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童大林

增加 7,76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 童大林 ]]'''| 外文名 = | 圖片 =[[File:童大林.jpg|缩略图|居中|[https://gss0.bdstatic.com/9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3Bg%3D0/sign=4f5f8447d100baa1ba2c40bd7f2bde2f/0d338744ebf81a4c816da562d72a6059252da63a.jpg 原图链接]]]| 出生日期   =1918年 | 出生地點 = 福建省厦门市 | 逝世日期 = 2010年|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族   | 職業 = 经济学家| 教育程度 = | 信仰 = | 知名作品 = 《[[中国农业发展问题讨论集]]》</br>《[[在历史的转折中]]》</br>《[[中国城市发展战略]]》</br>《[[改革的脚步]]》</br>《[[当代资本主义引论]]》 }} '''[[童大林]]''' (1918~2010),福建厦门人。1934年参加革命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到延安。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总干事、中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等。主要著作:《 [[ 中国农业发展问题讨论集 ]] 》、《 [[ 在历史的转折中 ]] 》、《 [[ 中国城市发展战略 ]] 》、《 [[ 改革的脚步 ]] 》、《 [[ 当代资本主义引论 ]] 》(合著)、《 [[ 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 》、《 [[ 人类新时代 ]] 》、》、《 [[ 春雨行 ]] 》、《 [[ 黄金国土 ]] 》等。中共十二届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ref>[http://magazine.caixin.com/2010-07-16/100161697.html _财新网]</ref>==个人履历==童大林,福建省厦门市人,*1918年出生,初中毕业。中共党员。*1934-1937年在厦门、参加地下革命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2月由香港奔赴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青年工作、农村工作、宣传工作等。*1938年起,在中央青委、陕甘宁边区青救会工作,任延安市青联副主席。*1939年任西北青年战地工作团第五团指导员,赴晋东南根据地。*1941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6年赴东北,参加土地改革,任过区委书记、区长、中共青冈县委常委、宣传部长。*1948-1954年任《黑龙江日报》总编辑,任秘书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处长。*1954年以后,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任办公室主任、秘书长。*1960年倡办北京景山学校。*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党组成员;国家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2年,童大林担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积极组织、领导拟订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方案,筹划和指导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为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立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是中共十二届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体改研究会顾问,中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 因病于2010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ref>[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CCJ200506010.htm 华章傲白雪 大义步青云 ——记著名经济学家童大林先生]知网空间</ref> ==人物生平=====革命时期===童大林,出生于福建厦门市,家境贫苦,未读完初中,15岁便参加革命。1938年2月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担任过中央青委宣传干事、延安市青联宣传部部长和市青联副主席。大砭沟口的大型墙报《轻骑队》,每刊出生活时事杂感,锋利泼辣,颇具影响,童大林是创办人之一。1946年被委派到东北地区搞土改,曾任县委宣传部长、区长和区委书记,后任《黑龙江日报》总编辑。 ===建设时期===1954年,童大林从中央东北局宣传部秘书长任上进京,调至中共中央宣传部任秘书长。他主抓的《宣教动态》,及时准确地反映了许多宣传、教育工作新动态。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只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弊端,他倡导创办了北京景山学校,探索办学新路。 ===文革时期===1966年“文革”风暴甫起,中宣部已经被毛泽东定性为“阎王殿”,童大林则成了“阎王”和“彭罗陆杨反党集团”骨干陆定一的帮凶,被关押在秦城监狱六年。 ===拨乱反正===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童大林得以平反复出,1977年3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同年10月国家科委恢复,又调任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这一时期,他先是受方毅的委托,抓紧着手建立政策研究队伍,梳理在十年动乱中被颠倒了的科技政策;正值大刀阔斧的“拨乱反正”在各地铺开,科技系统一时引领全国风气之先。对于行施已久的“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童大林是最早提出质疑的领导干部之一。他明确主张,应当把知识分子从“剥削阶级”中分离出来,为此,多次召开中央党校、人民日报社和教育系统等方面人士座谈会,又与人合作撰写题为“知识分子也是劳动者”的文章,在知识界反响热烈。 ===科学大会===1977年9月,中央决定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童大林担任会议筹备组副组长,分管文件起草组和简报组,从大会方案的设计到组织实施,尤其是在组织邓小平和郭沫若的讲话稿起草中,均功不可没。照邓小平的指示,童大林等对讲话稿做了数次修改,力求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全国人民干劲,投身于“四化”建设。 ===真理标准===“文革”后思想政治方面最根本的拨乱反正,是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讨论尚在酝酿阶段,童大林便与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组取得联系,表态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在《光明日报》刊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方毅的支持下,由童大林主持,国家科委和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在全国率先召开了座谈会,明确支持这篇重头文章的观点。 ===改革研究===1982年5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成立,童大林被调任副主任、党组成员。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他担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总干事、中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等职,继续积极为推动科技和经济的改革开放立策建言。长期以来,科技事业在国内受不到重视,在一些地方甚至被视作一种消费事业。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前童大林已明确提出“科学技术+第一书记=第一生产力”的命题,呼吁改变现状。 ===大农业===针对计划经济时期推行的“以粮为纲”方针,童大林则鲜明地提出了“大农业思想”,包括发展多种经营、山区经济和县域经济,主张农业生产必须走商品化道路。他与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等一起,到河北等省市的农村和科研单位调研,还率团到国外考察。在当时提出这样的观点和主张,表现出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勇气。 ===改革方向===坚定地主张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发展商品经济作为改革的方向,这是童大林研究并吸收其他经济学家的成果而形成的观点。他反对把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曾在许多场合发问:“难道社会主义就不要商品经济?”当时受到不少人质疑和反对,但他并未动摇。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前夕,童大林给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写信,申述自己的想法,最终在十二大的政治报告中,他的观点主张得以体现。此后,他受著名经济学家关于发展市场经济观点的启发,身体力行思索考察;及至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以更大的热情宣传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多年来,童大林出版了《[[在历史的转折中]]》《[[中国城市发展战略]]》《[[改革的脚步]]》《[[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人类新时代]]》等论著,日本、新加坡等国政要也分别邀请他讨论交流。 ==参考资料=={{Reflist}}[[category:中国经济学家]][[category:中国政府官员]]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