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神经根激惹症状

增加 541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本病可继发于椎间盘突出症后,尤其是病程长者,应注意。
*
=== 多发病===* 下腰椎不稳症为老年者的多发病,尤以女性为多。本病特点如下:* * (1)根性症状:虽常伴有,但多属根性刺激症状。站立及步行时出现,平卧或休息后即缓解或消失,体检时多无阳性体征发现。*
* (2)体型:以肥胖及瘦弱两类体型者多发。
*
*
* (4)X线平片:显示典型退变性改变。
*
* 本病不难鉴别,一般勿需特殊检查。
== 妇女的常见病 ==
* 一般性盆腔疾患为中年以上妇女的常见病,包括附件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致使盆腔内压力增高,刺激或压迫盆腔内骶丛而出现多干性症状。其特点如下:
*
* (1)性别:90%以上病例见于中年以后女性。
*
* (2)症状:系多个神经干受累症状,其中尤以坐骨神经干、股神经干及股外侧皮神经干为多见,阴部内神经及闭孔神经亦可受累及。
*
* (3)盆腔检查:对女性患者应请妇产科进行内诊检查以确定有无妇产科疾患。
*
* (4)X线平片:患者易伴发髂骨致密性骨炎等疾患,应注意观察。
=== 压迫坐骨神经 ===
* 盆腔肿瘤虽属于腹部外科疾患,但骨科亦常可遇到,尤其是压迫坐骨神经时易与本病混淆。其特点与前者相似。
*
* (1)症状:以多干性神经症状为主。
*
* (2)体征:于盆腔内(肛门指诊等)可触及肿块。
*
* (3)其他:清洁灌肠后拍片或做钡剂灌肠检查以确定肿块部位。必要时行B型超声、CT或MRI等检查。
== 腰部扭伤 ==
* 腰部扭伤一般病例易于鉴别,伴有反射性坐骨神经痛者易混淆,其鉴别要点为:
*
* (1)外伤史:较明确。但腰椎间盘突出症亦有可能见于腰部扭伤后,应注意。
*
* (2)压痛:多位于腰部肌肉附着点处,且较固定,并伴有活动受限。
*
* (3)封闭试验:对肌肉扭伤处封闭后,不仅局部疼痛缓解,且下肢放射痛亦消失。
*
* (4)其他:屈颈试验、直腿抬高试验等多为阴性。
== 腰肌筋膜炎 ==
* 腰肌筋膜炎中年人发病最多。多因肌肉过度运用,或因剧烈活动后出汗受凉而起病。亦可因直接受寒或上呼吸道感染之后而出现症状。患者主要感觉脊背疼痛,常见部位为附于髂嵴或髂后上棘的肌群,如骶棘肌和臀肌。其他部位的肌肉和肌筋膜、腱膜等也可受累。腰骶部纤维织炎时,窦椎神经受到刺激,可引起局部疼痛和下肢牵涉痛。疼痛常因寒冷和较长时间不活动而加重,亦可与天气变化和姿势有关。运动有助于减轻症状。因受累的肌肉疼痛,可使脊柱活动受限。此种腰背痛病程长短不一,短者几天,长者可数年,并且常在首次发病后反复发作。检查时因肌肉保护性痉挛而出现侧弯和运动受限。在多数患者能扪到痛性结节或有条索感,这在俯卧位检查时更为清晰。腰背部痛性结节常在第3腰椎横突尖部、髂嵴部和髂后上棘处等。压迫痛性结节,特别是肌肉中的痛性结节,可引起局部疼痛并放射至其他部位,如引起下肢牵涉痛。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则疼痛消失。归结纤维织炎的主要表现为:
*
* (1)局限性、弥漫性边界不清的疼痛。
*
* (2)局限性软组织压痛点。
*
* (3)在软组织扪及结节或条索感。
== 腰椎小关节 ==
* 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多为中年人,女性尤为多见。既往无明显外伤史。多在正常活动时突然发病,患者常诉准备弯腰取物或转身取物时,突然腰部剧痛,不敢活动。这种疼痛第1次发作后,可经常发作,1年或1个月内可发病数次。有腰部慢性劳损史或外伤史者发病较多,芭蕾舞演员、京剧演员等经常腰部练功者,常患腰部小关节紊乱。某些患者间歇性发作可持续多年,就诊时主诉反复腰椎脱位。
*
* 检查时脊椎向痛侧侧弯,腰段骶棘肌出现痛侧保护性痉挛。在腰4、腰5或腰3、腰4棘突旁有压痛点。如骶髂关节有压痛,即为腰骶关节不对称所致的腰椎小关节紊乱。反复发作的患者,腰椎前屈不受限,而后伸或向健侧弯时即感疼痛加重。直腿抬高试验可感腰部痛而无坐骨神经放射痛,此试验为阴性。
*
* X线腰椎摄片示腰椎侧弯,以及腰椎或椎间盘退变等,但不能发现后关节半脱位、后关节间隙增宽等征象。CT检查可示小关节突有增生、骨赘形成、硬化、关节囊周围钙化和半脱位等改变。
== 腰椎结核脊柱 ==
* 腰椎结核脊柱是骨关节结核发病率最高的部位,在天津人民医院统计的3587例骨关节结核中占47.28%,其中半数发生在腰椎。因此,腰痛为其常见症状之一;低位腰椎结核还可产生腿痛。
*
* 腰椎结核患者多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伴有较长期的腰部钝痛,多呈持续性疼痛。下肢痛因病灶部位而不同,腰5、骶1处结核可引起腰5、骶1神经根支配区痛,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痛。
