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尼科罗·帕格尼尼

移除 15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尼科罗·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1782年10月27日—1840年5月27日),意大利[[小提琴]]/[[吉他]][[演奏家]]、作曲家、早期[[浪漫乐派]]音乐家,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属于欧洲晚期[[古典乐派]],对小提琴演奏技术进行了很多创新。他的技巧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的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曲》]]、[[《拿破仑奏鸣曲》]]、[[《爱的场面》]]、[[《魔女》]]、[[《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另外,还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种室内乐曲。被称为小提琴上的魔鬼。
 
 
 
[[File:9 51408 7183c7f0cd5b9aa.jpg|缩略图|350px|[http://pic.sogou.com/d?query=%C4%E1%BF%C6%C2%DE%A1%A4%C5%C1%B8%F1%C4%E1%C4%E1&mode=1&did=16#did15 原图链接][http://www.sengoku.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2293 图片来源于艺海网]]]
 
 
=='''基本信息'''==
 
 
 
 
{| class="wikitable"
|-
|老师 || GiovanniServetto || 外号 || 小提琴上的魔鬼
|}
 
 
 
 
=='''人物简介'''==
 
 
 
[[File:641a6814ga43da287863d&690.jpg|缩略图|400px|[http://pic.sogou.com/d?query=%C4%E1%BF%C6%C2%DE%A1%A4%C5%C1%B8%F1%C4%E1%C4%E1&mode=1&did=35#did34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dec1cf950101ae4u.html 图片来源于新浪博客网]]]
 
尼科罗·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及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属于欧洲晚期古典乐派,早期浪漫乐派音乐家。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对小提琴演奏技术进行了很多创新。
他于1782年10月27日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热那亚。父亲是小商人,没受过多少教育,但非常喜爱音乐,是一个吉他和[[曼陀铃]]业余爱好者。父亲教他弹曼陀铃并请了一位剧院小提琴手在他7岁时教他小提琴,后又与热那亚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学习。他幼年充分显露出音乐才能,不论什么曲子,他都立刻能轻松地演奏出来。同时他还学习作曲,8岁就会写小提琴奏鸣曲。12岁,他在热那亚举行公开演奏会,获得极大成功。他13岁开始旅行演出。从十余岁起,帕格尼尼跟着许多不同的老师学习,包括了[[Giovanni Servetto]]和[[Alessandro Rolla]],但是对于这早来的成功,他没有办法妥善的处理。在他十六岁时,他就开始赌博和酗酒,就在这个时候,[[荻达]]拯救了他,把他带到她的家去,在那里他又开始学习小提琴,共学了三年。在这三年之中,他也弹奏吉他。1805年他担任卢加宫廷乐队小提琴独奏家。1825年后,他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他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表现了高超的技巧。1840年5月27日夜,这位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人离开了人世,年仅五十八岁。
 
 
[[File:Bbcpiano.jpg|缩略图|350px|[http://pic.sogou.com/d?query=%C4%E1%BF%C6%C2%DE%A1%A4%C5%C1%B8%F1%C4%E1%C4%E1&mode=1&did=5#did4 原图链接][http://www.171english.cn/news/2018/april/bbcpiano.html 图片来源于英语新闻网]]]
==='''父母'''===
 
 
 
帕格尼尼的父亲[[安东尼欧·帕格尼尼]],母亲[[狄蕾莎.波姬亚蒂]],皆未受过正式音乐教育,夫妇俩在酒店唱歌赚取赏金,帕格尼尼大概是继承了父母天份。他的身体似乎天生就是拉琴的,他的肩膀,他的手肘,他的手腕关节异常柔软。宽大的胸幅使他不必使用肩垫及腮托,小脑特别发达,听觉格外灵敏,即使是用调音不准的琴依然可以拉出准确的音.他还可以将曲子任意升高或降低半音来拉,当然不是基于调音,而是从指法的改变。
 
 
 
 
==='''天才'''===
 
 
 
