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杨六郎

增加 918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杨六郎</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a37fe8ef79f87a9a.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373834&sid=5609842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light| '''<big>杨六郎</big> '''
|-本名;杨延昭 别名;杨延朗、杨六郎 所处时代;北宋 出生地;并州太原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出生日期;958年
|-逝世日期;1014年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主要成就;镇守边庭,多次打败辽兵进攻
|-官职;保州防御使、高阳关副都部署
| align= light|民族;汉族
职业;将领
|}
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并州太原(今 [[ 山西 ]] 太原)人,北宋名将。
杨延昭自幼随父亲杨业征战,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时年二十九岁的延昭为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县)、保州(今河北安新县)等地抵御辽军侵扰,死后陪葬于 [[ 永安县 ]] (今河南巩义宋英宗永厚陵)。在与辽兵作战中,杨延昭威震边庭,人们称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为“铁遂城”。宋真宗称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
杨延昭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长子(小说中为杨业六子),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 [[ 北方 ]] ,是他们的克星,辽国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将星)下凡,故称为杨六郎。<ref>[ https://www.diyifanwen.com/tool/songchaomingren/1051111411418345180.htm 杨延昭简介_杨延昭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 第一范文网 , --2022年12月19日</ref>
杨延昭幼时沉默寡言, [[ 儿童 ]] 时喜欢多做军阵之类的游戏。杨业曾经说:“这个儿子像我。”杨业每次出征,一定让他跟随军中。太平兴国年间(976年―983年),杨延昭被补选为供奉官。杨业领兵进攻应、朔二州时,杨延昭担任该军的先锋,奋战于朔州城下,被乱箭射穿手臂,却越战越勇。朝廷派他以崇仪副使职外任景州知州。当时 [[ 长江 ]] 、淮河一带受灾歉收,朝廷任命他为江、淮南都巡检使。又改任崇仪使,知定远军,调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委以重任如同京师的使者。
