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严折西

增加 464 位元組, 1 年前
人物轶事
|}
==人物轶事==
=== 出生艺术之家===严折西(前排右一)在英租界工部局交响乐队严折西(前排右一)在英租界工部局交响乐队 <p style="text-indent:2em;"> 严折西的父亲严工上,著名作曲家,与黎锦光、陈歌辛、姚敏、梁乐音并称为“中国流行歌曲五人帮”。严工上是早期影坛上位多才多艺的老影人。他文学根基深,能诗善文,精通中西音乐,能唱昆曲,对交谊舞也挺在行,早年曾留学日本并懂得十多种方言。<br><p style="text-indent:2em;">1925年,年逾天命的严工上参加了神州影片公司,开始了长达20年的从影生涯,堪称是早期电影界的元老之一。作为演员,他一生拍了103部电影。严工上大多扮演“老生”角色。最出名的一部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在片中饰演张忠良的父亲。其它代表作有《压岁钱》、《生死同功》等。他曾为许多影片的插曲作词谱曲,极受欢迎,如《自由之花》《空谷兰》《夜来香》(胡蝶首唱、王乾白作曲,与黎锦光创作同歌名由李香兰演绎的不同)、《木兰从军》(欧阳予倩词)、《西施》《红歌女忙》、电影《压岁钱》的插曲《新年歌》等。他还曾在影剧学校教授国语(普通话)。<br> <p style="text-indent:2em;"> “虎父无犬子”,严工上在二、三十年代,是位著名的作曲填词音乐舞蹈家,他的两个儿子严箇凡及严折西两兄弟皆毕业于南京新华艺专(?)并秉承父志,从事音乐作曲漫画工作。<br> <p style="text-indent:2em;"> 大哥严箇凡会作曲,能绘画,在1926年拍过默片电影《可怜天下父母心》,还写了不少歌曲。孤岛上海曾经流行一时的由李丽华唱红的电影歌曲《千里送京娘》及《天上人间》便是他的杰作。此外,都杰的《人儿人儿》、姚敏的《青山绿水》、韩兰根的《青年忙》等也出自他的手笔。<br> <p style="text-indent:2em;"> 他的二妹严月娴十五岁走上银幕,后来成为明星公司的基本演员,主演过《春蚕》《空谷兰》《脂粉市场》《春之花》等片,脱离“明星”后,又主演过《夜明珠》《珍珠塔》等片,一共拍过四十多部影片,名噪一时,此外还灌录过唱片。解放后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三妹严月泠也曾拍过电影及唱歌,参演过《夜明珠》《杜十娘》《珍珠塔》等影片。可以说,严月娴、严月泠在当年都是颇有名气的歌影双栖明星。小妹严月美,五岁时就在“神州”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中扮演童角,后又拍过《都会的早晨》《渔光曲》等片。当时媒体曾将严氏父女誉为影坛“一门四杰”。<br> <p style="text-indent:2em;"> 二哥严与今也是文艺人才,是二十年代南国社的成员。一次南国社赴南京演出,严与今在火车上吹起笛子,吹完后将笛子放在座位上走开了,回座时一时忘记就坐下去,“咔嚓”一声,笛子断了!当时严与今正在失恋之中,他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到达南京后,就投身秦淮河自杀了!后来,田汉就据此编成电影剧本《断笛余音》,但由于缺乏资金,影片投拍后未完成。<br> === 前妻冻毙街头=== <p style="text-indent:2em;"> 严折西第一任太太薛玲仙,是当时顶尖的明月歌舞团的“台柱子”,拍过数部电影如《粉红色的梦》《南海美人》《薄命花》等,也灌唱过《南海美人》《说爱就爱》等歌曲。当年也是享誉歌坛影坛的明星,与明月歌舞团的其他三位女星王人美、黎莉莉、胡笳并称为“歌舞四大天王”。可惜后来沉溺于鸦片之中不能自拔,终于导致夫妇分手。1944年,薛玲仙潦倒病重(一说毒瘾发作)而冻死在街头,成为当年上海新闻媒介喧腾一时的新闻,使严折西遭受极大的打击。<br> === 第二任妻子是聂耳《卖报歌》报童的原型===严折西先生与妻儿在家中严折西先生与妻儿在家中1948年,经影星 <p style="text-indent:2em;">1948年,经影星 兼歌星白光介绍,严折西认识了小自己13岁的杨碧君。<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杨碧君亦拍过电影,年幼时由于家境贫寒每天叫卖晚报,音乐家聂耳听了她的卖报声,而获启发谱了一首《卖报歌》。从此,“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卖两份报……”风行一时。<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杨碧君的出现,催生了严折西续弦的念头。年龄和婚史成了横亘在两人之间的一点障碍。为了追求杨碧君,严折西可是下了不少的功夫。1948年,大同演艺公司筹拍电影《柳浪闻莺》,这是一部歌舞片,导演吴村起用了能歌善舞的白光担纲女主角,片中的音乐部分则交由严折西完成。