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高晓岚

增加 1,496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unreferenced|time'''高晓岚'''(1907~1999),字澹陵,号渔叟,[[湖南省]]汉寿县坡头镇人<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27%27%27%E9%AB%98%E6%99%93%E5%B2%9A%27%27%27(1907~1999)%EF%BC%8C%E5%AD%97%E6%BE%B9%E9%99%B5%EF%BC%8C%E5%8F%B7%E6%B8%94%E5%8F%9F%EF%BC%8C%5B%5B%E6%B9%96%E5%8D%97%E7%9C%81%5D%5D%E6%B1%89%E5%AF%BF%E5%8E%BF%E5%9D%A1%E5%A4%B4%E9%95%87%E4%BA%BA&hdq=2019sogou-07site-04T21:39:11+00:00}}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高晓岚'''(1907~1999),字澹陵,号渔叟,[[湖南省]]汉寿县坡头镇人 。6 ],景天文化艺术-weixin.qq.com - 2018-06-12</ref>。高晓岚6岁入私塾,17岁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9%AB%98%E6%99%93%E5%B2%9A6%E5%B2%81%E5%85%A5%E7%A7%81%E5%A1%BE%EF%BC%8C17%E5%B2%81%E8%80%83%E5%85%A5%E6%B9%96%E5%8D%97%E7%9C%81%E7%AB%8B%E7%AC%AC%E4%B8%80%E5%B8%88%E8%8C%83%E5%AD%A6%E6%A0%A1&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高晓岚6 岁入私塾,17岁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搜狗, www.taomingren.com/b...- 2020-1-9</ref> 。"马日事变"后废学回县,先后在本县游巡塘小学、岩汪湖高小、弘毅中学任教,1951年调汉寿一中,从教50余年 <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5%85%88%E5%90%8E%E5%9C%A8%E6%9C%AC%E5%8E%BF%E6%B8%B8%E5%B7%A1%E5%A1%98%E5%B0%8F%E5%AD%A6%E3%80%81%E5%B2%A9%E6%B1%AA%E6%B9%96%E9%AB%98%E5%B0%8F%E3%80%81%E5%BC%98%E6%AF%85%E4%B8%AD%E5%AD%A6%E4%BB%BB%E6%95%99%EF%BC%8C1951%E5%B9%B4%E8%B0%83%E6%B1%89%E5%AF%BF%E4%B8%80%E4%B8%AD%EF%BC%8C%E4%BB%8E%E6%95%9950%E4%BD%99%E5%B9%B4&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先后在本县游巡塘小学、岩汪湖高小、弘毅中学任教,1951年调汉寿一中,从教50余年 ],景天文化艺术-weixin.qq.com - 2018-06-12</ref>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高晓岚
|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1907年
| 出生地点 = 湖南省 [[ 汉寿县 ]][[ 坡头镇 ]]  
| 逝世日期 = 1999年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字澹陵,号渔叟
| 职业 = [[ 教师 ]]
| 知名作 = <br>
}}  
== 人物背景 ==
他酷爱书法,自幼刻苦临摹,开拓创新,其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行草楷隶,皆有特色]]。中国老年书法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常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汉寿县书法诗词协会名誉主席,其书法作品多次在省市展出。篆、隶、行、草、楷诸体皆通,晚年尤以魏碑见长。1987年曾举办"高晓岚书法艺术展览",1988年在长沙毛主席革命活动纪念馆正厅展出,《湖南政协报》、《书法报》及湖南电视台、常德电视台先后作了专题报道。书法、诗词流传到香港、台湾、西欧等地。传略被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学书历程
