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50
次編輯
變更
白裤瑶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白裤瑶 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因男子都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 </big>'''|-|<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2d425955048bb9a4.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063260&sid=6276318 来 自 治区西北部的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区瑶山乡一带,总人口约3万。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 呢图网 的 一个民族,被称为图片]</small>|-| style=" 人类文明的活化石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属于;瑶族
自称;布诺
总人口;约3万 分布;广西南丹,贵州荔波|}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因男子都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区瑶山乡一带,总人口 约3万。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ref>[https://www.sohu.com/a/125614073_129022 白裤瑶一个崇尚女性的民族] , 搜狐 2017-02-07 </ref>
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白裤瑶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在婚前的两性交往上,母系社会文化遗存最为突出。恋爱中,女子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主动选择,大胆追求,女子挑选男子,支配男子,男子处于从属地位。结婚之后,女子从夫居住,绝对服从男子的领导。
白裤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很多古老的习俗。白裤瑶民大多居住在偏远的大石山区里,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在与自然环境搏斗的艰难生活中,白裤瑶民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 [[ 铜鼓舞 ]] 最具有代表性。据统计,在近三万人的白裤瑶人口中,就保存有三百多面铜鼓。铜鼓在战争年代作为战鼓使用。铜鼓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一般在每年秋后的农闲时节为五谷丰登或重要节日、逢老人过世时敲打。白裤瑶自从有了铜鼓以后,就把它看成是本民族的象征,人气兴旺的寄托。铜鼓舞不仅是一种文体活动,它还与白裤瑶青年的爱情紧密相连,白裤瑶族青年中,很多青年男女都是在跳铜鼓舞后的晚上结成称心如意的伴侣。
