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9
次編輯
變更
阿吾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1994/393730137.jpg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1994/393730137.jpg " width="1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26/1e364o8dao.html 阿吾]</small>
|}
'''阿吾''',[[当代著名诗人,思想者]]。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士学位。
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4年,先后在《光明日报》文艺部、《中国电子报》专栏部、中国电子报社深圳记者站从事采编工作。
1994年至2005年在TCL集团公司从事经营管理工作。1986年6月在《诗刊》首次推出的“大学生诗座”头条发表处女作《看我中国》《元宵夜随想》《四维感受》,同年8月出席《诗刊》第六届“青春诗会”,发表《写写东方》。
== 基本内容 ==
当代著名诗人,思想者。1965年1月生于重庆,原名戴钢。
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4年,先后在《光明日报》文艺部、《中国电子报》专栏部、中国电子报社深圳记者站从事采编工作。1994年至2005年在TCL集团公司从事经营管理工作。
1986年6月在《诗刊》首次推出的“大学生诗座”头条发表处女作《看我中国》《元宵夜随想》《四维感受》,同年8月出席《诗刊》第六届“青春诗会”,发表《写写东方》。
1987年开始倡导并实践“不变形诗”,其“不变形”式的修辞手法,是1980年代中期对“朦胧诗”最深刻的挑战之一,对新诗的写作走向产生较大影响。阿吾早年的代表诗作还有《相声专场》《对一个物体的描述》《出去》《三个一样的杯子》《苦难十四行》《地铁》《苍凉期》等,部分被翻译成英、法、德、西班牙语介绍到国外。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相声专场》。1980年代中期发表的社会评论、哲学论文、文艺批评论文等也曾有相当影响。
2005年下半年,阿吾重新潜心于文学、哲学,“阿吾归来”成为引人注目的诗歌现象。2007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写作二十五年来的首部诗集《足以安慰曾经的沧桑》、重庆出版社出版哲学随笔《角度陷阱与人生误区》。阿吾近年的代表作有《我们一家都生在河边》《走吧》《一九八四年的夏天来了》《有一朵云感动我》《写作的姿势与生存的方法》《回新西兰的路上》《一生写一个情字》《一年三百六十五句》《向黑暗扔一块石头》《此路不通》《长诗》等。 <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Tags/148/ 名人简历]</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画家]]
|<center><img src=" 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1994/393730137.jpg " width="1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26/1e364o8dao.html 阿吾]</small>
|}
'''阿吾''',[[当代著名诗人,思想者]]。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士学位。
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4年,先后在《光明日报》文艺部、《中国电子报》专栏部、中国电子报社深圳记者站从事采编工作。
1994年至2005年在TCL集团公司从事经营管理工作。1986年6月在《诗刊》首次推出的“大学生诗座”头条发表处女作《看我中国》《元宵夜随想》《四维感受》,同年8月出席《诗刊》第六届“青春诗会”,发表《写写东方》。
== 基本内容 ==
当代著名诗人,思想者。1965年1月生于重庆,原名戴钢。
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4年,先后在《光明日报》文艺部、《中国电子报》专栏部、中国电子报社深圳记者站从事采编工作。1994年至2005年在TCL集团公司从事经营管理工作。
1986年6月在《诗刊》首次推出的“大学生诗座”头条发表处女作《看我中国》《元宵夜随想》《四维感受》,同年8月出席《诗刊》第六届“青春诗会”,发表《写写东方》。
1987年开始倡导并实践“不变形诗”,其“不变形”式的修辞手法,是1980年代中期对“朦胧诗”最深刻的挑战之一,对新诗的写作走向产生较大影响。阿吾早年的代表诗作还有《相声专场》《对一个物体的描述》《出去》《三个一样的杯子》《苦难十四行》《地铁》《苍凉期》等,部分被翻译成英、法、德、西班牙语介绍到国外。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相声专场》。1980年代中期发表的社会评论、哲学论文、文艺批评论文等也曾有相当影响。
2005年下半年,阿吾重新潜心于文学、哲学,“阿吾归来”成为引人注目的诗歌现象。2007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写作二十五年来的首部诗集《足以安慰曾经的沧桑》、重庆出版社出版哲学随笔《角度陷阱与人生误区》。阿吾近年的代表作有《我们一家都生在河边》《走吧》《一九八四年的夏天来了》《有一朵云感动我》《写作的姿势与生存的方法》《回新西兰的路上》《一生写一个情字》《一年三百六十五句》《向黑暗扔一块石头》《此路不通》《长诗》等。 <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Tags/148/ 名人简历]</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