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企業減碳

增加 528 位元組, 1 年前
增加內容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800000;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企業減碳''' </p>
|-
|<center><img src="https://iekweb2.iek.org.tw/IEKConf/file_read.aspx?type=images&filename=20210611145353.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iekweb2.iek.org.tw/IEKConf/Client/confinfo.aspx?mode=confinfo&conf_no=657205273 圖片來自iekweb2.iek]
</small>
|}
'''企業減碳''',企業因應空汙、水資源利用與回收及用電方面,自行建置再生能源發電能力,從發電、傳輸、儲電、配電等環節構成的完整產業生態鏈,以減少用電密集度,讓營運獲得提升,甚至衍生商機。
==概述==
=== 碳邊境調整機制計畫 ===
[[ 歐盟 ]] 於2021年7月14日正式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計畫,未來將規範碳密集型產品,必須購買指定憑證,才能將其產品銷往歐洲市場,主要是針對 [[ 水泥 ]] [[ 鋼鐵 ]] [[ ]] [[ 肥料 ]] [[ 電力 ]] 等產品。  歐盟要求,進口到歐盟的碳密集型產品,需對生產過程中排放的碳,設定公平價格,以促進非歐盟國家的公司邁向較清潔的產業。相關申報規定,將從2023年1月1日開始,先展開為期三年的過渡階段,主要緊盯前述碳密集型產品。<ref>[https://www.pwc.tw/zh/topics/trends/industry-trends-20210902.html 企業及早因應減碳法規]</ref> 
=== 支付碳價方能進口 ===
2026年1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後,還可能會有更多產業被納入,歐盟 [[ 進口商 ]] 必須申報進口到歐盟的 [[ 貨物 ]] 所內含的碳排放量,除非能夠舉證 [[ 進口 ]] 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已經支付了 [[ ]] 價,才可以從其最終帳單中扣除相應的金額。
==發展趨勢==
近年來國際大廠紛紛要求供應鏈配合做減碳管理,投資 [[ 法人 ]] 也在看企業的減碳計畫,企業在減碳與 [[ 氣候 ]] 變遷上的表現,已經是未來競爭力的關鍵。為了投資人的長期獲利、為了 [[ 員工 ]] 穩定的工作機會,也應該要有更多的企業能一同參與,一同提升企業的綠色競爭力。
=== 影響產業未來 ===
政府部門積極發展各種再生能源,並提出產業用電大戶自行建置再生能源發電能力或購買憑證時,建立從發電、傳輸、儲電、配電等環節構成的完整產業生態鏈。各主管因應「碳」管理議題,已經從多管道下手,修定相關政策法規,目前已知規定中,諸如金管會的公司治理3.0,以及《 [[ 溫室氣體 ]] 減量及管理法》等,將會大幅影響國內產業的未來。
==台灣現狀==
===產業因應之道===
[[ 台灣 ]] 產業以出口 [[ 貿易 ]] 型態為主,全球 [[ 淨零碳 ]] 的賽局下,台灣已不能置身事外,國內主管機關因應「碳」議題,除了正規劃相關碳費制度外,在現行的編制CSR報告書作業辦法,以及股東會年報相關規定當中,已分別要求企業揭露氣候風險及機會治理相關情形,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資訊。
金管會《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也考量到國際日益重視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亦進一步規範上市櫃公司,須於編製申報2022年永續報告書時,參考國際準則TCFD規範,強化永續報告書揭露,以利投資人瞭解氣候變遷對公司的影響,讓企業正視並有效評估風險。
使用再生能源與減少燃煤用量後的發電、傳輸、配電等面向的供電效能提升,則是另一個減碳重點。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必須借重儲能設備,讓發電高峰時產生的能源可以經過削峰填谷、負載移轉等,達成再生能源供應的平滑化,甚至透過智慧微電網,進一步增加供電彈性。<ref>[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5/post/202010210063/%E4%BC%81%E6%A5%AD%E6%B8%9B%E7%A2%B3%E3%80%80%E6%8F%90%E5%8D%87%E7%B6%A0%E8%89%B2%E7%AB%B6%E7%88%AD%E5%8A%9B 企業減碳 提升綠色競爭力]今周刊</ref>
==五大方向==
低碳轉型已是企業無法迴避的課題,企業應留意相關國內外法規進程,及早採取相關行動。近年來,政府積極發展各種 [[ 再生能源 ]] ,並提出五大方向包括:
# 提升碳排放數據透明度,建立產品碳足跡並與供應商共同分享碳排數據,並設定有企圖心的減排目標;
# 低碳產品創新與開發,發展永續發展價值鏈與採購策略;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