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M4雪曼戰車

增加 16,464 位元組, 2 年前
rollbackEdits.php mass rollback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M4雪曼戰車'''<br><img src="https://cdn2.ettoday.net/images/4485/d448582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1105/1572361.htm 圖片來自ettoday]</small>
|}
'''M4中型坦克'''(M4 Sherman、Medium Tank、M4)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開發、製造的[[坦克]]。通稱'''謝爾曼''',又譯'''雪曼'''或'''薛曼''',這個名字是[[英軍]]起的,來源是[[美國南北戰爭]][[北軍]]的將軍[[威廉·特庫姆賽·薛曼]]。
 
最初美国试图以零件的标准化,令構成車身的零件有高度的兼容性,从而可将各種[[規格化]]的零件交由繁杂的中小企业生产,生產工廠只從事自己擅長的生產方式,可提高生产效率使[[大量生產]]成为可能。但随着战场实战,M4的初始设计显得力不从心,各企业按战场反馈的需求制造了各种非标准的改型,如M4/75炮塔座圈直径1525mm,M4/76炮塔座圈1750mm,雖然在总型號上統稱為M4,但車身、引擎、砲塔、砲、懸掛、履帶等幾乎是每種型號就是一種新規格,可說是一部多類形式的坦克,结果战场上很难从损毁的坦克上拆取到合用的配件,大批易损部件需由坦克车手注明具体的型号如M4AE或在部件上找到其它更详细的编号向后方预定并等待运输,并时有因复杂的型号出错运到后发现不能安装使用,给后勤维修带来很大困扰。
 
== 戰鬥表現 ==
=== 戰術機動能力 ===
谢尔曼戰車在道路或野地都能保持較高的速度。在野地行走時表現不俗,在沙漠上,薛曼戰車的橡膠履帶表現良好。即使是在意大利的多山環境下,雪曼战车还可以精準的一炮击穿四號坦克。在沙漠薛曼戰車依然能夠通過很多德國坦克所不能通行的地形。阿尔伯特斯佩尔就回忆M4常常能爬德军坦克不能爬的山和在平地上驰行速度胜出。另一方面,美軍坦克乘員發現M4在例如泥濘或積雪等非硬質地面上行駛時,其較為窄小的VVSS履帶在防滑性能和接地壓大等通行能力方面相對於德軍的黑豹等擁有寬履帶的第二代坦克要遜色不少。美国人的测试证明了虎式和豹式,特别是后者拥有至少和M4一样好的机动力同时有比它胜出的越野能力。蘇聯人的經驗與之相似,並開始改裝VVSS履帶以提高其在雪地上的防滑性能。美軍開始發放名為「鴨嘴獸」的擴展型VVSS履帶鏈接銷進行戰地改裝作為新型履帶和懸掛系統定型之前解決對地壓強問題的權宜之計。而因增加裝甲而大幅增重的M4A3E2「小飛象/Jumbo」則將「鴨嘴獸」擴展履帶銷作為出廠標準配置。M4A3E8「Easy Eight」,代表了安裝HVSS(水平螺旋彈簧懸掛系統)懸掛系統和新型23英吋寬履帶的M4A3,HVSS和23英吋履帶作為解決M4通行能力的終極解決方案在戰爭晚期開始投入使用,安裝到了M4(105)、M4A1(76)W、M4A2(76)W、M4A3(75)W、M4A3(76)W和M4A3(105)型坦克以及M40和M43型自行榴彈砲上。
 
=== 缺點 ===
雪曼較高的車身外型使其較不易躲藏,裝甲過薄使德軍易於擊穿,也有一炮兩輛或隔房擊殺的戰例。早期型的M4其傳動系統裸露在车体主装甲前方,遭到攻擊會讓整輛車失去動力,
它在西線被擊中後容易燃燒甚至爆炸而被戰後美军起诨号为“朗森”(因朗森為德國打火機品牌,其广告词为“一打就着,每打必着”),德军也因此戲稱其為“湯-{米}-烤肉爐”(20世紀初的德國人習慣戲稱英國人為「湯-{米}-」)。有观点認為這是由於谢尔曼採用汽油機的原故。據英國第二作戰研究處的報告,諾曼底戰役後82%的被擊毀雪曼會燒毀,而使用汽油的德国四號、豹式和虎式一旦被击穿,起火的概率也能达到82%、63%和80%;这亦与豹式、虎式在当时属重型坦克有关,盟军需以更多的炮弹命中才能将其击穿,而不是其汽油机不易着火;反过来其火炮却可以在较远距离上一炮击穿各种盟军坦克并引发火灾,迫使美方开发出大幅增加装甲的M4改版“Jumbo”坦克。亦有許多人將起火原因推卸給彈藥架(后因此部分改装了湿式弹药架即加装水套),但又有称雪曼引擎室設計不良才是主因,且苏联版的雪曼使用柴油引擎、雪曼設計圖與蘇聯老兵回憶錄更坐實了設計不良的推論。而John Buckley從第29裝甲旅的報告中發現166輛被擊毀雪曼有94輛燒毀,佔56.6%,另外一份研究則是65%。
 
