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毛滴虫

增加 1,474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毛滴虫</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Fpic%2F7c1ed21b0ef41bd5ad6e866e308896cb39dbb6fd9755&refer=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9965945&t=900dd64203bd57a0f1e228af5ee56c52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ct=201326592&tn=baiduimage&word=%E6%AF%9B%E6%BB%B4%E8%99%AB&pn=29&spn=0&ie=utf-8&oe=utf-8&cl=2&lm=-1&fr=&se=&sme=&cs=3843075001%2C1859302&os=2016044901%2C4091165232&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Fpic%2F7c1ed21b0ef41bd5ad6e866e308896cb39dbb6fd9755%26refer%3D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69965945%26t%3D900dd64203bd57a0f1e228af5ee56c52&di=7146857200093233153&tt=1&is=0%2C0&adpicid=0&gsm=78&dyTabStr=MCwzLDUsMiw0LDYsMS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light| '''<big>毛滴虫</big> '''
|-中文名;毛滴虫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拉丁学名;trichomonad
|-界;动物界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门;原生动物门
|-纲;鞭毛纲
| align= light|亚纲;动鞭毛亚纲
目;毛滴虫目
|}
'''毛滴虫'''隶属于副基体门(Phylum Parabasalin)毛滴纲(Class Trichomonadea)的毛滴虫科(trichomona-didae)。由毛滴虫寄生人体引起的 [[ 疾病 ]] ,统称为毛滴虫病(richomoniasis)。寄生在人体的毛滴虫有3种:阴道毛滴虫、人毛滴虫和口腔毛滴虫分别寄生于 [[ 泌尿 ]] 生殖系统、肠道和口腔内。由它们引起的疾病或感染分别称为阴道毛滴虫病(trichomoniasis vaginalis)、人毛滴虫病(pentatrichomoniasis hominis)和口腔毛滴虫感染(Trichomonas tenar infection)。<ref>[ https://wenda.so.com/q/1558585546216131 什么是毛滴虫?什么是毛滴虫病?], 360问答 , --2019年3月1日</ref>
==阴道毛滴虫==
阴道毛滴虫隶属于毛滴纲(Trichomonadea)的毛滴虫科(Trichomonadidae),是寄生在人体阴道及泌尿道的鞭毛虫,主要引起滴虫性阴道炎。呈全球性分布,人群感染较 [[ 普遍 ]] ,也是通过性传播为主的传染病之一。
==形态==
阴道毛滴虫生活史中仅有滋养体而无包囊。在阴道分泌物或培养的新鲜标本涂片中,典型的滋养体量梨形或 [[ 椭圆形 ]] ,大小为(7~32)μm×(5~12)μm,细胞质均匀、透明、有折光性。虫体柔软多变,活动力强,借其前端4根鞭毛的摆动而前进,并以波动膜(undulating membrane)的波动做螺旋式运动。轴柱贯穿虫体,从末端伸出.富有黏性,常附有上皮细胞和颗粒性物质。经铁苏木素或吉姆萨染色后,滋养体前端可见5颗排列成环状的毛基体,从毛基体发出4根前鞭毛和1根后鞭毛,波动膜和基染色杆或称肋(Chromaticbasalrod,costa)亦从毛基体发出,位于前鞭毛背面略后方。波动膜是虫体-侧向外隆起形成的双层膜结构,表面光滑,位于虫体前1/2处,基部是基染色杆。后鞭毛向后延伸与波动膜外缘相连。细胞核位于虫体前1/3处,为椭圆形泡状核。在核的附近有副基 [[ 纤维 ]] 。轴柱(axostyle)从虫体前端向后延伸,纵贯虫体,从后端伸出,细胞质内有许多深染的氢化酶体,沿轴柱和肋分布。肋的存在和轴柱旁氢化酶体的排列是鉴别阴道毛滴虫与其他滴虫的主要依据。
==生活史==
阴道毛滴虫生活史简单,仅有滋养体期,不产生包囊,滋养体既是致病体,又是感染 [[ 阶段 ]] 。虫体以纵二分裂或多分裂繁殖,以吞噬和吞饮摄取白细胞、细菌和细胞渗出液为食,虫体在外环境生活力较强,有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所以阴道毛滴虫除了直接接触传播外还可通过问接接触传播。滋养体寄生在女性 [[ 阴道 ]] 、尿道、膀胱和尿道旁腺,偶尔在前庭大腺,以阴道后穹多见;男性感染者一般寄生于尿道、前列腺、精囊,也可在睾丸、附睾或包皮下寄生。
==致病性==
1、致病机制