*
* 检查可见腰部保护性强直,所有活动受限,活动时痛重。后期,椎骨楔形压缩,进而可出现后凸畸形。髂凹部或腰三角处能扪及寒性脓肿。有区域性感觉、运动障碍,腱反射改变,肌萎缩,只影响一条神经根者很少。化验检查血细胞沉降率增快。X线平片显示:椎体相邻缘破坏,椎间隙变狭,腰大肌影增宽或边缘不清。对鉴别困难者应行MRI检查,均可确诊。
*
* 腰椎椎弓崩裂与腰椎滑脱除先天性病例外,因外伤或退行性变所致的腰椎滑脱症,将随年龄而增加,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以腰4~5最常见,其次为腰5~骶1。本病主要表现为腰背痛、臀部痛或下肢痛。有下肢坐骨神经痛者占50%,有间歇性跛行者占20%。但在检查时,腰痛部无明显畸形,腰椎前屈运动正常、后伸受限。根据X线平片及MRI检查易于确诊。
*
* 其他疾患包括各种先天畸形、化脓性脊椎炎、腰椎骨质疏松症、氟骨症、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腰部脂肪脱垂伴神经支卡压症、第3腰椎横突过长畸形、棘间韧带损伤、棘上韧带损伤及全身各系统疾患的腰部症状等,均应注意鉴别。
== 临床表现 ==*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根据髓核突(脱)出的部位、大小以及椎管矢状径大小、病理特点、机体状态和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症状可以相差悬殊。因此,对 本病 症状的认识与判定,必须全面了解,并从其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的角度加以推断。现就本病常见的症状阐述如下。* *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有此症状,包括椎体型者在内。* * ①机制:主要是由于变性髓核进入椎体内或后纵韧带处,对邻近组织(主为神经根及窦-椎神经)造成机械性刺激与压迫,或是由于髓核内糖蛋白、beta;-蛋白溢出和组胺(H物质)释放而使相邻近的脊神经根或窦-椎神经等遭受刺激引起化学性和(或)机械性神经根炎之故。* * ②表现:临床上以持续性腰背部钝痛为多见,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忍受,并容许腰部适度活动及慢步行走,主要是机械压迫所致。持续时间少则2周,长者可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另一类疼痛为腰部痉挛样剧痛, 仅发病急骤突然,且多 鉴别 以忍受 非卧床休息不可。此主要是由于缺血性神经根炎所致,即髓核突然突出压迫神经根,致使根部血管同时受压而呈现缺血、淤血、乏氧及水肿等 般勿需特殊检查 系列改变,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而椎管狭窄者亦可出现此征,但持续时间甚短,仅数分钟)。卧木板床、封闭疗法及各种脱水剂可起到早日缓解之效。* * (2)下肢放射痛:80%以上病例出现此症,其中后型者可达95%以上 7. * * ①机制:与前者同 机制,主要是由于对脊神经根造成机械性和(或)化学 盆腔疾 刺激之故。此外,通过 节的窦椎神经亦可出现反射性坐骨神经痛(或称之为假性坐骨神经痛)。* * ②表现:轻者表现 中年 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一般可以忍受。重者则表现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虽仍可步行,但步态不稳,呈跛行;腰部多取前倾状或以手扶腰 上妇女 缓解对坐骨神经 常见病 张应力。重者则卧床休息 包括附件炎 并喜采取屈髋、屈膝 卵巢 侧卧位。凡增加腹压的因素均使放射痛加剧。由于屈颈可通过对硬膜 的牵拉使对脊神经的刺激加重(即屈颈试验),因此患者头颈多取仰伸位。* * 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 * (3)肢体麻木:多与前者伴发,单纯表现为麻木而无疼痛者仅占5%左右。此主要是脊神经根内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受刺激之故。其范围与部位取决于受累神经根序列数。* * (4)肢体冷感:有少数病例(约5%~10%)自觉肢体发冷 子宫 发凉,主要是由于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之故。临床上常可发现手术后当天患者主诉肢体发热的病例,与此为同一机制。* * (5)间歇性跛行:其产生机制及临床表现与腰椎椎管狭窄者相似,主要原因是在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出现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学基础;对于伴有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矢状径狭小者,脱出的髓核更加重了椎管的狭窄程度,以致易诱发本症状。