在火力方面,後期型號的雪曼配備穿甲力較強的[[M1 76毫米坦克炮|76公釐M1炮]],在常規作戰距離下能有效對付四號坦克和三號突擊炮,但面對豹式坦克時仍顯得有所不足;無論使用M62型被帽[[穿甲弹]]或是M93型高速[[穿甲弹]],都無法貫穿豹式坦克的正面首上裝甲;但後者可在800碼至1000碼的距離上擊穿炮盾,而前者必須拉近到200碼。而且76公釐炮在西線戰事開始時並未裝備直到戰末才少部份安裝(螢火蟲另外算),美軍之所以對雪曼的火力升級遲鈍是因為陸軍總司令麥克奈爾是砲兵出身,深信敵軍坦克應由坦克殲擊車對付,M4雪曼的定位是步兵支援坦克。再加上美軍在西西里島戰事中得出的“M4的75/76mm砲火足夠對抗德軍”的判斷使[[M26潘興|M26潘興重坦克]]較晚服役,因此在戰爭結束前以[[盟軍]]<ref>[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8532549 盟軍],BBC</ref> 主力戰車的身份活躍。
 
实际M4炮塔体积较小,安装的76毫米炮有三个版本,实心的动能穿甲弹可以通用但药室容积不同弹壳不能通用。正式的M4-76mm侧重于保留厚装甲,采用较小的火炮,归类于坦克。英国改版的萤火虫成功将厚装甲和重火力集成,仍属于坦克(安装英国自己的3英寸76毫米QF-17磅炮拥300立方寸的药室容积。为此甚至将M4的炮塔后部切开,加焊一个突出的装甲盒以容纳无线电设备并平衡炮塔)。美国未能兼顾装甲和火力问题,临战开发了放弃厚装甲的重炮版M10和M36,成为坦克歼击车(安装源自76毫米M1918的M7/L50炮拥205立方寸的药室容积。开发出拥有大体积开放式炮塔,但炮塔装甲薄弱且无顶的M10;以及拥有更大开放式炮塔,容纳更大的90毫米M3/L53反坦克炮的M36)。后两者火炮已大幅超出正式的M4/76坦克和M18坦克歼击车采用的76毫米M1/L52炮的140立方寸,具有更强的穿甲能力。M4坦克的重炮改版M10,M36坦克歼击车虽存在各种技术问题,但在战争结束前共完成8000余辆,并大量做为盟军装甲部队的支援火力使用。
 
=== 總結 ===
雪曼的綜合能力中等,但是相較於德國新銳戰車來說在品質上依然有巨大的差距。撇開性能不說,二次大戰並不全是一場科技上的競賽,決定二戰勝敗的關鍵還有“數量”。德國戰車最大的缺點是生產速度慢,直到戰爭結束前德國主力4號戰車也僅生產9,000多、5號豹式6,000多輛。相較於美國雪曼與俄國T-34的總產量共計100,000多辆,它們在数量上根本不是對手。雪曼戰車最大的優點是生產容易,任何一間坊間的鐵工廠都能生產雪曼戰車上的部分零件或者組裝,使得美國能在短時間內將國內所有產能投入軍事生產。美国于1942年-1943年生产了53,500辆坦克,而二战中造船所用的钢能折算成67,000辆坦克。
而雪曼戰車的高耗油量使得大戰末期物資短缺的德國就算擄獲也難以使用。其在設計之初預留下來的龐大空間與額外的動力使得雪曼可以在二戰中隨著戰場需求而做升級;眾多的生產產地與所屬單位的自行改裝,因此要在戰場上找到兩部完全一模一樣的雪曼並不容易。
不過美國陸軍第3裝甲師的老兵貝爾頓·庫柏在他的回憶錄《死亡陷阱》裡對M4中型坦克的評價非常尖銳:“美國陸軍無論做怎樣的保證、聲明、和承諾,都無法告慰成千上萬死傷的坦克兵和依靠謝爾曼坦克掩護的步兵。提供質量比敵方差距如此懸殊的武器長達兩年之久,無論是誰負責供應美軍坦克,都必須為此承擔罪責。我實在不能理解居然有人能夠如此瀆職而逃脫懲罰。”
 
