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徐柏庆

增加 5,999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徐柏庆</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徐柏庆</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www.chem.tsinghua.edu.cn%2F__local%2FB%2F69%2F50%2F8D667774B4634EAAFEF678C6457_AE919AA6_14CED.jpg%3Fe%3D.jpg&refer=http%3A%2F%2Fwww.chem.tsinghua.edu.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7728022&t=f3f2af267c91c735caddb96bc8fdc5f5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chem.tsinghua.edu.cn/info/1107/2685.htm 来自 清华大学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徐柏庆''',[[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ref>[https://www.chemsoc.org.cn/member/senior/34364.html 高级会员 徐柏庆 ],中国化学会</ref>,[[教授]]、[[博士生导师]]<ref>[https://www.chem.tsinghua.edu.cn/info/1107/2685.htm 徐柏庆 ],清华大学</ref>,长期从事多相催化物理化学研究,包括纳米催化、固体酸碱催化、沸石分子筛催化、合成气/[[天然气]]催化转化以及质子膜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研究,主持了国内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ref>[https://mipxx.chazidian.com/jiaoshi85773/ 徐柏庆 ],查字典教育门户网</ref>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人物简介==
徐柏庆教授是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多相催化物理化学研究,包括纳米催化、固体酸碱催化、沸石分子筛催化、合成气/天然气催化转化以及质子膜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研究,主持了国内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物理化学);

==履历==
1982年江西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85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多相催化硕士毕业;88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日本北海道大学联合培养理学博士毕业。89~91年大连化物所酸碱催化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所学术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兼催化领域学术秘书;92-97年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校务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成员;98年受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国外学习/工作经历: 86年1月取得日本政府奖学金留学日本北海道大学进行博士论文工作,88年4月应国内工作需要由日本退学回国;95年3月至98年4月为美国Northwestern University和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访问科学家;2002年1-3月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高级访问学者。2003年1-5月作为香港裘槎基金会访问学者在浸会大学等进行合作交流。长期从事多相催化剂、沸石分子筛及相关材料的制备合成,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表征,表面吸附和催化反应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讲授过"催化化学"和"催化反应动力学"课程;在清华大学讲授"催化化学"和"物理化学"课程;开设以"催化剂与能源、生态和环境"、"催化与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新生研讨课"、知识/学术讲座等。

曾参与多项国家科技攻关和重大基金等的研究;先后8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主持完成 "973"子课题1项;98年获得国家优秀留学回国人员重点启动基金(全国3名)资助;97年得到我国驻美使馆"春晖计划"资助;00年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支持;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物理化学)资助。94年以来为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委员会和/或学术委员会成员;国际酸碱催化(ABC)系列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催化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编委,国际学术期刊"Topics in Catalysis"的Guest editor;在国际上倡议和发起组织了首届国际青年催化会议;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译著2部,专章 2篇;综述10篇。主要学术著作已为SCI收录的40种国际学术期刊引用超过800次。一些论文已获得Chem. Rev.,Angrew. Chem., JACS和国际催化大会的Plenary Lecture等多次引用。曾获多项省(部)、市(青年)科技成果奖。在日、美、加、澳大利亚、欧洲和香港及台湾地区的多家学术机构作过学术演讲。

==学术兴趣==
催化化学在可持续发展能源与环境中的作用

学科、专业:催化物理化学(催化剂制备化学、催化剂结构与催化作用机理、催化反应化学)

==课题方向==
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结构及催化作用特点

环境和生态友好的固体酸碱催化

低碳分子的催化活化与选择转化

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与电催化物理化学

与上述有关的催化反应机理和反应化学

==代表论文==
近年代表性研究论文

"Nanosized Ru on high-surface-area superbasic ZrO2-KOH for efficient generation of hydrogen via ammonia decomposition", Appl. Catal. A. 301,202-210, 2006.

"Cataluminescence and catalytic reactions of ethanol oxidation over nanosized Ce1-xZrxO2 (0 &pound; x &pound; 1) catalysts", Catal. Commun. 7,589-252, 2006.

"Catalysis by gold: Isolated surface Au3+ ions are active sites for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1,3-butadiene over Au/ZrO2 catalyst", Angew. Chem. Int. Ed. 44, 7132-7135, 2005.

"Remarkable Nanosize Effect of Zirconia in Au/ZrO2 Catalyst for CO oxidation", J. Phys. Chem. B. 109, 9678-9683, 2005.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sized Anatase TiO2 Cuboids for Photocatalysis", Appl. Catal. B. 59,143-150, 2005.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科学家]]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