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46
次編輯
變更
小
==宇宙和可观测宇宙== 宇宙中的部分区域由于过于遥远,以至于从大爆炸以来发出的[[光线]]未能有足够的时间到达地球。因此这一部分的区域在可观测宇宙之外。到了未来,从遥远星系发出的光线获得了更多的光行时间,所以目前宇宙中更多的区域将成为可观测宇宙的一部分。但是根据哈勃定律,宇宙中足够遥远的区域以超过[[光速]]的[[速度]]膨胀,远离地球而去,而相对地,邻近的物体间则不能以超光速运动。假设暗能量维持不变,宇宙继续加速膨胀,那么处在未来视界以外的[[天体]]在无限未来的任意一个时间点都永远无法进入可观测宇宙的范围,因为从那些天体发出的光永远无法到达我们。假设宇宙将一直持续膨胀下去,未来视界的同移距离经计算为190亿秒差距(620亿光年)。这意味着在理论上我们在未来无限时间内可观测的星系数量是当前可观测[[星系]]的数量乘以系数2.36。 [[艺术家]]对可观测宇宙的对数尺度构想,以[[太阳]]为中心,朝外是太阳系内行星和外行星,[[柯伊伯带]],[[奥尔特云]],[[南门二]],[[猎户臂]],[[银河系]],[[仙女座星系]],邻近星系,宇宙纤维状结构,宇宙[[微波辐射]]以及处在边缘的不可见的大爆炸[[等离子体]]。 虽然原则上到了未来更多的星系将变得可观测,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星系会因宇宙的不断[[膨胀]]而具有极高的红移值,它们将渐渐地从视线中消失,最终变成不可观测。 另一个微妙之处是在一个给定的同移距离上,如果我们可以收到从一个星系在其过去历史中的任意年龄段发出的信号,那么该星系可以被定义为位于可观测宇宙的范围内(比如该星系在大爆炸5亿年后发出的信号),但是因为宇宙膨胀,可能在该星系往后的年龄段上从同一星系发出的信号在无限未来的任意一个时间点都永远不会到达我们(例如在大爆炸100亿年后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知道该星系是什么样子的), 即便它仍然在相同的同移距离上(同移距离和固有距离不同,同移距离排除了宇宙膨胀因素的影响,因而不随时间变动)。这个事实可被用于定义一种距离随[[时间]]改变的事件视界。例如,当前到该事件视界的距离大约是160亿光年,意味着从当前发生的并且距离我们不超过160亿光年的事件发出的信号在将来最终将到达我们。但是如果事件发生在160亿光年以外,我们永远也接收不到信号。 不论是通俗的还是[[专业]]的研究文章都会使用“宇宙”一词指代“可观测宇宙”,因为我们不可能知道任何与我们没有[[因果关系]]的事物。但至今没有发现指出“可观测宇宙”等同于整个宇宙。根据宇宙暴胀理论,如果暴胀起于大爆炸后10−37秒,那么似乎能有理地假设成目前宇宙的大小约等于光速乘以它的年龄,这样就意味着整个宇宙的大小至少比可观测宇宙大3x1023倍(约109543光年)。 有些更低的估计声称整个宇宙比可观测宇宙大250倍(约3兆4500亿光年)。 如果宇宙是有限的,宇宙也可能比可观测宇宙小。在这个情况下,观测者认为距离很远的天体,其实只是一个较近的天体发出的光环绕著宇宙移动而产生的复制[[影像]]。但这个理论很难被验证,因为天体的不同影像可能处于不同的时代,外貌因而大不相同<ref>[https://www.ixigua.com/6794034742640509454/?fromvsogou=1&utm_source=sogou_duanshipin&utm_medium=sogou_referral&utm_campaign=cooperation 什么是可观测宇宙,为什么说人类无法看到可观测宇宙之外的星系? ],西瓜视频</ref>。 =参考文献={{reflist}}[[Category:蜀汉军政人物]][[Category:三國時期人物]]==介紹==
rollbackEdits.php mass rollback
'''天主教伊斯特米納-塔多教區'''({{lang-la|Dioecesis Istminana-Taduana}})是[[哥倫比亞]]一個[[羅馬天主教]][[教區]],屬[[天主教聖菲德安蒂奧基亞總教區|聖菲德安蒂奧基亞總教區]]。
教區的前身是伊斯特米納宗座代牧區,成立於1952年11月14日,<ref>{{cite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