 
[[File:D540bd3bd76b47f688792d66b2ad92a0 th.jpg|缩略图|1|350px|[http://pic.sogou.com/d?query=%C4%E1%BF%C6%C2%DE%A1%A4%C5%C1%B8%F1%C4%E1%C4%E1&mode=1&did=39#did38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73458217_208649 图片来源于非常解读网]]]
 
帕格尼尼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后来的钢琴作品。他还将吉它的技巧运用于小提琴的演奏中,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他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柏辽兹称帕格尼尼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帕格尼尼的手是不可思议的,一般小提琴家必须在高把位才能用1、3指在两条弦上拉出八度音,但据说帕格尼尼可以用四根手指在四条弦拉出四个八度,这相当于在手掌弯曲状态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公分以上。帕格尼尼的身材瘦长,拉琴时情绪激越,如痴如醉,如魔鬼附身,技巧十分精湛。在帕格尼尼五十八年的音乐生涯中,共创作了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包括《钟》、《狩猎》等名曲。
 
 
 
 
==='''堕落'''===
 
 
 
[[File:T01175dea91a6898e96.jpg|缩略图|1|350px|[http://image.so.com/view?src=360pic_normal&z=1&i=0&cmg=e1790d67a73195573cc72fcded95118c&q=%E5%B0%BC%E7%A7%91%E7%BD%97%C2%B7%E5%B8%95%E6%A0%BC%E5%B0%BC%E5%B0%BC&correct=%E5%B0%BC%E7%A7%91%E7%BD%97%C2%B7%E5%B8%95%E6%A0%BC%E5%B0%BC%E5%B0%BC&ancestor=list&cmsid=04d3911ae1cec5c60c35f22ad6291e1b&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id=1a19b5bd735610320ab604b048c21d9e&currsn=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doc/2738852-2890771.html 图片来源于360百科网]]]
 
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他一度挥金如土,赌博成性,与妓女鬼混。那双拉琴的手,那双抓住音乐翅膀的手,一只伸进了肮脏的赌场,一只伸进了狐臭飘香的妓女幔帐。他把金质的音符当作了筹码,输掉了不仅是自己的尊严,还有人格。他把生命最精彩的部分,输给了龌龊的温床和淫荡的女人,他的肉体和灵魂被女人掌握和玩弄,他把才气和傲骨输了个净光。
脱掉音乐的盛装,帕格尼尼背上了桎梏一样的债务,他被饥饿、疾病困扰着,最后不得不将心爱的小提琴变卖度日。他的小提琴要比托查的杰西命运还惨。有人说,帕格尼尼的双手和灵魂,被撒旦掌握了。在帕格尼尼辉煌的时期,人们聆听他的演奏时这样说:“才华横溢的大师你拉错几个音符吧,那样我们觉得你还像人类。”
 
 
 
==='''拯救'''===
 
 
 
但帕格尼尼还算是幸运的,当他堕落到穷困潦倒的时候,一个善良的贵妇人,像天使一样降临到他的身边。这个贵妇人叫荻达。荻达清楚地知道,拯救帕格尼尼的生命和灵魂,必须从他的双手开始。因为帕格尼尼的堕落是双手开始的。首先,荻达将帕格尼尼接到乡村自己的一个别墅,对他开始了三年的精心调养:生活上的多滋味调养,心灵上的仁爱抚慰,还有音乐上的指导辅助。荻达手把手地教会了帕格尼尼吉它演奏指法,使他学会了用手指拔出与长笛相似的泛音和双音。帕格尼尼重新找到了手感和乐感,并创造出了小提琴演奏新技法。[[《狩猎》]]是帕格尼尼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第九曲的别名,其中一段双音,像是狩猎号角声,就是从荻达那里学来的。
手指的灵性恢复,取决于一位善良的女人之手的把握;而心灵的复苏,缘于荻达心中爱的呵护。帕格尼尼的音乐再生,是荻达用爱心拯救复活的。在乡村别墅静养的三年中,帕格尼尼学会了珍爱自己和他酷爱的音乐。在荻达的调养下,他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热那亚,并在卢卡重新举办了小提琴音乐会。
 
