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次編輯
變更
赫鲁晓夫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 圖像 = File:赫鲁晓夫5.jpg|缩略图|center|[http://a.hiphotos.baidu.com/bai…”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 圖像 = [[File:赫鲁晓夫5.jpg|缩略图|center|[http://a.hiphotos.baidu.com/baike/w%3D268/sign=e11364c4b33533faf5b6942890d1fdca/d53f8794a4c27d1e2ad0d60e19d5ad6edcc43802.jpg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著名主持人
| 出生日期 = 1894年4月17日
| 國籍 = 苏联
| 别名 = 赫鲁晓夫
| 職業 = 苏联领导人、政治家
| 知名原因 = 去斯大林化政策,平反“大清洗”的受难者, 推行农业改革、改善苏联的民生
| 知名作品 = 赫鲁晓夫回忆录
}}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以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等重要职务。
赫鲁晓夫1894年出生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卡利诺夫卡,1918年加入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与指挥斯大林格勒攻防战及基辅保卫战。1953年9月3日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58年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期间,他于1956年主持召开苏共二十大,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此后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苏联的各领域均为活化,尤其是文艺获得解冻。同时,赫鲁晓夫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经济得到改善。
外交方面,他的“秘密报告”震动了社会主义阵营,引发东欧的一系列骚乱。20世纪60年代,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恶化,撤销了对中国的援助计划。 [1] 在冷战中,赫鲁晓夫领导苏联与美国和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峙,曾多次访问美国。1962年,他策划的古巴导弹危机一度使苏联和美国站在核战争的边缘,但最终危机得以平息。
1964年10月,当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度假时,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赫鲁晓夫“被退休”,从此被迫淡出政坛至1971年逝世。
TA说
= = '''人物生平''' = =
[[早年生活]]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出生于俄罗斯南部一个名叫卡利诺夫卡的村庄(在今库尔斯克州境内)。他的父母亲都是贫苦的农民,家里有一位年长他两岁的姐姐。父亲不久就离家迁徙到顿巴斯一带工作,当过铁路工人、矿工和砖厂工人,挣到了足够的钱后又返回家中。
赫鲁晓夫在卡里诺夫卡接受过四年的学业,他的老师丽迪娅·舍甫琴科使他接触到了一些沙俄时代违禁书籍,并鼓励他继续接受教育。但家庭糟糕的财政状况使他不得不离开学校,并于1908年随父母移居到顿巴斯城市尤索夫卡。14岁的赫鲁晓夫在工厂中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钳工。
[[从政之初]]
他逐渐产生了对政治的兴趣,1912年5月,赫鲁晓夫为勒拿河大屠杀中被杀害的金矿罢工者家属筹集了一笔捐款,当地警察局得知后通知他所在工厂的主管机构,工厂随后将他解雇。之后他来到鲁钦科夫附近的矿井工作。到鲁钦科夫附近的矿井工作期间他参与了社会民主工党的宣传活动。他还曾一度打算移民美国。1914年7月28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赫鲁晓夫因其优秀的技术工人身份,他被免召入伍。在此期间,他积极参加并领导当地的罢工和反战示威活动。
