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回交育成的品种,其[[基因]]型除从非轮回亲本导入的少数基因外,与轮回亲本基本一样。因此,要使回交育种获得成功,必须有一个适当的轮回亲本,它在大多数性状上应是符合要求的,只存在个别需要改造的缺点。回交育种的实践表明,试图在一个回交育种过程中同时改造一个品种的若干个不良性状是有一定困难的。应用回交法可以对一个品种进行多方面的改造,但以采用逐步进行的方式才可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评价'''==
早期多用于动物 典型的回交 育种 。1920~1922年美国H.V.哈兰(Harlan)和M.N.波普(Pope)首先应用此 方 法 于植物, 是 将 光芒 缺少某一二个有利 性状 导入 的 优良 大麦 品 种Man-churia。1922年F.E.布瑞格斯(Briggs) 种重复 用 此法于小麦抗腥黑穗病育 作亲本,称轮回亲本。又因是有利性状的接受者,也称受体。轮回亲本应是综合性状较好,预计有发展前途的品 种 ,育成 。用另一具有某 一 系列优良 二个受体所缺少的有利性状的 品种 作亲本,只 在 美国西部地区推广 开始回交时用1次,称非轮回亲本。因是有利性状的提供者,故称供体。所提供的有利性状最好是显性单基因控制的 。 回交过程 中 国俞启葆应用 ,从 回交 育 一代开始,每代都从杂 种 于1944年育成抗卷叶螟 中选择具有供体的有利性状 的 鸡脚德字棉 个体与轮回亲本杂交。如此继续进行多次 , 曾在四川等地种植达10万公顷。40~50年代美国、 直到最后得到所有性状与受体相似,但增 加 拿大、澳大 了从供体转来的有 利 亚等国在麦类作物抗腥黑穗病、锈病、白粉病方面 性状的后代时为止。然后再进行1~2次自交,选出被转移性状为纯合的个体 , 日本在抗稻瘟病方面应用回交育种都获成功。60年代美国用此法 进而 育成 的抗苗腐病大豆 新 品种 哈罗索63(Harosoy 63) 。在理论上每回交1次 , 在严重发病条件下产量为原 杂种后代所含 轮回亲本 哈罗索的3倍。70年代加拿大用此法育 的遗传 成 双低(低芥酸 分将递增一半。一般经5~6次回交 , 低硫 其后 代 葡萄糖甙)油菜品种陶威尔(Tower)等 的主要性状已接近轮回亲本 。 在玉米抗大斑病的Ht 但如轮回亲本的主要性状涉及的 基因 、抗小斑病的rhm基因和高赖氨酸O基因的转育上 数较多 , 则 回交 已成为常规方法 次数要适当增多 。 回交 还广泛应 育种法主要 用于 :远缘杂交,以克服其不 :常规 育 种中有利 性 ; 状的转育; 选育近等 位 基因系 ,合成多系品种; ;单体、缺体、三体的转育;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核不育系的转育 以及单缺体等非整倍体材料的转 ; 克服远缘杂种不 育 等方面 性 。<ref>[https://baike.so.com/doc/2057607-2176978.html 轮回亲本]搜狗</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363 遺傳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