 
 
=='''生平事迹'''==
 
 
 
 
 
==='''少年往事'''===
 
帕格尼尼的父亲是一个爱好音乐的商人,在帕格尼尼3岁时就开始教他小提琴演奏技巧,后来又让他师从小提琴家塞尔维托·科斯塔学习。帕格尼尼8岁时便创作了他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并能演奏小提琴家、作曲家布雷尔的协奏曲。他9岁加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就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12岁时他把《卡马尼奥拉》改编成变奏曲并登台演奏,一举成功,轰动了舆论界。他随后又赴[[帕尔玛]],师从当时最著名的小提琴家罗拉和指挥家帕埃尔学习。返乡后,他每天大约用12个小时练习自己的作品。13岁时帕格尼尼开始在意大利北部旅行演出。1797年之后,他的琴声遍及意、法、奥、德、英、捷克等国。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曾使在病中的老师罗拉跳下病榻,自愧无颜为师。法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听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也为他惊人的技巧而目瞪口呆,甚至在日记中写道:“犹如见到恶魔的幻影”。为此,人们也就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称作“恶魔的演奏”。
 
 
 
[[File:1478500680849 381881 origin.jpg|缩略图|1|450px|[http://image.so.com/view?src=360pic_normal&z=1&i=0&cmg=e1790d67a73195573cc72fcded95118c&q=%E5%B0%BC%E7%A7%91%E7%BD%97%C2%B7%E5%B8%95%E6%A0%BC%E5%B0%BC%E5%B0%BC&correct=%E5%B0%BC%E7%A7%91%E7%BD%97%C2%B7%E5%B8%95%E6%A0%BC%E5%B0%BC%E5%B0%BC&ancestor=list&cmsid=04d3911ae1cec5c60c35f22ad6291e1b&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id=134389eb0825dba818ff0063ddd257d5&currsn=0 原图链接][https://www.artfoxlive.com/product/381800.html 图片来源于艺狐在线网]]]
 
 
==='''艺术之路'''===
 
 
 
帕格尼尼开拓了近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成为名震欧洲的最著名小提琴家。他的演奏技巧高超,表情丰富,情绪激奋,如痴如醉,引人入迷。他常在音乐会上才华横溢地即兴演奏。为了炫耀技巧,他甚至故意弄断小提琴上的一两根弦,然后在剩下的琴弦上继续演奏。他的作品和演奏技巧几乎慑服了欧洲所有的艺术家,如文学大师[[司汤达]]、[[巴尔扎克]]、[[梅涅]]、[[大仲马]],音乐大师[[肖邦]]、[[舒曼]]、[[李斯特]]等,听过他的演奏无不为之激动不已。他对肖邦、[[柏辽兹尤]]其是李斯特等人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柏辽兹还应帕格尼尼之邀写了一首突出中提琴的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献给他。而帕格尼尼虽从未演奏此曲(可能是嫌技巧不够辉煌),但仍然慷慨地赠送给在生活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柏辽兹2万法郎。
帕格尼尼是一位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但为了隐藏自己独创的演奏技巧,他不肯将自己的作品出版。他去世10年后,人们才将他的作品编辑出版,总共包括:50首小提琴曲杰出,其中《二十四首随想曲》的某些部分曾被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等人改编成钢琴曲;12首小提琴与吉他奏鸣曲,其中6首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吉他的四重奏;6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钟声》)是他的代表作,主要特点是演奏技巧精湛,尤其是首尾两个乐章遥相呼应,精彩迷人,无愧于它的标题《钟声》。作品1851年刚出版,李斯特就立即将它改编为同名钢琴练习曲。原作与改编曲双双传于后世,至今仍是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他还创作有吉他曲200首,以及其他各种室内乐作品等。
 
 
 
 
=='''技巧才能'''==
 
 
 
 
 