==败辽宽罪==
咸平二年(999年)冬,辽军骚扰边疆,杨延昭当时在遂城。城小而无准备,辽军攻城又很急,合围攻城数日。辽圣宗的母亲萧太后督促指挥作战,宋军人人自危很害怕, [[ 杨延昭 ]] 召集城中的所有丁壮登上城上的矮墙,给予兵甲器械使之守护城墙。正好天气十分寒冷,取水泼洒城墙,天明,水全结成了冰,坚硬光滑,敌人不能爬上来。辽军于是瓦解退去,宋军缴获敌人丢下的兵器很多。杨延昭以战功升任莫州刺史。当时宋真宗驻军大名,傅潜握重兵停留在中山。杨延昭与杨嗣、石普多次请求增加兵力去作战,傅潜都不答应。等到傅潜获罪,宋真宗召杨延昭前往皇上的行营处,他都能回答皇上询问的边疆要务,宋真宗十分高兴,指着他对诸王说:“杨延昭的 [[ 父亲 ]] 杨业是前朝的名将,杨延昭统率军队保护边塞,有他父亲的遗风,很值得嘉奖。”宋真宗丰厚地赏赐他,仍令他还任。
咸平三年(1000年)冬,辽军南下入侵宋境,杨延昭把精兵埋伏在羊山(在今河北徐水西50里,今称“杨山”)西边,从北面乘敌不备袭击辽军,边战边退。等退到西山,宋伏兵发起攻击,辽军大败,俘虏辽军将领,用匣子装着敌将首级献上报功。杨延昭进升本州团练使,与保州杨嗣一起受命。宋真宗对 [[ 宰相 ]] 说:“杨嗣与杨延昭,一同在遥远的外地任职,以忠心勇猛亲身效命国家。朝廷中妒忌他们的人众多,我尽力为他们庇护,才至于此。”
咸平五年(1002年),辽军进攻保州,杨延昭与杨嗣率领宋军前往救援,宋军尚未摆成阵列,就被辽军袭击,宋军损失较多,朝廷命李继宣、王汀代还,将要治他们的罪。宋真宗说:“杨嗣这些人向来以勇猛闻名,将来可获得他们的效力。”随即宽宥了他们。咸平六年(1003年)夏,辽军又进攻望都,李继宣逗留不敢上前,获罪被削去官职。朝廷又起用杨延昭任都巡检使。当时正谋划秋天御敌的策略,宋真宗诏令杨延嗣和杨延昭分条列出利弊上奏,又调杨延昭任宁边军部署。
==增兵御敌==
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诏令增加杨延昭的 [[ 军队 ]] 达到一万人,如果辽国骑兵入侵,就屯军于静安军的东边。命令莫州部署石普屯军于马村西边用以保护屯田。切断黑卢口、万年桥敌人骑兵奔击的道路,仍会集各路军队互为掎角追袭敌军,令魏能、张凝、田敏用奇兵牵制敌军。当时王超任都部署,听任事不隶属之。杨延昭进言说:“契丹驻军澶渊,距北边境千里,人马都很疲乏,虽兵众但易被击败,凡是抢劫掠夺的物品,都放在马上。希望诫勉诸路军,扼守各自的险要道路,敌兵就可歼灭在此,那么幽、易数州就可袭击而夺取。”上奏 [[ 皇帝 ]] 而没答复。杨延昭于是率兵直抵辽境,攻破 [[ 古城 ]] (今山西广灵西南),俘获敌人甚多。
==受蒙告诫==
等到与辽国议和时,宋真宗选守卫边境各州的官员,亲笔录用给宰相看,任命杨延昭为保州知州兼缘边都巡检使。景德二年(1005年),追叙杨延昭守边御敌的功劳,升任他为保州防御使,不久调任高阳关副都部署。杨延昭在屯所九年,不通晓吏事,军中的文书和诉状,常派小军官周正 [[ 处理 ]] ,深为周正所蒙骗,周正借机为奸作恶。宋真宗知道此事,斥责周正,令回兵营,而后以此事告诫杨延昭。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杨延昭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有说法是,唐宋时期流行行第称呼,或按同一祖父,或按同一曾祖内,同辈中按年龄排行。 [[ 例如 ]] 范纯粹为范仲淹第四子,但排行第五,所谓人称“范五丈(丈:唐宋士大夫尊称)”。所以,杨延昭虽为杨业长子,但在大排行中降为第六。