1914年他与耶弗罗西尼娅·皮萨雷娃结婚。第二年,他们 的女儿尤莉娅·赫鲁晓娃降生。两年后他们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列昂尼德·赫鲁晓夫。
1917年3月彼得格勒爆发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俄罗斯帝国灭亡。同年5月29日,赫鲁晓夫当选为鲁钦科夫苏维埃主席。由于当时在乌克兰地区有多股政治势力,赫鲁晓夫自称他在当时还搞不清楚它们的立场,直到1918年他才选择加入布尔什维克阵营。有人认为他实际上更倾向于孟什维克立场。1918年3月德军占领乌克兰,赫鲁晓夫逃回老家卡利诺夫卡,年底他加入红军,并很快成了政治委员。俄国内战带来了严重的饥荒,赫鲁晓夫的妻子耶弗罗西尼娅·皮萨雷娃在他从军期间死于斑疹伤寒。内战结束后,赫鲁晓夫重返顿巴斯鲁钦科夫的煤矿工作。
921年弗拉基米尔·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在鲁钦科夫煤矿担任副主任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于是他不久就被任命到附近的帕斯图赫夫煤矿担任主管,但是他没有接受任命,而是申请去刚刚开办的工人培训班学习(这个培训班后来成为顿涅茨克国立工业大学)。由于政治事务缠身,他的老师认为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
1922年赫鲁晓夫和马鲁西娅结婚,但两人很快又离婚了。不久后他又与乌克兰裔共产党人尼娜·彼得罗夫娜·库卡尔晓克结婚,但两人却一直未做结婚登记,直到1965年赫鲁晓夫下台为止。
1923年12月,赫鲁晓夫参加了尤索夫卡地区共产党委员会的第四次会议,同月他加入了委员会成为政府官员中的一员。他一开始曾短暂地支持列夫·托洛茨基的反对派,反对约瑟夫·斯大林的政治路线,然而对此赫鲁晓夫本人事后从未承认。1925年7月,赫鲁晓夫被任命为斯大林诺(以前的尤索夫卡)附近的彼得罗夫-马林斯基区的党委书记。不久之后,他又作为斯大林诺的几位代表之一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十四届联盟共产党代表大会。
[[卡氏门徒]]
1925年,在乌克兰党委书记拉扎尔·卡冈诺维奇的提拔下,赫鲁晓夫迅速提升,1926年12月他被提升为斯大林诺共产党委员会的组织部部长与斯大林诺党组织的副书记。9个月后,赫鲁晓夫帮助安排了自己上司莫伊谢因科的下台。1928年卡冈诺维奇将他调到乌克兰首府哈尔科夫,并提拔他成为乌克兰中央委员会组织部部长。不久后又将他调往基辅。
1929年赫鲁晓夫跟随卡冈诺维奇来到莫斯科,进入斯大林工业学院继续接受教育。虽然最后他没有完成学业,但在政治上却飞黄腾达。当时工业学院正充满反斯大林的“右派分子”,赫鲁晓夫积极响应学校党委攻击那些右派分子,并协助《真理报》指控和告发他们,他自己则很快成为学校所在的鲍曼地区的会议主席。在学校期间赫鲁晓夫还结识了斯大林的妻子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他在回忆录中将她称为自己“幸运的彩票”,并认为她会在斯大林面前提到自己的表现。但也有人认为当时赫鲁晓夫的地位还很低,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其实是卡冈诺维奇。
1930年赫鲁晓夫成为莫斯科最大的区克拉斯诺普雷斯奈斯基区的党委书记;1932年他成为莫斯科党组织在卡冈诺维奇身后的第二书记;1934年他被任命为莫斯科市的党组织领导并入选苏共中央委员会。
在此期间,赫鲁晓夫和卡冈诺维奇全力投入莫斯科地铁的修建工作。一次他们要求工人连续工作48小时,并无视技术人员坍塌危险的警告,结果导致了严重的事故,这些事故最后只是作为为伟大事业服务的英雄主义事迹记录而已。尽管地铁的修建未能在计划日期内完成,赫鲁晓夫还是因为自己表现而被授予列宁勋章。1935年他被任命为莫斯科州州委第一书记。
[[清洗风波]]
1934年,斯大林发起了大规模政治清洗,赫鲁晓夫则是斯大林路线最起劲的鼓吹者之一。在审判期间,他要求处死格里哥里·季诺维也夫与列夫·加米涅夫:“任何一个对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成功、对我党在伟大的斯大林同志领导下所取得的胜利感到欢欣鼓舞的人都会发现,对于这些托洛茨基·季诺维耶夫集团唯利是图的法西斯走狗,我们只有一句话,就是处死他们。”