戰後美軍經過一番評估後,認為將已經部署在境外的M4運回國內成本高於製造新的M4,且美國境內不需要那麼多的戰車。因此許多M4被留在境外當作是軍用剩餘物資兜售給當地政府,賣不掉的或者損壞的就任意棄置在原地。因此直至今日在那些經過二戰洗禮的南太平洋島嶼上依然能在荒煙蔓草中找到M4的殘破身軀。
 
== 服役過程 ==
在二次大戰中,M4雪曼在[[美國陸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其中M4A2和M4A4型大多都提供给同屬[[同盟國]]的[[大英國協]](包含澳洲和加拿大)、[[蘇聯]]、[[自由法國]]、[[波蘭流亡政府]]和[[中華民國]]。
 
雪曼的第一次參戰為1942年10月的[[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使用單位為英國陸軍[[第八軍團]]。大英國協在歐洲戰區也廣泛地使用雪曼戰車來取代[[M3李战车]]和其衍生車型,且在1944年成為裝甲部隊的主力,其他的戰車是於戰爭後期參戰的[[邱吉爾戰車]]和[[克倫威爾坦克]]。英軍曾使用M4、M4A1和M4A2,但之後的主力裝備是M4A4。M4的衍生型[[雪曼螢火蟲坦克|螢火蟲]]戰車是自美國援助的M4和M4A4改裝而成,被配置在裝備了雪曼戰車和克倫威爾戰車的部隊中,以提供較強的反坦克火力。
 
雖然[[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太平洋投入了裝備[[柴油引擎]]的M4A2,美軍驅逐戰車部隊也在非洲和歐洲投入了以M4A2底盤作為基礎量產的[[M10狼獾|M10驅逐戰車]],美軍裝甲部隊長官中將Jacob L. Devers卻要求不在無行動戰區(Zone of Interior)之外投入柴油引擎的雪曼坦克。首次投入戰鬥的美國雪曼是在1942年11月在[[火炬行動]]中使用的M4和M4A1,在北非戰役的過程中雪曼在坦克營裡取代了[[M3李战车]]的位置。雖然M4和M4A1在整個戰爭期間都繼續服役,但美國陸軍在戰爭後期更傾向使用擁有500匹馬力強力引擎的M4A3。在1944年7月M4A1首先裝備76毫米長管火砲進入戰鬥,緊隨其後的是M4A3。到戰爭末期時,美國陸軍在歐陸部署的半數雪曼戰車已經裝備了反坦克能力較高的[[M1 76毫米坦克炮|76公釐M1炮]],而餘下的半數雪曼戰車仍裝備著[[美軍75毫米坦克炮|75毫米的短管火砲]]。有些部隊則混有裝備了兩種火砲的車型。第一種裝備HVSS懸吊系統的車型是M4A3E8(76)W型,在1944年末參與實戰。
 
除了提供给包括苏联在内的盟国外,M4A2谢尔曼坦克在太平洋戰區作为陆战队的主力,同樣是日軍的惡夢。在[[太平洋戰爭|太平洋戰場]]上的[[塞班島戰役]]、[[硫磺島戰役]]和[[沖繩島戰役]]裡,日軍基本上沒有正面火力可直接和雪曼系列對抗,要擊毀M4系列戰車通常得依靠隱蔽良好的反戰車炮近距離擊殺甚至是人肉特攻才能對其有效,另一種日軍採用的反坦克武器是[[99式地雷|磁鐵炸藥]],美國海軍陸戰隊為此要在M4A2的車身加裝木板。海军陆战队最早使用M4A1型,之后从1944年1月开始M4A2型完全取代M4A1成为陆战队主力坦克,并且参加了之后的每一场战役。最后从硫磺岛战役开始,陆战队开始使用新型的M4A3型雪曼。之所以陆战队使用M4A2型这个出口型號,原因是M4A2型係使用柴油引擎,在太平洋战区,海军陆战队可以較方便地從海軍運補體系(以及登陸艦隊的艦艇上)取得柴油,以減少後勤負擔。之后在45年初欧洲战事缓解,足够的汽油开始运往太平洋战区。这样陆战队也开始装备新型的使用汽油引擎的M4A3型雪曼。在二战中总共有1,000辆各型雪曼交付给陆战队使用,但均为75毫米炮。主要是因为对付日军坦克75mm炮已经完全可以胜任。76毫米炮雪曼主要用于欧洲战区。
 
