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50
次編輯
變更
美国竹柳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美国竹柳</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a69ae81794ac20f5.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805688&sid=6018488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light| '''<big>美国 中文名称;竹柳,速生 竹柳</big> '''
分布区域;全国大部分区域
|}
又名 [[ 竹柳 ]] 、 [[ 速生竹柳 ]] ,是杨柳科(Salicaceae)柳属植物。乔木,生长潜力大。树皮幼时绿色,光滑。顶端优势明显,腋芽萌发力强,分枝较早,侧枝与主干夹角30~45度。树冠塔形,分枝均匀。叶披针形,单叶互生,叶片长达15—22cm,宽3.5-6.2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明显的细锯齿,叶片正面绿色,背面灰白色,叶柄微红、较短。 竹柳是新的柳树杂交品种。竹柳用途广泛,是工业原料林、中小径材栽培、行道树、园林绿化和农田防护林的理想树种。竹柳根据适应区域和特性不同分为不同品系,现保存的仅有未蓝竹柳,竹柳5号,竹柳3号几个品系。经过多地试验,未蓝竹柳适应最广,表现最优。<ref>[ https://wenku.so.com/d/7208772c51bda4ca63747be4a8a57e13 美国竹柳1.doc], 360文库 , 2019-05-17</ref>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竹柳喜光,耐寒性强,能耐零下30℃的低温,在7度以上都可以生长,适宜 [[ 生长温度在15-25度 ]] ; [[ 喜水湿 ]] , [[ 不耐干旱 ]] ,有良好的树形,对土壤要求不严,在pH值5.0-8.5的土壤或沙地、低湿河滩或弱盐碱地均能生长,但以肥沃、疏松,潮湿土壤最为适宜。根系发达,侧根和须根广布于各土层中,能起到良好的固土作用。
==主要价值==
由于通过染色体加倍实现了倍性优势和杂种优势的综合特点,因此与一般的杂交育种树相比,不仅生长速度快,同时还明显改良木材特性。尤其适合生产纸浆材,是造纸的优良原料。
5年生竹柳木材平均基本密度为0.4268克/立方米, [[ 欧美 ]] 等国家造纸材品种欧洲树种的纤维素含量仅为48.26%,而竹柳的纤维素含量可达68.47%,综合纤维素含量为89.8%,因此成浆效率高,其中机械浆为92%-95%,化学浆为52%,磨浆能耗比一般造纸树大约低18.2%,比黑杨派低26%以上。5年生竹柳纤维平均长度为1.26mm,而且长度分布均匀,长宽比值大,达49.2;纤维细胞壁薄,壁腔比小,仅为0.68,这些指标明显优于其它树种品系。
其本色浆白度为56-58%,达到了新闻纸张水平,易于漂白,有利于配抄白度较高的纸张,减少了漂白和污染治理费用,化学品消耗可节约48%以上,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可作为生产 [[ 新闻纸 ]] 和 [[ 百年不变色 ]] 的 [[ 高级档案纸 ]] 用材以及 [[ 高档家具框材 ]] 、 [[ 高档装饰板材 ]] 用材。用竹柳木材取代以上材料可填补我国高档纸张用材的空白,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我国南北广大地区种植各具优势,南方具有生长季节长和雨量充沛的优势,北方具有土地酥松肥沃可种植面积广阔和日照时间长的优势。
a.耐低温能力,竹柳苗能否安全越冬,不取决于极限低温,在于落叶前的木质化,落叶前高温转低温梯度不能太大。
b.耐高温能力,南方气温高于35℃时,如果日夜温差小于10℃,有可能出现热休眠现像,此期间苗木生长量下降,日夜温差大于10℃时,竹柳正常生长。在 [[ 内蒙 ]] 、 [[ 宁夏 ]] 地区试验证明,竹柳可耐零下30-35℃低温,但新梢或幼树尚未木质化时,部分易受局部冻害。第二年抗寒性显著增强,其生长量在高寒地区低于温度较适宜竹柳生长地区,在零下20℃区域,竹柳皆能正常生长。
==水分==
竹柳有很强的 [[ 气生根 ]] , [[ 耐水淹 ]] 能力强,在长江流域试验表明,竹柳可忍耐两个月以上不过顶的深水淹,或浅水地造林全年泡水不至死亡,但生长量下降。而其它速生树种水淹一个月即出现枝叶枯萎等厌氧症状。土壤湿度适中竹柳生长迅速,而当土壤湿度降到40%以下时表现为生长潜力受到抑制,在有条件灌溉情况下,当土壤湿度降到30%以下时,就及时浇灌,以保证竹柳的正常快速生长。
竹柳在湖泊滩涂、“四旁”庭院等土壤墒情理想、地下水位适中的地块种植优势明显。
