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碌曲

增加 1,501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碌曲</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1.baidu.com/it/u=2198601745,990305600&fm=253&fmt=auto&app=138&f=JPEG?w=700&h=316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A2%8C%E6%9B%B2&step_word=&hs=0&pn=13&spn=0&di=7163459808492781569&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534656080%2C1017728061&os=4073770554%2C3866234645&simid=3425152284%2C292362723&adpicid=0&lpn=0&ln=1661&fr=&fmq=1669424960063_R&fm=result&ic=&s=undefined&hd=&latest=&copy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club2.autoimg.cn%2Falbum%2Fg29%2FM03%2FD9%2F91%2Fuserphotos%2F2021%2F08%2F12%2F20%2F500_ChsEn2EVGSyAehl8AA7imDr47BY422.jpg%26refer%3Dhttp%3A%2F%2Fclub2.autoimg.cn%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72016934%26t%3D1b96e932e78e2bc9eb90a02d6f437a37&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vs7k_z%26e3Bw7p5i54j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kkfAzdH3Fpi6jw15ogj6AzdH3Fwj1jacjbudlmbun8AzdH3Fl00ab0a9-8_z%26e3Bip4s&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EsNiw0LDIsNSw4LDc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light|   '''<big> 中文名; 碌曲</big> ''' 面积;5298平方公里 外文名;Luqu 人口;3.65万人(2013年) 行政区类别;县级 所属地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著名景点;则岔石林,尕海湖,郎木寺
|-下辖地区;2个镇、5个乡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电话区号;0941
|-车牌代码;甘P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邮政区码;747200
|-地理位置;甘肃省西南部
| align= light|行政代码;623026
|}
'''碌曲'''县,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藏高原东边缘,甘、青、川三省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径101°35′36″至 102°58′15″,北纬33°58′21″至34°48′48″之间。截至2018年10月,碌曲县下辖5个镇、2个乡,总面积5298.6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 [[ 普查 ]] 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碌曲县常住人口为35871人。
1955年6月正式成立碌曲县,碌曲县特产主要有藏獒和蕨麻猪。碌曲县的则岔石林是全县的三大著名旅游景区之一,也是甘南自治州乃至甘肃省著名的旅游胜地,1998年,则岔石林与尕海湖一起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0年,碌曲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3809万元。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 [[ 称号 ]]
2019年4月28日,甘肃省 [[ 政府 ]] 批准碌曲县正式退出贫困县。<ref>[ http://www.luqu.gov.cn/info/1009/12593.htm 碌曲], 人民政府网 , 2020-05-07</ref>
==历史沿革==
碌曲”系藏语音译,意为洮水(碌:本意是小龙、水蛇),因地处西倾山以东、洮水之源而得名。早在新石器 [[ 时代 ]] ,羌族先民就生息繁衍于洮水谷地和白龙江一带。
汉初,羌留河所部曾游牧于此。三国鼎立之际,洮源羌地,归属于魏。北魏时,洮源之地为吐保浑占据。
明代统归洮州卫管辖。
清代,江马强采,中翁以西之洮源,为和硕特蒙古部占有,以东之洮源地区,归属洮州厅管辖。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洮州卫为洮州厅,属 [[ 甘肃 ]] 省巩昌府。
民国二年(1913年),划甘肃省为七道政区时,改厅为县,从此洮源大部分地区划归临潭县管辖。1949年前,境内藏族为双岔郭哇(头人)所属部落、西仓洪布(土官)所属部落、唐龙郭哇所属部落、郎木寺院所属牧区四大部分。
1952年临潭县划分区、乡时,将洮源之地划归其县。是年6月,成立了洮源、欧拉两个行政 [[ 工作 ]] 委员会。1955年6月,成立碌曲县人民委员会,县址设在西仓乡加科村。
1959年初,碌曲、玛曲两县及夏河县的科才、牙利吉、阿木去乎、下巴沟、麦西合并为洮江县,县址设在措宁(尕海湖阳岸)。1962年,洮江县复分为碌曲、玛曲两个县,碌曲县址设在玛艾桥头以下修龙沟口一带,即今县址所在地。
==气候==
碌曲县属青藏高原气候带高原湿润气候区,冬长无夏,春秋短促,高寒阴湿,年均 [[ 温2温]]2.3℃,无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633至782毫米,年太阳总辐射量51983.9焦耳/平方厘米,年总日照时数2357.8小时, 灾害性天气频繁。
==水文==
白龙江,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与四川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流经甘南州的迭部县、舟曲县、陇南市的宕昌县、武都区、文县,在四川广元市境内汇入嘉陵江。河道全长576公里,流域面积3.18万平方公里。河道穿行于山区峡谷,平均比降4.83%,天然落差2783米。年平均流量389立方米/秒。
碌曲县总面积达5298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591.7万亩,耕地4.1万亩, [[ 林1林]]1.3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92.37%、0.81%、4.12%。
==水能资源==
==矿产资源==
碌曲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金、铁、汞、锑、煤、泥炭、 [[ 石灰岩 ]] 、白云岩等十几种矿产。
==生物资源==
截至2017年末,碌曲县常住人口3.80万人,比2016年增加0.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9万人,增加0.09万人。城镇化率36.46%,比2016年提高2.11%。人口出生率17.06‰,比2016年下降0.05‰;人口死亡率7.87‰,比2016年下降0.25‰;人口自增率9.19‰,比2016年增加0.2‰。0-14岁人口0.8万人,占全部人口的21.05%;15-64岁人口2.67万人,占全部人口的70.26%;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0.33万人,占全部人口的8.68%。
碌曲县少数民族有8个,其中藏族33082人,回族1724人,东乡族22人, [[ 族19 族]]19 人,保安族14人,满族16人,蒙古族8人,撒拉族13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碌曲县常住人口为35871人。
 
