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文集

增加 867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文集 共分为楚辞、诗文评论、词曲、总集、别集几类。总集和别集构成文集的主体,其中别集数量尤多。文集有的是 </big>'''|-|<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36c4f288908769b4.pn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790099&sid=835896 来 编,有 呢图网 是由其子孙或门人辑录编成。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集|-
外文名称collected works|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文集 外文名称;collected works 发源地 中国
释义
一人或数人作品汇集编成的书
|}
 
'''文集'''共分为楚辞、诗文评论、词曲、总集、别集几类。总集和别集构成文集的[[主体]],其中别集数量尤多。文集有的是自编,有的是由其子孙或门人辑录编成。
目录1分类2代表折叠编辑本段 == 分类==文集有楚辞、诗文评论、 [[ 词曲 ]] 、总集、别集之分。楚辞是汇编、注解屈原、宋玉所著之赋的文集;诗文评论为文学评论之书;词曲是专门收集词曲,汇编而成。总集是辑录不同作者的诗文,汇编成集;别集是将一人之多种文体作品,汇编结集而成。文集有的是自编,有的是由其子孙或门人辑录编成。总集和别集构成文集的主体,其中别集数量尤多。<ref>[https://www.360kuai.com/pc/9ae95eeb35d8baa7b?cota=3&kuai_so=1&tj_url=so_vip&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普列汉诺夫文集》等图书入选] , 快资讯 2021-08-12 </ref>
先秦的《诗经》及诸子之书,本皆具有文集的某些特点,但因前者被奉为五经之一,后者又皆列入子部,故楚辞遂被视为文集之始。其他各类文集,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为:别集、总集、诗文评论、词曲。西汉王逸,撰《楚辞章句》十七卷,开创楚辞这一类别。别集出现于 [[ 东汉 ]] ,为后人追题的《荀况诸集》,集的名称的正式产生,是南齐张融撰写的《玉海集》。总集的最初代表作为西晋挚虞所编的《流别》,其书已佚,但在《艺文类聚》中仍保留挚虞著书之论。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是现存的最早的一部总集。诗文评论于曹魏初年体裁渐成,因曹丕的《典论》已佚,故学者将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定为诗文评论的创始作。词曲类则大体形成于宋词 [[ 出现 ]] 以后。
我们所能见到的文集,绝大多数为明清时期所编录。明以前的文集多已散佚,但传世者不乏名著,具有极高的史学和 [[ 文学 ]] 价值。以总集为例,有梁萧统的《文选》、陈徐陵的《玉台新咏》、宋李昉的《文苑英华》、宋郭茂清的《乐府诗集》等等。
折叠编辑本段 == 代表==
1.明人文集
类别
明人文集文体类别多种多样,主要是诗、 [[ ]] 、书牍、奏对等,包括有:奏疏、谏阻、论说、公牍、书启、序跋、策问、诏令、传记、行状、行述、年谱、箴、铭、笔记、日记、墓志铭、神道碑、哀辞、祭文、赞颂、贺、表、杂著、揭帖、史论、史评、注释、考证、经筵讲章、语录、辞赋等。其内容丰富,诸如国家政治、典章制度、战争、边防、军事、行政、吏制、刑律、命案、宗庙、陵寝、礼仪、科举、 [[ 户口 ]] 、田赋、税收、徭役、农田、水利、海运、漕运、 [[ 仓储 ]] 、风俗、民情等,是研究一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中外关系的重要史料。
