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弗朗西斯·培根

增加 24,36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弗朗西斯·培根''' |圖片 = [[File:弗朗西斯·培根s.jpg|缩略图|居中|弗朗西斯·培根|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6517606334&di=46a29adef986cdb8ce3a1da5db47b0f7&imgtype=0&src=http%3A%2F%2Fimg.zcool.cn%2Fcommunity%2F01392f5542f5390000019ae93afa61.jpg 原图链接][http://old.zcool.com.cn/work/ZNjE5Mzc3Ng==.html 图片来源于站酷网]]]|圖片尺寸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561年1月22日| 國籍 = 英国 文艺复兴时期 | 别名 = Francis Bacon| 職業 = 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作家( 散文家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新工具》 家) 编辑术的进步》、《新大西岛》《培根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一1626年),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1st Viscount St Alban), [[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 ]] 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主要著作有《 [[ 新工具 ]] 》、《 [[ 论科学的增进 ]] 》以及《 [[ 学术的伟大复兴 ]] 》等。 [1]  培根12岁入 [[ 剑桥大学 ]] ,后担任女王特别 [[ 法律顾问 ]] 以及 [[ 朝廷 ]] 的首席 [[ 检察官 ]] [[ 掌玺大臣 ]] 等。晚年,受宫廷阴谋逐出宫廷,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 [[ 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 ]] 》。另外,他以 [[ 哲学家 ]] 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集成《 [[ 培根随笔 ]] 》。1626年3月底,培根由于身体孱弱,在实验中遭受风寒,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2]  {| class="wikitable"|-| '''中文名''' ||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 弗朗西斯· 培根 唯物主义第一人||'''外文名''' || Francis Bacon ||'''别 名''' || 弗兰西斯· 培根 的最大哲学贡献在于,提出了 || '''国 籍''' || [[英国]]|-|''' 民 族 ''' ||[[英格兰]] ||'''出生地''' ||[[伦敦]] ||'''出生日期''' ||1561年1月22日 ||'''逝世日期 ''' ||1626年4月9日|-| '''职 业 ''' || 唯物主义 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马克 哲学家、 想家 恩格斯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作家(散文家) ||'''信 仰''' 政治生涯的结束更多||新教安立甘宗 培根 ||'''代表 为法官当面接受诉讼当事人4万英镑,被政敌揭发赶下台,被判有期徒刑,关押在 品''' || 《[[新工具]]》、《[[学术的进步]]》、《[[新大西岛]]》《[[培根随笔]]》 || |||} ==人物生平== 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 伦敦 塔,终身 ]]一个新贵族家庭。 记载培根幼年时期生活学习的文献不多。培根幼时接受语言、圣经和神学教育后在1573年,年仅12岁的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大学中的学习使他对传统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三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旅居法国巴黎。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这使他接触到不少新的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并且对其世界观的转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579年,父亲突然病逝,他要为培根日后赡养之资的计划破灭,培根 不得 担任任何公职,政治生涯结束 不回到伦敦。由于生活开始陷入贫困,在回国奔丧之后,培根进入了[[葛雷法学院]],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职。 1582年,21岁的培根取得了律师资格,此时,培根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并且把经验和实践引入认识论。这是他“复兴科学”的伟大抱负,也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 1584年,23岁的他当选为[[国会议员]]。 1589年,成为[[法院]]出缺后的书记,然而这一职位竟长达20年之久没有出现空缺。他四处奔波,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职位。 