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戴均元

增加 10,85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戴均元'''==[[File:戴均元.jpg|缩略图|右|戴均元|[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5772791815&di=2c768a6f39624102d90b4495ce66754f&imgtype=0&src=http%3A%2F%2Fwww.sm.gov.cn%2Fzw%2Fztzl%2Fskh%2Fkjrw%2F201208%2FW020160520425494418968.jp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72802350_393120 来自搜狐的图片]]]''' [[ 戴均元]]'''({{bd|1746年||1840年|catIdx=D戴}}),[[表字|字]]''' [[ 修原]]''',[[ ]]''' [[ 可亭]]''',[[江西]][[大庾 ]](今[[大余 ]])人,[[祖籍]][[安徽]][[休 ]]隆阜,[[清朝]]大臣,居官五十 年, 仕[[乾隆]]、[[嘉 ]]、[[道光]]三朝。
[[ 元]][[戴衢亨]]之叔父。[[乾隆]]四十年(1775年)[[ 士]], [[翰林院庶吉士]],授[[ 修]], 任[[四川]][[ 政]]、[[ 鴻臚 鸿胪 寺]][[少卿]]、[[光 祿 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山 ]][[ 政]]、[[刑部]][[侍郎]]、[[ 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御史]]、[[ 部尚 ]]、[[吏部尚 ]]、[[管理三 大臣]]、[[ 協辦 协办 士]]、[[上 房]] 總師 总师 傅、[[文 淵閣 渊阁 士]]、 實錄館總 实录馆总 裁、[[太子太 ]]。[[嘉 ]]二十三年(1818年),在[[ 軍機 军机 大臣]]上行走。[[嘉 ]]二十五年(1820年),[[嘉 帝]]崩,戴均元 [[托津]]、[[ 盧蔭 卢荫 溥]]撰 寫遺詔 写遗诏 ,因有「[[清高宗|高宗]]降生 [[避暑山 ]]」之 ,[[大 士]][[曹振 ]]指[[ 軍機军机]] 擬遺詔 拟遗诏 犯了「重大 錯誤 错误 」,[[道光帝]] 嚴懲 严惩 戴均元降四 留任,逐出[[ 軍機军机]]。[[道光]]元年(1821年), [[ 莊親 庄亲 王]] 綿課 绵课 、[[ 協辦 协办 士]][[英和]] 寶華 宝华 年吉地。[[道光]]七年(1827年),陵 完工,[[孝穆成皇后]]入葬。翌年,地 宮滲 宫渗 水一尺七寸,帝震怒, 嚴譴 严谴 在事 臣,褫戴均元 ,逮[[京]]治罪, 重闢,念其耄老,免罪 釋歸 释归 。[[道光]]二十年(1840年),卒 [[大庾]],享年九十五。 戴均元主持撰 皇帝《 實錄 [[实录]] 《[[起居注]]》,纂 [[ 鉴]] 》,草 [[ 場條 场条 ]] 》,在 學問 学问 颇有建树。 ==家谱== 世居[[安徽]]休宁县干阜紫园,二十五世为道容,即戴宏度,家赀渐落,为谋生,迁到江苏扬州甘泉县,其妻汤氏,只生一子,号为乃勋公,即[[戴时懋]]([[戴均元]]祖父,[[戴衢亨]]曾祖)。 戴时懋元配傅氏无出,早殁,葬于休宁,继室周氏生二子,长为戴佩(戴均元父,戴衢亨祖父),号玉庵;次为戴瑶。 戴宏度及其妻汤氏,戴时懋继室周氏三人相继而殁,戴时懋竭力以三棺营葬于扬州西城外西福桥。