聪明的严折西抓住一切能示爱的机会,向意中人表达感情。接到电影配乐任务后,他很快思如潮涌,创作出了堪称爱的宣言的《如果没有你》。<br>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p style="text-indent:2em;">严折西、杨碧君当年 心也碎我的事也不能做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反正肠已断我就只能去闯祸我不管天多么 婚礼在“燕云楼”(今南京东路云南中路)举行,婚礼相当隆重,可谓 更不管地多么厚只要有你伴着我朋满座,到场参加婚礼 命便为你而活如果没 电影界及歌星 你日子怎么过你快靠近我一同建立新生活 :谈瑛、龚秋霞、王人美、白虹、张帆、陈娟娟、凤凰( 折西 慧秀)、乔奇 杨碧君 姚莉、张露、张伊霎、佩妮等和怀旧金曲作家陈蝶衣。<br><p style="text-indent:2em;">“ 当年 的婚礼在“燕云楼 老头子追求我,跟得可紧了。 (今南京东路云南中路)举行 老太太饱经沧桑的脸庞上 婚礼相当隆重 写满得意 可谓高朋满座 似乎重回60年前。<br><p style="text-indent:2em;">婚后,夫妻二人幸福恩爱 到场参加婚礼的电影界及歌星 :谈瑛、龚秋霞、王人美 一子三女。<br>===与周璇 、白 虹、张帆、陈娟娟、凤凰( 光的情谊===<p style="text-indent:2em;"> 慧秀)、乔奇、姚莉、张露、张伊霎、佩妮等 折西生前在电影界 怀旧 音乐界交往最密切的是 曲作家陈蝶衣。“当 啜子周璇。1945 老头子追求我,跟得可紧 严折西为周璇策划举办 。”老太太饱经沧桑的脸庞上 唯一一场个人演唱会(在同孚路兰心大戏院) 写满得意,似乎重回60年 开演唱会时 ,夫妻二 台的事全由他一个 幸福恩爱,育有一子三女 指挥 周璇 、白光 演唱了《拷红》《五月 情谊严折西生前在电影界和音乐界 风》《南风吹》《凤凰于飞》《 往最密切的是金啜子周璇。1945年严折西为周璇策划举办 换》《渔家女》《可爱的早晨》《讨厌的早晨》等歌。其间还邀请 唯一一场个人 民乐 唱会(在同孚路兰心大戏院) 奏家秦鹏章琵琶独奏《王昭君》《阳关三叠》等 开演唱会时前台后台的事全由他一个人指挥。 受到观众热烈欢迎。1991年百代公司出版 周璇 演唱了《拷红》《五月 专辑CD,严折西还特别为专辑题词:“告诉我,知音何处寻”。<br><p style="text-indent:2em;">白光是个念旧 风》《南风吹》《凤凰于飞》《交换》《渔家女》《可爱 人,90年代以来,相继听到严华、白虹、黎锦光、严折西去世 早晨》《讨厌的早晨》等歌。 消息,悲痛之余,深感人生有如朝霞,生命何 间还邀请 短促。1999年,白光不幸病逝,琴墓用 民乐演奏家秦鹏章琵琶独奏 王昭君 如果没有你 《阳关三叠》等,受到观众热烈欢迎。1991年百代公司出版周璇专辑CD, ,这首歌原是 严折西 特别为 专辑题词:“告诉我 杨碧君而作的情歌 如今创作者及演绎者已离开人间。但 知音 何处寻”。白光是个念旧的 ,90年代以来 满天下 相继听到严华、白虹、黎锦光、 歌声永垂不朽永远遗留人间。<br>===姚莉回忆 严折西 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深感人生有如朝霞,生命何其短促。1999年,白光不幸病逝,琴墓用了 ===<p style="text-indent:2em;">—— 如果没有你》,这首 寻访老上海 原是严折西特别为杨碧君而作的情 星:明月社成流行 ,如今创作者及演绎者已离开人间。但知音人满天下,歌声永垂不朽永远遗留人间。曲摇篮》(来源:《新民周刊》[2009031期])<br><p style="text-indent:2em;">王勇:你多久没有回上海了?<br> <p style="text-indent:2em;"> 姚莉 :十几年了。我不想 忆严折西——《寻访老上海歌星:明月社成流行歌曲摇篮》 去了,没有 来源:《新民周刊》[2009031期] 王勇:你多久没有回上海了?姚莉:十几年了。我不想回去了,没有(熟)人了 人了 。我最开心的是1985年回去,统统都见到了,见到黎锦光,见到严华,还有严折西,最重要的三个人都见到了,了了我一个心愿。<br><p style="text-indent:2em;">1985年,我还去北京看了白姐(白虹),我以前跟她最好。黎锦光给了我一个地址,我自己坐火车,上门找去。到那儿,她开了门,看了我很久,因为那时已经过了30多年了,我也认不出她了,她像一个北方大妈了。我说,白姐,你不认得我啦?她说,我想不起来了。我说了一个“姚”字,她就“哇”想起来了,叫我“小莉”,开心得不得了。我们还一起同唱了一首歌。<br> <p style="text-indent:2em;"> 严折西为我作了很多很好听的歌,比如《重逢》;到了香港以后,就只有姚敏为我作曲了,没有第二人了。