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赵光义

移除 19,090 位元組, 5 年前
重定向页面至宋太宗
宋太宗
'''赵光义''' #REDIRECT [[File:赵光义1.jpg|缩略图]]宋太宗赵光义(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ref>《[[s:宋史/卷004|宋史·卷四 本纪第四 太宗一]]》“庚子,帝改名炅。”</ref>。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后,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的陋习。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赵光义的家族成员有[[赵匡济]]、[[赵匡胤]]和[[赵廷美]]等。 *字号:字廷宜*谥号:宋神功圣德文武帝*庙号:宋太宗*朝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 == 早年经历 == 赵光义是宋宣祖[[赵弘殷]]和杜太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宋太祖[[赵匡胤]]之弟。后晋天福四年己亥年十月七日甲辰(939年11月20日)生于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北坊护圣营官舍。起初,赵光义之母梦见神仙捧着太阳授予她,从而有娠怀孕,直到赵光义出生的当天夜晚,红光升腾似火,街巷充满异香。 赵光义从小聪颖而不群,与别的孩子游戏,都畏服于他。后周显德七年(960年),赵光义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 赵匡胤即位之后,封赵光义为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不久领泰宁军节度使。征讨[[李重进]]之后,赵光义被封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再加兼中书令。进占太原之后,赵光义又被改封为东都留守,别赐门戟,封晋王,位列宰相之上。 ===登基为帝===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宿宫中。二十日清晨,赵匡胤忽然驾崩。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 ===当政初期=== 赵光义继位后首先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业。任命其弟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封齐王,侄[[赵德昭]]为节度使和郡王,[[赵德芳]]也封为节度使。宋太祖和赵廷美的子女均称为皇子皇女,宋太祖的三个女儿为国公主。宋太祖的旧部[[薛居正]]、[[沈伦]]、[[卢多逊]]、[[曹彬]]和[[楚昭辅]]等人都加官晋爵,他们的儿孙也因此获得官位。而一些宋太祖在世时曾加以处罚或想要处罚的人,[[赵光义]]都予以赦免。 不过,赵光义注重培养和提拔自己的亲信。其幕府成员如[[程羽]]、[[贾琰]]、[[陈从信]]、[[张平]]等人都陆续进入朝廷担任要职,慢慢替换宋太祖朝的大臣。此外,赵光义还罢黜了一批元老宿将如赵普、向拱、高怀德、冯继业和张美等,将他们调到京师附近做官,便于控制。 赵光义扩大科举的取士人数,他在位时期,第一次科举就比宋太祖时代最多的数字猛增了两倍多。科举使不少有才华之人都有机会入仕。 ===南征北战=== 赵光义稳固帝位后,继续统一事业。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在宋朝的政治压力下,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割据两浙的吴越钱氏相继向宋廷纳土归降。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赵光义先派大将[[潘美]]等挥师北上,围攻北汉都城太原,赵光义于二月率军亲征,宋军击退辽国援兵,灭亡北汉,终于结束了自唐末黄巢之乱以来近九十年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再次形式上一统全国。 同年五月,赵光义不顾众臣反对,趁伐取北汉之势,从太原出发展开北伐。北伐初期一度收复河北易州和涿州。赵光义下令围攻燕京,宋军与辽人在高粱河畔展开激战。赵光义亲临战场,结果受伤中箭,乘驴车仓惶撤离,北伐失败。