=== '''名家评价'''===
   法国小提琴家吉特利斯曾说:“帕格尼尼不只是一个发展……先是有了前面的这些(小提琴家),然后帕格尼尼横空出世了。”尽管帕格尼尼所采用的一些小提琴技巧在当时已经出现,技巧发展却已经停滞不前。[[科莱里]](1653年-1713年)被认为是小提琴技巧之父,他将小提琴的地位从伴奏乐器提升到了独奏乐器。[[巴赫]](1685年-1750年)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BWV 1001-1006)奠定了小提琴的复调演奏能力。第一部对小提琴技巧进行系统研究的作品是卢卡特里(1693年-1764年)的24首随想曲,尽管在今天演奏起来没有问题,在创作的时代却因难度过高而无法被演奏。当时的杰出小提琴家们更为关注的是音调和弓法(弦乐演奏家们称为“右手技巧”)这两个最基本但是很关键的问题。 <ref>[https://www.douban.com/note/625870496/ 很高兴遇见你:魔鬼琴手-尼科罗·帕格尼尼],豆瓣网, 2017-06-22</ref>  
==='''演奏家'''===
 
 
 
帕格尼尼则为演奏家和作曲家们引入了更先进的技巧。通过他的贡献,小提琴作品的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他的音乐具有非常丰富和高难度的指法和弓法以取悦听众,并对他当时的同行们构成挑战。他的音乐会作品中有连顿弓、和声、拨弦(双手),和丰富的音程(最多达到大十度)。帕格尼尼的作品不被认为是完美的对位法创作:(伊萨依曾抱怨说在帕格尼尼的音乐中钢琴和管弦乐伴奏太像吉他了,缺乏个性和对位)。但是,他将小提琴的音色和色彩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帕格尼尼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吉他演奏家,并为这件乐器创作了超过200部作品。
 
 
 
 
==='''难以超越'''===
 
 
帕格尼尼可以在一个把位上用四根弦演奏出三个八度,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他的灵活性也许是由于马凡氏综合症或Ehlers-Danlos 综合症。他的指法,比如双音技巧,换指八度(和十度)和左手拨弦在当时都被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但却是当代年轻小提琴家们的常规训练科目。
很多作曲家都对帕格尼尼的a小调第24随想曲很感兴趣。李斯特、勃拉姆斯、拉赫马尼诺夫、卢托斯拉夫斯基和很多其它作曲家都为这个作品的旋律创作了变奏曲。
 
 
 
==='''帕格尼尼的代名词'''===
   近代和现代人一般用帕格尼尼来形容某种艺术达到高端意境的人,比如低音提琴上的帕格尼尼:指意大利低音提琴家、作曲家[[乔瓦尼·博泰西尼]]吉他上的帕格尼尼:指巴拉圭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巴里奥斯(A. Barrios-Mangore)]]钢琴上的帕格尼尼:指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F. Liszt)小号上的帕格尼尼:指俄罗斯小号演奏家[[纳卡里亚多夫]]长号上的帕格尼尼:指瑞典长号演奏家[[林德伯格]]胡琴上的帕格尼尼:指中国香港胡琴演奏家[[黄安源]]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3af4e501000b0u.html 尼科罗·帕格尼尼(Niccòlo Paganini)],新浪网,2007-11-22</ref> 
=='''留世名作'''==
 
 
 
 
 
 
{| class="wikitable"
|-
|}
 
 
 
 
=='''轶事'''==
 
 
 
