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46
次編輯
變更
小
== 歷史 ==
1952年,鄧鏡波先生慷慨捐出港幣一百萬元,並與慈幼會商議向政府申請撥出馬頭圍山東麓地段,興建鄧鏡波學校第一座校舍。
慈幼會並於1953年撥款,在第一座校舍西北隅空地興建第二座校舍,其中包括一所可容納三百人的小聖堂,這便是今日的進教之佑堂。
1961年,原址[[柴灣邨]]18座天台的[[柴灣海星小學]]由於得到[[英屬香港政府|香港政府]]的資助搬遷到柴灣邨24座地下後,騰空出來的18座天台校舍政府並未即時收回,在有心人士的資助下,瑪利諾修會於1962年在18座天台創立進教之佑學校。
1967年,小聖堂定名為鄧鏡波學校小堂,附屬太子道聖德肋撒堂區。
1969年學校全盛時期共開16班,超過600名學生及20位教職員。
1970年,改名為進教之佑小堂。
另外根據天主教香港教區1978年手冊記載,當時學校共有10班。學校由創校至停辦為止皆以上下午校模式辦學,直至1979年,學校因香港政府宣佈清拆重建柴灣邨18座而停辦。
學校停辦後,不少學校照片被轉職到柴灣海星小學的原進教之佑學校教職員帶到那裡去,多年以後更在2010年7月10日柴灣天主教海星小學最後一屆畢業典禮暨開放日中於該校地下大堂的其中一塊壁佈板上展出。<ref>{{cite web |quote=1979年,進教之佑學校因為柴灣邨18座清拆重建而停辦,不少教職員及學生也轉到本校繼續學業及工作,另外本校接收了該校的照片,2010年本校結校前亦在地下大堂安排了一塊壁佈板提及進教之佑學校的一點一滴。 |url=https://www.facebook.com/193557707091/photos/a.10152126666632092/10158125594127092/?type=3&theater |title=柴灣海星小學 - 關於存在本校的進教之佑學校照片 |website=www.facebook.com |date=2020-06-04|accessdate=2020-06-05}}</ref>
rollbackEdits.php mass rollback
已故原中国考古学会长夏鼐[[教授]]来此察后兴奋地说:“这个遗址是国内已发掘的唐代遗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日本人对杨贵妃更是崇尚备至。汤池遗址[[发现]]后,日本前首相竹下登访华时,专门提出要参观汤池遗址。
== 参考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