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86
次編輯
變更
沆瀣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沆瀣 </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4f7962e0…”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沆瀣 </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4f7962e0afa213a6.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phrase&title=%E6%B2%86%E7%80%A3&src=onebox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沆瀣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hàngxiè,指夜间的水汽,[[露水]]。
另外常用成语,[[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
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沆瀣
外文名称;
evening mist
拼音;
hàngxiè
释义;
夜间的水汽
常用词语;
沆瀣一气
==基本解释==
[evening mist] 夜间的水汽,露水。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现常[[表示]]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含贬义。
==详细解释==
探源
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司马相如《大人赋》 现代汉语中有成语"沆瀣一气",与"沆瀣"本意无关。"沆瀣一气"中的"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
出处
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现常表示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含贬义。
1. 夜间的水气,露水。旧谓仙人所饮。
屈原的《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 注:"《凌阳子明经》言:春食朝霞……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
《文选·嵇康<琴赋>》:"餐沆瀣兮带朝霞。" 张铣 注:"沆瀣,清露也。"
宋 洪咨夔 《幽芳晚凉倚窗观稼》诗:"晚风不动稻苗平,叶叶头边沆瀣明。"
谭作民 《噩梦》诗:"餐沙棠,饮沆瀣,幽途神房上清界。"
2. 引申指珍贵的饮料。
唐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之八:"乐报《箫韶》发,杯看沆瀣生。"
宋 史达祖 《齐天乐·赋橙》词:"沆瀣含酸,金罂裹玉。"
清 沉钧德 《<元诗别裁集>序》:"金盘餐沆瀣,花界食醍醐。"
3. 谓彼此契合,意气相投。
清 冯桂芬 《重建张忠敏公祠记》:"盖有瓣香之诚,沆瀣之契焉。"
郑观应 《<盛世危言>序》:"约以有过相规,有善相辅,沆瀣诚相得也。"
孙中山 《祭夏重民文》:" 黄冈 先烈, 花邑 尤多,君生是邦,气同沆瀣。"
柳亚子 《老友冯玉芳索诗奉赠两律》之一:"言谈新沆瀣,水乳旧交融。"参见" 沆瀣一气 "。
4. 同" 沆溉"。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澎濞沆瀣。" 司马贞 索隐:"滂濞沆溉。溉,亦作'瀣'。"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六》:"《索隐》、《正义》并作'溉',盖旧本相承如是。《说文》无'瀣'字,则作'溉'者是也。"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脱鳞超沆瀣,翻翼集 蓬壶 。"
==相关典故==
隋唐时,读书人要做官,都要经过科举考试。唐僖宗乾符二年,在京城长安举行科举考试,各地已经取得一定资格的读书人,来到长安应考。在众多的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很有才学,考下来自己感觉也不错,就等着发榜了。主持这次考试的官员名崔沆。他批阅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觉得好,就把他录取了。发榜那天,崔瀣见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兴。按照当时的习俗,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称他为恩师。发榜后,门生要去拜访恩师。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为座主,见到崔瀣这位与自己同姓的门生;显得格外高兴。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来是一个词。表示夜间的水气、雾露、于是,爱凑趣的人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编成两句话:"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他们师生两人像是夜间的水气、雾露连在一起。同年,屡试不第的黄巢起兵反唐。中和元年,黄巢攻克长安,诛杀崔沆。
后人把"沆瀣一气"演绎成为成语,带有贬义。<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phrase&title=%E6%B2%86%E7%80%A3&src=onebox 沆瀣],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沆瀣 </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4f7962e0afa213a6.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phrase&title=%E6%B2%86%E7%80%A3&src=onebox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沆瀣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hàngxiè,指夜间的水汽,[[露水]]。
另外常用成语,[[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
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沆瀣
外文名称;
evening mist
拼音;
hàngxiè
释义;
夜间的水汽
常用词语;
沆瀣一气
==基本解释==
[evening mist] 夜间的水汽,露水。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现常[[表示]]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含贬义。
==详细解释==
探源
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司马相如《大人赋》 现代汉语中有成语"沆瀣一气",与"沆瀣"本意无关。"沆瀣一气"中的"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
出处
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现常表示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含贬义。
1. 夜间的水气,露水。旧谓仙人所饮。
屈原的《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 注:"《凌阳子明经》言:春食朝霞……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
《文选·嵇康<琴赋>》:"餐沆瀣兮带朝霞。" 张铣 注:"沆瀣,清露也。"
宋 洪咨夔 《幽芳晚凉倚窗观稼》诗:"晚风不动稻苗平,叶叶头边沆瀣明。"
谭作民 《噩梦》诗:"餐沙棠,饮沆瀣,幽途神房上清界。"
2. 引申指珍贵的饮料。
唐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之八:"乐报《箫韶》发,杯看沆瀣生。"
宋 史达祖 《齐天乐·赋橙》词:"沆瀣含酸,金罂裹玉。"
清 沉钧德 《<元诗别裁集>序》:"金盘餐沆瀣,花界食醍醐。"
3. 谓彼此契合,意气相投。
清 冯桂芬 《重建张忠敏公祠记》:"盖有瓣香之诚,沆瀣之契焉。"
郑观应 《<盛世危言>序》:"约以有过相规,有善相辅,沆瀣诚相得也。"
孙中山 《祭夏重民文》:" 黄冈 先烈, 花邑 尤多,君生是邦,气同沆瀣。"
柳亚子 《老友冯玉芳索诗奉赠两律》之一:"言谈新沆瀣,水乳旧交融。"参见" 沆瀣一气 "。
4. 同" 沆溉"。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澎濞沆瀣。" 司马贞 索隐:"滂濞沆溉。溉,亦作'瀣'。"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六》:"《索隐》、《正义》并作'溉',盖旧本相承如是。《说文》无'瀣'字,则作'溉'者是也。"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脱鳞超沆瀣,翻翼集 蓬壶 。"
==相关典故==
隋唐时,读书人要做官,都要经过科举考试。唐僖宗乾符二年,在京城长安举行科举考试,各地已经取得一定资格的读书人,来到长安应考。在众多的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很有才学,考下来自己感觉也不错,就等着发榜了。主持这次考试的官员名崔沆。他批阅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觉得好,就把他录取了。发榜那天,崔瀣见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兴。按照当时的习俗,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称他为恩师。发榜后,门生要去拜访恩师。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为座主,见到崔瀣这位与自己同姓的门生;显得格外高兴。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来是一个词。表示夜间的水气、雾露、于是,爱凑趣的人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编成两句话:"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他们师生两人像是夜间的水气、雾露连在一起。同年,屡试不第的黄巢起兵反唐。中和元年,黄巢攻克长安,诛杀崔沆。
后人把"沆瀣一气"演绎成为成语,带有贬义。<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phrase&title=%E6%B2%86%E7%80%A3&src=onebox 沆瀣],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