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拉尔夫·福勒

移除 7,739 位元組, 1 年前
rollbackEdits.php mass rollback
1921年,他娶了欧尼斯特·卢瑟福的独生女艾琳·玛丽(1901-1930)。他们共有四的孩子,两男两女。艾琳在生完最后一个孩子后过世。<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Tags/148/ 名人简历]</ref>
 
==作品欣赏==
 
===​​​​​​我的三味书屋===
 
我家现在的居室较为宽敞,我选择了面南向阳的一室作为书屋。我们居住二楼,妻子爱侍弄花草,为了给我备课、读书提供舒心养眼的环境,妻子在门前空地上栽种了腊梅、月季、桂树等花卉树木,还培育了[[茶梅]]、兰花、[[菊花]]等盆栽,十几年如一日嫁接、施肥、除草、浇水,像哺育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养育这些花草。我书屋展卷,有红袖添香。
 
早春二月,沉睡的小草树木经过杨柳风吹拂,杏花雨滋润,早已吐出嫩绿的新芽。书屋前已是[[桃树]]粉蕾娇娇,李树玉蕊楚楚,不几日,桃树便粉妆玉砌,其华灼灼,李树玉枝琼花,晶莹如雪。空气中飘散着桃花、李花和香椿的馨香,[[蜜蜂]]不停飞动在桃李之上采集花粉,黄鹂站立枝头婉转歌唱。桃嫣李笑,层见叠出,满园芬芳,仿佛自己灿若云霞的几千弟子。
 
妻子在园圃的东、西、南三面栽种了月季,北边廊檐摆放一列各种盆栽。炎炎夏日,红的、粉的、黄的、白的月季花竞相绽放在碧绿的枝头,压低枝头,如同朵朵牡丹花一般硕大鲜艳,给园圃镶上了一道绚丽多彩的花边,[[蜻蜓]]、蝴蝶在其上嬉戏飞舞。园圃之内,高过二楼的香椿、红叶李和越过三楼的银杏翠樾千重,蔚然成林,托起一片绿云丽天。暗绿侵纱,凉风袭入,香泽浸人,书屋乃至整个居室成为清凉芬芳的世界。我吟咏南窗之下,气定神闲,如羲皇上人。
 
天高气爽的秋季,一片翠绿的桂叶上点点粒粒的桂花米蕊簇金,香气袭人,细细长长的[[菊花]]婷婷袅袅,清芬宜人。我开卷阅读,妻子送上一杯自己焙制的菊桂双花茶,长丝条、细米粒般的花蕊飘舞在嫩黄鲜亮的茶汤里,清香慢慢荡漾开来,弥漫在书屋的空气中,沁入口中,浓酽芳醇,满口留香,既健脑明目提神,又清肝润肺温胃,五脏六腑无一处不舒畅妥帖。
 
冬至时节,园圃中万花纷谢一时稀,几株磬口黄梅迎着霜风冰雪卓然而立,铁干铜枝,[[玉骨铮铮]],横逸斜出的枝柯上萼楼穰吐,淋漓簇沓,满树生香。妻移茶梅、兰花、文竹等盆栽于书屋中。暖阳晒窗,腊梅暗香浮动,茶梅红艳似火,建兰、文竹争相呈绿,满室皆春。园圃中,一年四季,枇杷、桂树、橙树书檐展绿,排闼送青;春夏秋冬,各种花香如天女织锦般绮丽多彩,如春江涌潮般连绵不断,书屋花袭人裾,芳香扑鼻。
 
我的书屋不仅飘荡着花香,还洋溢着书卷油墨的清香。几千余册书籍,涵盖文学、历史、哲学、宗教以及一些大型辞书。在这其中,我最情有独钟的是一百多期的《名作欣赏》、一套《[[汉语辞书大全]]》以及一位同学赠送的书籍。
 