==政治==
 
县委书记:扎西才让
 
县委副书记、县长(候选人):吴煜
 
县委副书记:万玛加
 
县委副书记:李小平
 
县委副书记(挂职):安建民
 
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敏伟
 
宣传部长:格桑拉毛
 
统战部长:祁俊加
 
组织部长:尤文平
 
政法委书记:黄万民
 
常务副县长:罗永诚
 
副县长(挂职):祝金华
 
副县长:赵凌平
 
(数据截止:2021年7月)
2017年,碌曲县地区生产总值8.811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16年下降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992万元,比2017年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1717亿元,比2016年下降33.6%,第三产业增加值4.4406亿元,比2016年下降2.5%。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6年的30.7︰24.6︰44.7,调整为36.3︰13.3︰50.4,第一产业比重上调5.6%,第二产业比重降低11.3%;第三产业比重上调5.7%。
2019年,碌曲县地区生产总值135795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225万元,比上年下降0.5%;第二产业增加值7633万元,比上年下降1.2%,第三产业增加值83938万元,比上年增长6.7%。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8年的38.5︰13.4︰48.1, [[ 调整 ]] 为32.6︰5.6︰61.8,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调5.9、7.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调13.7个百分点。
2020年,碌曲县地区生产总值143809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594万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8452万元,比上年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86763万元,比上年增长2.8%。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9年的32.6︰5.6︰61.8,调整为33.8︰5.9︰60.3,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上调1.2、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调1.5个百分点。
2020年,碌曲县大口径财政收入5512万元,比上年增长7.32%;县级财政收入3201万元,增长10.38%;财政总支出177904万元,增长1.47%。
2020年,碌曲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25元,比上年增长4.36%。其中:工资性收入16204元,增长6.11%;家庭经营净收入10255元,增长1.86%;财产性收入753元,增长3.60%;转移性收入1213元,增长3.55%。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518元,增长7.46%,食品支出占 [[ 生活 ]] 消费支出的比重38.3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88元,比上年增长8.32%。其中:工资性收入1407元,增长6.51%;家庭经营净收入6416元,增长8.65%;财产性收入711元,增长4.41%;转移性收入2254元,增长9.84%。农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360元,增长7.63%,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40.08%。
2020年,碌曲县农作物播种面积33048亩,比上年增加67亩,增长0.20%。其中:粮食作物20682亩,增加530亩,增长2.63%;油料作物4625亩,增加84亩,增长1.85%;青饲料作物6926亩,减少367亩,下降5.04%。粮油饲三元结构比由2019年的65︰13︰22,调整为63︰16︰21,粮食和青饲料比例分别下降了2和1个百分点,油料作物上升了3个百分点。
2020年,碌曲县粮食产量2873吨,增长2.24%;油料产量338吨,增长4.97%; [[ 药材 ]] 产量1035吨,增长24.55%。
畜牧业
2020年,碌曲县总增各类牲畜252082头、只,总增率44.95%,提高3.42个百分点;出栏各类牲畜336702头、只,出栏率60.05%,提高4.33个百分点;商品各类牲畜323389头、只,商品率57.67%,提高4.21个百分点。年末各类牲畜存栏545112头、只,比上年减少15635头、只,下降2.79%。其中:大牲畜存栏270426头,增加11141头;绵山羊存栏270127只,减少23177只;猪存栏4559头,增加398头。
2020年,碌曲县肉类产量13332吨,比上年增加350吨,增长2.69%。其中:牛肉8514吨,增加192吨,增长2.31%; [[ 肉4437 肉]]4437 吨,增加157吨,增长3.67%;猪肉381吨,增加0.5吨,增长0.14%。牛奶产量28504吨,增加1186吨,增长4.61%;绵羊毛产量270吨,减少23吨,下降7.86%。
林业
商贸
2020年,碌曲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76万元,比上年下降5.3%。按经营 [[ 单位 ]] 所在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16840万元,乡村实现零售额11236万元。
旅游
金融
2020年,碌曲县各项存款余额212789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674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15565万元,其中: [[ 居民 ]] 贷款余额127023万元。
==交通运输==
==卫生事业==