1602年,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培根因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1602年受封为爵士,1604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1616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1617年提升为掌玺大臣,1618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授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年又授封为奥尔本斯子爵。但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不在国务活动上,而存在于对科学真理的探求上。这一时期,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出版了多部著作。 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英镑,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 1626年,3月底,培根坐车经守[[伦敦]]北郊。当时他正在潜心研究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当路过一片雪地时,他突然想作一次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以便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主要作品==[[File:弗朗西斯·培根1369.jpg|720px|缩略图|右|弗朗西斯·培根|[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6519988431&di=2003fe5a343a62c7957017159516a066&imgtype=0&src=http%3A%2F%2Fcdn1.mmia.com%2Fo_1a8vp0nembk513tf18vu4lb1t4nv.jpg%3Fwatermark%2F1%2Fimage%2FaHR0cDovL2NkbjEubW1pYS5jb20vbW1pYV9tYXJrLnBuZw%3D%3D%2Fdissolve%2F50%2Fgravity%2FSouthEast%2Fdx%2F25%2Fdy%2F25%2Fauto-orient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36436849_252219 图片来源于搜狐]]] {| class="wikitable"|-| '''中文名 ''' || ''' 英文名 ''' || ''' 首版时间'''|-| 《[[论说文集]]》 || [[Essays]] || 1597年|-| 《[[关于自然解释的序言]]》|| [[De Interpretatione Naturae:Procemiumo/Concern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Nature:Preface]]|||- | 《[[论时代勇敢的产儿]]》|| [[The Temporis Partus Masculus ! The MasculineBirth of Time]]|||- | 《[[自然的解释]]》 || [[The Interpretation of Nature]] |||- | 《[[论事物的本质]]》|| [[Cogitatioues de Natura Rerum I Thoughtson the Nature of Things]]|||-| 《[[论人类的知识]]》|| [[Cogitatioues de Scientia Humana/Thoughts on Human Knowledge]]|||-  | 《[[论学术的发展和价值]]》 || [[De Augument is Scientiarum l Of the Dignity and Advancement of Learning]]|||-| 《[[新工具]]》 || [[Novum Organum]] || 1620年|-| 《[[伟大的复兴]]》 || [[Great Instauration]] || 1620年|-| 《[[小林子]]》 || [[Forest of Materiao]] |||} ==主要成就== ===归纳法=== 培根提出了到达各种现象的一般原因的真实方法—科学归纳法。在《新工具》中,培根把实验和归纳看作相辅相成的科学发现的工具。他看到了实验对于揭示自然奥秘的效用。培根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使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培根的归纳法对于科学发展,尤其是逻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培根在《[[新工具]]》中,阐述了他的科学归纳法。他认为,归纳法是从事物中找出公理和概念的妥当方法,同时也是进行正确思维和探索真理的重要工具。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归纳方法是不可缺少的。他说:“我们的唯一希望乃在一个真正的归法。”“[[归纳法]]就是为获得真实证明的方法。归纳逻辑不是在知识问题上研究,而是对自然的权力之艺术的科学。”“他指出:“归纳法是发现个体事物发展变化的法则的工具,是获得支配绝对现实的规律和能起决定性作用的形式的方法。培根提出的归纳法,不同于简单枚举归纳,是种排除式的归纳法。他曾这样阐述:对于科学与技术的发现和证明有用的归纳法,则必须要用适当的拒绝和排斥的方法来分析自然,然后,在得到足够数目的反面例证之后,再根据正面例证来作出结论。培根科学归纳法的特点在于,通过查阅存在表、缺乏表和程度表,利用[[排除法]]可以逐步排除外在的、偶然的联系,提纯出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总之,培根归纳法就是从观察和实验的事实材料出发,通过排斥法来发现周围现实的各种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培根归纳法的目的是要给人们带来新的知识,它是一种认识的工具,而不是议论的工具。培根强调:“我的逻辑对理解力的教导,宗旨不在使它以心灵的纤弱卷须去攫握一些抽象概念(像普通的逻辑那样),而在使它可以真正地解剖自然,可以真正地发现物体的性德和活动,连同其在物质中被规定下的法则。