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芜花

移除 1,910 位元組, 1 年前
rollbackEdits.php mass rollback
[[File:芜花5.jpg|缩略图|芜花[http://img3.imgtn.bdimg.com/it/u=1765564454,3662887247&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img3.imgtn.bdimg.com/it/u=1765564454,3662887247&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
 
==清代太医院的功能==
 
清代太医院承袭于明代,隶属于[[礼部]],除明代太医院治则外,清代太医院还负责医书修撰。由太医院判吴谦总修而成的《[[医宗金鉴]]》<ref>[http://www.guoxuedashi.com/a/21865v/274621p.html 《医宗金鉴》简介],国学大师</ref>一书,自乾隆时作为医学教科书以后,一直到清末沿用了160多年,这对于医学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科治疗方面,太医院对[[中医]]分科呈递减趋势,从清初沿用明朝11科,即大方脉(内科)、小方脉(儿科)、伤寒、妇人、疮疡、针灸、眼科、口齿、咽喉、正骨、痘疹科。至同治五年(1866)仅剩即大方脉、小方脉、外科、眼科、口齿科。伤寒、妇人并入大方脉。
 
考试制度方面,同治五年(1866),改设医学馆后,改太医院旧制四季考为二季考。即在仲春、仲秋为之。凡交月课之医士、恩粮生、肄业生统由堂官面考二艺。正式考题多本《医宗金鉴》、《[[伤寒论]]》、《[[金匮要略]]》,间用《[[内经]]》、《[[难经]]》。每到寅、申年,太医院院使、院判会同礼部堂官共同主持会考。除御医免考外,所有吏目以下各员生均一律参加会考。会考时备卷受卷均由收掌官批阅,由教习评定等第,由太医院堂官封送礼部复勘后,太医院拆封咨行,[[吏部]]和[[礼部]]注册。遇有上一级空缺,太医院咨行吏礼查核后,奏咨补用。考取一二等者,如无处分事故,按名挨次拟补;三等者,照旧供职,暂停升转;四等者,罚停会考一次;不列等者,革职留院效力,下届仍准入考。此外,太医院在光绪三十四年奏设的新医学馆,其考试规程和学部奏定中学堂考试章程相同,清朝中医考试规程之严密,值得当今借鉴。
==主要价值==
39,1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