* * (6) 瘤等 肉麻痹:因腰椎间盘突(脱)出症造成瘫痪者十分罕见 而多系因根性受损 致使 盆腔内压 所支配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麻痹征。轻者肌 减弱,重者该肌失去功能。临床上以腰5脊神经所支配的胫前肌、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及姆长伸肌等受累引起的足下垂症为多见,其次为股四头肌(腰3~4脊神经支配)和腓肠肌(骶1脊神经支配)等。* * (7)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见于后中央型及中央旁型的髓核突(脱)出症者,因此临床上少见。其主要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碍,阳痿(男性),以及双下肢坐骨神经受累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 * (8)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在 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刺激 当腰2、3、4神经根受累时,则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另外,尚有部分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可出现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有腰3~4椎间盘突出者,有1/3的有腹股沟区 压迫盆腔 大腿前 骶丛而 侧疼痛。其在腰4~5与腰5~骶1间隙椎间盘突出者的 出现 率基本相等。此种疼痛 为牵涉痛。* * (9)患肢皮温较低:与肢体冷感相似,亦因患肢疼痛,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 血管收缩。或是由于激惹了椎旁的交感神经纤维,引发坐骨神经痛并小腿及足趾皮温降低,尤以足趾为著。此种皮温减低的现象,在骶1神经根受压者较腰5神经根受压者更为明显。反之,髓核摘除术后,肢体即出现发热感。* * (10)其他:视受压脊神经根的部位与受压程度、邻近组织的受累范围及其他因素不同,尚可能出现某些少见的症状,如肢体多汗、肿胀、骶尾部痛及膝部放射痛等多种 症状。 其特点如下:
(1)性别:90%以上病例见于中年以后女性。 (2)症状:系多个神经干受累症状,其中尤以坐骨神经干、股神经干及股外侧皮神经干为多见,阴部内神经及闭孔神经亦可受累及。 (3)盆腔检查:对女性患者应请妇产科进行内诊检查以确定有无妇产科疾患。 (4)X线平片:患者易伴发髂骨致密性骨炎等疾患,应注意观察。 8.盆腔肿瘤虽属于腹部外科疾患,但骨科亦常可遇到,尤其是压迫坐骨神经时易与本病混淆。其特点与前者相似。 (1)症状:以多干性神经症状为主。 (2)体征:于盆腔内(肛门指诊等)可触及肿块。 (3)其他:清洁灌肠后拍片或做钡剂灌肠检查以确定肿块部位。必要时行B型超声、CT或MRI等检查。 9.腰部扭伤一般病例易于鉴别,伴有反射性坐骨神经痛者易混淆,其鉴别要点为: (1)外伤史:较明确。但腰椎间盘突出症亦有可能见于腰部扭伤后,应注意。 (2)压痛:多位于腰部肌肉附着点处,且较固定,并伴有活动受限。 (3)封闭试验:对肌肉扭伤处封闭后,不仅局部疼痛缓解,且下肢放射痛亦消失。 (4)其他:屈颈试验、直腿抬高试验等多为阴性。 10.腰肌筋膜炎中年人发病最多。多因肌肉过度运用,或因剧烈活动后出汗受凉而起病。亦可因直接受寒或上呼吸道感染之后而出现症状。患者主要感觉脊背疼痛,常见部位为附于髂嵴或髂后上棘的肌群,如骶棘肌和臀肌。其他部位的肌肉和肌筋膜、腱膜等也可受累。腰骶部纤维织炎时,窦椎神经受到刺激,可引起局部疼痛和下肢牵涉痛。疼痛常因寒冷和较长时间不活动而加重,亦可与天气变化和姿势有关。运动有助于减轻症状。因受累的肌肉疼痛,可使脊柱活动受限。此种腰背痛病程长短不一,短者几天,长者可数年,并且常在首次发病后反复发作。 检查时因肌肉保护性痉挛而出现侧弯和运动受限。在多数患者能扪到痛性结节或有条索感,这在俯卧位检查时更为清晰。腰背部痛性结节常在第3腰椎横突尖部、髂嵴部和髂后上棘处等。压迫痛性结节,特别是肌肉中的痛性结节,可引起局部疼痛并放射至其他部位,如引起下肢牵涉痛。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则疼痛消失。归结纤维织炎的主要表现为: (1)局限性、弥漫性边界不清的疼痛。 (2)局限性软组织压痛点。 (3)在软组织扪及结节或条索感。 11.