戴家自戴时懋开始,家道中落,人丁亦衰。戴时懋因"贫困无依",乃携二子远游江南,越过大庾岭,抵广东羊城一带,具体从事什么职业不清楚。 "逾[[大庾岭]],抵粤之羊城,父子兄弟俘力谋食,饔餮初溢。" 戴时懋"负豪侠,好施与",再继娶梁氏,梁氏亦无出,仅有二子。 戴时懋早年已殁于[[广东]]。 戴佩(戴均元父,戴衢亨祖父),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其出生时已家道中衰,跟随其父戴时懋四处谋生,"幼年随侍奔走粤中,流漓颠沛辛苦备尝,然贫因不改其常度,犹斤斤自守,暇则读四书五经,处已谦和,待人诚实,言行忠信"。 读书喜讲性理,尤其精通星卜之术,常往来于大庾的梅关、横浦间,假托占I-算命的吉凶之说,导人为善。看到大庾风俗淳朴,物产丰饶,产生了定居大庾的想法。 [[康熙]]五十年(1711年),戴佩(时年23岁)以所有积蓄买负郭田百亩,选择大庾县水城孝友坊作为居所。 但是戴佩并没有马上居于大庾,而是直到戴时懋殁后,戴佩才正式定居大庾后,迎养继母梁氏于大庾,"晨昏定省,视膳浣衣,亲涤溺器"。此时的戴佩已经三十多岁,还没有成家,生活之艰辛可见一斑。 定居大庾后,才娶元配温氏,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活,得以有家室。 戴佩在大庾惨淡经营,承先启后,开始着籍为贡生,正式入籍大庾。其弟弟戴瑶亦在这期间娶妻郭氏,也已成家立业。其弟弟原先被聘于位于大庾岭下的南赣盐馆。兄弟成家后,兄弟间亲密友爱,额其堂日"诚一",以明其志。兄弟定居大庾后,继母梁氏不久殁于大庾,兄弟将继母梁氏与父戴时懋合葬于大庾县东山之麓,"自是有田有庐坟墓,入籍有年矣"。 戴瑶比戴佩儿子出生早,两个儿子,长为安元,排行第一,次子排行第二。 戴佩元配温氏所生的儿子,长为戴第元,排行第三。次子[[戴策元]],排行第四;三子[[戴铨元]]。 戴佩娶侧室江氏,生二子,长为戴淑元,排行第六,最小为戴均元,排行第七。 戴氏至此开始,人丁开始兴旺。不幸的是,[[戴瑶]]与妻郭氏相继而殁,两子还未成年,十几岁就夭折了,戴瑶这一房竟至不祀。只有戴佩这一支,人丁兴旺。<ref>[http://www.doc88.com/p-675129172263.html 乾嘉名臣戴衢亨研究],道客巴巴</ref> 后人现多居于今大余县的新城镇下辖的[[龙王庙村]],只有几十户。 ==人物生平== ===从政经历=== 戴均元12岁时,兄戴第元已官至太仆寺少卿,不久又官[[翰林院]],并于[[乾隆]]二十七年主持[[江南]]考试。但他不以此为靠山,而是常于山寺以烧簧火,燃松明为灯,彻夜通读至天明,终至通经史,善诗文,于乾隆三十三年中举人,乾隆四十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由此入仕,一生任职较多,后至[[军机大臣]],[[太子少保]],[[太子太师]],位极人臣。 历任授翰林院编修、安徽学政、[[光禄寺少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河道总督、都察院左都御史、礼、吏两部尚书,72岁授协办大学士,第二年任军机大臣、尚书房总师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75岁迁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当戴均元79岁致仕时,道光帝对他恩宠有加,曾赐诗送行,并诏令在他还乡沿途的水驿所在官护送,在籍食全俸,可谓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戴均元还乡后,道光皇帝仍对其眷念不已,在他80大寿时,颁赏联匾,驰赏珍奇宝玩,83岁加太子太师。 