自由法軍使用的M4A2佔了相當高的比例,法國也是唯一經由租借法案接收M4A3E2「巨無霸」的國家。波蘭軍則使用了許多雪曼螢火蟲和裝備[[M1 76毫米坦克炮|76公釐M1炮]]的衍生車型。國民政府助印遠征軍部隊則接收少量M4A2作為戰車團火力支援用車。
 
蘇聯偏好使用裝有柴油引擎的雪曼戰車,因為它製造的戰車如[[T-34坦克|T-34]]也是使用柴油引擎。因此,它是繼大英國協後大量使用裝備有75毫米短管火砲和76公釐M1炮之M4A2的國家。與英國不同的是,M4A2佔了蘇聯所擁有的雪曼戰車的大半。使用HVSS懸吊系統的雪曼戰車直到戰爭末期才被接收並使用。苏联人称呼M4A2为“艾姆查”(МЧ),其名字来源于俄语对M4的发音。又因為美國人寫的頂上開口的數字4類似於[[西里爾字母]]。苏联据老兵LOZA的回忆,雪曼的炮弹因为相对不易燃,在火灾中不会爆炸,因此安全性比T-34要好。而M4重心较高,苏军有在与T34协同进攻中,M4高速转向时翻车的纪录。
 
在[[中緬印戰區]]方面,M4系列有一部分提供了英國軍隊,而在印度整訓的中華民國[[中国远征军|駐印軍]]在1944年也接收了少量的M4A4,它原先不在[[租借法案]]的清單內,但是1943年底駐印軍戰車團使用M3A3戰車與日軍交戰的經驗發現M3系列的防護力不足,因此在反攻密支那後的短暫休整期間向美軍要求更新戰車,美軍提供了援助英軍的一部分M4A2供戰車團使用,總量不超過一個連。中國駐印軍的M4A4塗裝很有特色,不單在車身寫上「突擊」,還在炮塔上畫上貓眼和貓鬚,在[[貴街]]曾與日軍戰車交手,並且創下成功擊殺日軍戰車的紀錄。
 
二戰結束後美國基本上淘汰除了裝有[[M1 76毫米坦克炮|76公釐M1炮]]或105毫米榴彈砲的M4A3E8以外的M4系列,剩餘的戰車除了棄置於各國戰場便是以軍事物資出售。在1950至1953年的[[韓戰]]中,雪曼戰車仍是美軍普遍使用的戰車。美国1954年的调查表明朝鲜战争期间有119場坦克间的战斗、104場是陆军坦克部队参加、15場是陆战队坦克参加。其中M4A3E8参战的59場(50%),M26是38場(32%)、M46是12場(10%)、M24是10場(8%)。其中只有24場有3辆以上的[[朝鲜人民军|朝鲜]]T-34或Su-76M参战,在这些战斗中美方有34辆坦克被击毁,只有15辆是不可恢复损失。而确认被坦克击毁的T-34-85有97辆,而且美军有18个不确认战果。击毁的T-34-85有39%归于M26,12%M46,剩下的大部分由M4击毁的。美方统计T-34的人员损失发现有75%在坦克被击毁后阵亡,而美方的坦克乘员被击毁死亡率在18%,这里面当然有美国人习惯于反复轰击被击毁坦克的原因。戰後的雪曼戰車也在世界上的許多國家服役並參與了20世紀末的幾場地區性衝突。有的国家(特别是以色列)使用新型武裝加以改造,使它繼續在戰場上立威,而各種衍生型有的各國使用至1970年代後才被更新的支援車輛取代。日本所使用的M4A3E8型是根據[[MSA協定]]供給[[日本陸上自衛隊]],直到1970年代中期才被[[61式戰車]]完全取代。[[以色列]]的[[以色列國防軍]]廣泛的裝備了包含使用法製75毫米火砲的M-50「超級雪曼」和擁有105毫米火砲的M51雪曼,及其他多種的改裝及衍生車型。雪曼戰車也被參與[[第二次印巴战争|第二次喀什米爾戰役]]和[[印巴战争 (1971年)|印巴戰爭]](1971年)的雙方軍隊所使用。[[南美洲]]在戰後很長一段時間仍繼續使用雪曼戰車。[[智利]]陸軍把雪曼列為現役裝備直到1989年,而[[巴拉圭]]是南美洲唯一仍繼續裝備雪曼戰車的國家。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90 軍事總論]]
39,1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