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多为中年人,女性尤为多见。既往无明显外伤史。多在正常活动时突然发病,患者常诉准备弯腰取物或转身取物时,突然腰部剧痛,不敢活动。这种疼痛第1次发作后,可经常发作,1年或1个月内可发病数次。有腰部慢性劳损史或外伤史者发病较多,芭蕾舞演员、京剧演员等经常腰部练功者,常患腰部小关节紊乱。某些患者间歇性发作可持续多年,就诊时主诉反复腰椎脱位。 检查时脊椎向痛侧侧弯,腰段骶棘肌出现痛侧保护性痉挛。在腰4、腰5或腰3、腰4棘突旁有压痛点。如骶髂关节有压痛,即为腰骶关节不对称所致的腰椎小关节紊乱。反复发作的患者,腰椎前屈不受限,而后伸或向健侧弯时即感疼痛加重。直腿抬高试验可感腰部痛而无坐骨神经放射痛,此试验为阴性。 X线腰椎摄片示腰椎侧弯,以及腰椎或椎间盘退变等,但不能发现后关节半脱位、后关节间隙增宽等征象。CT检查可示小关节突有增生、骨赘形成、硬化、关节囊周围钙化和半脱位等改变。 12.腰椎结核脊柱是骨关节结核发病率最高的部位,在天津人民医院统计的3587例骨关节结核中占47.28%,其中半数发生在腰椎。因此,腰痛为其常见症状之一;低位腰椎结核还可产生腿痛。 腰椎结核患者多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伴有较长期的腰部钝痛,多呈持续性疼痛。下肢痛因病灶部位而不同,腰5、骶1处结核可引起腰5、骶1神经根支配区痛,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痛。 检查可见腰部保护性强直,所有活动受限,活动时痛重。后期,椎骨楔形压缩,进而可出现后凸畸形。髂凹部或腰三角处能扪及寒性脓肿。有区域性感觉、运动障碍,腱反射改变,肌萎缩,只影响一条神经根者很少。化验检查血细胞沉降率增快。X线平片显示:椎体相邻缘破坏,椎间隙变狭,腰大肌影增宽或边缘不清。对鉴别困难者应行MRI检查,均可确诊。 13.腰椎椎弓崩裂与腰椎滑脱除先天性病例外,因外伤或退行性变所致的腰椎滑脱症,将随年龄而增加,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以腰4~5最常见,其次为腰5~骶1。本病主要表现为腰背痛、臀部痛或下肢痛。有下肢坐骨神经痛者占50%,有间歇性跛行者占20%。但在检查时,腰痛部无明显畸形,腰椎前屈运动正常、后伸受限。根据X线平片及MRI检查易于确诊。 14.其他疾患包括各种先天畸形、化脓性脊椎炎、腰椎骨质疏松症、氟骨症、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腰部脂肪脱垂伴神经支卡压症、第3腰椎横突过长畸形、棘间韧带损伤、棘上韧带损伤及全身各系统疾患的腰部症状等,均应注意鉴别。 【临床表现】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根据髓核突(脱)出的部位、大小以及椎管矢状径大小、病理特点、机体状态和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症状可以相差悬殊。因此,对本病症状的认识与判定,必须全面了解,并从其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的角度加以推断。现就本病常见的症状阐述如下。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有此症状,包括椎体型者在内。 ①机制:主要是由于变性髓核进入椎体内或后纵韧带处,对邻近组织(主为神经根及窦-椎神经)造成机械性刺激与压迫,或是由于髓核内糖蛋白、beta;-蛋白溢出和组胺(H物质)释放而使相邻近的脊神经根或窦-椎神经等遭受刺激引起化学性和(或)机械性神经根炎之故。 ②表现:临床上以持续性腰背部钝痛为多见,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忍受,并容许腰部适度活动及慢步行走,主要是机械压迫所致。持续时间少则2周,长者可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另一类疼痛为腰部痉挛样剧痛,不仅发病急骤突然,且多难以忍受,非卧床休息不可。此主要是由于缺血性神经根炎所致,即髓核突然突出压迫神经根,致使根部血管同时受压而呈现缺血、淤血、乏氧及水肿等一系列改变,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而椎管狭窄者亦可出现此征,但持续时间甚短,仅数分钟)。卧木板床、封闭疗法及各种脱水剂可起到早日缓解之效。 (2)下肢放射痛:80%以上病例出现此症,其中后型者可达95%以上。 ①机制:与前者同一机制,主要是由于对脊神经根造成机械性和(或)化学性刺激之故。此外,通过患节的窦椎神经亦可出现反射性坐骨神经痛(或称之为假性坐骨神经痛)。 ②表现:轻者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一般可以忍受。