赫鲁晓夫还协助逮捕并消灭他自己的同事与朋友。在莫斯科市委和省委党组织的38名高级官员中,只有3人得以幸免。在莫斯科地区的其他城市与地区的总共146名党委书记中,有136人“被镇压”。
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中说:“几乎所有和我一起工作的人都遭到了逮捕。”按照程序,清洗行动必须得到赫鲁晓夫签发的逮捕令,而在帮助他的朋友与同事方面他却做得很少,甚至什么都没有做。1937年6月27日,政治局确定了在莫斯科州抓捕3.5万名"敌人"的定额,其中要执行枪决的大约有5000人。赫鲁晓夫则要求将生活在莫斯科的约2000名前富农消灭,以部分完成规定的定额。7月10日,他向斯大林报告说莫斯科省市已经逮捕了大约41304名“罪犯与富农分子”。在同一份文件中,他自己圈定了8500名应该执行死刑的“第一类”敌人。
但赫鲁晓夫也很快遇到了麻烦,他向卡冈诺维奇坦白了,他在1923年与托洛茨基主义的关系,后者催促他向斯大林说出这些事情。斯大林接待了赫鲁晓夫,起初斯大林劝告他在党员大会上不要提及这件事,但是在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的建议下,又认为他最好还是在公开场合坦白。于是赫鲁晓夫在大会上供认了自己曾经的犯罪行为,并补充说斯大林“知道我犯的错误”,结果他的“坦白”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并立即被重新选入党委。
1937年底,斯大林任命赫鲁晓夫为乌克兰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于
1936年的赫鲁晓夫和斯大林
1936年的赫鲁晓夫和斯大林
1938年1月到达乌克兰首府基辅。在他到来后,乌克兰的政治清洗步伐明显加快了。1938年就有106119人被逮捕,而在1938年-1940年被捕人数达到了165565名。乌克兰共产党政治局与书记处中除了一人外所有的成员都被逮捕,整个政府机构被更换了一遍。然而赫鲁晓夫也意识到被清洗的人中有相当部分是无辜的,他在第十四届乌克兰党代会上说:“同志们,我们必须撕下所有人民的敌人的伪装,将他们无情地打倒。但是我们不能让一个忠诚的布尔什维克受到伤害,我们必须同造谣中伤者进行斗争。”
[[侵略波兰]]
1939年8月,苏联和纳粹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纳粹军队于9月1日向波兰发动进攻,9月17日苏联红军向西进入波兰东部,赫鲁晓夫则陪同苏军入境。由于占领区内的乌克兰少数族裔曾受到波兰当局的压迫,他们对入境的苏军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希望能在苏联的支持下获得民族独立。
赫鲁晓夫的任务则是让西乌克兰人民“自愿”的投票加入苏联。期间他们组织会议、游行和示威活动,甚至在选举投票中作弊。同时他们解散了乌克兰的教育与宗教机构,逮捕了具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同年11月1日,西乌克兰加入了苏联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然而赫鲁晓夫用东乌克兰官员管理西乌克兰组织、推行农业集体化等政策使当地人对苏联的统治逐渐疏远。
[[对德作战]]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突然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入侵苏联,赫鲁晓夫此时正在基辅任职。斯大林任命他为政治委员,他的职权与司令一样,没有他的签署不能发布任何命令。斯大林下令赫鲁晓夫所在的红军西南方面军死守基辅,可红军在基辅遭到了德军的围歼,赫鲁晓夫和谢苗·布琼尼、谢苗·铁木辛哥等将领突围逃离。德国称他们在基辅战役中抓获了65.5万名俘虏,根据苏联的说法,被围苏军在677085人中只有150541人突围逃脱。格奥尔基·朱可夫元帅在回忆中称,当他在战前试图说服斯大林应该撤退时,赫鲁晓夫对斯大林说基辅是可以守住的。而赫鲁晓夫回忆录则说自己和布琼尼决定调动军队以防止德军的包围,直到铁木辛哥从中央赶来接替了布琼尼的位置。他在回忆录痛心疾首的说:“这一切从军事观点来看是很不理智和无知的。我很难找到合适的措辞。对于‘寸步不让!’的口号存在着不正确的、错误的理解。这就是寸步不让的下场。我们没能抢救这些部队,没有把他们撤走,结果就这么丧失了……这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啊!”