“我的解释方法不限于涉及心的活动或思论(如普通逻辑那样),而且还涉及事物的性质,所以我要对人心提供一种规则和指导,使它在每一情节都能恰当地把自己投在事物的性质上。” 显然,培根关于归纳逻辑的职责的规定,是与传统的逻辑大相径庭的。培根不仅强调了归纳逻辑要研究思维纯形式的方面,更为主要的,他强调了要研究思维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方法问题。培根的科学归纳法正是以个别的事实陈述为据,通过探询和判明客观事物的因果性必然联系,作出关于事物现象运动变化的一般结论,从而提供关于事物形式(即规律)的认识。 ===唯物主义=== 他是新贵族的思想代表,反对君权神授和君权无限,主张限制王权;拥护清教主张改革,但反对革命。他对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提出必须清除它给人们造成的错误认识和偏见(他称之为假相),以便给认识和科学扫清道路。他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认为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真正的分子,即事物的简单性质,它是有限的不变的。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由它的不同排列和组合构成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最重要的特性,运动是有规律的,其形式是多样的。他称事物运动的规律和规定性为形式。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形式,从而获得行动上的自由,以便征服自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 他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他重视科学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必须借助于实验,才能弥补感官的不足,深入揭露自然的奥秘。他重视归纳法,强调它的作用和意义,认为它是唯一正确的方法,但它否定了演绎法的作用是片面的。他把自然科学中孤立静止的研究方法移植到哲学上来,造成了欧洲近代哲学所特有的局限性。他的哲学具有神学的不彻底性,他主张双重真理,承认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死等宗教教条。他的唯物主义哲学对近代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主要著作有:《[[新工具]]》、 《[[学术的进步]]》 、 《[[新大西岛]]》 、《[[亨利七世本纪]]》、《[[培根随笔]]》等。其中培根的《[[谈读书]]》入选人教版九上第15课。代表作《[[新工具]]》,在近代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哲学家由此把它看成是从古代唯物论向近代唯物论转变的先驱。 ===逻辑学===[[File:弗朗西斯·培根2.jpg|720px|缩略图|左|弗朗西斯·培根|[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6520121135&di=22341fbb7144761f4e3368e5f2aab6e5&imgtype=0&src=http%3A%2F%2Fimg11.soufunimg.com%2Fopen%2F2018_03%2F24%2FM1B%2F1B%2F5F%2FChCE4Vq1Y1eIKZ8ZAABnayaNNvgABAYKgCNCtYAAGeD544.jpg 原图链接][https://dg.newhouse.fang.com/2018-03-25/28064335.htm 图片来源于房天下]]] 培根在《[[新工具]]》的第一部分,从两个大的方面论述了人类产生谬误的途径:观念上的和方法上的,并通过对这两方面的具体分析指出二者之间的联系。第一部分内容,是对旧逻辑——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演绎逻辑”和经院逻辑的批判,培根把它称为“破坏部分”。由此,培根提出创建新的科学方法的必要性,并为自己的“科学归纳法”逻辑的出场揭开了序幕。第二部分是关于归纳法的一些具体要求等,被成为“建设部分”。由此,培根把传统逻辑带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归纳逻辑成了以后逻辑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培根认为: “归纳法就是为获得真正证明的方法。归纳逻辑不是在知识问题上研究,而是对自然的权力艺术的科学”, “归纳法是发现个体事物发展变化的法制的工具,是获得支配绝对现实的规律和能起决定作用的形式的方法。”“在这里,培根给我们勾勒出了[[归纳法]]的定义,即,科学归纳法是从事物中正确找出公理和概念的方法,是进行正确思维和探索真理的重要工具。 ===哲学=== 培根主要是一个[[哲学家]],而不是[[科学家]]。他一开始就探索实验方法的各种可能性,要做科学上的哥伦布,同时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使他们能把这些可能性变为现实。在方法论上,培根努力想把学者传统和工匠传统的方法结合起来,以便导致他所说的经验和理性职能的真正合法的婚配;由于两者被粗暴地和不幸地隔离开来,所以人类大家庭才陷入混乱,在估计这两个传统在当时所处的情况时,培根把[[工匠技术]]日积月累的成长和哲学发展的错误路线作了一个对比。他认为,虽然致力于机械技术的早期的人们工作粗糙,笨拙不灵,但不久他们就获得了新力量和新才能。古代[[哲学]]生气勃勃,但后来就一蹶不振。对这种相反境遇的最好解释是,机械技术往往是许多人共同努力而产生的单一结果,而哲学上则往往是一个人才毁掉许多人才。许多人屈服于一个人的领导……从而不能作出什么新的贡献。因为[[哲学]]一旦和使它发育成长的经验隔离开来,[[哲学]]就变成死的东西了。但只要把实验和理性的这两种机能更紧密地和更精纯地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有很多的希望。 培根从根本上批判了自古希腊以来的学术传统。他不满意[[古希腊]]哲学家以及由此而发端的轻自然哲学,重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和神学的学术传统,他认为正是这种传统妨碍了自然哲学的发展,使自然哲学处于幼稚状态。 