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杨肇基

增加 8,214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分类 增加图片
[[File:杨肇基1.jpg|缩略图|杨肇基:[[沂州卫]](今[[山东]][[临沂]])人。[[明朝]]末期军事将领。 因功加官锦衣卫千户,授五花封诰,左都督、大将军、正一品。]]'''杨肇基'''({{bd| 1581||1630 1631 年|catIdx=}}),字'''太初''',号'''开平''',明朝[[沂州 ]] 城南城子村 (今[[ 山东临沂市]][[ 临沂罗庄区]] 付庄街道办事处城子村 )人 ,祖籍湖广石门,因世袭得官 。[[明朝]]末期军事将领 ==简介==[[崇祯]]初年,因功加官锦衣卫千户,授五花封诰,左都督、大将军、正一品,军中病故后追赠为太傅太师,谥号“武襄”,葬今临沂市兰山区庙上村东娘娘庙
其世家从兵,后累任[[大同镇|大同]]总兵。[[天启 (明朝)|天启]]二年,率众镇压[[徐鸿儒]]等白莲教起义,后升任都督佥事进右都督、左都督,锦衣卫千户、加封[[太子太保]]。[[崇祯]]元年,镇守蓟镇。次年,收复清军攻占的三屯,加官锦衣卫千户,授五花封诰,封[[太子太师]],改荫锦衣佥事。次年死于任上<ref>《[[明史]]》(卷270):“杨肇基,沂州卫人。起家世职,积官至大同总兵。天启二年,妖贼徐鸿儒反山东,连陷郓、钜野、邹、滕、峄,众至数万。巡抚赵彦任都司杨国栋、廖栋檄所部练民兵,增诸要地守卒。时肇基方家居,彦因即家荐起之,为山东总兵官讨贼。未至,栋及国栋等攻邹,兵溃,游击张榜战死。彦方视师兖州,遇贼。肇基至,急迎战,而令国栋及栋夹击,大败之横河。时贼精锐聚邹、滕中道,肇基令游兵缀贼邹城,而以大军击贼黄阴、纪王城,大败贼,蹙而殪之峄山,遂围邹。国栋等亦先后收复郓、钜野、峄、滕诸县,又大破之于沙河。乃筑长围攻邹。围三月,贼食尽,其党出降,遂擒鸿儒。献俘,磔于市,贼平。肇基由署都督佥事进右都督,荫本卫世千户。寻代沉有容镇登、莱。改延绥,以击套寇功,进左都督,荫锦衣千户,屡加太子太保。崇祯元年移蓟镇西协。二年冬,大清兵克三屯营。肇基乘间收复,困守数月,卒全孤城。荫锦衣世千户。已,录恢复四城功,加太子太师,改荫锦衣佥事。明年卒官。子御蕃,见《徐从治传》。”</ref>。有子[[杨御蕃]]。
[[崇祯]]元年,镇守蓟镇。次年,收复清军攻占的三屯,加官锦衣卫千户,授五花封诰,封[[太子太师]],改荫锦衣佥事。
 
次年死于任上。
 
有子[[杨御蕃]]。<ref>《明史》(卷270):“杨肇基,沂州卫人。起家世职,积官至大同总兵。天启二年,妖贼徐鸿儒反山东,连陷郓、巨野、邹、滕、峄,众至数万。巡抚[[赵彦]]任都司[[杨国栋]]、[[廖栋檄]]所部练民兵,增诸要地守卒。时肇基方家居,彦因即家荐起之,为山东总兵官讨贼。未至,栋及国栋等攻邹,兵溃,游击张榜战死。彦方视师兖州,遇贼。肇基至,急迎战,而令国栋及栋夹击,大败之横河。时贼精锐聚邹、滕中道,肇基令游兵缀贼邹城,而以大军击贼黄阴、纪王城,大败贼,蹙而殪之峄山,遂围邹。国栋等亦先后收复郓、巨野、峄、滕诸县,又大破之于沙河。乃筑长围攻邹。围三月,贼食尽,其党出降,遂擒鸿儒。献俘,磔于市,贼平。肇基由署都督佥事进右都督,荫本卫世千户。寻代沈有容镇登、莱。改延绥,以击套寇功,进左都督,荫锦衣千户,屡加太子太保。崇祯元年移蓟镇西协。二年冬,大清兵克三屯营。肇基乘间收复,困守数月,卒全孤城。荫锦衣世千户。已,录恢复四城功,加太子太师,改荫锦衣佥事。明年卒官。子御蕃,见《徐从治传》。”</ref>
==履历==
天启2年(1622年),山东巨野人徐鸿儒组织[[白莲教]]聚众造反,连克[[峄县]]、[[滕县]]、[[邹县]]、[[郓城]],兵围[[曲阜]]、[[兖州]]。官军无计可施,连连溃败,只有游击将军张榜身先士卒,所在部队英勇杀敌,浴血奋战,攻入邹县城内,和叛军展开肉搏,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全军覆没。时任山东监军徐从治深知杨肇基实为难得将才,急报抚院奏明皇帝,封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挂印征战。经过十余天的刻苦训练,军威大振。
 