1979年,我考取了寿县师范学校,所学的是面向小学的普师专业。毕业之后,我被分配到寿县炎刘中学任初中语文教师。胸里少墨、腹中空空的我,课堂总是内容干瘪、语言乏味、捉襟见肘。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朋友处有幸读到了《名作欣赏》。遇见散发着浓墨清香的她,如同遇到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初恋情人,从1984年牵手直到2006年,执子之手,爱不释手,《名作欣赏》陪伴我走过二十三年的人生里程。在文学洪荒时代,“欣赏探奥”“世界文坛之窗”“大中语文名篇赏析”……《名作欣赏》一个个既有学术深度,又富含美质的经典栏目,为我打开了一方梦幻神奇五彩斑斓的文学世界,每期每篇我都如饥似渴地阅读。二十几年里,依靠《名作欣赏》的引领,我基本通读了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及名家赏析文章。作为教师,阅读《[[名作欣赏]]》的意义在于让我生长起来了思想,使得我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课堂有胆,后来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也能有血有肉、有张有弛、从容自如。
 
阅读《名作欣赏》的意义还在于她以浓郁的诗意情怀、理性精神、人文视野,滋养了我的精神世界,启蒙了我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十多年的文学濡染,终于促动我弹奏起对缪斯女神向往的琴弦。1995年,我在《寿州报·新浪》文学副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喝豆茶]]》,后来牵牵连连写起来,至今在纸质和微媒体上发表几十篇作品,去年还加入了淮南市作家协会。几经搬迁,虽然《名作欣赏》有一部分期刊已经发黄破旧,但我至今仍然像至宝一样将一百五十期期刊全部珍藏。
 
2009年秋天,北京一家出版社来寿县出售图书,其中一套由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大三十二开精装《汉语辞书大全》格外吸引我的眼球,全套包括《成语词典》《俗语词典》《汉语字典》《汉语词典》(上下)《[[谚语词典]]》(上下)《歇后语词典》(上下)《古汉语词典》(上下)十一册,一千二百八十元。这套鸿篇巨制吸纳众家之长,分类细致,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使用便捷,具有海纳百川、吞鲸撼岳之气势,对我教学、阅读大有裨益。在此之前,我已拥有《词源》一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业已翻破三版,但都不及这套洋洋大观,因而成为我书屋的镇室之宝。
 
2018年一个冬阳映窗的上午,远在[[上海]]的高中同学张远胜打来电话告诉我:快过年了,无以为礼,寄上几本书,聊表寸心,请笑纳。我只好应声称谢。不曾想几天后,竟然接到三通快递,收到近三十册图书。捧着一本本散逸着油墨香味的书册,我不禁感慨复感慨了。
 
张远胜同学性格憨厚聪慧,为人大度豪爽,是我们班当年有名的才彦俊杰,也是和我具有共同文学志趣的好友。他拥有一套学习的独门绝技“被窝放电影”。每天晚上下自习后,他就早早上床躲进被窝,把一天学习的内容在脑屏幕上精彩回放,梳理巩固归纳提升,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绝佳效果。从不见他挑灯夜战,成绩却永远胜出,出类拔萃,羡煞全班同学。他高中毕业考取了合肥工业大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郑州一家大型[[国企]]工作,后来弃职经商,现在在上海办公司当老板,风生水起。学生时代,我们经常在一起打乒乓球,侃文史哲。有一年放寒假,他和另外两位同学来我家,晚上我们四人抵足而卧,彻夜长谈。
 
凝望着书柜里,[[张爱玲]]的《心经》《[[金锁记]]》《倾城之恋》等系列小说,张居正、[[曾国藩]]、李鸿章、梁启超等风云际会人物的传记,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奥勒留《沉思录》、[[格拉西安]]《智慧书》等西方哲学家的著作,老同学赠送的这些装帧考究、内容丰富、煌煌成列的书籍,无不折射出远胜同学的文学雅好和审美情趣,凝聚着老同学对我的深情厚谊。这也是对我热爱文学的一种最好嘉勉。这个冬天让我倍感温暖,这些书籍是我所有藏书中最充满温度的部分,让我倍加珍惜。
 
我的书屋虽然不大,但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时时弥漫着读书人至爱的三种气味:花香、茶香、书卷香,充盈着人世间至美的三种情愫:爱情、友情、文学情。
<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 参考来源 ==
39,1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