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内藤虎次郎

增加 1,529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内藤虎次郎</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news.gtimg.com%2Fnewsapp_bt%2F0%2F12090828203%2F1000.jpg&refer=http%3A%2F%2Finews.gtim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70107262&t=6de03db39010c460624be2bd2ba5d637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ct=201326592&tn=baiduimage&word=%E5%86%85%E8%97%A4%E8%99%8E%E6%AC%A1%E9%83%8E&pn=8&spn=0&ie=utf-8&oe=utf-8&cl=2&lm=-1&fr=&se=&sme=&cs=986719044%2C1587743544&os=1032870461%2C1699524474&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inews.gtimg.com%2Fnewsapp_bt%2F0%2F12090828203%2F1000.jpg%26refer%3Dhttp%3A%2F%2Finews.gtimg.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70107262%26t%3D6de03db39010c460624be2bd2ba5d637&di=7146857200093233153&tt=1&is=0%2C0&adpicid=0&gsm=78&dyTabStr=MCwzLDEsNSw2LDQsMi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light|   '''<big> 本名; 内藤虎次郎</big> ''' 别名;内藤湖南 字;炳卿 号;湖南 所处时代;幕末到昭和初期 民族族群;大和族
|-出生地;陆奥国马毛内村(今秋田县鹿角市)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出生日期;1866年8月27日
|- 逝世日期;1934年6月26日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主要作品;《中国史学史》,《近世文学史论》
|-主要成就;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
| align= light|毕业院校;秋田师范学校
|}国籍; 日本
内藤湖南(日文:ないとう こなん,罗马字:Naitō Torajirō学派;京都学派
;1866年8月27日研究范围;东洋史、汉学|}
内藤湖南(日文:ないとう こなん,罗马字:Naitō Torajirō;1866年8月27日 —1934年6月26日),本名虎次郎,字炳卿,号湖南,后以“湖南”之号行于世,
出生于陆奥国马毛内村(今秋田县鹿角市)。是日本近代中国学的重要学者,日本 [[ 中国 ]] 学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
明治十八年(1885年)毕业于秋田师范学校,担任小学训导主任,执行校长。明治二十年(1887年)进入东京。明治三十年(1897年)任佛教杂志《[[明教新志]]》记者,之后任《[[三河新闻]]》《[[日本人]]》《[[大阪朝日新闻]]》《[[台湾日报]]》《[[万朝报]]》专栏作家,在日俄战争中以宣扬开战论而名声大振。明治四十年(1907年)入京都大学文学部,任史学系东洋史学讲座讲师。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为京都大学教授。四十三年(1910年)获博士学位,并任京都大学东洋史学讲座 [[ 教授 ]] 二十年,与同事狩野直喜、桑原骘藏组成“京都学派”。大正十五年(1926年)退休,为帝国学士院院士。
昭和九年(1934年)6月26日,内藤湖南去世,终年68岁,葬于京都东山的法然院。
内藤湖南在中国历史的宏观 [[ 方面 ]] ,有两大见解:一系空间上的“文化中心移动说”;一系时间上的“唐宋变革说”  内藤湖南在中国学方面,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从对中国稀见古籍史料的搜求、考证、编辑、出版,到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划分,对中国文化发展趋势的论证,对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的分析、评论,以及在中国史学史、美术史、目录学、敦煌学、满蒙史地等领域,也都卓有建树
概述图片来源 内藤湖南在中国学方面,研究范围十分广泛 <ref>从对中国稀见古籍史料的搜求、考证、编辑、出版,到对中国[ [历史]], , --</ref>发展的时代划分,对中国文化发展趋势的论证,对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的分析、评论,以及在中国史学史、美术史、目录学、敦煌学、满蒙史地等领域,也都卓有建树。
庆应二年(1866年)七月十八 概述图片来源:<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077592162070150948.html 内藤虎次郎的介绍],百度知道 ,2016年5月30 (8月27日)</ref>
庆应二年(1866年)七月十八日(8月27日) ,内藤湖南出生于江户幕府末期的陆奥国鹿角郡毛马内,
因该地在十和田湖之南,故号湖南。
明治十六年(1883年),内藤湖南16岁时,入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学校秋田县立师范学校学习,
此时社会上西方的人文、社会科学思想已经在知识阶层中广泛传播。在校期间,内藤湖南跟随川名庸谨、关藤成绪、美国人史密斯等专门学习 [[ 英语 ]] ,并开始接触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其他的西方哲学。
明治十八年(1885年),内藤湖南从秋田师范学校毕业。
明治二十七年(1894年)7月,入大阪朝日新闻社,成为大阪《[[朝日新闻]]》的重要撰稿人。
开始了他20年的记者生涯。内藤湖南在大阪朝日新闻社期间发生了中日 [[ 甲午战争 ]] 。甲午战争期间,内藤湖南受到甲午战争的刺激与鼓励,写了一系列重要文章,试图从文化学术的角度来探索日本的天职与前途以及日中关系转型等问题的结晶。正是从本民族的前途与利益出发,从天职的责任感出发,使他越来越集中地去思考和展开论述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等问题,从而形成“文化中心移动说”,初步显示以文化史观念为本位的内藤史学的基本特色。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4月17日,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但六日后,俄、德和法提出“友善劝告”,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交还给清政府,即“三国干涉还辽”事件。8月11日,内藤湖南即发表了《[[受动的外交]]》,要求政府停止这种被动的外交政策。
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9月,在《[[万朝报]]》社及其友人的支持与资助下,内藤湖南首度到中国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旅行,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出版的《[[燕山楚水]]》中记录了他此行的主要见闻与所感。
在这首次中国行的三个月中,内藤湖南走访了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武汉、杭州等地,广泛考察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 [[ 文化 ]] 教育、地理、风俗、学术学风等。同时内藤湖南密切关心时务,并通过各种途径与当时名士严复、方若、文廷式、张元济、罗振玉等会面笔谈,了解当时中国的国情状况。
书中记载了笔谈内容,从中可见,内藤湖南认为中国的积弊是千年以来不断积累的,要想改变极为艰难,清朝朝廷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并不能清除积弊。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末,内藤湖南返回日本。
大正十三年(1924年),内藤湖南出版了《[[新支那论]]》,该书中,内藤再一次援引历史指出中国历来的外族入侵最终都被证明于中国文化发展有益,并重申其“文化中心移动说”,指出东洋文化的中心现已经移至日本,因此由日本来“帮助”中国是于中国和东洋文化有益之事。
大正十四年(1925年),内藤湖南做“大阪的町人学者富永仲基”的演讲,特别介绍了富永仲基研究佛教历史的 [[ 方法 ]] “加上原则”,其基本思路是,思想本身的发展进化原则是由朴素单纯渐至复杂高远,其朴素单纯的思想是原初存在的,而复杂高远的 [[ 思想 ]] 则为后出,后来的宗派为了超越前之宗派,便将后出的思想置于其原有思想之上,则思想学派的形成是这样不断“加上”的。内藤湖南于该演讲中同时阐述了这一原则在中国古史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中国古史传说也是这样不断“加上”的: [[ 孔子 ]] [[ 春秋 ]] 争霸之时倡言文、武,于是出现了周文王、周武王之说,孔子之后,墨家在文、武之上祖述尧、舜,此后杨朱又在尧、舜之上祖述黄帝,《[[孟子]]》又在黄帝之上祖述神农。 == 参考来源 ==
{{reflist}}== 参考资料 ==
[[Category: 教授]]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