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良渚遗址

移除 1,436 位元組, 1 年前
rollbackEdits.php mass rollback
良渚遗址发现于1936年,当时西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施昕更在今老和山一带的古荡遗址发掘时,注意到此地的出土器物与其家乡良渚一带常见的出土器物极为相似,便经[[西湖博物馆]]同意支持,于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间,在良渚一带进行了三次试掘,发现茅庵里、棋盘坟等12处[[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引人注目的[[黑陶]],当时被认为与[[山东龙山文化]]<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807/07/7288840_853428925.shtml 山东龙山文化——城子崖下的古老中国],360个人图书馆,2019-8-7 </ref>类似,揭开了[[长江]]下游考古工作的序幕。随后,以黑陶、磨光[[石器]]和精致[[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在环[[太湖]]流域不断被发现,与龙山文化的差异也逐渐明显。
 
==人物生平==
 
十七岁时离家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庆湖遗老后集]]》。宣和七年(1125)卒于常州之僧舍。<ref>[https://new.qq.com/rain/a/20210703A07SGY00 深情的词人贺铸,他填写的每一首歌词,是他用真挚的情感书写人生 ],腾讯网 ,2021-08-10 </ref>
===命名===
39,1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