 
==='''独弦操'''===
 
 
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帕格尼尼(1782-1840)是一传奇式的人物,他创作和演奏过不少小提琴"独弦操"。他在G弦上的不可思议的绝技,传说是在监狱里练就的。他曾因杀妻坐牢,看守准许他演奏只有一根弦的小提琴做为消遣,他就在这根G弦上练出了真功夫。
皮翁博公主把帕格尼尼捧上了天,她用最婉转的语气对他说:"你刚才演奏了在两根弦上无与伦比的东西,能不能在一根弦上发挥你的天才呢?"帕格尼尼答应试试看。几星期后,他果然写出一首用G弦演奏的军队奏鸣曲(作品31号),标题是[[《拿破仑》]]。8月,在广大宫廷听众之前演奏了这个作品。他后来所作的《玛丽-路易丝奏鸣曲》(作品65号)、《宣叙调和三首咏叹调的变奏曲》等,也都是专用G弦演奏的"独弦操"。<ref>[http://pianogirl870529.blog.sohu.com/53673329.html 尼科罗·帕格尼尼],搜狐网,2007-07-04</ref>
 
 
==='''吉它造诣'''===
 
 
帕格尼尼这个名字,总是与小提琴有着不解之缘。但是,帕格尼尼在吉它方面的造诣,则鲜为人知。事实上,帕格尼尼不但会演奏吉它,而且完全称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吉它家。帕格尼尼为了潜心研究吉它,曾放弃了公开的小提琴演奏活动达数年之久。
帕格尼尼是吉它艺术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这不仅是因为他留下了几首堪称珍品的吉它曲,更重要的是在于他在吉它艺术处于低潮之时对吉它艺术苦心扶植,为吉它艺术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的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艰难葬礼'''===
 
 
帕格尼尼的琴声有股魔力。人们在他琴声中能忘记正在流行的[[霍乱]],依然人山人海地来捧场。一名盲人听他的琴声,以为是乐队演奏,当得知台上只有他一人时,大喝一声“他是魔鬼!”随即仓皇逃走。这声“魔鬼”似乎成了谶语。
谣言散播者是一位[[神父]],这个无聊的家伙在帕格尼尼奄奄一息时,盘问他琴里藏着什么秘密。帕格尼尼只好忽悠他一下,“里面藏着魔鬼!”然后挣扎着去拿小提琴。神父逃出来以后匆忙向主教报告,谣言立刻传遍全城。谣传帕格尼尼那根能诱发出天籁之声的琴弦,是由他杀害的情人的肠子做成——正是这根弦缠住他的脖子,将他慢慢绞死。<ref>[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812/311467.html 帕格尼尼为何被称为魔鬼小提琴家?琴弦是情人的肠子做的?],趣历史网,2018-12-26 </ref>
 
 
主教听后下令停止丧钟,全城的气氛显得诡异紧张。小城没人能忍受一个魔鬼同盟者,甚至不允许为他举行一场葬礼。朋友只得给他的尸体注射防腐剂并带回家藏起来。尸体停放两个月后,宗教当局仍不同意下葬,于是朋友便把遗体公开展示以期唤醒舆论,但人们避之唯恐不急。
他的遗体辗转于各个港口,都不准其上岸,最后在无人的小岛上摆放了四年,后被偷运到家乡藏起来。大约三十多年后,他儿子再次和教会交涉,宗教当局回答说,除非能提供死者坦白悔罪的证明,否则不能撤销禁令!而所谓悔罪的证明是什么呢?把由魔鬼帮助赚的钱全部还给教会。儿子屈服了活生生的勒索,支付了150万[[马克]]。在一个静悄悄的夜晚,大师终于入土为安。
 
 
 
=='''历史评价'''==
 
 
 
==='''无比声望'''===
 
 
小提琴家中间任何人也没能拥有像帕格尼尼那样巨大的声望。在同时代人的眼里,他似乎是个谜,是个奇人。有些人认为他是天才,另外一些人又把他看成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冒牌大师;他的名字即使在生前就已经和一些莫名其妙的奇谈怪论结下了不解之缘。<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41584450 尼科罗·帕格尼尼为什么广泛被80后的小说所提到?],百度知道网,</ref>
 
 
 
