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运动与静止

增加 253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center>'''运动与静止'''<b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file2.zhuangpeitu.com%2Ffileroot2%2F2021-10%2F29%2F3cb2f97b-b185-4570-a75b-b46af9d3584b%2F3cb2f97b-b185-4570-a75b-b46af9d3584b1.gif&refer=http%3A%2F%2Ffile2.zhuangpeitu.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6579162&t=cf3b06425b842d107803f8a7642b85d5"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43948346.html 圖片來自装配图网]</small>
|}
'''运动与静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 辩证唯物主义 ]]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永恒运动着的。 [[ 物质 ]] [[ 运动 ]] 是不可分的,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ref>[http://www.yygled.com/show/4aB32nn9.html 初二物理的运动与静止是怎么回事]77问答网</ref><ref>[http://www.yygled.com/show/4aB32nn9.html 运动和静止具有什么性]壹壹高考网</ref>
==简介==
标志物质存在状态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静止是从特定的关系考察运动时,运动所表现出的特殊形式。
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一切领域中的一切形态的物质客体一无例外地处在永恒的、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世界上的事物千姿百态,有同有异,正因为它们有相同或相异的运动形式(见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人们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这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证明了的事实。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错误之一。有些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如J.托兰德、P.-H.D.霍尔巴赫、D.狄德罗,虽然肯定运动是物质的属性,但是由于他们把运动仅仅归结为机械运动,无法科学地解释宇宙中更高级形式的运动,结果还是不得不承认有些形态的物质是不运动的。有些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不仅把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而且认为机械运动的原因不在物体自身而在物体外部,用这种观点说明整个宇宙,就不能不得出神是推动宇宙运动的终极原因的结论。
===②也不可能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一切形式运动的主体。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信息的传递也离不开物质的载体。即使是“纯粹”的思维运动也离不开人脑这一物质器官及反映在人脑中的种种物质现象。脱离了任何物质主体的“运动”只能是一种荒唐的虚构,这是哲学和科学长期发展证明了的事实。设想离开物质的运动,是 [[ 唯心主义 ]] 的基本错误之一。 [[ 客观唯心主义 ]] 所谓在物质世界“产生” 之前就独立存在的 “ [[ 绝对精神 ]] ”、“理”、“太极”等等的“运动”, [[ 主观唯心主义 ]] 所谓没有物质基础的“感觉”、“观念”、“意志”等等的“运动”,都是空洞荒唐的观念。
==辩证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关于运动与物质不可分离的原理是人类全部实践经验和科学成果的总结。现代自然科学更深入具体地揭示了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离的联系。狭义相对论(见 [[ 相对论 ]] )关于质量与速度关系的定律──质量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和质量与能量关系的定律──没有无能量的质量,质量与能量成正比(E=mc2)就是有力的例证。
==运动守恒==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离的原理必然导出运动守恒的原理。恩格斯说:“既然我们面前的物质是某种既有的东西,是某种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东西,那么运动也就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只要认识到宇宙是一个体系,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那就不能不得出这个结论来”
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并且互相转化的,但是任何运动形式在转化为别种运动形式的时候,运动的总量不变。这一原理在 19世纪 40年代就由德国科学家J.L.迈耶尔和英国科学家J.P.焦耳作出了实验上的证明,并以“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形式表述出来。例如 426.9千克/米的机械能总是产生1大卡的热能;反之,1大卡的热能也总是产生426.9千克/米的机械能。这个定律被恩格斯称为“伟大的运动基本规律”。现代物理学进一步表明,一切不同形式的能──电磁的、原子的、核内的、化学的、生物的等等之间在相互转化的时候,转化前后的能量总是一个恒量,都可以用同一单位来计算,这就从一个方面证实运动的守恒。  运动守恒的原理不能仅仅从数量上去把握,而且还必须从质量上去理解。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这种互相转化是物质运动固有的、永远不会丧失的能力。如果认为物质在其发展的长河中只有一次偶然地把无限多样的运动形式展现出来,而在此以前或以后则只限于单纯的机械运动一种形式,那是极其荒谬的。
[[ 热寂说 ]] 断言,因为一切运动形式最终都转化为热,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最后必然均匀地分配到宇宙的一切物体上,因此,整个宇宙总有一天会达到绝对静止的死寂状态;要使宇宙重新运动起来,只有依靠神的推动。这种理论是没有根据的,因为:①热力学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孤立的有限的封闭系统,并不适用于无限的宇宙。②这种理论只考察物质运动的量而忽略了它的质,否认了运动形式相互转化是物质运动固有的能力,并预先假定了运动形式之间互相转化的能力不是无限的。
==动与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是并不否认静止。它指出静止是从一定的关系上考察运动时,运动表现出来的特殊情况,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①一切事物虽然每时每刻都在运动,但是某一具体事物在某种场合下可以不具有某种特定的运动形式。就其不具有这种特定的运动形式这一点而言,它是静止的。例如地面上的建筑物就其对地面没有作机械运动这一点而言是静止的。但是这种静止仅仅是从一定的“参考系”看来才是如此,从别的“参考系”看来又是运动的,如建筑物随地面一起围绕着太阳运转,又随太阳系一起在银河系中运转,等等。
②一切事物虽然每时每刻都在运动,但是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发生质变。当事物还没有发生质变时,这个事物还是它自己,在这个意义上它是静止的。例如当原子核内质子数没有改变时,它仍然是一定的化学元素的原子而不是别种化学元素的原子;当资本主义社会的 [[ 经济基础 ]] [[ 上层建筑 ]] 还存在时,它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而不是别的社会。但是在原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它们的内部仍然在运动,并且归根结柢要引起它们的质变。因此,静止都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只是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运动本身则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相对静止===
并不是单纯消极保守的因素,而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2,48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