[[参考资料]]
1. 赫鲁晓夫 .铁血网[引用日期2016-02-02]
2. 赫鲁晓夫 .西陆网[引用日期2016-02-02]
3. 赫鲁晓夫图片来源 .图片网[引用日期2013-06-09]
4. 赫鲁晓夫策划把斯大林遗体移出列宁墓事件始末 .俄罗斯旅游中文网[引用日期2012-12-05]
5. 赫鲁晓夫 .中文百科在线[引用日期2016-02-02]
6. 1963年邓小平前往莫斯科同苏联共产党代表团谈判 .中华网[引用日期2016-02-02]
7. 权延赤.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 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1-8-1
8. 赫鲁晓夫外孙女:普京正一步步走回斯大林老路 .中华网[引用日期2016-02-02]
9. 克里米亚是“礼物”还是“信物”?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4-10-04]
10. 1969年珍宝岛冲突 (1) .楚风在线.2009-09-22[引用日期2013-03-03]
11.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名人网[引用日期2016-02-02]
| 姓名 =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 圖像 = [[File:赫鲁晓夫5.jpg|缩略图|center|[http://a.hiphotos.baidu.com/baike/w%3D268/sign=e11364c4b33533faf5b6942890d1fdca/d53f8794a4c27d1e2ad0d60e19d5ad6edcc43802.jpg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著名主持人
| 出生日期 = 1894年4月17日
| 國籍 = 苏联
| 别名 = 赫鲁晓夫
| 職業 = 苏联领导人、政治家
| 知名原因 = 去斯大林化政策,平反“大清洗”的受难者, 推行农业改革、改善苏联的民生
| 知名作品 = 赫鲁晓夫回忆录
}}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以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等重要职务。
赫鲁晓夫1894年出生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卡利诺夫卡,1918年加入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与指挥斯大林格勒攻防战及基辅保卫战。1953年9月3日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58年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期间,他于1956年主持召开苏共二十大,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此后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苏联的各领域均为活化,尤其是文艺获得解冻。同时,赫鲁晓夫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经济得到改善。
外交方面,他的“秘密报告”震动了社会主义阵营,引发东欧的一系列骚乱。20世纪60年代,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恶化,撤销了对中国的援助计划。 [1] 在冷战中,赫鲁晓夫领导苏联与美国和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峙,曾多次访问美国。1962年,他策划的古巴导弹危机一度使苏联和美国站在核战争的边缘,但最终危机得以平息。
1964年10月,当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度假时,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赫鲁晓夫“被退休”,从此被迫淡出政坛至1971年逝世。
TA说
= = '''人物生平''' = =
[[早年生活]]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出生于俄罗斯南部一个名叫卡利诺夫卡的村庄(在今库尔斯克州境内)。他的父母亲都是贫苦的农民,家里有一位年长他两岁的姐姐。父亲不久就离家迁徙到顿巴斯一带工作,当过铁路工人、矿工和砖厂工人,挣到了足够的钱后又返回家中。
赫鲁晓夫在卡里诺夫卡接受过四年的学业,他的老师丽迪娅·舍甫琴科使他接触到了一些沙俄时代违禁书籍,并鼓励他继续接受教育。但家庭糟糕的财政状况使他不得不离开学校,并于1908年随父母移居到顿巴斯城市尤索夫卡。14岁的赫鲁晓夫在工厂中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钳工。
[[从政之初]]