白裤瑶妇女精于纺织,至今仍保留着一套完整的手工制作技术。白裤瑶的服饰制作需要一年的时间,因为它每一道工序都受季节的影响,自己织布、纺纱、刺绣、画图案,要三十多道工序。白裤瑶族服饰,分男装和女装,节日盛装和便装,其服饰图案以鸡仔花为主要纹饰,体现出白裤瑶胞对鸡的崇拜。男装节日装整体来看,像只雄鸡一样,像这衣服的脚是鸡的尾巴,两边是鸡的翅膀。白裤瑶族男子白裤的膝部绣有五条红色花纹,相传这是瑶王与外族战争时留下的血手印,绣在衣上以示纪念,也是他们氏族图腾的标志。这图案就是鸡的图案,白裤瑶的每个妇女都懂得这个图案,上面的鸡头鸡脚在哪他们都分得清完。
白裤瑶妇女夏天的服饰,上衣一前一后两块布,很随意的搭在肩上,而里面什么都不穿,侧览女性双乳若隐若现。一旦弯腰干活,便是全览无余。" [[ 两片瑶]]"就源于白裤瑶族妇女夏季服饰。白裤瑶族妇女不遮双乳,不是情欲上的展露,而是对母性和生殖上的至高无上的崇拜。
独特的白裤瑶服饰说明,在远古时代,白裤瑶就已经学会运用抽象的民族文化符号,表达自己的生活情趣和文化意念,这在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白裤瑶族一般都早婚,十七到二十岁是最佳结婚年龄,过了二十就算老青年了。白裤瑶男人的心胸,豁达得令人难以置信,结婚当天,还允许新娘去会以前的情人。白裤瑶族的男人,如果不能忍受新娘在婚前有情人的事实,他会受到人们的指责,人们会认为这个男人心胸不豁达。白裤瑶族新娘结婚的当天,从早上八点钟开始,到下午四点这八个小时的时间里,可以去和以前的情人做最后的告别。告别仪式是完全公开的。新娘家还要备好二十斤糯米饭,给新娘用做送给情人的最后礼物。
婚姻习俗:白裤瑶一般不与外族通婚。
砍牛 送葬的前 一 天 结束,便进入第二个祭祀仪式 , 要 打铜鼓 为死者"开路",使更多的人听到 、跳猴 鼓 声,自动前来参加 舞。这个仪式把 葬礼 引向了另一个高潮 。 砍牛送葬 敲鼓前要先祭鼓 , 主鼓手把鼓放 在 白裤瑶 铜鼓围起 的 心目 场 中 是尊重和孝敬 央,寨 老 人 点起3注香火,摆牲头,酒饭祭大鼓。祭完大鼓,再拿禾把米酒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内到外,祭铜鼓,唱祭鼓歌 。 他们认为 祭罢铜鼓,主鼓手启鼓,牛角号手从两边进场,吹起 牛 是前辈创业的结晶 角号,号声低音回旋深沉,如泣如诉。片刻号手回到原位,鼓声又起。主鼓手两臂平放,再击一鼓 , 应该与前辈结伴 同 行。砍牛 时 开始鸣放,由左向右,依次而放 , 四方亲友都前来参加 这 个庄严 是向死者送行 的 仪式。砍牛前 枪声 , 也是祈求祖 先 理好一根约2米高 保佑 的 木桩 枪声。枪声刚落,鼓声又起 ,用 竹圈套 藤做的鼓槌敲 在 木桩 鼓心 上, 然后用铁环拴住牛鼻 发出咚咚声响 , 以长麻绳系于蔑圈外 主鼓手双腿齐跳 , 使牛能绕着木桩转动 舞槌击鼓 。 砍牛前 众铜鼓手依鼓点节奏 , 死者家属按 也敲起铜鼓。打铜鼓的人都是 男 女排着队 子,他们弯腰站在鼓的一侧,左手握鼓槌,敲击鼓面,右手执铁丝轻打鼓身。在他们的右后方 , 每个将 另有一人双 手 用木制的风桶接音,按一定的节奏前后晃动,使铜鼓产生低沉的共鸣,鼓声在数十 里 拿着 的 村寨和山 谷 穗喂牛 中回荡。山民听到鼓声,或背着铜鼓 , 拜牛、哭牛 或挑着糯米粑赶来 。 最后 鼓声越来越响,引来参加葬礼的人越来越多 , 主持砍牛 葬礼 仪式的 巫师 场面也愈隆重 , 愈体面。主鼓手一 边 撒白米 以鼓点指挥铜鼓演奏 , 一 边 念先辈祖宗 跳起老猴舞,以舞姿表现众人 的 功德 愿望 , 让 死者的 经历和后 灵魂登天,驱散众 人 对死者 心头悲伤 的 怀念等 阴影,消除灾难 。 念完 他左跳右跳,双腿并拢微曲,然后双槌击鼓 , 砍牛手从舅爷 手中 接过砍牛刀挥刀砍牛,把牛捆倒后便接牛血倒入预备好 的 酒中 小木槌则有规律地从[[头顶]]、[[两耳]]、[[双肩]]、[[大腿]]、[[小腿]]等部位 , 再用竹简装上牛血洒 相向互击 , 敬 或左或右地绕皮 鼓 手 转圈。其舞姿动作,似老猴攀援、摘果,也似农事劳动的[[挥锄]] 、 敬亲友 [[挖地]] 、 [[点种]],让人从中看到后人对前人艰辛创业的深深 敬 众人 意 。