<br> === 可贵品格===精神矍铄的杨碧君老人(摄于2008年)精神矍铄的杨碧君老人(摄于2008年) <p style="text-indent:2em;"> “严折西”对年轻一辈的歌迷来说,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对喜爱老歌的人,肯定必听过、唱过他的作品。鉴于他向来惯用严宽、庄宏、梅霞、颜三、陆丽、丁方、吉士等大量“雌雄莫辨”的笔名撰词谱曲,致令人们对他的真实姓名感到生疏。他所用的笔名有严宽、颜颉、颜三、颜禧、庄宏、庄泽、吉士、吉姆、梅霞、陆丽、丁方、杨杨、柳村、梅翁等14个,创作的歌曲约有300多首,现能回忆起的有150首。曾有人问严折老为何不用真名,严折老坦然地回答:“我不想出名。”<br><p style="text-indent:2em;">1992年3月,百代音乐公司(东南亚有限公司)专程找他签版税事宜合同,告知他的不少作品在港、台、马各地流行让他感到欣慰,他更表示当年 已85 已<p style="text-indent:2em;">85 岁了,回顾一生足迹,深感社会之变化翻天覆地,他谦称自己只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铺石小石子。<br> <p style="text-indent:2em;"> 他为人正直,同情生活在旧社会里的电影艺人,特别是年轻的女艺人。在旧社会里,洋人看不起中国人,严折西虽为公司高级职员,同样受歧视,为了生活受些屈辱,但不媚外,英国人掌管公司时,他不讲英语,日本人掌管公司时,他不讲日语,而他的英语、日语都运用自如。“文革”中因说了几句责怪“文革”动乱的话,被打成“反革命”,而被抄家,可惜他创作的作品和珍贵史料也不幸被抄家而失去。经历了“文革”的严折西有幸渡过了难关,“文革”后得到了平反,但是失去的珍贵资料、作品、照片已不能复得。1983年5月严折西被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从事史科研究、写回忆史料!他对社会的贡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自己也感到晚年生活有了保障。<br> <p style="text-indent:2em;"> 严折西、杨碧君夫妇与聂耳的侄女聂丽华一直保持着联系,“文革”后聂每次来沪后都要去看望二老,由于上海的城市改造动迁失去了联系,今年5月聂丽华还请《新民晚报》记者杨建国先生帮助寻找杨碧君老人。严家现在有的三十年代照片还是在云南的聂丽华珍藏所赠,极为珍贵。<br> <p style="text-indent:2em;"> 笔者四十年前与严折老夫妇为邻,他们待人谦和。最近去看望杨碧君老人,她讲,“我们是一般人,不想把过去的事多讲。”可见他们对名利的淡薄。<br> === 音乐作品的不朽生命力=== <p style="text-indent:2em;"> 严折西有音乐创作和演奏、编导、美术创作等多面的才能,风格独异,才华横溢,作品流传广泛。<br> <p style="text-indent:2em;"> 严折西在年轻时随黎氏中华歌舞团到南洋各地巡回演奏,此时他也汲取了当地的民俗风情,融入到他以后所创作的歌曲中,故他所创作的歌曲音乐在南洋流传很广、影响很深,是一位中国人民的文化使者。1991年3月美国文学家杨沂先生由上海音乐学院陈良副院长陪同访问了严折西,并把台湾的流行歌曲演唱会的录像介绍出来,其中就有严折西在三十年代创作的《得不到你的爱情》《许我向你看》等几首。严折西还被邀请到上海电视台与五十年前的老同事老朋友严华、黎锦光等相聚,并录了像,后在台湾播放,满足了在海峡彼岸的歌迷们的愿望。1992年3月百代音乐公司(东南亚有限公司)的一位代表专程来沪告知严折西当年所作的不少老歌仍在港、台、南洋各地流行,并与其签了合同税。日本大乐队也常演奏他作的曲子《两条路上》等。新加坡的《中国报》在1999年1月10日为严折西作了较大篇幅的专题报道文章;还有一位新加坡的严折西的歌迷收编了一份《严折西创作的流行歌曲目录》。<br> <p style="text-indent:2em;"> 国内的电影《茶馆》《黑三角》、电视剧《娃女》中用了严折西创作的《两条路上》《断肠红》《重逢》等歌曲曲调。十年前上海演员茅善玉曾录制了一盒三、四十年代的老歌音带中就有严折西创作的《告诉我》《许你向我看》《知音何处觅》等。严折西创作的歌曲、音乐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已有七、八十年之久,还会继续传下去。<br> === 音乐“辞行”=== <p style="text-indent:2em;"> 严折西先生遗体于1994年1月6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出殡,到场亲友甚众,每人手持一支夜来香鲜花向他致敬,同时播出他生前作品《许我向你看》、《别走得那么快》等取代哀乐,并由文史馆领导致悼词。<br> <p style="text-indent:2em;"> 一代音乐作家从此远离尘世,谨祝他早登仙界永获安息。
4,6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