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09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丞相</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丞相</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www.handanol.com%2Fuploads%2Fimage%2F20181229%2Feea321691886bb060941c0b2884c9924.jpg&refer=http%3A%2F%2Fwww.handanol.com&app=2002&size=f9999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www.handanol.com%2Fuploads%2Fimage%2F20181229%2Feea321691886bb060941c0b2884c9924.jpg&refer=http%3A%2F%2Fwww.handanol.com&app=2002&size=f9999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中国历史上收入最高的丞相 年入过亿'''曹操20岁做官,66岁去世,在政坛混了47年,先后做过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骑都尉]]、[[典军校尉]]、[[司隶校尉]]、[[骁骑校尉]]、大将军、[[武平侯]]、[[丞相]]、魏公、[[魏王]]。其中武平侯、魏公和魏王是爵位,剩下的都是官职。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ref>[https://www.gugong.net/yeshi/15620.html 中国历史上收入最高的丞相 年入过亿 故宫历史网] </ref>
彼时洛阳是首都,分东、西、南、北、中五部,每部相当于一个市辖区,洛阳北部尉就是掌管洛阳北区社会治安的行政长官,类似现在北京市某个区的公安局局长。在曹操做过的那么多官职里面,这是最小的官职。
曹操做过的最大官职是什么呢?是丞相。东汉本来不设丞相,最大的官就是“太傅录尚书事”,人称“上公”,曹操晚年功高权重,汉献帝特拜他为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位在上公之上,论政治级别,除了皇帝就是他了。
东汉工资制度和现在是一样的,干部级别越高,工资级别也越高。曹操做过的最小的官是洛阳北部尉,所以那时候他的工资最低;曹操做过的最大的官是丞相,所以那时候他的工资最高。
洛阳北部尉属于四百石级别,“四百石”就是年薪相当于400石粮食。实际发工资的时候,并不是全发成粮食,而是“半钱半谷”,就是工资的一部分发成钱,另一部分发成粮食。
曹操作为四百石的洛阳北部尉,朝廷每月要发给他2500枚五铢钱、15斛脱过壳的大米。按照东汉官方标准,1斛大米等价于100枚五铢钱,15斛大米则等价于1500枚五铢钱,所以曹操每月的薪水约有4000枚五铢钱。
“斛”是容量单位,汉朝一斛是10斗,折合现在20升,装米16公斤。16公斤米,当时买得花100枚五铢钱,现在买则得花60元人民币,所以从购买力角度讲,100枚五铢钱相当于60元人民币,1枚五铢钱则相当于6毛,4000枚五铢钱呢,自然相当于2400元。每月2400元,年薪自然是28800元。
再看曹操做丞相时的薪水。
丞相属于万石级别,薪水也是半钱半谷,具体说,就是每月能领17500枚五铢钱、175斛脱过壳的大米。按照1斛米等于100枚五铢钱的原则,把实物工资折成货币工资,曹操每月合计能领35000枚五铢钱。按1枚五铢钱等于6毛钱计算,曹操这时候的月薪是两万一千元,年薪约25万元。
您会说:曹操做丞相,年薪不过25万,这跟题目上说的“曹操年薪上亿元”完全不吻合嘛。别急,咱们慢慢来。曹操作为丞相,薪水只占他总收入的极小一部分,他还有一部分收入来自赏赐。
东汉赏赐很厉害,卢植等人平定黄巾,汉灵帝一赏就是黄金百斤。在东汉后期,1斤黄金可以折成1000枚五铢钱(当时黄金纯度极低,很多文献所说黄金其实就是黄铜),100斤黄金就有10万枚五铢钱,折成人民币,相当于6万元。曹操一生东征西讨,战功无数,汉献帝给他的黄金究竟有多少,恐怕谁也说不清。
不止如此,还有定期的封赏。据《[[后汉书]]》卷43注引《[[汉官仪]]》,朝廷每年两次赏赐百官,一次叫“春赐”,凡三公及以上官员赏钱20万;另一次叫“腊赐”,标准与春赐等同。曹操身为丞相,位在三公以上,每年有40万枚五铢钱的定期赏赐,折成人民币,约合24万元。
