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53
次編輯
變更
杨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杨 </big>''' |- |<center><img src=https://c.cidianwang.com/file/shufa/xi…”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杨 </big>'''
|-
|<center><img src=https://c.cidianwang.com/file/shufa/xingshu/fa0d4824e8d0dd57.gif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so.com/view?q=%E6%9D%A8&src=tab_baike&correct=%E6%9D%A8&ancestor=list&cmsid=8ef0147a55832b3bd11d159cd12d6061&cmras=0&cn=0&gn=0&kn=24&crn=0&bxn=0&fsn=84&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40#id=f7bea64c2499dd50d2ef5aef9a885628&currsn=0&ps=72&pc=72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杨(读音yáng)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 "杨"的本义是对一切杨柳科杨属[[植物]]的泛称。也指战国初期哲学家杨朱及其学术派别的简称。后也作为姓氏。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杨
外文名称;
yang
拼音;
yáng
总笔画;
7
郑码;
fyod
注音字母;
ㄧㄤˊ
部首;
木
统一码;
基本区 U+6768
字形分析;
左右结构
笔顺编号;
1234533
字级;
一级(编号0689)
平水韵部;
下平七阳
五笔;
SNRT
四角码;
4792₇
繁体字;
楊
==字源演变==
"杨"字是形声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图1)。篆文(图4)是由"木"字和"昜"字构成的。"木"表示此字与树木有关。表义。而"昜"读yáng,表声。《尔雅·释木》中说"杨,蒲柳也。" 《广韵·阳韵》中说"杨,赤茎柳。"这里说的都是指"杨"的本义,是指对一切杨柳科杨属[[植物]]的泛称。后此字又用作周代的国名,也用作姓氏。如今此字既可单用,也可用作偏旁。凡从"杨"取义的字皆与树木等义有关。新中国成立后,"昜"旁简化为"Ó"。隶变后楷书写作"杨"。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木部》 与章切
木也。从木昜声。
说文解字注
蒲桺也。
各木作木也二字。今依艺文类聚、初学记、本艸图经、太平御览所引正。释木云:杨,蒲桺。许所本也。按蒲,葢本作浦。浦,水濒也。王风:不流束蒲。毛云:蒲艸也。笺云:蒲,蒲桺。孙毓云:蒲艸之声不与戎许相协。笺义为长,是则晋人读蒲桺为浦桺之明证。古今注曰:蒲桺生水边。又曰:水杨,蒲杨也,枝劲细,任矢用。任矢用者,左传云董泽之蒲是也。絫呼曰蒲桺,单禝曰蒲。音同浦。至唐而失其读矣。
从木,昜声。
与章切。十部。古假杨为扬,故诗杨之水。毛曰:杨,激扬也。广雅曰:杨,扬也。佩觽曰:杨,桺也。亦州名。古书州名皆作杨矣。
广韵
与章切,平阳以 ‖昜声阳部
杨,赤茎柳。《尔雅》曰:"杨,蒲柳。"又姓,出弘农、天水二望。本自周宣王子尚父,幽王邑诸杨,号曰杨侯,后并于晋,因为氏也。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韵》与章切。《集韵》《韵会》余章切。《正韵》移章切。$音阳。《说文》:木名。《尔雅·释木》:杨,蒲柳。详柳字注。
又《诗·秦风》:隰有杨。崔豹《古今注》:白杨叶圆,青杨叶长,栘杨圆叶弱蔕,微风大摇。又有赤杨,霜降则叶赤,材理亦赤。
又黄杨。《埤雅》:黄杨性坚致难长,岁长一寸,闰年倒长一寸。
又《博雅》:白杨刀也。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杨县属河东郡。
又姓。《姓苑》:出弘农、天水二望。
又叶以征切,音盈。马融《广成颂》:珍林嘉树,建木丛生。椿梧栝柏,柜柳枫杨。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杨"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先写左边的"木"字,第四笔一捺结束"木"字书写。随后在"木"字正右方开始书写另一部分。最后一笔一撇结束"杨"字书写。<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6%9D%A8 杨],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杨 </big>'''