他酷爱书法,自幼刻苦临摹,开拓创新,其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行草楷隶,皆有特色]]。中国老年书法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常 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汉寿县书法诗词协会名誉主席,其书法作品多次在省市展出。篆、隶、行、草、楷诸体皆通,晚年尤以魏碑见长。1987年曾举 办"高晓岚书法艺术展览",1988年在长沙毛主席[[革命]]活动纪念馆正厅展出,《[[湖南]]政协报》、《书法报》及湖南电视台、常德电视台先后作了专题报道。 书法、诗词流传到香港、台湾、西欧等地。传略被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学书历程 高晓岚先生自幼家贫,但聪明过人。七岁进私塾,除读经书外,便是习字,且长进甚快,同堂学童皆不及他。别人在"描红"(填写红模)时,他已"蒙影" (用竹纸蒙着影本写);别人"蒙影"时,他已提前脱手临贴。首次脱手,写了个"高"字,约有中等酒杯大,众人不相信,当即面试重写,果系本人所书,在   场者为之高兴。11岁时,先生不仅书法隽秀明丽,而且诗文情境并茂,被乡人谓之为神童  先生初学执笔,其拇指关节向下凹陷,写久便指腕僵痛,琢磨多日,不见功效,时时沉思闷想,其母见其状,对其执着精神倍感欣慰,细声叮嘱:"这拇指 关节跌下就绷紧,弓起便松活,你往后拿笔,把大拇指第一个关节弓起来看看……"先生照着做了,指腕都觉得舒服多了。先生深得母亲的启迪,自此读 书习字,做事做人,均养成观察仔细,思考究竟的习惯
少年时期,有一天 先生 家来了个游 执笔,其拇指关节向下凹陷, 老(系在外面专靠做字 久便指腕僵痛,琢磨多日,不见功效,时时沉思闷想,其母见其状, 其执着精神倍感欣慰 联赠送人家索取报酬的文人) 细声叮嘱:"这拇指关节跌下就绷紧 此人满腹经纶 弓起便松活,你往后拿笔,把大拇指第一个关节弓起来看看……"先生照着做了 言谈举止 指腕都觉得舒服多了 蕴含玄机 先生 深得母亲的启迪,自此读书 爱好 习字, 做事做人,均养成观察仔细,思考究竟的习惯。便
少年时期,有一天先生家来了个游学老(系在外面专靠做字写对联赠送人家索取报酬的文人),此人满腹经纶,言谈举止,蕴含玄机。见先生爱好习字,便 向先生的父亲进言,令先生用竹签穿制线,每隔两天加一枚,插在笔杆上书写。先生遵其嘱,加到三、四十枚时,拿起笔来只觉上重下轻,写起字来,甚 为吃力。久之,总感腕臂疲软,笔画依然差劲。先生之母见先生怏怏不乐,问其缘由,笑对先生说:"这游学先生是在练你的腕力、臂力,你现在把制钱取下来,再习之。"先生听母亲一说,顿生感悟,丢掉笔头制钱,觉得轻松自如。久而久之,俨象一股气流通到笔毫,写出的字,既流畅,也有劲势。
先生习字,可谓精金百炼,全神贯注 为吃力 年少时 久之 到赤山寄读 总感腕臂疲软 拜名师文亦樵为师 笔画依然差劲 文亦樵出身名门世家,精于书道,对弟子要求极为严格, 先生 在其指导下,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每日必练,从不间断,书艺长进神速。十五岁时,县城同族高瑞丰有一商铺门面需做招牌,一时无人接应,后有人推荐:"何不请晓岚题写?"高瑞丰觉得有理,但又一想,晓岚才十五岁,这写招牌 事非同一般,拿得下吗?但事急无法,只得派人向 母见 先生 索求。先生当即拿出墨砚,行云流水,大气磅礴,铁划银钩,一气呵成,将书写题字交给来人 怏怏不乐 高瑞丰将 精制墙上,街民皆来欣赏,过者留步 缘由 对先生 少年之时的书法,赞不绝口。从此, 说:"这游学 先生 书法声名大振 是在练你的腕力、臂力 你现 县内风传一时,老少皆知。把制钱取
1924年 下来 再习之。" 先生 得同乡秀才张寅资助鼓励,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 听母亲 师范学校 编入第一部28班 顿生感悟 其同班同学中有后来成为中国革命音乐先驱、杰出作曲家、音乐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的吕骥(当时名为吕展清)。同届同学中有后成为红军著名将领的段德昌(中共著名军事家、红六师师长、共和国第一号烈士证书人)、袁国平(新四军政治部主任 丢掉笔头制钱 在校时名叫袁裕)等人 觉得轻松自如 因段德昌系南县人 久而久之 近邻汉寿 俨象一股气流通到笔毫 在上学返乡途中 写出的字 先生常常与之同船 既流畅 故先生在校读书时,与段感情甚笃,互称之为"老乡" 也有劲势