重者则表现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虽仍可步行,但步态不稳,呈跛行;腰部多取前倾状或以手扶腰以缓解对坐骨神经的张应力。重者则卧床休息,并喜采取屈髋、屈膝、侧卧位。凡增加腹压的因素均使放射痛加剧。由于屈颈可通过对硬膜囊的牵拉使对脊神经的刺激加重(即屈颈试验),因此患者头颈多取仰伸位。 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 (3)肢体麻木:多与前者伴发,单纯表现为麻木而无疼痛者仅占5%左右。此主要是脊神经根内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受刺激之故。其范围与部位取决于受累神经根序列数。 (4)肢体冷感:有少数病例(约5%~10%)自觉肢体发冷、发凉,主要是由于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之故。临床上常可发现手术后当天患者主诉肢体发热的病例,与此为同一机制。 (5)间歇性跛行:其产生机制及临床表现与腰椎椎管狭窄者相似,主要原因是在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出现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学基础;对于伴有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矢状径狭小者,脱出的髓核更加重了椎管的狭窄程度,以致易诱发本症状。 (6)肌肉麻痹:因腰椎间盘突(脱)出症造成瘫痪者十分罕见,而多系因根性受损致使所支配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麻痹征。轻者肌力减弱,重者该肌失去功能。临床上以腰5脊神经所支配的胫前肌、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及姆长伸肌等受累引起的足下垂症为多见,其次为股四头肌(腰3~4脊神经支配)和腓肠肌(骶1脊神经支配)等。 (7)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见于后中央型及中央旁型的髓核突(脱)出症者,因此临床上少见。其主要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碍,阳痿(男性),以及双下肢坐骨神经受累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 (8)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当腰2、3、4神经根受累时,则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另外,尚有部分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可出现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有腰3~4椎间盘突出者,有1/3的有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其在腰4~5与腰5~骶1间隙椎间盘突出者的出现率基本相等。此种疼痛多为牵涉痛。 (9)患肢皮温较低:与肢体冷感相似,亦因患肢疼痛,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性血管收缩。或是由于激惹了椎旁的交感神经纤维,引发坐骨神经痛并小腿及足趾皮温降低,尤以足趾为著。此种皮温减低的现象,在骶1神经根受压者较腰5神经根受压者更为明显。反之,髓核摘除术后,肢体即出现发热感。 (10)其他:视受压脊神经根的部位与受压程度、邻近组织的受累范围及其他因素不同,尚可能出现某些少见的症状,如肢体多汗、肿胀、骶尾部痛及膝部放射痛等多种症状。 2.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征== * (1)一般体征:主要指腰部与脊柱体征,属本病共性表现,包括:* * ①步态:在急性期或神经根受压明显时,患者可出现跛行、一手扶腰或患足怕负重及呈跳跃式步态等。而轻型者可与常人无异。* * ②腰椎曲度改变:一般病例均显示腰椎生理曲线消失、平腰或前凸减小。少数病例甚至出现后凸畸形(多系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者)。* * ③脊柱侧凸:一般均有此征。视髓核突出的部位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不同而表现为脊柱弯向健侧或弯向患侧。如髓核突出的部位位于脊神经根内侧,因脊柱向患侧弯曲可使脊神经根的张力减低,所以腰椎弯向患侧;反之,如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外侧,则腰椎多向健侧弯曲(图1)。