<ref>{{Cite book|author=黃仁宇|title=《中國大歷史》〈第十一章 北宋:大膽的試驗〉|pages=第157頁|publisher=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isbn=957-08-1068-8|language=zh-tw}}</ref>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宋朝知邕州太常博士[[侯仁宝]]上奏赵光义,请求趁交趾(越南)丁朝内乱之机南下讨伐,恢复汉唐故疆,统一交趾(越南)。于是,赵光义任命侯仁宝为交州陆路水路转运使;任命兰陵团练使[[孙全兴]]、漆作使[[郝守俊]]、鞍辔库使[[陈钦祚]]、左监门将军[[崔亮]]为兵马都部署;宁州刺史[[刘澄]]、军器库副使[[贾湜]]、供奉官阁门祗候[[王僎]]为兵马都部署,伺机进攻丁朝。但在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白藤江之战中先胜后败,统一交趾(越南)的计划最终成为泡影,交趾(越南)得以保持独立地位。 雍熙三年(986年),赵光义派遣[[潘美]]、[[杨业]]、[[田重]]、[[曹彬]]、[[崔彦进]]五位大将分东中西三路,以东路为主再行北伐。西路、中路军进军顺利,而主力东路军屡遭辽军挫败,粮道被切断,终未能与中西二路汇合,于[[岐沟关]]大败而溃。中、西二路亦只得南撤。西路主将杨业因掩护军民南撤被辽军俘虏,在狱中绝食三日而死。之后,北宋在对西夏党项族的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战役中屡次失败,但因其厌战,与宋廷议和。赵光义以亲信[[傅潜]]、[[王超]]、[[柴禹锡]]、[[赵镕]]、[[张逊]]、[[杨守一]]及[[弭德超]]等为禁军统帅,多庸碌之徒,临阵惧战。 淳化四年(993年)农历二月,四川爆发[[王小波]]和[[李顺]]发动的农民起义。起义军所到之处调发富家大姓除生活品外一切财产于众,得到蜀地农民呼应。次年正月,起义军占据成都,建立大蜀政权,赵光义得知后派遣两路大军讨之,起义军终于至道二年(996年)彻底失败。 ===传位难题=== 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自幼聪明机警,长得又像赵光义。赵元佐有武艺,善骑射,还曾经随赵光义出征过太原、幽蓟。本是最合适的皇储。不料赵元佐却因叔父赵廷美冤死而发疯。 雍熙二年(985年)重阳节,赵光义召集几个儿子在宫苑中设宴饮酒作乐,因赵元佐病未痊愈,就没有派人请他。散宴后,陈王[[赵元佑]]去看望赵元佐。赵元佐得知设宴一事,怒气难平,一个劲喝酒。到了半夜,索性放了一把火焚烧宫院。一时间,殿阁亭台,烟雾滚滚,火光冲天。赵光义得知后,猜想可能是赵元佐所为,便命人查问,赵元佐予以承认。赵元佐被废为庶人。其后以次陈王元佑成为众意所嘱的皇储人选,而赵光义也有此意。 雍熙三年(986年)农历七月,赵元佑改名赵元僖,并封开封府尹兼侍中,成了准皇储。同年,雍熙北伐失利。[[赵普]]上《谏雍熙北伐》奏疏,得到赵光义嘉赏。后来,赵元僖也上疏论及伐辽之事,为赵光义采纳。 端拱元年(988年),赵普第三次为相,威权一时又振。竭力支持和拉拢赵普的陈王元僖也晋封许王,更加巩固了皇储地位。赵普罢相后,赵元僖又与另一位宰相[[吕蒙正]]关系密切。立储之事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不想在淳化三年(992年)农历十一月,赵元僖早朝回府,觉得身体不适,不久便去世了。赵光义极为悲伤,罢朝五日,并写下《思亡子诗》。 赵元佐被废,赵元僖暴死,储位储空缺,于是[[冯拯]]等人上疏请早立太子,赵光义便将冯拯等人贬到岭南。自此以后没有人敢议论继承问题。 后来,赵光义被箭伤所扰,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便就此私下询问[[寇凖]]。在寇准的支持下,终于在至道元年(995年),赵光义三子寿王[[赵元侃]]被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恒]]。赵光义册立太子,大赦天下,京师之人见到太子都欢呼,赵光义却闻而不悦。后在寇凖的劝解下心情才好转。 ===病重去世=== 至道三年(997年)农历三月,赵光义崩于东京宫中之万岁殿,年五十九岁,在位二十二年。皇太子赵恒登基为帝,是为宋真宗。群臣上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同年农历十月,葬在永熙陵。 == 为政举措 == ===政治=== 赵光义即位后,继续进行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军事=== 宋太宗朝与北方辽国契丹政权、西北夏州党项政权间的战争频发。为了更好地控制与驾驭出征将帅,宋太宗开始实行“将从中御”的政策,授予出征将帅应对谋略、攻守计划,或授以阵图以指挥前线将帅作战。