截至2017年末,碌曲县综合医院4个,民族医院1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新型农村 [[ 合作医疗 ]] 办公室1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7个,村卫生室24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52 张,其中县城224张,乡镇卫生院28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235人,儿童基础免疫“五苗”合格接种率达98.2%以上,建卡率为100%,婴儿死亡率14.5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8.83‰。
截至2020年末,碌曲县综合医院1个,民族医院1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6个,村卫生室20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62张,其中县城250张,乡镇卫生院12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323人,儿童基础免疫“五苗”合格接种率达95.29%以上,建卡率为100%,婴儿死亡率2.0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14‰。
==社会保障==
截至2017年末,碌曲县安置大中专毕业生134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81人。 [[ 职业 ]] 技能、创业能力培训8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20人,实际征缴基本养老金952万元,支出养老金951万元;全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520人,实际征缴失业保险基金96万元;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42人,实际征缴医疗保险基金1608万元;全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95人,征缴居民医疗保险基金47.9万元;全县工伤保险参保职工人数3033人,实际征缴工伤保险基金65万元;全县3397名城镇职工纳入到生育保险范围,征缴生育保险基金52.26万元;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272人,续保率达到99.14%以上,为3579名待遇享受人员累计发放养老金423.78万元,发放率达100%。全县农牧村新农合参合人数达28131人,参合率达99.23%,累计发放各类补偿支出1545.03万元,参合农牧民受益人数56784人次(包括门诊和住院)。
2020年,碌曲县安置大中专毕业生201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200人。职业技能、创业能力、岗位提升培训10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7%以内。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090人,续保率达到99.89%以上,为3456名待遇享受人员累计发放养老金556.67万元,发放率达100%;全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57人,实际征缴基本养老金581万元,支出养老金1197万元;全县工伤保险参保职工人数4305人,实际征缴工伤保险基金23693万元;全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836人,实际征缴失业保险基金164万元;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223人,参合率达98.94%,累计门诊和住院补偿支出1869万元,参合农牧民受益人数39160人次。
香浪节
香浪节是甘南的传统节日,是一种群众性游山活动。香浪节源于上山采薪。“香浪”的藏语 [[ 意思 ]] 就是采薪。为夏河拉卜楞寺所创,第四世嘉木样为保护寺院周围生态环境,避免乱砍滥伐,规定每年藏历三、四、五、六、八、九月为进山采薪日期,过了香浪日,一律不准进山砍柴。
娘乃节
落萨尔节
农历正月初一,又称新年。碌曲县藏族的习惯以 [[ 汉族 ]] 的农历正月初一为准。初一日晨,家家煨桑在佛龛前点燃酥油灯,供奉用酥油炸成的各种面点和其它供品,以预示来年的丰收,常常是长者先起来,女主人从外面背回一桶“吉祥水”,喂饱牲畜后唤醒大家,男女老少全换新衣后一家人开始吃聚餐过年,此时,长辈逐个祝“洛桑尔桑”(新年好),“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晚辈回敬“扎西德勒彭松措”(吉祥如意,功德圆满),这一天全家都不出门,妇女有回娘家的习俗,群众性的活动安排在初三。
南木特藏戏
藏獒
藏獒是藏族群众在高寒生态环境中,长期选育和保存下来的珍贵牧羊大型犬种,它对青藏高原寒冷的气候,严酷的 [[ 自然 ]] 环境适应力强。具有五千年的生存发展史,是中国乃至世界被保存下来的原始珍贵犬种。
==风景名胜==
则岔石林
则岔石林是石碌曲县的三大著名旅游景区之一,也是甘南自治州乃至甘肃省著名的旅游胜地,1998年,则岔石林与尕海湖一起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位于碌曲县城南52公里处的拉仁关乡则岔村,是一处由石杰岩组成的地貌景观。景区全长22公里,面积2万多公顷,是中国少有的集森林、 [[ 草原 ]] 、石林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郎木寺
郎木寺位于碌曲县南90公里处的郎木寺乡,是兰州一九寨沟旅游线上的一处著名 [[ 景点 ]] ,西倾山支脉郭尔莽梁北麓的白龙江畔,地处甘川二省边界。郎木寺为藏传佛教寺院。“郎木”为藏语“仙女”之意,因其山洞中有石岩酷似亭亭玉女,民间谓为仙女所化,故名,近年对游人开放。
西仓寺
西仓寺,藏语称“噶丹谐智曲科林”,意为“兜率论修法轮洲”。位于碌曲县城以东7公里处。是碌曲县境内较为著名的格鲁派寺院之一,在安多藏区享有较高声誉。西仓寺院始建于1839年,由拉卜楞寺四大赛赤之一的第三世德哇仓·嘉木样·图丹尼玛主持建造,是在当地原有的几座小寺的 [[ 基础 ]] 上建立起来的,故又称西仓新寺。后将寺院献于第三世嘉木样活佛,成为拉卜楞子寺,教务属拉卜楞寺管理,由拉卜楞寺派“更察布”(代表)、法台、经师、僧官管理西仓寺宗教事务。
==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入选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2022年3月,入选拟公布通过义务教育均衡 [[ 发展 ]] 国家督导评估 认定县(市、区)名单。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w0818fkb6ce|480|270|qq}}
<center>甘肃碌曲县扶贫,托起贫困群众小康梦!</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