他逐渐产生了对政治的兴趣,1912年5月,赫鲁晓夫为勒拿河大屠杀中被杀害的金矿罢工者家属筹集了一笔捐款,当地警察局得知后通知他所在工厂的主管机构,工厂随后将他解雇。之后他来到鲁钦科夫附近的矿井工作。到鲁钦科夫附近的矿井工作期间他参与了社会民主工党的宣传活动。他还曾一度打算移民美国。1914年7月28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赫鲁晓夫因其优秀的技术工人身份,他被免召入伍。在此期间,他积极参加并领导当地的罢工和反战示威活动。
1914年他与耶弗罗西尼娅·皮萨雷娃结婚。第二年,他们 的女儿尤莉娅·赫鲁晓娃降生。两年后他们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列昂尼德·赫鲁晓夫。
1917年3月彼得格勒爆发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俄罗斯帝国灭亡。同年5月29日,赫鲁晓夫当选为鲁钦科夫苏维埃主席。由于当时在乌克兰地区有多股政治势力,赫鲁晓夫自称他在当时还搞不清楚它们的立场,直到1918年他才选择加入布尔什维克阵营。有人认为他实际上更倾向于孟什维克立场。1918年3月德军占领乌克兰,赫鲁晓夫逃回老家卡利诺夫卡,年底他加入红军,并很快成了政治委员。俄国内战带来了严重的饥荒,赫鲁晓夫的妻子耶弗罗西尼娅·皮萨雷娃在他从军期间死于斑疹伤寒。内战结束后,赫鲁晓夫重返顿巴斯鲁钦科夫的煤矿工作。
921年弗拉基米尔·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在鲁钦科夫煤矿担任副主任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于是他不久就被任命到附近的帕斯图赫夫煤矿担任主管,但是他没有接受任命,而是申请去刚刚开办的工人培训班学习(这个培训班后来成为顿涅茨克国立工业大学)。由于政治事务缠身,他的老师认为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
1922年赫鲁晓夫和马鲁西娅结婚,但两人很快又离婚了。不久后他又与乌克兰裔共产党人尼娜·彼得罗夫娜·库卡尔晓克结婚,但两人却一直未做结婚登记,直到1965年赫鲁晓夫下台为止。
1923年12月,赫鲁晓夫参加了尤索夫卡地区共产党委员会的第四次会议,同月他加入了委员会成为政府官员中的一员。他一开始曾短暂地支持列夫·托洛茨基的反对派,反对约瑟夫·斯大林的政治路线,然而对此赫鲁晓夫本人事后从未承认。1925年7月,赫鲁晓夫被任命为斯大林诺(以前的尤索夫卡)附近的彼得罗夫-马林斯基区的党委书记。不久之后,他又作为斯大林诺的几位代表之一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十四届联盟共产党代表大会。
[[卡氏门徒]]
1925年,在乌克兰党委书记拉扎尔·卡冈诺维奇的提拔下,赫鲁晓夫迅速提升,1926年12月他被提升为斯大林诺共产党委员会的组织部部长与斯大林诺党组织的副书记。9个月后,赫鲁晓夫帮助安排了自己上司莫伊谢因科的下台。1928年卡冈诺维奇将他调到乌克兰首府哈尔科夫,并提拔他成为乌克兰中央委员会组织部部长。不久后又将他调往基辅。
1929年赫鲁晓夫跟随卡冈诺维奇来到莫斯科,进入斯大林工业学院继续接受教育。虽然最后他没有完成学业,但在政治上却飞黄腾达。当时工业学院正充满反斯大林的“右派分子”,赫鲁晓夫积极响应学校党委攻击那些右派分子,并协助《真理报》指控和告发他们,他自己则很快成为学校所在的鲍曼地区的会议主席。在学校期间赫鲁晓夫还结识了斯大林的妻子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他在回忆录中将她称为自己“幸运的彩票”,并认为她会在斯大林面前提到自己的表现。但也有人认为当时赫鲁晓夫的地位还很低,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其实是卡冈诺维奇。
1930年赫鲁晓夫成为莫斯科最大的区克拉斯诺普雷斯奈斯基区的党委书记;1932年他成为莫斯科党组织在卡冈诺维奇身后的第二书记;1934年他被任命为莫斯科市的党组织领导并入选苏共中央委员会。
在此期间,赫鲁晓夫和卡冈诺维奇全力投入莫斯科地铁的修建工作。一次他们要求工人连续工作48小时,并无视技术人员坍塌危险的警告,结果导致了严重的事故,这些事故最后只是作为为伟大事业服务的英雄主义事迹记录而已。尽管地铁的修建未能在计划日期内完成,赫鲁晓夫还是因为自己表现而被授予列宁勋章。1935年他被任命为莫斯科州州委第一书记。
[[清洗风波]]
1934年,斯大林发起了大规模政治清洗,赫鲁晓夫则是斯大林路线最起劲的鼓吹者之一。在审判期间,他要求处死格里哥里·季诺维也夫与列夫·加米涅夫:“任何一个对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成功、对我党在伟大的斯大林同志领导下所取得的胜利感到欢欣鼓舞的人都会发现,对于这些托洛茨基·季诺维耶夫集团唯利是图的法西斯走狗,我们只有一句话,就是处死他们。”
赫鲁晓夫还协助逮捕并消灭他自己的同事与朋友。在莫斯科市委和省委党组织的38名高级官员中,只有3人得以幸免。在莫斯科地区的其他城市与地区的总共146名党委书记中,有136人“被镇压”。
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中说:“几乎所有和我一起工作的人都遭到了逮捕。”按照程序,清洗行动必须得到赫鲁晓夫签发的逮捕令,而在帮助他的朋友与同事方面他却做得很少,甚至什么都没有做。1937年6月27日,政治局确定了在莫斯科州抓捕3.5万名"敌人"的定额,其中要执行枪决的大约有5000人。赫鲁晓夫则要求将生活在莫斯科的约2000名前富农消灭,以部分完成规定的定额。7月10日,他向斯大林报告说莫斯科省市已经逮捕了大约41304名“罪犯与富农分子”。在同一份文件中,他自己圈定了8500名应该执行死刑的“第一类”敌人。