==='''大作曲家'''===
安东尼奥对音乐十分喜欢,可是他那点能力充其量只够在家里或者朋友小圈子里拿起曼多林弹一段民间小调开开心而已。当他在儿子身上发现了一种绝非寻常的才能时,他激动得差一点变成了个白痴。从此儿子就成了老子手里一副可以用性命去赌输赢的活的扑克牌。他开始亲自教尼科洛,起先教孩子弹曼多林和吉他然后又教他拉小提琴,逼着他从清晨一直练到深夜,要是他觉得孩子似乎还不够刻苦,那就干脆不给他留什么吃的东西。极其繁重的课业损害了尼科洛的健康;结核菌和神经衰弱症在他身上一步一步地蔓延开来。本来已经削弱的体质很容易听从病魔的摆布。[[麻疹]]和[[猩红热]]又差一点儿要了他的命;之后,尼科洛一辈子也未曾摆脱掉这种强直性的昏厥和肌肉不时痉挛的毛病。
 
 
>
==='''母亲之爱'''===
 
 
母亲——捷列扎·鲍拉尔多——真心地疼爱着孩子,但这个对丈夫百依百顺的女人是个头脑简单的农民,一向笃信上帝而又讲究迷信,几乎从尼科洛刚刚哇哇落地起,她就十二分肯定地预言这个婴儿前程远大,将来会成为一位大音乐家。
尼科洛·帕格尼尼,这位18世纪80年代出生的意大利热亚那人,在迄今的小提琴家中有着空前绝后的巨大声望。
 
 
 
==='''少年英雄'''===
 
 
[[File:10e2000106cf99c6128b.jpg|缩略图|1|350px|[http://image.so.com/view?src=360pic_normal&z=1&i=0&cmg=e1790d67a73195573cc72fcded95118c&q=%E5%B0%BC%E7%A7%91%E7%BD%97%C2%B7%E5%B8%95%E6%A0%BC%E5%B0%BC%E5%B0%BC&correct=%E5%B0%BC%E7%A7%91%E7%BD%97%C2%B7%E5%B8%95%E6%A0%BC%E5%B0%BC%E5%B0%BC&ancestor=list&cmsid=04d3911ae1cec5c60c35f22ad6291e1b&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id=ba62be6b8d45b27bc5d55540ff4b7768&currsn=0 原图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346461231695528450/ 图片来源于今日头条网]]]
五十二岁以前,帕格尼尼往来于欧洲各地,紧张的状态使他付出了牺牲身体健康的沉重代价。他晚年希望在法国南部的良好气候中恢复健康,却不幸陷入和天主教会的斗争中,1838年有受人欺骗卷入肮脏的买卖,那场官司一直打到他逝世。
 
 
[[File:T01b56ac87747c8cc72.jpg|缩略图|1|500px|[http://image.so.com/view?src=360pic_normal&z=1&i=0&cmg=e1790d67a73195573cc72fcded95118c&q=%E5%B0%BC%E7%A7%91%E7%BD%97%C2%B7%E5%B8%95%E6%A0%BC%E5%B0%BC%E5%B0%BC&correct=%E5%B0%BC%E7%A7%91%E7%BD%97%C2%B7%E5%B8%95%E6%A0%BC%E5%B0%BC%E5%B0%BC&ancestor=list&cmsid=04d3911ae1cec5c60c35f22ad6291e1b&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id=54e26dfd55656b44450c05a58b4fa630&currsn=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doc/2738852-2890771.html 图片来源于360百科网]]]
==='''悲伤离逝'''===
 
 
1840年5月27日,伟大的音乐家与世长辞,时年五十八岁。然而由于和[[天主教]]会的过结,他的灵魂在1896年才得以安息。
帕格尼尼一生坚持对音乐的追求和人性的反抗,他那无数迷人的旋律多少年来为肖邦、舒曼、李斯特等音乐家所尊崇,他们将帕格尼尼丰富多彩的器乐成就作为自身创作的典范。
帕格尼尼在艺术的星空上踏出了光辉的音乐银河,他的精神和才华是永恒的。 <ref>[http://mbook.kongfz.com/26995/1116580759/ 美国原版《尼科罗·帕格尼尼》],孔夫子旧书网</ref>
== 參考來源 ==
42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