|-
|<center><img src=https://c.cidianwang.com/file/shufa/xingshu/fa0d4824e8d0dd57.gif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so.com/view?q=%E6%9D%A8&src=tab_baike&correct=%E6%9D%A8&ancestor=list&cmsid=8ef0147a55832b3bd11d159cd12d6061&cmras=0&cn=0&gn=0&kn=24&crn=0&bxn=0&fsn=84&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40#id=f7bea64c2499dd50d2ef5aef9a885628&currsn=0&ps=72&pc=72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杨(读音yáng)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 "杨"的本义是对一切杨柳科杨属[[植物]]的泛称。也指战国初期哲学家杨朱及其学术派别的简称。后也作为姓氏。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杨
外文名称;
yang
拼音;
yáng
总笔画;
7
郑码;
fyod
注音字母;
ㄧㄤˊ
部首;
木
统一码;
基本区 U+6768
字形分析;
左右结构
笔顺编号;
1234533
字级;
一级(编号0689)
平水韵部;
下平七阳
五笔;
SNRT
四角码;
4792₇
繁体字;
楊
==字源演变==
"杨"字是形声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图1)。篆文(图4)是由"木"字和"昜"字构成的。"木"表示此字与树木有关。表义。而"昜"读yáng,表声。《尔雅·释木》中说"杨,蒲柳也。" 《广韵·阳韵》中说"杨,赤茎柳。"这里说的都是指"杨"的本义,是指对一切杨柳科杨属[[植物]]的泛称。后此字又用作周代的国名,也用作姓氏。如今此字既可单用,也可用作偏旁。凡从"杨"取义的字皆与树木等义有关。新中国成立后,"昜"旁简化为"Ó"。隶变后楷书写作"杨"。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木部》 与章切
木也。从木昜声。
说文解字注
蒲桺也。
各木作木也二字。今依艺文类聚、初学记、本艸图经、太平御览所引正。释木云:杨,蒲桺。许所本也。按蒲,葢本作浦。浦,水濒也。王风:不流束蒲。毛云:蒲艸也。笺云:蒲,蒲桺。孙毓云:蒲艸之声不与戎许相协。笺义为长,是则晋人读蒲桺为浦桺之明证。古今注曰:蒲桺生水边。又曰:水杨,蒲杨也,枝劲细,任矢用。任矢用者,左传云董泽之蒲是也。絫呼曰蒲桺,单禝曰蒲。音同浦。至唐而失其读矣。
从木,昜声。
与章切。十部。古假杨为扬,故诗杨之水。毛曰:杨,激扬也。广雅曰:杨,扬也。佩觽曰:杨,桺也。亦州名。古书州名皆作杨矣。
广韵
与章切,平阳以 ‖昜声阳部
杨,赤茎柳。《尔雅》曰:"杨,蒲柳。"又姓,出弘农、天水二望。本自周宣王子尚父,幽王邑诸杨,号曰杨侯,后并于晋,因为氏也。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韵》与章切。《集韵》《韵会》余章切。《正韵》移章切。$音阳。《说文》:木名。《尔雅·释木》:杨,蒲柳。详柳字注。
又《诗·秦风》:隰有杨。崔豹《古今注》:白杨叶圆,青杨叶长,栘杨圆叶弱蔕,微风大摇。又有赤杨,霜降则叶赤,材理亦赤。
又黄杨。《埤雅》:黄杨性坚致难长,岁长一寸,闰年倒长一寸。
又《博雅》:白杨刀也。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杨县属河东郡。
又姓。《姓苑》:出弘农、天水二望。
又叶以征切,音盈。马融《广成颂》:珍林嘉树,建木丛生。椿梧栝柏,柜柳枫杨。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杨"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先写左边的"木"字,第四笔一捺结束"木"字书写。随后在"木"字正右方开始书写另一部分。最后一笔一撇结束"杨"字书写。<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6%9D%A8 杨],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