年薪加上定期赏赐,曹操现在每年收入就有49万元了。曹操除了“丞相”这顶帽子,同时还戴着“魏公”、“魏王”的帽子。“魏公”是公爵,“魏王”是王爵,公爵、王爵都有采邑。
所谓“采邑”,就是朝廷划给你的一块区域,允许你在里面收税,并把收来的税归为己有。曹操的采邑都有哪些呢?《三国志·魏书》里写得明白,曹操采邑包括冀州十郡: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巨鹿、安平、甘陵、平原。
又据《汉书·食货志》,有封爵者一年从采邑里每户居民那里平均征收相当于200枚五铢钱的赋税。着名经济史学者梁平仲先生统计过,冀州十郡在东汉后期共有91万户居民,按每户每年给曹操贡献200枚五铢钱估算,曹操从采邑里一年能拿到一亿八千万枚五铢钱,折成人民币是一个亿多一点。
采邑赋税、定期赏赐、固定薪水,再加上皇帝时不时赏给的黄金,曹操做丞相时的年收入远远超过一个亿。回过头来检查前面的计算过程,您会发现其中的不严谨之处:我们把东汉大米价格当成了一个常量,每斛等价于100枚五铢钱。
这跟史实肯定不符,因为粮价不会一直不变。按《中国物价史》,东汉丰年粮价极低,5枚五铢钱能买1斛米;而荒年粮价极高,最高时1斛米竟然卖到1万枚五铢钱!如果按照最低米价,曹操年收入至少有20亿元;可是如果按照最高米价,曹操年收入不过100万元而已。
既然用粮价来折算不完全合理,我们不妨再看看当时普通百姓的收入是多少,这样就能很合理地判断出曹操的薪水是高是低了。汉朝居延地区两户百姓的财产清单中。
一户户主叫徐宗,家里6口人,拥有1所房子、50亩耕地、两头牛、4个奴隶,共折价13000枚五铢钱。另一户的户主叫礼忠,家里7口人,拥有1所房子、500亩耕地、两辆牛车、3个奴隶,共折价114000枚五铢钱。
我们这里不考虑曹操的实物工资,只汇总其货币工资、定期赏赐和采邑赋税,每年合计就有18061万枚五铢钱,是徐宗一家总资产的一万多倍,是礼忠一家总资产的一千多倍。曹操不是商人,是官员,或者吹大一点儿说,他是政治家。政治家靠老百姓养活,为老百姓办事,收入高些无可厚非,但是高到曹操这个地步。
就只能说明当时的老百姓太冤了,花大价钱雇了个吸血鬼。不过这也没办法,因为东汉是专制政体,专制政体的政治家都是自己给自己定收入,谁也挡不住他们变成吸血鬼。<ref>[https://www.sohu.com/a/582413888_587798 古代当官能赚多少钱?王安石年薪过百万,让今人羡慕不已 搜狐网]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丞相</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www.handanol.com%2Fuploads%2Fimage%2F20181229%2Feea321691886bb060941c0b2884c9924.jpg&refer=http%3A%2F%2Fwww.handanol.com&app=2002&size=f9999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www.handanol.com%2Fuploads%2Fimage%2F20181229%2Feea321691886bb060941c0b2884c9924.jpg&refer=http%3A%2F%2Fwww.handanol.com&app=2002&size=f9999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中国历史上收入最高的丞相 年入过亿'''曹操20岁做官,66岁去世,在政坛混了47年,先后做过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骑都尉]]、[[典军校尉]]、[[司隶校尉]]、[[骁骑校尉]]、大将军、[[武平侯]]、[[丞相]]、魏公、[[魏王]]。其中武平侯、魏公和魏王是爵位,剩下的都是官职。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ref>[https://www.gugong.net/yeshi/15620.html 中国历史上收入最高的丞相 年入过亿 故宫历史网] </ref>
彼时洛阳是首都,分东、西、南、北、中五部,每部相当于一个市辖区,洛阳北部尉就是掌管洛阳北区社会治安的行政长官,类似现在北京市某个区的公安局局长。在曹操做过的那么多官职里面,这是最小的官职。
曹操做过的最大官职是什么呢?是丞相。东汉本来不设丞相,最大的官就是“太傅录尚书事”,人称“上公”,曹操晚年功高权重,汉献帝特拜他为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位在上公之上,论政治级别,除了皇帝就是他了。