杨肇基为防止敌兵攻沂州,派副总兵[[王秉衡]]守沂州西门,副将军[[韦祚兴]]守沂州北门,千总颜曾守沂州东门,百户密训守沂州南门,自己则带着儿子御荫、御蕃,以及副将周世锡(杨肇基的女婿)、虞有光等将领,与河南增援部队徐定国部一千余人,广东都司何成龙部两千余人出城杀敌,结果大获全胜,并驱兵收复了郯城、台儿庄、峄县、费县、平邑等地。徐鸿儒非常害怕,退守邹县、滕县、兖州一带。
 
明朝官兵乘胜追击,兵分二路,一路由山东巡抚赵彦、都司杨国栋、副将廖栋领兵佯攻邹县,另一路由山东总兵官杨肇基带领御荫、御蕃以及副将周世锡、虞有光等一举攻克兖州、二辖店、纪王城,历二十余战后,仅剩邹县这座孤城负隅顽抗,并发誓:官军若攻城,则屠戮城中百姓。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杨肇基亲临前线了解当前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对城中百姓和叛乱分子区别开来,进行宣传,分兵瓦解,并对主动投降的叛乱分子免予处罚,这些积极政策的实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后徐鸿儒率众投降。
===战功卓著===
杨肇基因平叛有功晋都督佥事加右都督,接替[[沈有容]],守[[登州]][[莱州]]。月余,调任[[延绥]](今[[榆林市]])总兵,兼钦差大臣,备兵防倭征东总兵。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二十二日,因功加左都督宫保大将军。
 
时年腊月,[[甘肃]][[河套]]人旗牌台吉侵占兰州,又派兵攻延绥。杨肇基和副总兵贺虎臣,设妙计,命士卒四门紧闭,坚守不出,旗牌台吉看到心中大为高兴,大明官兵不过如此,骄兵之心油然而生,敌人经过几天进攻,身心疲惫,时至元旦之夜,总兵杨肇基看到机会成熟,遂让士卒打开城门,和副总兵贺虎臣兵分两路,两面夹击,杀伤敌数千人,狠狠的打击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虏酋方知明朝官兵的厉害,撤兵远走,从此不敢南下骚扰边境,[[兰州]]城得以收复。
 
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十日,因收复兰州有功,加杨肇基太子太保衔,钦差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兼管粮饷。同年七月十四日,奉旨加太子少傅,钦差巡抚延绥等处,地方巡抚朱同蒙和陕西总督王之彩,把杨肇基的战绩上报朝廷,于七月二十六日加太子太师,巡抚陕西。监察御史庄谦勘查杨肇基历年战功,于十一月十二日上报朝廷,遂加封太子太保。
 
崇祯二年(1629年),奴酋[[皇太极]]领大兵打明朝京师,一路势不可挡,崇祯皇帝大惊,下旨天下兵马进京保卫,时杨基在家休养,信使来到沂州杨府说明情况,杨肇基大怒,即领平日训练有素的家丁三百余人日夜兼程,衣不卸甲,突出重围,直抵京城,时四门戒严,无隙可入,对驻城官兵说明:我乃沂州人左都督太子太保杨肇基。这天守城的正是沂州人御史中丞[[宋鸣梧]],听到守城士兵的报告非常高兴。
 