土壤结构竹柳土壤孔隙度50%、透气、保水性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速度最快,沙土、黏土次之。
盐碱地根据在 [[ 山东东营 ]] , [[ 天津大港 ]] 等地不同盐碱度试验表明:竹柳在PH值8.5以下,含盐量8‰条件下可以生长。在相同含盐量地块下,竹柳生长量取决于地块的营养元素的含量。盐碱地含盐量会根据雨水,季节等因素影响而变化。若要规模化种植,须进行土壤成分测试。而其它杨树品种,土壤含盐量在3‰、PH值在8以上时即影响成活率和林木生长。
==常见病虫害==
卷叶虫
俗名 [[ 青虫 ]] 、 [[ 油虫 ]] 等,属于鳞翅目,螟蛾科。分布 [[ 江苏 ]] 、浙江、 [[ 四川 ]] 、山东、 [[ 台湾 ]] 、安徽、 [[ 江西 ]] 、湖北、 [[ 广东 ]] 、贵州植桑区。夏秋季幼虫吐丝缀叶成卷叶或叠叶,幼虫隐藏其中咀食叶肉,残留叶脉和上表皮,形成透明的灰褐色薄膜,后破裂成孔,称“ [[ 开天窗 ]] ”,其排泄物污染叶片,影响柳叶质量。
成虫体长l0mm,翅展20mm,体茶褐色,被有白色鳞毛,呈绢丝闪光,头小,两侧具白毛,复眼大,黑色,卵圆形,触角灰白色鞭状。胸背中间暗色,前后翅白色带紫色反光,前翅具浅茶褐色横带5条,中间1条下方生1白色圆孔,孔内有1褐点。后翅沿外缘具宽阔的茶褐色带。卵长0.7mm,扁圆形,浅绿色,表面具蜡质。末龄幼虫体长24mm,头浅超色,胸腹部浅绿色,背线深绿色,胸部各节有黑色毛片,毛片上生刚毛l一2根。蛹长11.0mm,长纺锤形,黄褐色。胸背中央具隆起纵脊,末端生细长钩刺8根。
病害分析
该病发病主要由 [[ 污黑腐皮壳菌 ]] 引起。主要危害树势较弱特别是新移栽的竹柳。如发生 [[ 干旱 ]] 、 [[ 日灼 ]] 、 [[ 冻害 ]] 等恶劣环境条件时,病害将会迅速发生。定植竹柳是一定要提前做好种植年限的考虑,以便设计合理的株行距。定植过密极易引发该病。每年四月上旬开始活动危害,4月下旬为第一次发病高峰期,发病初期出现灰褐色水渍状斑,不及时防治,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针状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8月份为第二个发病高峰期。10月病情停止发展,但病菌仍然存在。
防治方法
1、增加树势,及时清除病死枝,对树势较若的新移栽树木涂抹药剂进行预防保护。
2、 对发病较轻的竹柳树木采取刮划包扎术,根据发病情况以及树势进行不同 [[ 深度 ]] 、 [[ 宽度 ]] 、 [[ 纵度 ]] 的刮划。(非专业人员请教当地林业人员进行指导刮划)对发病较重的竹柳树木,补充营养液提高其长势,同时对竹柳树冠进行非定干修剪。
注意事项
==适应性强==
==材质优良==
树体叶片全部脱落即进入休眠期,竹柳进入休眠期后,其生命活动并未停止,其根系仍在生长发育。
竹柳,由于具有适应性强、速生、耐寒耐高温、耐涝耐盐碱、管理简单、无性繁殖容易、产量高、材质优等特点,要达到 [[ 速生 ]] 、 [[ 优质 ]] 、 [[ 丰产 ]] ,竹柳在苗圃培育壮苗尤为重要,苗木至出圃前这个阶段为苗木抚育期,苗木的抚育管理关系到苗木能否成苗,生长量大小,质量优劣,出圃时间早晚等,主要包括: [[ 灌溉 ]] 、 [[ 施肥 ]] 、 [[ 松土 ]] 、 [[ 除草 ]] 、 [[ 修枝抹芽 ]] 、 [[ 病虫害防治 ]] 等方面。
(1)灌溉:灌溉是苗木生长的关键措施之一,竹柳对水反应敏感,缺水时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萎蔫,甚至落叶、死亡,尤其是炎热的夏季。长期干旱时竹柳抵抗力明显减弱,极易感染病虫害。春旱地区一般在芽、叶萌动时浇灌最佳,为苗木生根发芽打下基础。夏季干旱时要及时浇灌,以保证充分发挥苗木的生长潜力。当地下水位过高和土壤含水量过多时,竹柳因根系缺氧导致生长不良,连续阴雨时要及时排除林间积水。苗木转入越冬准备阶段时,要对供水加以控制,以促进苗木的木质化,冬季留床越冬的苗木进入休眠期后,要浇一次封冻水。
竹柳是其中一个品种的选优,是通过大量表型选优、多年多点无性系测定和区域性试验,用数量指标、形质指标及抗性指标综合评定筛选出来的优良速生树种。选出干形通直,速生性强的几个品种开始无性繁殖。又通过06、07二年时间再次筛选和全国各地做实验后定下一个品种。无论从速生性、抗盐碱、材质、冠形等综合对比,当时是所有柳树中最为优秀,于2017年提纯复壮,在东北寒地进行抗性驯化,命名为未蓝竹柳。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h014914hiao|480|270|qq}}
<center>美国竹柳在宁化“安家落户”</center>
</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