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宋太宗朝“将从中御”政策施行效果并不尽理想。 赵光义对辽高粱河之战、雍熙北伐均以失败告终。两次北伐中,军粮需求量大、百姓不堪重负;幽州及其周边遭遇兵燹,军粮供给受限;军粮征调地域较广、转输难度大。军粮供应的困境限制了宋军的军事行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赵光义两次北伐的失败。 几次边陲防线的失利、后方起义的爆发遏制了北宋进一步开辟疆土,太宗的施政也不得不转为重内虚外。 ===外交=== 赵光义在处理民族外交问题上,先由“备边通好”转向“图制契丹”,再由“图制契丹”转向“联夷攻辽”,最终由“联夷攻辽”转向“修德以怀远”。 北宋雍熙北伐失败以后,宋辽接着又进行了几次战争。赵光义及群臣从战争的现实中逐步改变了对辽策略,从战略进攻完全转为战略防御,并采取了若干较为有效的防御措施。同时,又积极主动去谋求对辽和平。 ===文化=== 赵光义在太平兴国年间下诏,组织人员修成:《太平御览》、《太平广记》。 赵光义开创升平诗歌之后,在宋代皇族和大臣中得到积极的响应,形成了宋代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 赵光义本人喜好诗赋,政府也因此特别重视文化事业,宋朝重教之风因而展开。赵光义喜好书法,善长草、隶、行、篆、八分、飞白六种字体,尤其善书飞白体,宋朝的货币[[淳化元宝]]也是赵光义亲自题写的。 ===宗教=== 赵光义即位的第一年,就剃度僧尼17万余人。赵光义在位期间,大建佛寺,在[[五台山]]、[[峨嵋山]]、[[天台山]]等地建造了为数不少的寺院。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赵光义敕令内侍[[张廷训]]主持重修五台山上的真容、华严、寿宁、兴国、竹林、金阁、法华、秘密、灵境、大贤等10所佛寺,并铸造金铜文殊像,安置于真容院。同年,赵光义诏令峨嵋山白水寺高僧[[茂真]]重建集云、卧云、归云、黑水、白水诸寺,又铸造普贤菩萨铜像一尊,重达62吨,供奉于白水寺,也就是现在的万年寺。 赵光义积极赞助佛经翻译事业。太平兴国五年(980),他在东京设立译经院,恢复了从唐代元和六年(811年)以来中断了170年之久的佛经翻译工作。由于宋太宗奉佛,西域、天竺僧人携带经文来到汉地者络绎不绝。其中天竺僧人[[法天]]、[[施护]]、[[天息灾]],都曾在宋太宗开设的东京译经院从事佛经翻译活动,并御派汉地僧人[[法进]]、[[常谨]]、[[清沼]]等人充任笔役,协助译经。 ==爭議==史籍表明:宋太宗趙光義(太祖趙匡胤的胞弟)是個志大才疏、寡廉鮮恥而又心胸狹窄的人。其當街殺人,可能是一個政治陰謀: *一、不擇手段,滅親登台 太宗是“燭影斧聲”千古疑案的主角。經近幾十年的研究,他經過預謀,弒兄奪位,已成為大多數史家的共識。即使《宋史》一書,因時間倉促,元人多照抄宋代國史,對帝王多為諛詞,仍不能不露出蛛絲馬跡。如《太宗本紀》說:“帝之功德,炳煥史牒,號稱賢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縣公之貶死,武功王之自殺,宋后之不成喪,則后世不能無議焉。”所說涪陵縣公是其弟廷美,武功王是太祖子德芳、德昭,都被他逼貶而死,以除去他們對皇位的威脅。宋后則是太祖皇后,在太祖崩后,因繼位問題和他爭吵,故在其死后不按后禮安葬。改元在一般朝代中都是在老皇帝死后的第二年。而宋太祖死於開寶9年,距歲末隻有8天,太宗便迫不及待地改為太平興國元年。所以毛澤東在讀到這段歷史后批判道:“不擇手段,急於登台。”可謂一針見血。 *二、當眾強奸,無恥之尤 南唐亡后,小周后隨李煜被解到開封。她每次入宮,都在赤裸后被5個宮人抬持,供太宗當眾強奸,並由畫工現場作畫。太宗高大黑胖,小周后纖弱嬌小,故這種流氓行為,對她精神上、肉體上都造成極大的痛楚。這就是她每次回家后對李后主破口大罵,后主也隻能每日以淚洗面的深層原因,也是后主被太宗毒死的原因之一。宋人當然不敢寫出。但畫工的《?強幸小周后圖》卻在宋亡后流傳下來,並被金元人多次臨摹。元人陶宗儀的《輟耕錄》中有詳細描寫。馮海粟學士題畫詩雲:“江南賸有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怪底金風吹地起,御園紅紫滿龍堆。”認為靖康亡國乃是報應。這畫一直到明代還有人見到,見明人沈德符的《野獲篇》。國亡后后妃被辱事,本不鮮見,但太宗在大庭廣眾之下,行春宮秘戲之事,說他是無恥之尤,似不為過罷! *三、志大才疏,昧不知兵 宋太祖在時,除了契丹及其卵翼下的北漢外,已基本統一了中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所以太宗在滅北漢后,便想收復被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但兩次北伐,均在他親自指揮下大敗。 