又有学者据《[[大象列星图]]》中关于星象的解释推论出,南斗六星固主兵机,为大将之象,而作为大将之象的北斗第六星更主燕,杨延昭长期对付燕地辽军,辽军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将星下凡,因此称他为杨六郎。
==抗辽传说==
相传,南皮县凤翔乡万牛张村为杨六郎摆牦牛阵之处。北宋时期,辽兵屡犯边境,杨六郎奉旨抵御。为巧妙消灭来犯之敌,杨六郎密遣人收买牦牛万余头,以草人腹装 [[ 饲料 ]] ,穿戴辽兵服装,诱牛以角所绑之刀挑开草人腹部吃料。如此训练百余日,众牛见穿北兵服装者便猛用角挑,如是(此)习之如故。杨六郎见训练成熟,便下令将牛饿三天三夜。派人去辽营挑战,待辽兵追来,将万牛放出,牦牛冲入敌阵,见人就挑,辽兵死伤无数。宋军大获全胜。从此,此地得名牦牛阵。后因村中多居张姓,1951年改为“万牛张”。1958年,兴修水利时,曾在村前挖出喂牛的石槽,锅台、饮牛大缸等物。
==文学形象==
==娶妻柴郡主==
柴郡主为后周世宗柴荣之女, [[ 宋太祖 ]] 建立大宋后,因自己与后周世宗为八拜之交,故此把柴郡主认作义女,宋太宗赵光义率柴郡主到边关射猎,被辽将擒住。杨延昭由潼台经过,救回宋王及郡主。大臣傅龙之子傅丁奎也正赶来,宋王误以为是傅救驾,乃将郡主许婚。而郡主爱慕延昭美俊;赠诗寄意、并以珍珠衫相赠。延昭回京,求教于 [[ 八贤王 ]] 。八贤王与新科状元吕蒙正解破诗意,奏知宋王。宋王坚持是丁奎救驾,郡主乃请在金殿辩明真假。于是, [[ 杨继业 ]] 、傅龙各率子上殿,吕蒙正令延昭及丁奎当面讲明救驾经过,真相大白。宋王宣称:先王遗训,获得郡主珍珠衫者为郡马。延昭立刻献出珍珠衫,因其在铜台关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都指挥使,娶妻柴郡主。
==血战金沙滩==
宋辽大战,在金沙滩一役中,杨六郎与其它兄弟到金沙滩谈判。在谈判中,北国狼主天庆王(原型即大辽天赞皇帝耶律贤)识破大郎延平假扮的宋太宗后,下令开战。杨业冷静地分三路应对,左路由大郎杨延平、二郎杨延定、三郎杨延安率领,中路由其父杨业和六郎 [[ 杨延昭 ]] 、七郎杨延嗣率领,右路则是四郎杨延辉、五郎杨延德率领。各路杨家军奋战杀敌,杨延平射杀天庆王,但辽兵急剧增加,杨家军各三路都被冲散,首尾不能相顾。唯独是六郎,杀出重围,独自返国。出战前便有七子去,六子回的偈语。
==状告潘仁美==
杨继业子杨七郎曾经擂台比赛,打死太师潘仁美子潘豹,杨继业为先锋率军抗辽,潘仁美公报私仇,未予以接应,致使杨继业撞死在李陵碑前,潘仁美还暗中杀害了杨七郎,杨六郎九死一生突围,回朝后状告潘仁美,但却因为皇帝宋太宗爱妃是潘仁美的女儿缘故,没有状告成功。最后请寇准来帮忙,寇准便利用鬼神之说,哄出潘仁美说出真相。最后因皇后为潘仁美苦苦哀求,而没有被斩首,却让潘仁美充军发配。杨六郎不服结果,在寇准的帮助下,最后在黑松林将潘仁美斩杀,为父 [[ 兄弟 ]] 报仇。宋太宗下令捉拿杨六郎无果,不久宋太宗驾崩,宋真宗继位,宋真宗因同情杨门遭遇,特赦杨六郎,并以杨六郎为元帅。
==芭蕉山收将==
==谢金吾之难==
谢金吾为权臣王强(有的版本作王钦,原型为王钦若)女婿,上奏以宋太宗赵光义赐给杨家的天波府规矩太大,“文臣步行,武将下马”不符合礼制,而且建设地点 [[ 阻碍 ]] 日常上朝通行等理由,上建议拆毁杨家清风无佞楼,宋真宗准奏,谢金吾拆楼,遂与杨家冲突,焦赞得知此事,一怒之下回朝将谢金吾满门全灭,牵连杨六郎,亏得八贤王力保,杨六郎和焦赞只被判私离军队的罪名,宋真宗判杨六郎发配云南。
==任堂惠替死==
==巧摆牤牛阵==