但赫鲁晓夫也很快遇到了麻烦,他向卡冈诺维奇坦白了,他在1923年与托洛茨基主义的关系,后者催促他向斯大林说出这些事情。斯大林接待了赫鲁晓夫,起初斯大林劝告他在党员大会上不要提及这件事,但是在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的建议下,又认为他最好还是在公开场合坦白。于是赫鲁晓夫在大会上供认了自己曾经的犯罪行为,并补充说斯大林“知道我犯的错误”,结果他的“坦白”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并立即被重新选入党委。
1937年底,斯大林任命赫鲁晓夫为乌克兰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于
1936年的赫鲁晓夫和斯大林
1936年的赫鲁晓夫和斯大林
1938年1月到达乌克兰首府基辅。在他到来后,乌克兰的政治清洗步伐明显加快了。1938年就有106119人被逮捕,而在1938年-1940年被捕人数达到了165565名。乌克兰共产党政治局与书记处中除了一人外所有的成员都被逮捕,整个政府机构被更换了一遍。然而赫鲁晓夫也意识到被清洗的人中有相当部分是无辜的,他在第十四届乌克兰党代会上说:“同志们,我们必须撕下所有人民的敌人的伪装,将他们无情地打倒。但是我们不能让一个忠诚的布尔什维克受到伤害,我们必须同造谣中伤者进行斗争。”
[[侵略波兰]]
1939年8月,苏联和纳粹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纳粹军队于9月1日向波兰发动进攻,9月17日苏联红军向西进入波兰东部,赫鲁晓夫则陪同苏军入境。由于占领区内的乌克兰少数族裔曾受到波兰当局的压迫,他们对入境的苏军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希望能在苏联的支持下获得民族独立。
赫鲁晓夫的任务则是让西乌克兰人民“自愿”的投票加入苏联。期间他们组织会议、游行和示威活动,甚至在选举投票中作弊。同时他们解散了乌克兰的教育与宗教机构,逮捕了具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同年11月1日,西乌克兰加入了苏联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然而赫鲁晓夫用东乌克兰官员管理西乌克兰组织、推行农业集体化等政策使当地人对苏联的统治逐渐疏远。
[[对德作战]]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突然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入侵苏联,赫鲁晓夫此时正在基辅任职。斯大林任命他为政治委员,他的职权与司令一样,没有他的签署不能发布任何命令。斯大林下令赫鲁晓夫所在的红军西南方面军死守基辅,可红军在基辅遭到了德军的围歼,赫鲁晓夫和谢苗·布琼尼、谢苗·铁木辛哥等将领突围逃离。德国称他们在基辅战役中抓获了65.5万名俘虏,根据苏联的说法,被围苏军在677085人中只有150541人突围逃脱。格奥尔基·朱可夫元帅在回忆中称,当他在战前试图说服斯大林应该撤退时,赫鲁晓夫对斯大林说基辅是可以守住的。而赫鲁晓夫回忆录则说自己和布琼尼决定调动军队以防止德军的包围,直到铁木辛哥从中央赶来接替了布琼尼的位置。他在回忆录痛心疾首的说:“这一切从军事观点来看是很不理智和无知的。我很难找到合适的措辞。对于‘寸步不让!’的口号存在着不正确的、错误的理解。这就是寸步不让的下场。我们没能抢救这些部队,没有把他们撤走,结果就这么丧失了……这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啊!”
[[参考资料]]
1. 赫鲁晓夫 .铁血网[引用日期2016-02-02]
2. 赫鲁晓夫 .西陆网[引用日期2016-02-02]
3. 赫鲁晓夫图片来源 .图片网[引用日期2013-06-09]
4. 赫鲁晓夫策划把斯大林遗体移出列宁墓事件始末 .俄罗斯旅游中文网[引用日期2012-12-05]
5. 赫鲁晓夫 .中文百科在线[引用日期2016-02-02]
6. 1963年邓小平前往莫斯科同苏联共产党代表团谈判 .中华网[引用日期2016-02-02]
7. 权延赤.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 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1-8-1
8. 赫鲁晓夫外孙女:普京正一步步走回斯大林老路 .中华网[引用日期2016-02-02]
9. 克里米亚是“礼物”还是“信物”?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4-10-04]
10. 1969年珍宝岛冲突 (1) .楚风在线.2009-09-22[引用日期2013-03-03]
11.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名人网[引用日期201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