实际上,此仅为一般规律,尚有许多因素,包括脊神经的长度、椎管内创伤性炎性反应程度、突出物距脊神经根的距离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均可改变脊柱侧凸的方向。* * ④压痛及叩痛:压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与病变的椎节相一致,约80%~90%的病例呈阳性。叩痛以棘突处为明显,系叩击振动病变部所致。压痛点主要位于椎旁相当于骶棘肌处。部分病例伴有下肢放射痛,主要是由于脊神经根的背侧支受刺激之故。此外,叩击双侧足跟亦可引起传导性疼痛。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时,棘间隙部亦可有明显压痛。* * ⑤腰部活动范围:根据是否为急性期、病程长短等因素不同,腰部活动范围的受限程度差别亦较大。轻者可近于正常人,急性发作期则腰部活动可完全受限,甚至拒绝测试腰部活动度。一般病例主要是腰椎前屈、旋转及侧向活动受限;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者,后伸亦受影响。* * ⑥下肢肌力及肌萎缩:视受损的神经根部位不同,其所支配的肌肉可出现肌力减弱及肌萎缩征。临床上对此组病例均应常规行大腿及小腿周径测量和各组肌肉肌力测试,并与健侧对比观察并记录之,再于治疗后再加以对比。* * ⑦感觉障碍:其机制与前者一致,视受累脊神经根的部位不同而出现该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阳性率达80%以上,其中后型者达95%。早期多表现为皮肤过敏,渐而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感觉完全消失者并不多见,因受累神经根以单节单侧为多,故感觉障碍范围较小;但如果马尾神经受累(中央型及中央旁型者),则感觉障碍范围较广泛。* * ⑧反射改变:亦为本病易发生的典型体征之一。腰4脊神经受累时,可出现膝跳反射障碍,早期表现为活跃,之后迅速变为反射减退,临床上以后者多见。腰5脊神经受损时对反射多无影响。第1骶神经受累时则跟腱反射障碍。反射改变对受累神经的定位意义较大。* * (2)特殊体征:指通过各种特殊检查所获得的征象。临床上意义较大的主要有:* * ①屈颈试验(Lindner征):又名Lindner征。嘱患者站立、仰卧或端坐,检查者将手置于头顶,并使其前屈。如患侧下肢出现放射痛,则为阳性,反之为阴性。椎管型者阳性率高达95%以上。其机制主要是由于屈颈的同时,硬脊膜随之向上移位,以致使与突出物相接触的脊神经根遭受牵拉之故。本试验既简单、方便,又较为可靠,特别适用于门诊及急诊。* * ②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使患膝在伸直状态下被向上抬举,测量被动抬高的角度并与健侧对比,此称为直腿抬高试验。本试验自1881年Forst首次提出以来已为大家所公认。本试验对愈是下方的神经根作用愈大,阳性检出率也愈高(抬举角度也愈小)。此外,突出物愈大,根袖处水肿及粘连愈广泛,则抬举角度愈小。* * 在正常情况,下肢抬举可达90deg;以上,年龄大者,角度略下降。因此,抬举角度愈小其临床意义愈大,但必须与健侧对比;双侧者,一般以60deg;为正常和异常的分界线。* * ③健肢抬高试验(又称Fajcrsztajn征、Bechterew征、Radzikowski征):健侧肢体直腿抬高时,健侧的神经根袖可牵拉硬膜囊向远端移位,从而使患侧的神经根也随之向下移动。当患侧椎间盘突出在神经根的腋部时,神经根向远端移动则受到限制,引起疼痛。如突出的椎间盘在肩部时,则为阴性。检查时患者仰卧,当健侧直腿抬高时,患侧出现坐骨神经痛为阳性。* * ④Laseque征:有人将此征与前者合为一类,也有人主张分述之。即将髋关节与膝关节均置于屈曲90deg;状态下,再将膝关节伸直到180deg;,在此过程中如患者出现下肢后方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伸膝时使敏感的坐骨神经遭受刺激、牵拉之故。* * ⑤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又称Bragard征,即在操作直腿抬高试验达阳性角度时(以患者诉说肢体放射痛为准),再将患肢足部向背侧屈曲以加重对坐骨神经的牵拉。阳性者主诉坐骨神经放射痛加剧。本试验的目的主要是除外肌源性因素对直腿抬高试验的影响。* * ⑥仰卧挺腹试验:患者取仰卧位,做挺腹抬臀的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此时,如果主诉患肢坐骨神经出现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 * ⑦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将伸直的下肢高抬,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时,则为阳性。