第一次是剛滅北漢(979),未及休整,便倉促進軍。初勝幾州后,久攻幽州不下,陷入敵人包圍,大敗於高粱河,僅以身免。第二次是七年后,又兵分兩路,不僅未總結前次失敗教訓,反加上個“將從中御”。所以又是東路曹彬,初勝幾州,但屯兵堅城幽州之下,糧草不濟,無奈退兵,在歧溝關遇伏大敗。西線潘美、楊業,也是寰州得而復失,楊業被俘,絕食而死。兵力共損失了30萬人,輜重無算,把周世宗、宋太祖兩代人積蓄的精銳喪失殆盡,打破了宋遼(契丹)均勢,從此終宋之世,不敢言兵。毛澤東在研究兩次戰役后批雲:“此人(指宋太宗)不知兵,非契丹對手”,“爾后屢敗,契丹均以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辦法,宋人終不省。”就是說他昏昧又不善總結,屢犯同樣錯誤。《宋史》在太宗本紀贊雲:“帝沉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毛澤東批道:“但無能。”錢穆則說是“才弱”,即是志大才疏。 *四、續立家法,啟宋代積貧積弱之源 宋代所謂“家法”,主要是養兵、養官和將從中御。就是募集流民、災民當兵,免他們造反﹔廣開科舉和蔭補,使官員、貴族子弟甚至門客,都可以幾代吃皇糧﹔將帥無作戰自主權,一切計劃由中央定。除了養兵外,后二者均始自太宗。養兵是因為建都開封,為四戰之地,無險可守,但太祖晚年曾想遷都洛陽以省兵,遭太宗(當時是晉王)反對而作罷,太祖說:“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可以說,三項弊政,始作俑者都是太宗。其結果是冗兵、冗官,兵多而無戰斗力,使宋代之積弱,為歷代之最。<ref name="人民網">{{cite web |url=http://history.people.com.cn/BIG5/205396/16013166.html | title= 宋太宗當眾強奸小周后,畫工現場創作春宮圖 | language=zh | date=2011-1-25 | publisher=人民網 | author=趙之藺 | accessdate=2019-01-01}}</ref> == 历史评价 == 《宋史》: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乱。其故何也?帝以慈俭为宝,服浣濯之衣,毁奇巧之器,却女乐之献,悟畋游之非。绝远物,抑符瑞,闵农事,考治功。讲学以求多闻,不罪狂悖以劝谏士,哀矜恻怛,勤以自励,日晏忘食。至于欲自焚以答天谴,欲尽除天下之赋以纾民力,卒有五兵不试、禾稼荐登之效。是以青、齐耆耋之叟,愿率子弟治道请登禅者,接踵而至。君子曰:“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帝之谓乎?故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 田况:太宗皇帝以亲邸勋望,绍有大统,深惩五代之乱,以刷涤污俗,劝人忠义为本。连辟礼闱,收釆时俊,每临轩试士,中第者不下数百人。虽俊特者相踵而起,然冗滥亦不可胜言,当时议者多以为非古选士之法。 郭青螺: 宋太宗 以天下私之子,金太宗乃以天下还之侄,故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毛澤東]] 曾對趙光義有過評價,可謂句句中的。「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敵手。爾後屢敗,契丹均以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辦法,宋人終不省;不擇手段,急於登臺;趙匡義小人之言。」 <ref name="無才無德無義">{{cite web |url=https://itw01.com/2FHRKEJ.html | title= 無才、無德、無義的大宋皇帝趙光義 | language=zh | date=2017-04-15 | publisher=ITW01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1-25}}</ref> == 外部链接 ==*劉子健:〈[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662398270 宋太宗与宋初两次篡位]〉。*[http://www.wdl.org/zh/item/11382/ 宋太宗皇帝实录]*黃啟江:〈[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MAG/hs01.htm 宋太宗與佛教]〉。 == 參考來源 =={{reflist}}
4,9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