培根认为,[[古希腊]]哲人仅有的一点自然哲学研究,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研究也是不得门径的。培根批判亚里士多德的思辨哲学,认为亚里士多德把对自然的认识从属于无用的思辨、逻辑和辩证法,以潜能和现实等逻辑范畴构筑世界,这就使他的自然哲学富于思辨而无实际用途。在他看来,古希腊有一些[[哲学家]]如[[赫拉克利特]]、[[德漠克利特]]、[[阿那克萨哥拉]]以及[[恩培多柯勒]]等,尚有一些自然哲学家的味道,因为他们的学说涉及到经验和事物的性质本身。而亚里士多德则不同,在他的《[[物理学]]》、关于动物学著作以及其他自然哲学著作中,虽然常常涉及经验,但他的结论却并不是从经验得来的,而是先验的,因而经验常常被裁减得适合先验的结论。而且,他也经常人为地给事物增加一些性质,这从根本上是对自然哲学的败坏。培根特别从方法上批判了[[古希腊]]理性支配下的自然哲学研究。他认为自古以来,从没有人认真地借助于一种试验程序从感官出发,开辟一条人类理解之路。首先,人们在研究事物时往往诉诸于前人的说法和意见,然后便开始沉思默想,这种方法为意见所左右,是完全没有基础的;其次,人们也经常求助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来研究事物。但这种逻辑只是在一些既定的原则和原理下,发现与之符合的事物,它既不能发现原理,也不能穷究原理,最后,只能把它归于信仰。即使古代经验主义者所谓的“经验”,也不过是“脱箍之帚”,它是一种随心偶遇、漫无定向的经验。他所说的“经验”是用归纳法整理过的经验,这种归纳法就像蜡烛,能够照亮经验的道路。于是在《[[新工具]]》中,他系统地论述了归纳法这一探究自然的新方法。 ===法学=== 以其哲学理念为基础,培根本人对于英国法有一个宏大的法典化、系统化的构想。他将[[英国]]法视为一个不定型之物,但可根据与自然法相一致的原则,以一部完整的法典的形式对其加以重塑,从而使其转变为一门彻底的科学。作为[[英国司法界]]的领袖,他认为自己必须担负起这一使命,而将之前零散的命令系统化的《[[大法官法院法令集]]》的编撰恰是培根履行这一使命的重要成果。 在培根1923年版的《[[学术的进步]]》一书中,他以“执政官法院”之名对大法官[[法院]]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在书中,他探讨了执政官法院因法律固有的不周延性而有存在的必要,同时也指出必须对其管辖权予以限制;他也坚持普通法和衡平法必须有明显区分,而不能混同,否则将导致自由裁量权最终取代普通法的结果。而且,没有法院能够“基于衡平的借口”违反“一部明确的制定法”而作出判决。此外,就大法官法院的运作,培根认为,有必要“为法官制定明确的规则,并且向人民予以公布”。  ==人物影响==[[File:弗朗西斯·培根3.jpg|720px|缩略图|右|弗朗西斯·培根|[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6521117968&di=8359b64c11b39df9cf8aa6d99a191a72&imgtype=0&src=http%3A%2F%2Fwww.lzbs.com.cn%2Ffx%2Fattachement%2Fpng%2Fsite2%2F20161010%2Fd43d7e636a8119654df041.png 原图链接][http://www.lzbs.com.cn/fx/2016-10/10/content_4505355.htm 图片来源于兰州新闻网]]] ===哲学=== 培根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 培根的《[[新工具]]》对于开创的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经验观察为方式的研究自然的方法,是建立在对客观对象的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的。这种对物质世界的客观把握,对于[[英国]][[唯物主义]]的形成有着深刻的促进作用。培根以后,霍布斯把培根所开创的唯物主义传统加以系统化和片面化,形成了典型的近代意义上的机械唯物主义;而培根的经验主义倾向的认识论,经过霍布斯,被洛克论证和发挥,形成了系统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思想;培根的把整体割裂开试图把握本质的方法,给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带来了理论的基础。 培根的《[[新工具]]》带给后人的是经验主义、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的理论温床,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培根的逻辑是以自然科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此之前的科学认识是一种不自觉的认识活动。但是自从培根归纳逻辑问世之后,科学认识又多了一条途径。人们可以更多地借助观察、实验,经验材料进行科学研究。现代科学的建立,使归纳逻辑应运而生,归纳逻辑的产生,反作用于科学,促进了现代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当代科学逻辑,就是在培根的归纳逻辑的启迪下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重视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的传统,是与培根所开创的传统分不开的。所以说,培根的归纳逻辑为自然科学认识打开了又一扇窗。 [[逻辑史]]上,有记载的最先使用归纳思想的是[[柏拉图]],随后的[[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里论述了这种方法。但是真正把归纳逻辑创建成体系的却是培根。培根在他的著作中详细阐述了这种方法的目的、原则,以及方法和局限,使得归纳法以完整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初次创建了归纳逻辑体系。但是这种创建却是很不完善的。培根的局限确定了他仅仅是归纳逻辑的初创者。其追随者穆勒,在总结培根归纳逻辑的基础上,把作为科学发现的方法的“三表法”扩充为“穆勒五法”,最终形式上的归纳逻辑才真正完成。穆勒五法是培根归纳逻辑的继承和发展。 