滴虫性阴道炎的主要病理组织学改变为阴道壁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变性脱落,白细胞浸润等。正常情况下, [[ 健康 ]] 妇女的阴道环境因乳酸杆菌的作用而保持酸性(pH3.8~4.4),可抑制虫体或其他细菌生长繁殖,称为阴道的自净作用。如果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失调,如妊娠、月经后阴道内pH接近中性,有利于滴虫和细菌生长。而滴虫寄生阴道时,消耗糖原,妨碍乳酸杆菌的酵解作用,影响了乳酸的浓度,从而使阴道的pH转变为中性或碱性,滴虫得以大量繁殖,更促进继发性细菌感染,加重炎症反应。
2、临床表现
多数女性感染者症状不明显或无临床表现。有症状者,常见的主诉为外阴部瘙痒,阴道白带增多,严重时外阴感到灼热刺痛、性交痛,甚至影响工作或睡眠。阴道内镜 [[ 检查 ]] 时可见分泌物增多,泡状,呈灰黄色,伴有臭味,也有呈乳白色的液状分泌物,阴道壁可见弥散性黏膜充血和鲜红色的点状损害,或仅见片状充血或正常黏膜。当伴细菌感染时白带呈脓液状或粉红状。在滴虫侵犯尿道时可有尿频、尿急和尿痛症状,有时还可见血尿,少数病例可有 [[ 膀胱 ]] 炎,有学者认为宫颈肿瘤、宫颈癌与阴道滴虫感染有关。此外,由于阴道毛滴虫可吞噬精子,或因阴道炎影响精子的存活,而有可能引起不育。
产妇感染本虫后,在分娩过程中,有可能将滴虫传染给婴儿,感染主要见于呼吸道和眼结膜,表现为呼吸道和结膜的炎性病变。
男性感染者常无临床表现而呈带虫 [[ 状态 ]] ,但可招致配偶的连续重复感染,在其尿道分泌物或精液内有时可查得虫体。当感染累及前列腺、储精囊或高位输尿管时症状往往比较严重,可出现尿痛、夜尿、前列腺肿大、触痛和附睾炎等症状。有学者认为本虫可吞噬精子或因感染分泌物增多影响精子活力,而导致男性不育症。
==诊断==
1、直接涂片法
以棉签在阴道后穹窿及阴道壁拭取阴道分泌物、 尿液沉淀物或前列腺液,以 [[ 生理 ]] 盐水法涂在玻片上镜检。在冬天要注意保温,迅速检查,以防毛滴虫因过冷而死亡降解,增加检查时的困难。此法简便快速,检出率颇高,门诊多采用。
2、涂片染色法按
上法取阴道分泌物,在载玻片上涂成薄膜,用瑞氏或姬氏染液染色,镜检。此法可同时观察阴道 [[ 微生物 ]] 相和清洁度,但手续较复杂,门诊多不采用。
3、培养法
==流行==
阴道毛滴虫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也流行广泛。该病传播与性活动密切相关。阴道毛滴虫病可增加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 概率 ]] ,也可导致妇女盆腔炎从而弓|起出生率降低。
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和无症状带虫者或男性感染者是本虫的 [[ 传染 ]] 源。传播途径有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方式。①直接传播: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②间接传播:主要通过浴池、浴缸、脚盆脚布、公用游泳衣裤及马桶等传播。阴道毛滴虫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力相当强,在半干燥的环境下能生活10~20h;在2~3C中能活65h;在零下10℃能活7h;在(46±1)℃能活20~60min;在井水中能活5天:室温17~22℃时,在自来水及0.5%甲酚液中至少能活15 min;在3℃尿中至少能活4天;在普通肥皂水中, [[ 度0度]]0.06%时,能活45~150min。因此,在集体生活中若不注意预防,容易相互传染。
==人毛滴虫==
==形态及生活史==
该虫体的生活史中仅有滋养体时期。滋养体呈梨形,似阴道毛滴虫,大小为7.7μm×5.5μm。有4根前鞭毛和1根后鞭毛,后鞭毛附着于波动膜外缘,由虫体后端伸出。波动膜与虫体等长,其内侧借助一弯曲、薄杆状的肋与虫体相连,肋与波动膜等长,染色后的肋是重要的鉴别依据。在新鲜标本涂片中,虫体无色 [[ 透明 ]] ,借助鞭毛和波动膜做快速无定向运动。虫体经染色后,可见虫体前端有1个卵圆形细胞核,核内有一细小的核仁和分布不均匀的染色质,1根纤细的轴柱纵贯虫体,末端伸出虫体外。
==致病性==
滋养体在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滋养体为感染阶段,以粪-口途径传播,误食被滋养体污染的饮水和食物均可 [[ 感染 ]] 。关于人毛滴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尚存争议,有的认为该虫是条件致病原虫,宿主免疫功能降低是主要的致病条件,当寄生数量较大,并伴有其他致病菌时,可导致腹泻;但有的认为腹泻只是与该虫感染相伴,并非由其所致。
==口腔毛滴虫==
口腔毛滴虫寄生于人体口腔,定居于牙龈脓溢袋和扁桃体隐窝内,常与牙槽化脓同时存在,下 [[ 呼吸道 ]] 中寄生比较少见。
==生活史及形态==
仅有滋养体期,外形似阴道毛滴虫,呈梨形,大小为(6~ 10)μm×(2~15)μm,较小,具有4根前鞭毛,1根后鞭毛贴附于波动膜外缘并终止于其末端,后端不游离于虫体外。波动膜稍长于阴道毛滴虫,一个椭圆形的胞核位于虫体前部中央,核内染色质粒 [[ 丰富 ]] 、深染。轴柱1根较纤细,从虫体后端伸出体外。本虫在口腔内以 [[ 食物 ]] 残渣、上皮细胞和细菌为食,以纵二分裂法进行繁殖。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t0904h29xjy|480|270|qq}}
<center>教你一招治疗鸽子毛滴虫办法,听一下专家怎么讲,真是涨知识了!</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360 生物科學總論]]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