他素知杨肇基的忠勇和为人,欲开城门让杨肇基入城,时有内阁大臣[[周延儒]]等人多疑心,宋鸣梧据理力争,以身家性命做担保,城上用竹篮把杨肇基吊入城中。崇祯帝连夜立即召见,君臣一夜无眠,谈论了许多国家面临的危机和解决方法,崇祯皇帝大为高兴,对文武大臣说道:此乃真将军也!遂赐宴承天门,并赐莽衣玉带,黄金五百两,晋爵太傅,上封祖四代右柱国、光禄大夫。
 
崇祯皇帝对杨肇基的封赐,引起内阁大臣周延儒心中强烈的不满。同年十二月投靠奴酋皇太极的大汉奸[[范文程]]设计用崇祯之手杀死了爱国将领[[袁崇焕]],其部将祖大寿领兵投降了清兵,皇太极看到时机成熟命代善济尔哈朗攻德胜门。明大将侯世禄逃跑,武经略满桂所率部队伤亡惨重,崇祯皇帝即命杨肇基率部迎敌,城下官兵四面还击。
 
兵法云:虚虚实实,强攻不如智取。况敌强我弱,遂摆八挂阵之一梅花阵,命令士兵聚兵一团,背靠背,面皆向外,并告诫广大将士,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敌众我寡,战亦死不战亦死,为了国家民族,全体将士群情激昂,以一当十,大获全胜,皇太极大惊,遂退兵二十余里。随着支援部队越来越多,形势对皇太极愈加不利。杨肇基又派大兵在[[蓟镇]]、[[永平]]一带截击,三面夹击,清兵大败而逃,历经三个月的北京保卫战取得了胜利。<ref>[http://www.chundeng.com/m/view.php?aid=1632 明朝将领_谜材网 2019年3月2日]</ref>
 
  崇祯三年(1630年),杨肇基兵守三营屯,时三营屯兵将伤亡过半,兵力不足,此时清兵又派进多奸细化妆成老百姓进行骚扰捣乱,情况非常危急,他到任后积极团结将士,和广大老百姓同甘共苦,并逮捕处决了一批奸细和扰乱分子,城中军民之心大振。同年三月清兵攻克[[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城等地。五月二贝勒阿敏领兵出遵化攻铁厂,欲掐断内地与关外的粮道重镇丰润 。时[[孙承宗]]、[[马世龙]]据蓟镇观望,情况非常危急,杨肇基遂派刘清泽支援,离铁厂十五里处,遇清兵,大战三个时辰,杨肇基带兵来援,大获全胜,遂收复遵化,并打败二贝勒阿敏,收复永平,孙承宗,马世龙收滦州、迁安。<ref>清 [[张廷玉]] 著.《明史》:人民出版社 ,2006-10:卷270,列传第158</ref>
===去世===
杨肇基一生南征北战三十余年,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于崇祯四年二初九日于蓟镇军中去世,享年51岁,报之朝廷,崇祯皇帝非常悲痛,哭到:苍天啊!你为什么不保佑朕啊,让国家和朕失去这样一位栋梁之才,呜呼哀哉!之后,派内阁大臣钱位坤山头设祭,亲率文武大臣为他举行追悼大会。<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a7babff70102xsq4.html 杨氏家族(4)真将军杨肇基_火腿杨_新浪博客 2018年7月20日]</ref>
 
所有封赠以宁远伯[[李成梁]]为例,特晋上柱国,光禄大夫,恩赠太师,谥号武襄,钦赐御葬(国葬)于临沂城西三十里处娘娘庙村东,崇祀乡贤祠,名宦祠,五贤生祠,记功牌坊一座。他生有五子,子孙仕宦不绝。<ref>[http://www.qzlo.com/zhuanlan/576673_2.html 一代名门武将杨氏(杨肇基)(上):明朝起家魂驻沂州(2)—【理财圈】 2018年9月1日]</ref>
 
评书见:《樵史演义》、《玉萧英雄榜》、《跃马北望》、《太极英雄》等。<ref>[http://www.lylzzx.gov.cn/show.asp?id=346 明朝太傅杨肇基父子传略-罗庄政协-罗庄政协-罗庄区政协-信息管理...2016年10月9日]</ref>
===资料===
*[[明史/卷270]]
==参考文献==
*{{reflist}} [[ category:中国军政人物、 史/卷270朝武官]]
128,7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