东汉工资制度和现在是一样的,干部级别越高,工资级别也越高。曹操做过的最小的官是洛阳北部尉,所以那时候他的工资最低;曹操做过的最大的官是丞相,所以那时候他的工资最高。
洛阳北部尉属于四百石级别,“四百石”就是年薪相当于400石粮食。实际发工资的时候,并不是全发成粮食,而是“半钱半谷”,就是工资的一部分发成钱,另一部分发成粮食。
曹操作为四百石的洛阳北部尉,朝廷每月要发给他2500枚五铢钱、15斛脱过壳的大米。按照东汉官方标准,1斛大米等价于100枚五铢钱,15斛大米则等价于1500枚五铢钱,所以曹操每月的薪水约有4000枚五铢钱。
“斛”是容量单位,汉朝一斛是10斗,折合现在20升,装米16公斤。16公斤米,当时买得花100枚五铢钱,现在买则得花60元人民币,所以从购买力角度讲,100枚五铢钱相当于60元人民币,1枚五铢钱则相当于6毛,4000枚五铢钱呢,自然相当于2400元。每月2400元,年薪自然是28800元。
再看曹操做丞相时的薪水。
丞相属于万石级别,薪水也是半钱半谷,具体说,就是每月能领17500枚五铢钱、175斛脱过壳的大米。按照1斛米等于100枚五铢钱的原则,把实物工资折成货币工资,曹操每月合计能领35000枚五铢钱。按1枚五铢钱等于6毛钱计算,曹操这时候的月薪是两万一千元,年薪约25万元。
您会说:曹操做丞相,年薪不过25万,这跟题目上说的“曹操年薪上亿元”完全不吻合嘛。别急,咱们慢慢来。曹操作为丞相,薪水只占他总收入的极小一部分,他还有一部分收入来自赏赐。
东汉赏赐很厉害,卢植等人平定黄巾,汉灵帝一赏就是黄金百斤。在东汉后期,1斤黄金可以折成1000枚五铢钱(当时黄金纯度极低,很多文献所说黄金其实就是黄铜),100斤黄金就有10万枚五铢钱,折成人民币,相当于6万元。曹操一生东征西讨,战功无数,汉献帝给他的黄金究竟有多少,恐怕谁也说不清。
不止如此,还有定期的封赏。据《[[后汉书]]》卷43注引《[[汉官仪]]》,朝廷每年两次赏赐百官,一次叫“春赐”,凡三公及以上官员赏钱20万;另一次叫“腊赐”,标准与春赐等同。曹操身为丞相,位在三公以上,每年有40万枚五铢钱的定期赏赐,折成人民币,约合24万元。
年薪加上定期赏赐,曹操现在每年收入就有49万元了。曹操除了“丞相”这顶帽子,同时还戴着“魏公”、“魏王”的帽子。“魏公”是公爵,“魏王”是王爵,公爵、王爵都有采邑。
所谓“采邑”,就是朝廷划给你的一块区域,允许你在里面收税,并把收来的税归为己有。曹操的采邑都有哪些呢?《三国志·魏书》里写得明白,曹操采邑包括冀州十郡: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巨鹿、安平、甘陵、平原。
又据《汉书·食货志》,有封爵者一年从采邑里每户居民那里平均征收相当于200枚五铢钱的赋税。着名经济史学者梁平仲先生统计过,冀州十郡在东汉后期共有91万户居民,按每户每年给曹操贡献200枚五铢钱估算,曹操从采邑里一年能拿到一亿八千万枚五铢钱,折成人民币是一个亿多一点。
采邑赋税、定期赏赐、固定薪水,再加上皇帝时不时赏给的黄金,曹操做丞相时的年收入远远超过一个亿。回过头来检查前面的计算过程,您会发现其中的不严谨之处:我们把东汉大米价格当成了一个常量,每斛等价于100枚五铢钱。
这跟史实肯定不符,因为粮价不会一直不变。按《中国物价史》,东汉丰年粮价极低,5枚五铢钱能买1斛米;而荒年粮价极高,最高时1斛米竟然卖到1万枚五铢钱!如果按照最低米价,曹操年收入至少有20亿元;可是如果按照最高米价,曹操年收入不过100万元而已。
既然用粮价来折算不完全合理,我们不妨再看看当时普通百姓的收入是多少,这样就能很合理地判断出曹操的薪水是高是低了。汉朝居延地区两户百姓的财产清单中。
一户户主叫徐宗,家里6口人,拥有1所房子、50亩耕地、两头牛、4个奴隶,共折价13000枚五铢钱。另一户的户主叫礼忠,家里7口人,拥有1所房子、500亩耕地、两辆牛车、3个奴隶,共折价114000枚五铢钱。
我们这里不考虑曹操的实物工资,只汇总其货币工资、定期赏赐和采邑赋税,每年合计就有18061万枚五铢钱,是徐宗一家总资产的一万多倍,是礼忠一家总资产的一千多倍。曹操不是商人,是官员,或者吹大一点儿说,他是政治家。政治家靠老百姓养活,为老百姓办事,收入高些无可厚非,但是高到曹操这个地步。
就只能说明当时的老百姓太冤了,花大价钱雇了个吸血鬼。不过这也没办法,因为东汉是专制政体,专制政体的政治家都是自己给自己定收入,谁也挡不住他们变成吸血鬼。<ref>[https://www.sohu.com/a/582413888_587798 古代当官能赚多少钱?王安石年薪过百万,让今人羡慕不已 搜狐网]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