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875
次編輯
變更
阐释的有限与无限
,创建页面,内容为“《'''阐释的有限与无限'''》,作 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阐释学高等研究院 编,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
《'''阐释的有限与无限'''》,作 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阐释学高等研究院 编,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自建社以来出版了大量[[人文社会科学]]<ref>[https://www.docin.com/p-1277404367.html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豆丁网,2015-09-02</ref>学术精品,联系和团结了一大批国内一流的学者、作者队伍,与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版权贸易关系。迄今共出版近2万种图书,年出书量达1000种以上,其中许多都是具有品牌价值的学术精品图书、不断重印的文化<ref>[https://www.shezhan88.com/lifeservice/2782060.html 文化的概念是什么],设栈,2019-11-28</ref>理论读物,包括国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规划的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本专著收录数十篇论文,都是围绕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张江教授发表的《论阐释的有限与无限——从π到正态分布的说明》一文展开的学术争鸣的有关成果。张江教授的论文发表在《探索与争鸣》杂志,在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些成果也都在《[[探索与争鸣]]》杂志组织的栏目中发表,代表了学术界目前对这一问题所达到的新的认知水平。本次结集出版,更有助于深化这一问题的研究,带有带领阐释学话题和开辟学术前沿的意义。是学术界继《强制阐释争鸣集》之后又一轮的学术对话。
==目录==
论阐释的有限与无限
——从π到正态分布的说明
论有限与无限的共时性
——重思“阐释”
抽离了[[社会]]历史范畴的π还有效吗
——与张江教授对话
作为阐释学根据的公共理性
阐释的无限及限界:以中国经学阐释学为例
阐释的循环和悖论
阐释逻辑中的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之辨
——与张江先生商榷
总体阐释的量化分析是否可能
——对南帆[[教授]]一文的延伸讨论
究竟什么是公共阐释
——与周宪教授对话
从意义的二重性看阐释的辩证法
冲突与共在:阐释学视域中的有限与无限
——对高楠教授一文“接着说”
作为阐释活动中预设存在项的作者意图
阐释逻辑的诠与阐法则
——基于思想史与[[科学]]史的思考
数学语言的洞见与盲视
——回应曾军教授
公共理性使有效阐释得以可能
——回应傅其林教授
“我们的需要就是解释世界的需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中的阐释学现象
文学史学研究中技术分析法的有效性问题
文学史研究的公共理性与有效阐释
有效阐释的边界
——以20世纪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研究为例
“阐释”阐释了什么
——兼论作为现象学的“深层阐释学”的可能性
阐释问题之哲学拓扑学分析
绝对精神的瓦解与解释学视域中的有限—无限
阐释的双重界限:意蕴预设与有效性判定
——兼论“阐释的有限与无限”问题的理论空间
重提人文科学的真理要求
——阐释学如何切中时代“真问题”
[[数学]]人文:科学抑或人文学
——南帆、曾军教授相关讨论引义
阐释学视野下公羊学“三世说”的精彩演进
从“六经注我”到“我注六经”
——现代经学阐释的限度与公共性展开
阐释学与历史教科书史的研究
思想史研究应基于文本的历史性阐释
——以约翰·密尔《论自由》中文译本为个案
浪漫主义阐释学:从方法论到存在论
从[[阐释学]]到历史阐释学:何为历史的“正用”
解释学的重建:由前见依赖性形态向非前见依赖性
形态拓展
“意图”之辨与学术范式的建构
视域融合、形式建构与阐释的当下性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自建社以来出版了大量[[人文社会科学]]<ref>[https://www.docin.com/p-1277404367.html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豆丁网,2015-09-02</ref>学术精品,联系和团结了一大批国内一流的学者、作者队伍,与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版权贸易关系。迄今共出版近2万种图书,年出书量达1000种以上,其中许多都是具有品牌价值的学术精品图书、不断重印的文化<ref>[https://www.shezhan88.com/lifeservice/2782060.html 文化的概念是什么],设栈,2019-11-28</ref>理论读物,包括国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规划的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本专著收录数十篇论文,都是围绕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张江教授发表的《论阐释的有限与无限——从π到正态分布的说明》一文展开的学术争鸣的有关成果。张江教授的论文发表在《探索与争鸣》杂志,在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些成果也都在《[[探索与争鸣]]》杂志组织的栏目中发表,代表了学术界目前对这一问题所达到的新的认知水平。本次结集出版,更有助于深化这一问题的研究,带有带领阐释学话题和开辟学术前沿的意义。是学术界继《强制阐释争鸣集》之后又一轮的学术对话。
==目录==
论阐释的有限与无限
——从π到正态分布的说明
论有限与无限的共时性
——重思“阐释”
抽离了[[社会]]历史范畴的π还有效吗
——与张江教授对话
作为阐释学根据的公共理性
阐释的无限及限界:以中国经学阐释学为例
阐释的循环和悖论
阐释逻辑中的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之辨
——与张江先生商榷
总体阐释的量化分析是否可能
——对南帆[[教授]]一文的延伸讨论
究竟什么是公共阐释
——与周宪教授对话
从意义的二重性看阐释的辩证法
冲突与共在:阐释学视域中的有限与无限
——对高楠教授一文“接着说”
作为阐释活动中预设存在项的作者意图
阐释逻辑的诠与阐法则
——基于思想史与[[科学]]史的思考
数学语言的洞见与盲视
——回应曾军教授
公共理性使有效阐释得以可能
——回应傅其林教授
“我们的需要就是解释世界的需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中的阐释学现象
文学史学研究中技术分析法的有效性问题
文学史研究的公共理性与有效阐释
有效阐释的边界
——以20世纪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研究为例
“阐释”阐释了什么
——兼论作为现象学的“深层阐释学”的可能性
阐释问题之哲学拓扑学分析
绝对精神的瓦解与解释学视域中的有限—无限
阐释的双重界限:意蕴预设与有效性判定
——兼论“阐释的有限与无限”问题的理论空间
重提人文科学的真理要求
——阐释学如何切中时代“真问题”
[[数学]]人文:科学抑或人文学
——南帆、曾军教授相关讨论引义
阐释学视野下公羊学“三世说”的精彩演进
从“六经注我”到“我注六经”
——现代经学阐释的限度与公共性展开
阐释学与历史教科书史的研究
思想史研究应基于文本的历史性阐释
——以约翰·密尔《论自由》中文译本为个案
浪漫主义阐释学:从方法论到存在论
从[[阐释学]]到历史阐释学:何为历史的“正用”
解释学的重建:由前见依赖性形态向非前见依赖性
形态拓展
“意图”之辨与学术范式的建构
视域融合、形式建构与阐释的当下性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