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沈亚威

增加 8,729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沈亚威 | 圖像 = File:U=363075703,4182428307&fm=26&gp=0.jpg|缩略图|右|center|[http://pic5.nipic.com/20100111/4125101_11…”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沈亚威
| 圖像 = [[File:U=363075703,4182428307&fm=26&gp=0.jpg|缩略图|右|center|[http://pic5.nipic.com/20100111/4125101_111120055643_2.jpg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作曲家
| 出生日期 = 1920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作曲家
| 知名原因 = 历任前线歌舞团团长,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 军区政治说文艺创作室创作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 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 知名作品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br>
}}
== 沈亚威 ==
沈亚威(1920-2002 ),作曲家,江苏吴兴人。历任前线歌舞团团长,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军区政治说文艺创作室创作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第四届副主席、江苏分会副主席。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作品有《淮海战役组歌》、(与人合作),歌曲《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我有一个小书库》、《行进在祖国大地》和歌剧《打击侵略者》(与人事作谱曲)等。与与人合作的歌舞《东海前哨之歌》,1964获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优秀作品奖。有《沈亚威歌曲选》。
=== 个人简历 ===
沈亚威(1920一2002),1920年12月16日生于浙江吴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家迁南昌。

1938年5月考入江西省青年服务团,从事街头救亡宣传。同年8月赴皖南参加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担任歌咏指挥。1939年曾到新四军文化队,师从何士德学习音乐基础理论及指挥、作曲。
1941年任新四军一师服务团音乐教员、队长。
1946年任华中军区前线指挥部文工团团长,后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一团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解放军剧院副院长。
1954—1958年入中央音乐学院进修理论作曲,师从江定仙、肖淑娴等。
1955年以来历任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和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并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为上校军衔。
1982年10月起为南京军区专职音乐创作员。
1979年起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音协江苏分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沈亚威历任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歌咏组长、第三野战军文工团一团团长、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组副军职创作员、第四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2001年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 创作经历 ===
《战士第二个故乡》
1963年春,时任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的沈亚威和词作家向彤一起到东福山体验生活。当时,连队副指导员韩光前要求战士们把自己写的心得体会交到连部,用以充实、更换黑板报。张焕成鼓起勇气,把他也认不准到底是不是诗的作品交了上去。第二天,张焕成用3年心血写就的题为“以岛为家”的诗歌抄在了黑板报上。就在沈亚威、向彤临别小岛时,从连部黑板报上看到了这首短诗。“这是一首生动地表达战士对建立海上乐园充满信心的好诗,作为歌词也完全合适,于是我把它抄在记事本上。”后来,沈亚威在创作散记中回忆说。 1963年“八一”前夕,在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中,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八场大型歌舞《东海前哨之歌》荣获优秀节目奖,“战士第二故乡”也被列入其中作为插曲之一。两位艺术家对原词作了些改动和增添:一是把“啊东福山,你是我们战士的乐园/是我们日夜守卫的地方”改为“啊祖国,亲爱的祖国/你可知道战士的心愿/这儿正是我最愿意守卫的地方”,从而使这首歌的主题和守岛战士胸怀祖国的理想联系起来;二是把“以岛为家”延伸为“第二故乡”,题目定为“战士第二故乡”。
到了1981年,歌唱家李双江应邀在沈亚威作品专场音乐会上担任独唱,为适应他的音色需要,沈亚威在原曲的后面又增加了“这儿正是我们的第二个故乡”这样的结束句。至此,这首歌曲从初稿到最后定稿,历时18年才最终完成。
《淮海战役组歌》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之际,华东野战军文工团随政治部机关开赴前线。战役开始不久的一天,文工团的同志正准备宿营,忽然传来了紧急集合的哨音,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十分兴奋地告诉大家:“这场大仗已经开始了。徐州以东的铁路,已经被我们的部队切成几段。敌人正从东西两面逃跑,我们不能停留,要紧跟部队追上去!”韦明躺在门板上,激动得无法入睡,辗转反侧,翻身伏在门板上急速写就了一首《乘胜追击》的歌词:“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喘气/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跑掉……”文工团团长沈亚威看了歌词立即开始谱写曲子。边打边写边教边唱,当部队到达下一个宿营地时,已经会了未来《淮海战役组歌》中的第一首歌,并在当天的晚会上演唱。 当文工团到达陇海铁路南面的碾庄外围时,红军正在包围黄伯韬兵团,音乐股长陈大荧当即完成了淮海战役的第二首歌《抢渡运河铁桥》。11月23日,一位骑兵飞驰着经过驻地的村庄,喊着:“捷报,捷报……全歼黄伯韬四个师”。沈亚威只用了两个小时,连词带曲写出了《捷报,捷报,歼灭了黄伯韬》,欢呼淮海大战第一战役的重大胜利。随后,文工团随第三纵队穿越津浦路西,正逢部队赶挖工事,龙飞同志又写了一首《挖工事》鼓舞士气。当被红军围困的国民党军开始突围时,只要红军冲上去,就有成百上千人举手投降,真是兵败如山倒!沈亚威又以嘲笑的口吻写了一首《狠狠地打》。
=== 艺术成就 ===
沈亚威1920年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一个普通职员家庭,1938年参加新四军。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先后谱写了300多首音乐作品。
1948年,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沈亚威主创了《淮海战役组歌》,毛泽东同志听后称赞说:三野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1963年,他深入东海前线,满怀深情地为连队战士所作的《战士第二故乡》诗词谱曲。从此,这首著名的军旅歌曲成为祖国万里海防线上守岛官兵的“岛歌”。1964年,他参加大型歌舞《东方红》的创作,成功地为毛泽东同志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谱曲。即使是离休后,沈亚威仍笔耕不辍,直到去世前还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谱曲,表达了一位人民音乐家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沈亚威是在人民军队中成长起来的作曲家。自1939年开始创作以来,已作有歌曲400余首。其主要作品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季风车歌》、《黄海渔民曲》、《金牛谣》、《刺抢歌》等,解放战争时期的《打》和编入《淮海战役组歌》中的《乘胜追击》、《狠狠地打》等,建国后的《海岸炮兵歌》、《咏梅》和合唱曲《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颂》等,都曾广泛流传。此外还有歌剧《打击侵略者》(与张定和、秦西炫等合作,宋之的等编剧)和由他主持创作的大型歌舞《东海前哨之歌》等也受到好评。
=== 作品特色 ===
沈亚威善于捕捉住生活中真实的情景和情绪,用音乐形象加以典型化,使作品富于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他注重内心世界的揭示,深入透视人们的心灵。在立意、构思、体裁、手法、风格上不断作新的探索。1940年写的《大红灯》,就作了表演唱的尝试。为历史剧《甲申记》所作插曲《征潼关》、《迎闯王》等,成功地采纳、融合了古曲和古民歌的色调。他在80年代创作的《我们的祖国》、《护士之歌》等歌曲,力求以新的艺术去适应新时代青年的要求。沈亚威的歌曲创作,为音乐的民族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在他的作品中,战歌与民歌结合,相得益彰。他的战斗性强的歌曲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其进行曲常有民歌风,而民歌曲调中又有进行曲的特色。
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