历迁侍讲学士。嘉庆元年,授受礼成。凡大典撰拟文字,皆出其手。二年,命随军机大臣学习行走,以秩卑,特加三品卿衔。累迁礼部侍郎,调户部。四年,仁宗始亲政。衢亨以病乞假;假满,兼署吏部侍郎。六年,擢兵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户部三库。川、楚、陝教匪以次削平,以赞画功,屡荷优褒。七年,大功戡定,诏嘉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克尽忠悃,加太子少保,予云骑尉世职。九年,失察顺天府书吏盗印,罢兼尹。十年,调户部,兼直南书房,典会试。十二年,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典顺天乡试。十三年,偕大学士长麟视南河。时河事日敝,帝锐意整顿,中外臣工议不一,特命查勘筹议。衢亨叔均元方以总河谢病家居,许便道省视,遂与长麟三疏陈治河要义,斟酌缓急,停修毛城铺滚水坝,复天然闸东山罅闸坝,以减黄济运;于王营减坝西,增筑滚坝、石坝,普培沿河大隄,以淮、扬境内为尤急。云梯关外八滩以上,接筑雁翅隄以束水势。高堰、山盱石隄加筑后戗土坡,为暂救目前之计,徐办碎石坦坡以护石工。智、礼二坝加高石基四尺,以制宣洩。疏上,帝深韪之,命嗣后考覈河工以为标准。十四年,万寿庆典,晋太子少师。衢亨性清通,无声色之好。朝退延接士大夫,言人人殊,不置可否,而朝廷设施,有见之数月数年之后者。柄政既久,仁宗推心任之。给事中花杰疏论长芦欠课,衢亨方筦户部,议下盐政覈办。杰乃劾衢亨与盐商查有圻姻亲,餽送往来,助营第宅,不免徇庇;又廷试阅卷,援引洪莹为一甲一名,有交通情状;荐周系英、王以衔、席煜、姚元之入南书房,与英和阴附结党。衢亨疏辨,下廷臣察询,命二阿哥监视洪莹覆写试策,无误,迭诏为衢亨湔雪;惟斥其令部员刘承澍在园寓具稿,致招物议,予薄谴,镌级留任;坐杰污衊,承澍漏洩,降黜有差。因调衢亨工部。复以凡部臣有直军机者,遇交议,同官每向探意旨,事后辄相推诿,特谕申儆焉。十五年,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兼掌翰林院如故。十六年春,扈跸五台,至正定病,先回京。寻卒,年五十有七。温诏优卹,称其谨饬清慎,实为国家得力大臣,亲临赐奠,赠太子太师,入祀贤良祠,諡文端。子嘉端,年甫十一,赐举人,袭云骑尉。 *《 [[ 清史列传 ]] 》28卷,19-26
{{-}}
{{succession box|[[朱珪]]|[[曹振镛]]|[[清朝户部尚书列表#户部汉尚书|户部汉尚书]]|<small>嘉庆十年正月辛亥-嘉庆十四年七月丁卯<br>(1805年2月25日-1809年8月19日)</small>}}
{{end box}}
 
{{清朝入祀贤良祠}}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