“任堂惠”再给八贤王献计,传令小卒们走乡串村买来数百头牤牛,拴在树林里让它们饿着,接着用干草绑了无数个草人,给其穿戴上敌兵的衣帽,肚露干草。摆布停当后,就把那些饿急了的牤牛放出来赶到草人丛中。那牤牛一闻到草料香味,就抢着吃,吃不着就用犄角把草人的肚子挑开。照这个法子,把牤牛训练了几次,就拴进树林空饿起来。说也巧,三天之后,敌人来犯。 [[ 杨六郎 ]] 即传下将令,命小兵卒们把宰猪刀子绑在牤牛角上。待敌人迫近,杨六郎便传令解绳放牛。这时,牤牛认为来敌又是供自己饱餐的草人,就一个个掀着尾巴朝敌阵窜去。见人就挑,挑倒后一闻没有草料味,就再挑别的。如此直追得敌人溃退数十里,死伤者不计其数。
==寇准背靴识六郎==
==辕门斩子==
辽国萧太后南下入侵,大摆天门阵。为破阵,八贤王、佘太君随大军驻守边关抵抗。元帅杨延昭派其子杨宗保出营巡哨,宗保在穆柯寨与穆桂英交战,被绑赴穆柯寨。宗保、桂英一见钟情,遂结为夫妻。宗保返营后,杨延昭大怒,要将宗保在辕门斩首示众。佘太君、八贤王两次求情未果,穆桂英得知 [[ 消息 ]] 后,救夫心切,向六郎献上破阵急需的“降龙木”,并允宗保戴罪立功。六郎得知穆桂英智勇双全、才貌出众,加之佘太君、八贤王作保,遂免宗保死罪。
==三星归位==
==后世纪念==
在浙江沿海的许多地方,人们都信仰杨府爷,即北宋名将杨六郎延昭,有的地方往往一个村落就建有一座杨府庙,把杨府爷当作地方保护神来崇拜。一般认为这种信仰肇始于南宋。南宋时,为加强海防,朝廷在浙东南沿海设立许多兵营。守卫士兵和当地民众想念当年的抗辽英雄 [[ 杨家将 ]] ,希望得到杨家将的保佑,士兵们往往在营寨里供奉杨六郎神位。后来这种信仰影响到老百姓中间,有的地方逐渐建起了庙宇。当地民众甚至流传着杨府爷乘坐“神船”出海驱赶海盗,保护渔民 [[ 安全 ]] 的一些传说,久而久之,杨府爷就成了当地的保护神。
==影视形象==
==人物评价==
杨延昭智勇善战,他把所得的赏赐都用来慰劳军队,未尝问及家事。他进出的排场像小军官一样,他号令严明,能与士卒 [[ 同甘共苦 ]] ,遇到敌人必定身先士卒,作战获胜报捷,把功劳归于部下,所以人人愿意为他效力。他在边防二十余年,辽军畏怕他,称他为杨六郎(虽然他是长子)。到他去世时,宋真宗叹息、悼念他,派宦官护送灵柩回他的家乡,河朔一带人看到他的灵柩大都痛哭。朝廷录用他的三个儿子为官。对他的亲随、门客也都量材选择录用。
父亲:杨业
母亲:佘太君(又姓折)
兄弟:杨延玉  、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
妻子:史书无准确记载(传说为金花郡主柴氏)
妻子:正妻柴熙春(有书称柴文意、柴美容、金花郡主、金花公主,为后周主柴荣之女,宋太祖赵匡胤敕封皇御妹金花郡主);次妻王兰英(有书称玉林公主王怀女或重阳女,善使双刀,人号“大刀王兰英”)。
子女:定国王平南王 [[ 杨宗保 ]] (杨宗闵)、杨宗勉(又名杨宗冕、杨宗显、杨宗闵)、杨宗政、杨宗奎(刘兰芳评书版,六郎、大刀王兰英之子)、杨秋菊(女)、杨心茹(女)
孙子:平南王杨宗保之子:太平王御前太尉少令公杨文广、二令公杨文举(化名:木青)、英烈少女 [[ 杨金花 ]] (女)、杨宣娘(杨文姬)(女)、杨充广、杨文贵、杨文藩(义子,原名杨藩)、杨崇勋、杨文惠(女);杨宗勉之子:杨文震(杨震)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r31653u435k|480|270|qq}}
<center>杨六郎继承父亲遗志,接受了祖传的杨家枪和战甲,正式成为顶梁柱!</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650 中國史料]]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