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56
次編輯
變更
形式婚姻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center>'''形式婚姻'''<b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0701%2F633684a5c39547868efa52ea2f5047ce.jpeg&refer=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5295329&t=c1118207398c211c1bd500292992d8f3" width="280"></center><small>[http://t3.m.sohu.com/a/238760856_508571?_f=m-article_12_feeds_6 圖片來自搜狐网]</small> |}'''形式婚姻'''(Cooperative marriage),简称形婚,又称合作婚姻、互助婚姻。 <ref>[https://www.haolvshi.com.cn/ztw/0-51329.html 形式婚姻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形式婚姻]好律师网</ref> 形式婚姻是指为了某种目的与另一人举行婚礼或履行法律上的手续,保持名义上的夫妻身份,其目的包括利益共享、政治联姻等,本词条仅关注男女 [[ 同性恋 ]] 者之间的婚姻关系。
形式婚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在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之间的互助婚姻模式,“夫妻”双方在生理和人格上都保持独立,只是借助婚姻的形式抵挡外界的压力,与此同时,他们可能各自保持自己的同性恋爱关系。其中,承担 [[ 家庭 ]] 责任、争取个人自由和获得现实利益是同性恋者进入形式婚姻的主要动力,形式婚姻可能缓解社会和家庭催促同性恋者结婚的压力,但选择形式婚姻的同性恋者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并面对法律的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对儿童进行 [[ 全面性教育 ]] ,有利于消除公众对同性恋的误解和歧视,保障同性恋者的健康和福祉,营造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形婚注意事项=====1、互相了解===即使是形婚,也需要对彼此有一些了解,如人品、性格、思想等,双方磨合好才更加方便日后生活。===2、签订协议===由于形婚的双方没有感情,在领证前要签订相关协议保证双方的利益,如婚前财产协议、婚后财产分割、遗嘱等。===3、慎重考虑===结婚是严肃之事,形婚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过大,在形婚前,要慎重考虑是否已做好一切准备。===4、孩子问题===双方需在结婚前确定好是否想要孩子,如何要孩子,如何抚养孩子,孩子日后的抚养费、生活费等费用如何分配等。===5、父母问题===两人虽是形婚,但在父母长辈眼中,就是真正的夫妻。因此,要了解怎么和对方父母相处,以及日后如何赡养父母 。
==定义==
形式婚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在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间的互助婚姻模式,也就是一位男性和一位女性登记结婚,组成形式上一夫一妻的家庭。而实际上,“夫妻”方在身体和人格上都保持独立,只是借助婚姻的形式满足家人和社会对其成员缔结异性婚姻的期待,与此同时,他们可能各自保持自己的同性恋爱关系。与 [[ 骗婚 ]] 不同,形式婚姻中的双方不会故意隐瞒自身的性倾向,以达到欺骗不知其性倾向的男人或女人与之缔结婚姻的目的。除同性恋之外的其他性少数群体也可能有形式婚姻的情况,但相对可见度低,证据不足。
==社会背景==
中国社会对于同性恋者的负面态度集中于忽视同性恋者,或用父母的关爱来裹挟同性恋者。中国同性恋者的父母、亲朋会密切关注其个人生活,并对其不合常规的生活方式和性别实践进行严厉批评。在这种环境下,同性恋群体会采用相对含蓄的手段回应家庭及社会对他们符合异性恋规范的愿望,形式婚姻现象极致展现了这种含蓄文化。
除同性恋者本人具有结婚压力外,同性恋者的父母也会遇到子女不婚为他们带来的困扰。部分父母在子女公开性倾向后依然希望子女进入异性婚姻,从而选择支持子女进入形式婚姻。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是家庭和宗法,也就是先有家族观念,再有人道观念。为了保证推动从家庭到宗嗣再到社稷环环相扣的伦理体制的正常运转,结婚及婚内生殖成为超神圣的性义务。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同性恋者父母的困难在于,他们不仅要接受同性恋子女,还要面对亲戚、邻居的眼光,甚至感到子女不婚有愧于祖先。在强制 [[ 异性婚姻 ]] 的社会环境下,部分男女同性恋者不愿意重复前几代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步入婚姻的悲剧,而选择了在同性恋社群内寻找异性与自己进行合作,以完成社会和家庭的期待。2015年,由同志商务网站举办的对18647位性少数者(同性恋、双性恋、泛性恋、无性恋等人群)的生活调查显示,约有5%的男同性恋者与3%的女同性恋者希望走入形式婚姻。
==成因==
===满足家庭期待===
形式婚姻也是某些同性恋者追求自由的方式,因为他们可以以建立自己的家庭为由与原生家庭拉开距离。无论在空间还是情感上,形婚的双方在离开父母后都获得了更多的自由。许多女同性恋者通过形婚远离了父母的压力,摆脱父母在婚恋问题上长期且持续的管制。表面上组成了新的家庭,实际上脱离了女儿和妻子的性别角色,获得了独立的居住空间。
===获得现实利益===
同性恋者也可能出于获取现实利益的考量选择形式婚姻。2014年,香港大学女性主义研究者王颖怡对我国南北五个城市形式婚姻现象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在许多工作场景中,尤其是在国有企业中,已婚人士更易受到提携,而工作中的社交场合,已婚身份背后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生活相关的话题也更易拉近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因此,有些男女同性恋者十分重视获取已婚的社会地位 [12] 。一位参与访谈的女同性恋者相信,相比感情生活与和谐家庭,经济独立和赚钱能力才能带来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权。这位女士选择了与一位高学历的体制内男同性恋形婚,因为中产阶级模范家庭的形象有助于她在商业投资中获得高额利润。因为在家中居于强势的经济地位,她更有底气表达对形婚配偶的不满,并有更多主动选择的机会,同时,她在这段关系中也有更高的议价权。
在形式婚姻中领取结婚证亦能为双方带来物质利益,例如外地户籍单身人士无法在上海购买房产,如选择生育,为孩子办理户口时也更有优势。由此可见,形式婚姻不一定是不得已的选择,同性恋者也可能因为婚姻红利主动选择形婚。
选择形式婚姻的同性恋者可能面对一些法律风险。财产分配是形式婚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条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因此同性恋者赠予婚姻外同性伴侣财产时可能需要与形式婚姻对象进行协商。形式婚姻双方可以书面形式的婚前财产协议对各自的财产进行约定,口头形式无效。另外,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同时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为避免债务问题,财产协议亦需告知第三人。为加强《婚前财产协议》的证据效力,形婚双方可以前往公证处进行公正,在制定协议时最好参考律师的意见。
除财产外,形婚双方也可能面临一些人身安全的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未明确规定夫妻双方的性义务,但因“婚内强奸”发生在一种性权利义务契约关系中,在法律判决时,一般不把婚内强奸认定为强奸罪。因此部分同性恋者担心对方因生育需求对自己施加 [[ 性暴力 ]] 。
==评价==
===对形式婚姻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