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孔迈

增加 271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align= light|
|}
<ref>[html 孔迈 ],搜狐, 2021-06-27</ref> '''孔迈'''(1919年9月~2008年2月21日),又名孔东平,祖籍普宁下架山镇南城村。1919年,他出生于 [[ 印尼 ]] 苏岛,其父孔繁光1915年从中国潮汕漂泊到印尼谋生。1927年,孔迈随母亲回故乡南城,故乡的一草一木,在他那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原广播电影电视部秘书长兼中国唱片总公司董事长<ref>[https://www.sohu.com/a/437789060_481645 这个潮汕人被称为“红色记者第一人”,儿子是外交官孔泉,与切·格瓦拉关系非同一般 ],搜狐, 2020-12-10</ref>
别 名 ---- 孔东平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 记者 ]] [[ 公务员]]
==人物简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翌年6月,19岁的孔迈与几个同学与父母不辞而别,怀着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回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途经香港时,他在自己一张7寸黑白相片背面写上了自己的誓言:"父亲母亲,祖国正处危亡之时,把我献给祖国吧!"并托人把相片转交给尚在印尼的父母,从此,他与父母一别成永诀。
1938年7月7日,孔迈历经风险与挫折,到达汉口,经八路军汉口办事处介绍,北上 [[ 西安 ]][[ 八路军 ]] 办事处报告,9月,他光荣参加 [[ 中国共产党 ]]
==担任记者==
1945年,孔迈被调到新华社胶东分社《大众报》社任编委、采访科长 <ref>[https://www.rc929.com/News/New.asp?NewsId=31110   孔迈简历资料介绍 ],人才网</ref> ,开始了他的新闻工作生涯。他深入到反扫荡、反封锁第一线,采访胶东军民坚持敌后抗日的英勇事迹。有一次,他到大泽军分区司令部驻地采访,正逢鬼子出来扫荡,看到鬼子不断踩响民兵埋设的地雷,他便写了《大泽山民兵地雷战粉碎敌人扫荡》的通讯,刊发在《大众报》上,该期报纸还陈列在北京抗日斗争展览馆里。解放战争初期,孔迈被派到新华社华东野战军分社第九纵队担任支社社长兼《胜利报》社长。渡江前夕,他又被调到新华社第三野战军九兵团分社任社长兼《长江报》社长。渡江战争中,他首先是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在战士间隙时间,他总是蹲在战壕里抢时赶写新闻稿件。在战争时代,他多次中弹负伤,万幸的是每次都能大难不死。
新中国成立之后,外交工作迅猛发展。孔迈是归侨,英文基础十分扎实,又是一名久经考验的新闻工作者,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因此他于1954年被派往印度新德里担任首席记者,和妻子徐力舟一同踏上漫长的驻外工作之路。其时驻外人员少、任务重,记者必须具备"多功能"才华:既要采访、编稿,还要译电、发稿,孔迈是首席记者,任务就更加繁重了。在印度的4年里,他出色地完成了周恩来、宋庆龄、贺龙和叶剑英、郭沫若、郑振铎、茅盾等率领的各代表团访问印度的报道任务,还有幸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教诲。那是1956年周恩来总理访印时,孔迈始终跟随在总理身边采访,有一次在交谈中周总理突然问他:"你和美国记者有接触吗?"他一下愣住了,因为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他虽然多次在外交场合与美国记者相遇,但鉴于中美关系不敢接触,因此一时语塞。这时,周总理和颜悦色地对他说:"小孔啊,你不要有思想顾虑嘛,可以大胆接触,大胆工作!"说完,周总理轻轻拍了拍孔迈的肩膀,投来了亲切、信任和期望的眼光。此后,他始终以周总理的这个教诲勉励自己,在新德里克服了重重困难,采写了大量报道,特别是有些内参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高度重视,为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决策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28,8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