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柴德赓

增加 12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柴德赓]]'''(1908-1970),字青峰,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陈垣的学术传人之一。
[[File:Caidegeng.jpg|缩略图|[http://www.wenming.cn/wxys/wenxue/201309/t20130909_1457386.shtml 从左至右:启功、陈垣、刘乃和、柴德赓(文明网)]]]
 
==基本资料==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1970年
| 代表作
|《 [[ 史学丛考 ]] 》、《 [[ 史籍举要 ]] 》、《 [[ 资治通鉴介绍 ]] 》、《 [[ 清代学术史讲义 ]] 》等
|}
 
==人物生平==
柴德赓,字青峰。浙江诸暨里亭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初六日(1908.9.30)。四岁入私塾,以《四书》开蒙。十一岁习《古文观止》,始发国文兴趣。高小及初一就读萧山临浦小学,遇蔡东藩亲授文史,深喜掌故,萌发史学志向。1923年秋入杭州私立安定中学,越二年考取浙江省立第一中学高中文科,期间发奋学习,热心革命,被推为杭州学生联合会代表 。1928 *1928 年参加中国国民党,毕业后脱离关系。<br>*1929年夏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史学系,师从陈垣、邓之诚等师。<br>*1935年7月返北平,于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教授国文,次年任辅仁大学史学系讲师。<br>*1946年夏再返师门,任辅仁大学史学系教授。热情迎接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热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民主建国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br>*1950年任史学系系主任。同年,经马叙伦、陈伯君介绍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br>*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辅仁大学被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柴德赓任新组建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连续当选为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分会第二、三届理事。*1955年奉调至江苏师范学院历史专修科,受命创建江苏省属高校第一个历史系,任教授、系主任。<br>*1957—1958年柴德赓在整风反右运动中曾遭受错误地批判,被迫进行四十余次检查。<br>*1962年奉教育部之命,赴京参加全国高等学校历史教材编审工作,并于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北京大学讲授“资治通鉴介绍”“史料与史学”等课程。此后,写成《[[试论章学诚的学术思想]]》《[[章实斋与汪容甫]]》《[[王鸣盛和他的〈十七史商榷〉]]》等清代学术研究论文。<br>*1964年受命参加国家组织的中华书局“二十四史”整理工作,再度赴京,协助[[陈垣]]点校《[[新五代史]]》,留有完整的点校本及校勘记,为学林“校勘历史文献之范本”<br>*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柴德赓离京返苏,被抄家、批斗,关入“牛棚”,身心备受摧残。1970年1月23日在苏州尹山湖农场劳动中,心脏病复发,“突然卒死”。*1979年定性为“受‘四人帮’迫害致死”,并恢复名誉。1987年与夫人陈璧子合葬于北京八宝山公墓。<ref>[http://www.chaidegeng.cn/index.php?_m=mod_static&_a=view&sc_id=2 柴德赓简介--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柴德赓教授],青峰草堂</ref>
1929年夏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史学系,师从陈垣、邓之诚等师。<br>
1935年7月返北平,于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教授国文,次年任辅仁大学史学系讲师。<br>
1946年夏再返师门,任辅仁大学史学系教授。热情迎接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热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民主建国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br>
1950年任史学系系主任。同年,经马叙伦、陈伯君介绍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br>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辅仁大学被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柴德赓任新组建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连续当选为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分会第二、三届理事。
1955年奉调至江苏师范学院历史专修科,受命创建江苏省属高校第一个历史系,任教授、系主任。<br>
1957—1958年柴德赓在整风反右运动中曾遭受错误地批判,被迫进行四十余次检查。<br>
1962年奉教育部之命,赴京参加全国高等学校历史教材编审工作,并于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北京大学讲授“资治通鉴介绍”“史料与史学”等课程。此后,写成《试论章学诚的学术思想》《章实斋与汪容甫》《王鸣盛和他的〈十七史商榷〉》等清代学术研究论文。<br>
1964年受命参加国家组织的中华书局“二十四史”整理工作,再度赴京,协助[[陈垣]]点校《新五代史》,留有完整的点校本及校勘记,为学林“校勘历史文献之范本”<br>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柴德赓离京返苏,被抄家、批斗,关入“牛棚”,身心备受摧残。1970年1月23日在苏州尹山湖农场劳动中,心脏病复发,“突然卒死”[4]。1979年定性为“受‘四人帮’迫害致死”[5],并恢复名誉。1987年与夫人陈璧子合葬于北京八宝山公墓。<ref>[http://www.chaidegeng.cn/index.php?_m=mod_static&_a=view&sc_id=2 柴德赓简介--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柴德赓教授],青峰草堂</ref>
==学术成就==
柴德赓的治史成就表现在许多方面,在五代史、宋史、明清史、辛亥革命史诸领域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其早年成名作《 [[ 鲒埼亭集谢三宾考 ]] 》一文,对晚明史上的重要人物谢三宾的生平事迹作了详尽的考证与论述,对其晚节不保、两次降清作了批判,表达了柴先生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意识。这篇文章充分反映出柴先生用"精严缜密的考证方法"做学问的特色,发表后即得到学界好评;获国民政府教育部1945年最高学术奖励。
柴德赓在清代学术史方面的系列论文《 [[ 王鸣盛和他的十七史商榷 ]] 》、《 [[ 章实斋与汪容甫 ]] 》、《 [[ 试论章学诚的学术思想 ]] 》等,明其师承,辨其源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新中国诞生后不久,柴德赓即受中国史学会的委托,负责编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历时6年,成书凡8册,共320余万言,收录了120多种资料,其中十多种资料属于首次刊出,具有珍贵的价值。尽管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这部资料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或缺点,但却为辛亥革命史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955年柴德赓南调江苏师范学院后,极为关注苏州地方史的研究,不仅相继撰写了《从白居易诗文中论证唐代苏州的繁荣》、《明末苏州灵岩山爱国和尚弘储》等论文,还在指导学生调研时,在苏州玄妙观机房殿墙脚下发现了《永禁机匠叫歇碑》,并作了专门研究。这篇碑文成为学术界研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最为重要的实物资料之一。
 
==主要著作==
柴德赓多才艺,同门启功学长称其“精于文史,敏于词章,书法潇洒流畅,得张阆生先生(宗祥)之传”[6] 。去世后,亲属后代将其所遗藏书、手稿、藏品等陆续捐赠与苏州大学、复旦大学、苏州档案馆和国家图书馆,其中“中国历史要籍介绍”“清代学术史讲稿”等手稿列为国家图书馆善本典藏。遗著陆续出版的有《资治通鉴介绍》《史学丛考》《史籍举要》《清代学术史讲义》《柴德赓点校新五代史》《宋辽金元史讲稿》等。另有《青峰草堂师友墨缘》《柴德赓来往书信集》以及柴德赓纪念文集《青峰学记》《百年青峰》等行世。
柴德赓一生从事教学,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史学人才,著名学者史树青、金家瑞、邱敏、许大龄、刘乃和、来新夏等都是他的学生。他一生致力研究于我国历史,为我国历史的教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中国历史学家]]
[[Category:中国教育家]]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