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蜃景

增加 3,383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蜃景'''是中国生态学的一个名词术语。 目前,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一种是方块文字,如汉字<ref>[https://www.sohu.com/…”


'''蜃景'''是中国生态学的一个名词术语。

目前,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一种是方块[[文字]],如汉字<ref>[https://www.sohu.com/na/455650946_100034039 日文是怎么来的,日本人是如何把汉文,改换成他们自己文字的],搜狐,2021-03-15</ref>、日文和韩文,还有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西夏文<ref>[https://history.sohu.com/a/603679073_121174827 与汉文同宗同源的西夏文,国人看它如天书,俄罗斯人却如数家珍],搜狐,2022-11-09</ref>、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种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名词解释==

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其的形成与天气形势、气象条件、地理位置、地球物理等有密切联系。海市蜃楼在海上或陆地上均可以看到。 其特点是同一地点重复出现和出现的[[时间]]一致。

由于密度不同,光线会在气温梯度分界处产生折射[[现象]]。人们的大脑认为光线总是沿直线传播,但是当光线通过下方温度低、密度大的大气时,就会向下折射,所以大脑中显现的远处高楼就会比实际高。

自古以来,蜃景就为世人所关注。在西方神话中,蜃景被描绘成[[魔鬼]]的化身,是死亡和不幸的凶兆。我国古代则把蜃景看成是仙境,秦始皇、汉武帝曾率人前往蓬莱寻访仙境,还多次派人去蓬莱寻求灵丹妙药。现代科学已经对大多数蜃景作出了正确解释,认为蜃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所谓蜃景就是光学幻景。

蜃景与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条件以及那些地方在特定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密切联系。气温的反常分布是大多数蜃景形成的气象条件。

就拿下蜃的形成来说。夏季沙漠中烈日当头,沙土被晒得灼热,因沙土的比热小,温度上升极快,沙土附近的下层空气温度上升得很高,而上层空气的温度仍然很低,这样就形成了气温的反常分布,由于热胀冷缩,接近沙土的下层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层冷空气的密度大,这样空气的折射率是下层小而上层大。当远处较高物体反射出来的光,从上层较密空气进入下层较疏空气时被不断折射,其入射角逐渐增大,增大到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这时,人要是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下蜃。

柏油马路因路面颜色深,夏天在灼热阳光下吸收能力强,同样会在路面上空形成上层的空气冷、密度大,而下层空气热、密度小的分布特征,所以也会形成下蜃。

发生在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就是太阳光遇到了不同密度的空气而出现的折射现象。沙漠里,白天沙石受太阳炙烤,沙层表面的气温迅速升高。由于空气传热性能差,在无风时,沙漠上空的垂直气温差异非常显著,下热上冷,上层空气密度高,下层空气密度低。当太阳光从密度高的空气层进入密度低的空气层时,光的角度发生了改变,经过光的折射,便将远处的绿洲呈现于人们眼前了。在海面或江面上,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海市蜃楼”的现象。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251,8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