戴均元不仅功业成就甚巨,且为古代之罕有的高寿者,1840年病逝于大庾,享年95岁。 戴均元为官五十多年,总体仕途较顺,为官也清正,多有政绩。在学问方面也 有建 树,主持撰写皇帝《[[实录]]》与《[[起居注]]》,还参与纂辑《[[明鉴]]》,草拟《[[科场条例]]》等 。 ===为道光帝修建陵墓=== [[清朝]]入关后,陵墓有两处:一为[[河北]]遵化县,称[[东陵]],一为河北易县,称西陵。各代皇帝如何选择陵寝呢?嘉庆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乾隆皇帝专为此事发了一道上谕:按古代宗法制度"各依昭穆次序,迭分东西"。道光年间,顺治、康熙、乾隆已葬东陵;雍正、嘉庆已葬西陵。到道光按理应葬东陵。道光元年(1821)九月初二日道光帝旻宁发了一道出谕:"朕今绍登大宝,恪遵成宪,于东陵界内选择绕斗峪建立吉地"。于是派庄亲王绵课、大学士戴均元、尚书英和、侍郎阿克当阿"敬谨办理",参与陵寝办工的还有嵩单、庆惠、牛坤、穆彰阿、继昌、阿尔邦阿、广泰等一批满族官员。陵寝子道光元年十月十八日卯时正式开工。旻宁认为绕斗峪这个名字不吉利,于第二年三月初五日,改[[绕斗峪]]为[[宝华峪]]。 清朝因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一般皇室事务均是[[满族]]或[[八旗]]官员办理。戴均元被委办皇陵,亦足见其在朝廷的地位,道光二年(1821)七月,旻宁亲自召见戴均元、英和以及军机大臣们,面授机宜,具体规定了陵寝规制,并于道光五年三月二十二日亲自到宝华峪阅视。道光七年,陵寝工程告竣。同年九月二十二日,旻宁亲自护送他的孝穆皇后的梓宫奉安宝华峪地宫。旻宁看到陵寝坚固整齐、肃穆恢宏。非常高兴。于是晋升戴均元为太子太师(此时戴已致仕在籍),复英和一品顶戴。 ===革职被抄=== 宝华峪虽然坚固整齐、外观庄严,但到了道光八年,地宫内出现渗水,已奉安的[[孝穆皇后]]的梓宫被渗湿。九月,旻宁闻知此事,极为震怒。连连发出十三道上谕,大骂办工大臣"丧尽天良"。九月初十下令,将英和"着先行革去顶戴,拔去花翎,革职。"戴均元革去官衔,降为三品顶戴,其子诗亨降职,穆彰阿"交部严加议处。"道光陵督办工程,除戴均元是汉族官员外,其余尚有15位满族官员,均遭到革职处分。 至此,[[旻宁]]仍震怒有加,九月十二日,又亲自到宝华峪地宫查看,还认为处理得轻,"不足示惩",于是又把戴均元革职,英和两个儿子革职。九月十九日,又将英和等七家满族官员的家产"严密查抄"。九月二十三日下令将戴均元"本籍家产严密查搜,勿任稍有寄顿"。九月二十五日,严令绵课、阿尔邦阿等八名办工人员罚赔白银256000两。英和等九人发配[[黑龙江]]、[[伊犁]]、[[乌鲁木齐]]等地。十一月二十三日,念戴均元"尚未始终经手工程,且年逾八旬,耄不加刑,免其死罪,并免发配,即行逐回原籍",其子、孙俱免职。戴均元获罪较轻,还有一个原因是,被抄家产时,家财尚不足万贯。说明戴均元为官较清廉,办理宝华峪工程尚无贪污行为,因此,才能使得他以老死床箦,柩葬故园。 ==戴均元传== 戴均元,字[[修原]]。乾隆四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迭典[[江南]],[[湖北]]乡试,督[[四川]],[[安徽]]学政。[[嘉庆]]三年,由[[安徽]]任满还京,兄子衢亨先已超授军机大臣,故事,大臣亲属任科道者,对品回避,均元例改六部员外郎,特命以鸿胪寺少卿候补。累擢工部侍郎。八年,偕侍郎贡楚克扎布察视张秋运河及衡家楼决口工程。历户部,吏部侍郎。十年,南河黄流夺运,高堰石工坏,特命驰视筹度。