第一,捕鼠传统习俗
白裤瑶很爱捕鼠。他们根据老鼠喜于夜间活动的特点,每天傍晚就把捕鼠夹(土称耗夹)安放在房角屋后、村边寨旁、四角地尾、或荒山野岭,布下天罗地网。第二天收鼠夹,每次少者得三五只,多者得四五十只老鼠。若本村寨范围的老鼠捕光猎尽了,就利用空闲日子,背着口粮,挑着一百多把鼠夹到别的民族、别的乡,甚至到外县去捕捉,边捕边 [[ 烘干鼠肉 ]] ,常常满载而归。
鼠肉被白裤瑶视为上等佳肴,多留作年节食用和招待贵宾;未婚男子则留给来" [[ 相家]]"的老表(情人)" [[ 尝心]]"。若老表来"相家"吃不上鼠肉,被女的视为懒惰无能、不重情意而遭拒婚,原来的甜情将从此清淡如水。谁家的男青年捕到的 [[ 老鼠越多 ]] ,就越荣耀,获得美好的爱情。
白裤瑶捕鼠用的"夹"既简便又精巧,形似弓箭,弓是竹制的,长约三尺,弦是麻绳类制成。捕鼠时,弓的左端紧插在泥土或石缝里,在距左弓端五寸处的弓臂上紧系着两块五寸长、交叉成剪刀状的薄竹片;往左倾的竹片上端系着弓弦的一端,与右弓端的弦线相连;往右倾的竹片上端系着双折绳套,绳套连着左弓端;两块剪刀状竹片均在套中、不能滑脱;往右倾的竹片上端右侧还系有指头大的竹篾套环,套环可与系在弦上、相距五寸的一根小圆形竹钉相扣而绷紧弦(此时系在左倾竹片上端的那段弦松弛),小圆钉的下端横置一条小竹尖在剪刀叉中,竹尖上串有老鼠爱吃的煎炒食物。贪吃的老鼠伸头入剪刀叉中咬食物则触动横竹尖,横竹尖则滑出剪刀叉,牵动小圆竹钉。小圆竹钉迅然从套环中滑脱,弓弦弹力的作用点瞬即移到往左倾的竹片上,原来松弛的那段弦猛然绷拉,把左倾的竹片拉往右,两块交叉成剪刀状的竹片骤然关闭,老鼠则被夹在叉中,动弹不得了。
第二,捕蛇、蜈蚣
此项者,多专业而善于此道! [[ 水蛇 ]] , [[ 眼镜蛇]](土称扁头峰), [[ 眼镜王蛇]](俗称过山峰)皆在捕捉行列。其中水蛇最易得。眼镜王蛇最难,遇属于可遇不可求,只有少数人敢下手。蜈蚣是男女老少皆抓。
第三,火铳打猎
火铳土称鸟枪,使用黑火药和钢砂。目前火铳还部分保留,主要用于民族传统文化演示和葬礼上。
白裤瑶男子女子在成年时,头发便终身不剃剪了。
男子用白布把拧成一股的头发旋紧从脑后盘绕至前额,妇女则把发梳结成髻用黑布巾罩套,再用黑布巾两端缝系的白布带整体结紧。留头发、包头巾的习俗白裤瑶称其为"包头禁发",这种装束习俗在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里很是独特。对于头发白裤瑶格外珍惜,不仅成年男女包头禁发,长在头上的发辫不再剃剪,即使是日常脱落的头发,也要谨慎地拾起用纸包住夹在篱笆里收藏好。
在白裤瑶的口头传说里,他们对头发的重视,是源于一次可怕的经历:在很久以前,几个操外省口音的陌生担货郎到瑶寨推销针线等小商品,他们走村串寨主动招揽顾客,货价格外的便宜,交易方式也很特别,无钱购买的允许用其他物品来兑换,连剪下的头发也可以交换商品,家境贫寒的村民争相剪发换取所需。然而在陌生的卖货郎走后不久,可怕的事情发生了,瑶寨出现了恐怖的急性传染疫病,多人感染尸横遍地。灾难之后,瑶人拿死者衣服去寻仙问卦,查找灾难的来由,卜卦者解答:"不久前有人到你们村寨去收头发,把头发拿回去掺上针和沙子埋地下施咒要你们断子绝孙"。从此,白裤瑶惜发如命,不再乱剃剪头发,头发脱落也要拾起收藏。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g08864osnww|480|270|qq}}
<center>白裤瑶族流传千年的传统:女性不能穿内衣,网友:说走咱就走!</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