相对于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这样的哲学家来说,很少有人会喜欢培根的哲学,在哲学史上,培根的地位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在西方实践哲学的历史演变中,弗朗西斯·培根和同时代的伽利略却起着一个重要转折点的作用,他们共同开创了一种反亚里士多德的技术实践论传统,这一转折对此后整个西方的实践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  ===归纳法=== 培根逻辑思想产生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那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经历着巨大的变革。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提出了归纳逻辑发展的要求,归纳逻辑的诞生又反过来推动科学的发展。培根在批判和继承旧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观察实验为主要特色的科学发现的方法—归纳逻辑。培根意义上的归纳逻辑是一种排除归纳逻辑,是古典归纳逻辑的一种形式之一。 培根通过归纳法试图使人们摆脱经院神学的束缚,带领人们去接近自然发现新事物。由于培根为当时最需要方法工具的自然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科学发现的工具”,因此受到了科学工作者的普遍欢迎,对于近代自然实验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培根归纳法对于无论对于[[哲学]]、[[逻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法学=== 培根的大法官生涯对衡平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而言,他清除积弊,改进大法官法院的程序,并编撰一部程序法典,为衡平法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帮助恢复了大法官法院和普通法法院之间的和谐关系;他通过司法判决进一步发展了衡平法制度,同时看到了在衡平法领域确立先例原则的必要性并予以实践。这些贡献使得培根成为衡平法发展历史中上承托马斯·莫尔,下继诺丁汉、哈德威克的不可或缺之人。 ==人物评价==[[File:弗朗西斯·培根4.jpg|720px|缩略图|左|弗朗西斯·培根|[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6521259342&di=2aefa3bc80df411fda7ca9d4c29a4ca6&imgtype=0&src=http%3A%2F%2Fimg3.jiemian.com%2F101%2Foriginal%2F20170208%2F148655480497221100_a580xH.jpg 原图链接][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103015.html?_t=t 图片来源于界面网]]] [[马克思]]、[[恩格斯]]称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是“整个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这是对培根哲学特点的科学概括。 在评价培根的方法论时,[[马克思]]曾说: “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的方法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和重要条件。” 培根死后,亨利·沃登爵士为他题写了[[墓志铭]]:圣阿尔本子爵 如用更煊赫的头衔应 称之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 霍勒:“培根的书比任何其他的书更能让人修身养性,他是上帝派来的天才人物之一,他教会我们如何获得成功,如何造就伟大。他让人们相信一点,天才不是拜上天所赐,而是靠着勤奋得来的,劳动能够创造一切奇迹。” 黑格尔:培根真正关心的是现实,而不是理论。 丹皮尔:除波义耳外,培根对于实际从事实验科学的人似乎没有影响,或很少有什么影响。可是他在提高学术界对于当代科学问题的考虑方面,却不无功劳……在培根眼中确实可靠的事实是当时迫切的需要。这是很正确的……他的理论和科学方法在[[哲学]]方面也是野心过大了,在实践方面,也是根据太不足了。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培根是近代自然科学直接的或感性的缔造者”。 ==亲属成员== 弗朗西斯·培根其祖父系一个管家,他掌管着伯利·圣·爱德蒙斯大寺院。培根的父亲尼古拉·培根早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并参与政治活动,随后购买了原属于他父亲管理的寺院的几处庄园。尼古拉作为一名“新贵族”派政治活动人士,曾担任过女王伊丽莎白的掌玺大臣,被誉为是清廉的、足智干练的、知名的、受人敬戴的,和学识渊博的“新贵”的代表。其思想对培根的影响是很大的。培根的母亲安妮,出身于贵族,是个宗教改革的热心参与者,有着良好的教养和学术气质,曾参与宗教著作翻译工作。她对培根在教育、宗教等方面有着很深的影响。培根的姨夫、朝廷重臣—威廉·塞西尔·博来伯爵,出于培根才华的嫉妒而数次拒绝培根的求职。这种对于培根才能的排斥,同样也对培根的仕途、思想的产生有着巨大的影响。鉴于培根的家族总是与“白金汉宫”有着某种联系,所以,培根家族的事业总是与英国的政治、经济、宗教息息相关 相关词条:伊丽莎白一世詹姆士一世培根随笔
中文名 弗朗西斯·培根 外文名 Francis Bacon 别 名 弗兰西斯·培根 国 籍 英国 民 族 英格兰 出生地 伦敦 出生日期 1561年1月22日 逝世日期 1626年4月9日 职 业 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作家(散文家) 信 仰 新教安立甘宗 代表作品 《新工具》、《学术的进步》、《新大西岛》《培根随笔》
[[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Category:哲学家]]
2,4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