此项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腰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但近年来亦有人用于检测腰4~5椎间盘突出的病例,其阳性率可高达85%以上。* * ⑧其他试验:诸如腘神经或腓总神经压迫试验、下肢旋转(内旋或外旋)试验等,主要用于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疾患。* * 现将常见部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定位意义的症状与体征列于表1。表2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 3.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的分型根据髓核突(脱)出的部位与方向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两大型。* * (1)椎体型:即指变性的髓核穿过下方(多见)或上方(少见)纤维环,再穿过软骨板呈垂直状或斜向进入椎体中部或椎体边缘的髓核突出。既往认为此型少见,实际上,如能对腰痛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此型患者不低于10%;尸体解剖材料表明此型所占比例可高达35%。此型又可分为:* * ①前缘型:指髓核穿入椎体边缘(以下一椎体的前上缘为多见),使该边缘出现一个三角形骨块样外观(故临床上误诊为椎体边缘骨折者时有发生)。本型临床上较多见,曲绵域(1982)在102位体操运动员中发现有32例,占31.3%,较一般3%~9%的发生率为高,可能与此组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及活动量等有关。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腰背部后伸,椎间隙内压力增高,髓核向前移位并突入椎体。* * 视脱出后的病程不同而呈现不同形态,后期可构成椎体边缘骨赘的一部分。* * ②正中型:指髓核垂直或近垂直状向上或向下穿过软骨板进入椎体中,并形成Schmorl结节样改变(图3B)。因临床上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因此不易诊断,尸检发现者约在15%~38%之间。* * 突出物可大可小,大者易被X线或CT、磁共振检查所发现,小者则常被遗漏。在正常情况下,变性的髓核不易穿过软骨板上的小渗透孔,但如遇后天损害、软骨板变薄或恰巧穿至血管通道遗迹处,则可引起此型。* * (2)椎管型:或称后型,指髓核穿过纤维环向椎管方向突出者。脱出的髓核停于后纵韧带前方者,称为椎间盘突出;穿过后纵韧带抵达椎管内者,则称椎间盘脱出。
== 标题文字 ==
根据突(脱)出物所处解剖位置不同而又可分为以下5型。
⑤最外侧型:即脱出的髓核移行至椎管前侧方,甚至进入根管或椎管侧壁。一旦形成粘连,甚易漏诊,甚至于术中检查时仍有可能被忽略,因此临床上需注意,所幸其发生率仅为1%左右。
== 缓解方法==* 一、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的护理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 1、急性期应睡硬板床,绝对卧床3周。* * 2、避免咳嗽、打喷嚏,防止便秘。* * 3、症状明显好转后,可逐步进行背肌锻炼,并在腰围保护下,下地做轻微活动。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治疗和休息后,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但该病的复发率相当高,原因为:
*
* (4)肝肾亏损未能及时补充。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肾精充足、肝血盈满,则筋骨劲强、关节灵活。人到中老年,生理性机能减退,肝肾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骨关节病。
*
* (5术后的病人虽然该节段髓核已摘除,但手术后该节段上、下的脊椎稳定性欠佳,故在手术节段上、下二节段的椎间盘易脱出,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ref>[外链网址 网页标题],外链网站</ref>==参考资料=={{Reflist}}[[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6,7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