数量
存留完整的明人文集的数量,尚无全面的 [[ 统计 ]] ,除诗集外约有两千余种。
作者
作者一千五百余家。其中包括元明之际的宋濂、刘基、胡翰等,明清之际的钱谦益、顾炎武、王夫之等。笔者以官僚政客、文人学者居多,也有少数隐士、道家和释家的 [[ 作品 ]]
版本
明人文集有明刻本、清刻本和民国年间的铅印本等,也有尚未刊行的稿本、 [[ 抄本 ]] ,除单行本外,大都收入各种丛书。
2.清人文集
数量
清代无论文集的数量,或所包含的 [[ 内容 ]] ,都大大超过前代。据《清史稿·艺文志》的载录,共收有别集类书目一千六百八十五部﹐总集类书目五百零三部。后来《清史稿·艺文志补编》又续收别集类书目两千八百九十部,总集类书目三百五十四部。上述书目,包括了一部分清人辑轶前代诗文的集子,若将其剔除在外,总计约五千部以上。曾有学者检索中国各大图书馆收藏的有关书目卡片,共得清人诗文别集目录约一万三千余种。而这还不是最后的数字,因为流散在各地的 [[ 抄本 ]] ﹑稿本,甚至一部分刻本,都无法收集在内。至于亡佚散失的集子,则更难以考稽齐全了。
命名
作者
清人文集,极大多数属于个人之作。在当时,一些名家硕学之士,固然都要编选集子,许多朝廷显宦,以及省府州县等官,甚至连皇帝本人,亦因显示学问,或附庸风雅,致力于刊刻诗文论说。至于一般穷儒寒学之辈,尽管财短力绌,但也常拼其毕生之力而收辑自己 [[ 文章 ]]
内容
经典
清人选编众人之作合为"总集"的风气也很盛。康熙中魏宪辑《皇清百名家诗》,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魏裔介等九十一人的诗作,同治二年(1863),李长荣辑《柳堂师友诗录初编》,则收了一百六十多人的作品,蔡殿齐的《国朝闺阁诗钞》,专门收录一百名妇女之作,还有如宋荦的《国朝三家文钞》,是将侯方域﹑魏喜﹑汪琬三家文字辑在一起。道光时,李祖陶的《国朝文录》初编,收各类文集四十种,同治间又出续编,再收文集五十种。这些诗文总集,一般只是把所要收录的原编集子辑在一起,进行刊刻,做法比较简单。另如沈德潜的《国朝诗别裁集》﹑ [[ 张应昌 ]] 的《国朝诗铎》,是从数百种或近千种集子中,按作者的意趣,选出佳作并加注释,分时期或类别,编辑成书,需花费较大功夫。类似沈﹑张两人以编选各家文章成集者,当推《切问斋文钞》和《皇朝经世文编》最为著名。《切问斋文钞》,乾隆间由陆耀编辑,共三十卷,分学术﹑风俗﹑教家﹑服官﹑选举﹑财赋﹑荒政﹑保甲﹑兵制﹑ [[ 刑法 ]] ﹑时宪﹑河防十二门,是一部以经世致用为目的的好书。后来贺长龄聘魏源编《皇朝经世文编》,多少也受到该书的影响。
辑佚
清人的辑佚工作是很出名的,于是便有人把前代人的文章诗词收集起来,编成集子,尽管不能归入清人 [[ 文集 ]] ,但搜求遗文﹑校刊训释相当艰苦,也可算清人在学术上的一大成就。从康熙时候起,由官府倡导陆续编出的《全唐文》﹑《全唐诗》﹑《全金诗》等,都是些费工费时的大部头书。其他如张金吾辑《金文最》﹑李调元的《全金诗》﹑缪荃孙的《辽文存》等﹐亦颇见功夫。而最足称道的当为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据 [[ 作者 ]] 自称,他曾历时二十七年,竭尽搜求爬梳之力,始得功成完篇。
地位
清人文集,不但是从事文学史研究的基本资料,而且因为集子中的内容包括了当时的政治﹑ [[ 经济 ]] ﹑文化﹑外交﹑民族等各个方面,所以也为历史研究工作者所看重,是进行历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 [[ 资料 ]] 来源。== 相关视频 ==<center>{{#iDisplay:z05267acywz|480|270|qq}}<center>曾记否 有声读物 知青文集 第十二集</center></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 630 中國文化史]]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