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取向力

增加 197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src="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Fpic%2F359b033b5bb5c9ea7544da82de39b6003af3b318&refer=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70636788&t=270306b3a8dbedfec0bf09d9ae475586" width="280"></center><small> 圖片來自百度</small>
|}
''' 取向力 ''' (dipole-dipole attraction)又称定向力,是极性分子与 [[ 极性分子 ]] 之间的固有偶极与固有偶极之间的静电引力称为取向力,又叫定向力。因为两个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使分子发生相对转动,极性分子按一定方向排列,并由 [[ 静电引力 ]] 互相吸引。当分子之间接近到一定距离后,排斥和吸引达到相对平衡,从而使体系能量达到最小值。极性分子固有偶极间存在作用力是葛生(Keeson)于1912年首先提出来的,因此取向力也称为葛生力。 取向力的本质是静电引力,取向力与分子偶极矩的平方成正比,与 [[ 热力学温度 ]] 成反比,与分子间距离的3次方成反比。 <ref>[[宋天佑,程鹏,王杏乔,徐家宁.无机化学 (第二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2月第6次印刷:207-207]]</ref>
*中文名:[[取向力]]
==简介==
极性分子本身存在的正、负两极称为固有偶极。当两个极性分子充分靠近时,固有偶极就会发生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取向(或有序)排列。这种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的固有偶极之间的静电引力称为取向力,又叫 [[ 定向力 ]] 。 取向力只有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才存在。取向力的本质是静电引力,其大小决定于极性分子的 [[ 偶极矩 ]] 。分子的极性越强,偶极矩越大,取向力越大。如:HI 、HBr 、HCl 的偶极矩依次增大,因而其取向力依次增大。此外,取向力还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取向力越弱。 
对大多数极性分子,取向力仅占其范德华力构成中的很小分额,只有少数强极性分子例外。<ref>[无机化学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ref>
==范德华力==
可以分为三种作用力: [[ 诱导力 ]] [[ 色散力 ]] 和取向力。又称分子间作用力,是存在于中性 [[ 分子 ]] 或原子之间的一种 [[ 弱碱性 ]] 的电性吸引力。 [[ 分子间作用力 ]] (范德瓦尔斯力)有三个来源:①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②一个极性分子使另一个分子极化,产生诱导偶极矩并相互吸引。③分子中电子的运动产生瞬时偶极矩,它使临近分子瞬时极化,后者又反过来增强原来分子的瞬时偶极矩;这种相互耦合产生净的吸引作用,这三种力的贡献不同,通常第三种作用的贡献最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都存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则存在诱导力和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则只存在色散力。这三种类型的力的比例大小,决定于相互作用分子的极性和变形性。极性越大,取向力的作用越重要;变形性越大,色散力就越重要;诱导力则与这两种因素都有关。但对大多数分子来说,色散力是主要的。实验证明,对大多数分子来说,色散力是主要的;只有偶极矩很大的分子(如水),取向力才是主要的;而诱导力通常是很小的。极化率α反映分子中的电子云是否容易变形。虽然范德华力只有0.4—4.0kJ/mol,但是在大量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则会变得十分稳固。比如C—H 在苯中范德华力有7 kJ/mol,而在溶菌酶和糖结合底物范德华力却有60kJ/mol,范德华力具有加和性。  
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都存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则存在诱导力和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则只存在色散力。这三种类型的力的比例大小,决定于相互作用分子的[[极性]]和变形性。极性越大,取向力的作用越重要;变形性越大,色散力就越重要;诱导力则与这两种因素都有关。但对大多数分子来说,色散力是主要的。实验证明,对大多数分子来说,色散力是主要的;只有偶极矩很大的分子(如水),取向力才是主要的;而诱导力通常是很小的。[[极化率]]α反映分子中的[[电子云]]是否容易变形。虽然范德华力只有0.4—4.0kJ/mol,但是在大量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则会变得十分稳固。比如C—H 在苯中范德华力有7 kJ/mol,而在[[溶菌酶]]和糖结合底物范德华力却有60kJ/mol,范德华力具有加和性。
'''视频'''
'''一分钟了解取向力'''
[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13973906326091711417 好看视频]
==参考文献==
{{Reflist}}
13,32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