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09
次編輯
變更
徐鸿儒
,→处理方式
但是年春被人告发﹐不少骨干被捕。徐鸿儒遂于五月提前在徐家庄树旗起义。起义军占领[[郓城]]﹑[[钜野]]交界处的梁家楼一带﹐拥立徐鸿儒为中兴福烈帝﹐建号大乘兴胜﹐设立官职﹐建立政权。义军多头缠红巾﹐众至万余人﹐先后攻占郓城﹑钜野等地。
同时﹐其它白莲教首领[[沈智]]﹑[[夏仲进]]﹑[[张柬白]]﹑ [[ 侯五 ]] ﹑ [[ 周念庵 ]] ﹑ [[ 孟先汉 ]] 等﹐也分别攻占滕县﹑邹县﹑峄县(今枣庄东南)等县城及漕运要道夏镇﹐并进攻兖州﹑曲阜﹑郯城等地﹐很快控制了山东境内运河两岸的广大地区﹐阻截漕运﹐多次重创官军。
徐鸿儒起义后,自称中兴福烈帝,改年号为大成兴胜元年,封[[陈灿宇]]为右丞相,封弟弟[[徐和宇]]为英烈王,另外还设有都督、总兵等官职,初立建制,并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为减轻将士的后顾之忧,徐鸿儒把起义军家属安置到当年宋末农民起义的根据地水泊梁山,这里山高水阔,易守难攻。
由于起义准备不足﹐加之明廷派大军合力进剿﹐七月﹐各友军先后失败﹐郓城﹑钜野失守。徐鸿儒等在形势不利的条件下﹐仍固守邹县﹑滕县﹐与官军抗衡。明军调集山东﹑北直隶等地的大量官军﹐围徐鸿儒军于滕县。九月﹐徐鸿儒粮尽援绝﹐突围不成而被俘﹐十二月在北京被害。<ref>《天启实录》卷20</ref>
==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