诏以湖,河异涨,高堰堤工赖先筑子堰,保卫无虞,清水畅注,河口积淤刷涤,已复三分入运,七分入黄旧制,为河事一大转机,嘉均元尽心宣防,特复正,副总河旧制,授南河总督,以旧督徐端副之。在任三年,堵合黄河周家堡,郭家坊,王营减坝,陈家浦,及运河二堡,壮原墩,筑高堰义字坝,拆修惠济闸,以减坝合龙,加太子少保。病,乞解任,寻愈,因事降三品京堂,授左副都御史,督顺天学政。未几,迁仓场侍郎。十八年秋,河决睢州,出为东河总督。诏以均元曾任南河,许便宜调用工员,责速堵合。以吏部侍郎内召,途次擢左都御史。寻迁礼部尚书,调吏部。二十年,协办大学士。逾年,授军机大臣,充上书房总师傅。二十三年,拜文渊阁大学士,晋太子太保,管理刑部。二十四年,河决武陟马营坝,自秋徂冬尚未启工,奉命驰视,还报购料未集,诏严斥在事诸臣以示儆。二十五年七月,扈从热河,甫驻跸,帝不豫,乡夕大渐。均元与大学士托津督内侍检御箧,得小金盒,启鐍,宣示御书立宣宗为皇太子,奉嗣尊位,然后发丧。洎还京,因撰拟遗诏有"高宗降生于避暑山庄"之语,误引御制诗注,枢臣皆被谴镌级,均元与托津并罢直。道光二年,裕陵隆恩殿柱蠹朽,距修建甫二十年,承办工员俱获罪。均元以在事未久,从宽罢管部务,夺宫衔,责同赔修,工毕复之。漳水北徙,命均元驰视。次年,因漳水下流溃直隶元城红花堤,塞之则元城北境水无所泄,不塞则山东馆陶受其害,复命均元往视。议展宽旧有引河,俾积水穿堤入卫水,别就堤下新刷水沟挑成河道,分流泄入馆陶境,筑堤防溢。复偕巡抚程祖洛勘上游,议:"漳水自乾隆五十一年南徙合洹水后,卫水为所格阻,频年冲决,由于合则为患。今漳水北徙,与洹水分流入卫,当因势利导,各完堤防,使漳,洹不再合。"疏上,诏从之。四年,予告回籍,食全俸。先是建万年吉地于宝华峪,均元相度选定。帝敦崇俭朴,命偕庄亲王绵课,协办大学士英和监修,面戒规制一从节减。迨七年,孝穆皇后梓宫奉安,帝亲视,嘉其工程坚固,晋均元太子太师。及是,地宫有浸水,上震怒,严谴在事诸臣,褫均元职,逮京治罪,拟重辟,念其耄老,免罪释归。均元历官五十馀年,叔侄继为枢相,家门鼎盛。自在翰林,数司文柄,及跻卿贰,典顺天乡试一,典会试三。晚岁获咎家居,世犹推为耆宿。二十年,卒,年九十有五。 ==参考资料==
==參考文獻==
*[[清史稿]]
{{-}}
{{start box}}
{{s-off}}
{{succession box|[[章煦]]|[[ 璥]]|[[清朝吏部尚书列表#吏部汉尚书|吏部 ]]|<small>嘉 二十一年 六月壬寅-嘉 二十五年二月癸卯<br>(1816年8月17日-1820年3月30日)</small>}}
{{end box}}
{{乾隆四十年乙未科殿試金榜}}
{{DEFAULTSORT:Dai戴}}
[[Category:清朝翰林院编修]]
[[Category:清朝四川學政]]
[[Category:清朝鴻臚寺少卿]]
[[Category:清朝光祿寺少卿]]
[[Category:清朝大理寺少卿]]
[[Category:清朝山東學政]]
[[Category:清朝刑部侍郎]]
[[Category:清朝戶部侍郎]]
[[Category:清朝吏部侍郎]]
[[Category:清朝禮部尚書]]
[[Category:清朝吏部尚書]]
[[Category:軍機大臣]]
[[Category:清朝協辦大學士]]
[[Category:清朝文淵閣大學士]]
[[Category:清朝太子三師]]
[[Category:上書房行走]]
[[Category:上書房總師傅]]
[[Category:大余人]]
[[Category:戴姓|J]]
[[Category:清朝東河總督|D戴]]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