先生习字,可谓精金百炼,全神贯注。年少时,到赤山寄读,拜名师文亦樵为师。文亦樵出身名门世家,精于书道,对弟子要求极为严格,先生在其指导 下,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每日必练,从不间断,书艺长进神速。十五岁时,县城同族高瑞丰有一商铺门面需做招牌,一时无人接应,后有人推荐:"何不 请晓岚题写?"高瑞丰觉得有理,但又一想,晓岚才十五岁,这写招牌之事非同一般,拿得下吗?但事急无法,只得派人向先生索求。先生当即拿出墨砚, 行云流水,大气磅礴,铁划银钩,一气呵成,将书写题字交给来人,高瑞丰将其精制墙上,街民皆来欣赏,过者留步,对先生少年之时的书法,赞不绝 口。从此,先生书法声名大振,在县内风传一时,老少皆知。 1924年,先生得同乡秀才张寅资助鼓励,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编入第一部28班,其同班同学中有后来成为中国革命音乐先驱、杰出作 曲家、音乐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的吕骥(当时名为吕展清)。同届同学中有后成为红军著名将领的段德昌(中共著名[[军事家]]、红六师师长、共和国 第一号烈士证书人)、[[袁国平]](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在校时名叫袁裕)等人。因段德昌系南县人,近邻汉寿,在上学返乡途中,先生常常与之同船,故先生在校读书时,与段感情甚笃,互称之为"老乡"。 省城读书,给先生习字拓宽视野,开辟天地。先生广采博取古代名家字贴之精华。从习黄自元的《九成宫醴泉铭》入手,以元代赵孟頫的《寿春堂记》滋   润秀发,用唐代颜真卿的《多宝塔》稳定间架,参以《中兴颂》壮其气势,继以插写晋代王羲之的《乐毅论》及唐代钟绍京的《灵飞经》,使其道婉韵秀   的字体兼而有之。后来,先生又借得《智永真草千字文》贴,至为宝爱,涵浑融合,心摹手追,日夜孜孜。不仅楷书基础扎实,而且篆、隶、行、草皆有   造诣,遍习颜柳,力追二王,其书法水平在校内,在省城已颇具影响。
1927年5月,长沙发生"马日事变",城内形势骤变,先生只好废学回县,先后在游巡塘、全护堤、伍家渡、岩汪湖等地教书,辛勤耕耘,传道授业,解惑答疑,深受百姓欢迎。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地方乡绅派系纷争,为争夺大美乡乡长之职位闹得不可开交。其时,乡人觉得先生为人诚实厚道,工作勤勉,为缓解派系斗争,避免 冲突,乡人公推先生出任大美乡乡长。先生推辞不脱,只得勉强接应,成为小学教师中推选出来的"先生乡长"。任职期间,先生为民办事,谨慎精诚,有口皆碑。然先生仍不愿迎逢上司,屈膝折腰,更不忍扰民抓丁,苛征强购,仅几个月,先生便挂冠而去,辞掉职务,继续教书生涯。此段经历,清楚无隐,政府知晓,众人理解,历次运动却也无人提及。孰料"文革"期间,造反派却死死扣住这"先生乡长"的经历,对先生横加批斗,其子女倍受牵连。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 冲突 县城十字街修建了一座 乡人公推先生出任 饭店 美乡乡长。先生推辞不脱 在当时算是汉寿 只得勉强接应,成为小学教师中推选出来 的" 标志性建筑先生乡长"。 为了显赫门庭 任职期间 饭店负责人专请 先生为 其题写招牌 民办事 因其要悬在墙顶,字迹必须很大 谨慎精诚 而当时又没 扩印设备,索字者觉得这是一大难题,众人也为之担心 口皆碑 先生 应允后,次日清晨,来到学校大操坪,将粘合的白纸铺在地 仍不愿迎逢 提来一支自制的扫把似的大拖笔(笔杆有碗口粗)和一桶红土水汁 屈膝折腰 慢步走到纸边 更不忍扰民抓丁 凝神静气 苛征强购 双手握管 仅几个月 将笔沾满红土水 先生便挂冠而去 在纸上龙飞凤舞 辞掉职务 一口气写出了"汉寿大饭店"五个2米见方的正楷字 继续教书生涯 看到这苍劲有力 此段经历 用墨均匀,间架平稳 清楚无隐 独具风格的字迹 政府知晓 ,众人 赞叹不已。后来 理解 这几个字做成招牌,悬在墙上,使饭店添光增色,生意兴隆 历次运动却也无人提及 可惜的是,孰料"文革"期间, 造反派却死死扣住 几个字也因破" 四旧先生乡长" 而被砸掉。说来也怪 的经历 自砸掉这几个字后,该店的 对先 意便开始凋蔽 横加批斗 从此一厥不振 其子女倍受牵连
二十世纪六 十年 浩劫 代初 先生被造反派视为反动学术权威 县城十字街修建了一座大饭店 送到镇龙阁牛棚改造。先生工作的 在当时算是 汉寿 一中图书室 图书全部被洗劫一空,其私人收集多年的古书、古帖也被查抄没收,连文房四宝亦被拿走,编写的诗文卷册亦散失。即便如此,先生仍未停止练习书法,在" 改造标志性建筑" 期间,稍有间隙 。为了显赫门庭 饭店负责人专请 先生 便用树枝竹签,在地上比划,邻里小儿争相拜其 师。先生殷勤指点,传 精髓,早将批斗之事抛到九霄云外。尤其是乡亲邻里有喜庆之事,时常请先生 题写 门联 招牌 先生一一应允,送联上门,临走时,一再交代,勿告诉外人,以免造反派惹是生非。因其要悬在
"文革"期间 墙顶 县城电影院改建 字迹必须很大 修成后无人题写招牌 而当时又没有扩印设备 有好心人提议请先生题 ,但造反派不允,只 者觉 另请人摹仿先生字体,写出"汉寿电影院"五个小字,然后用放 这是一 设备描在墙上 难题 做成招牌 众人也为之担心 字成之后,县民一看便知不是 先生 手迹 应允后 造反派头头不解 次日清晨 问其缘由 来到学校大操坪 一长者答道:"高老先生 将粘合 字迹系数十年之精华,其内功须蕴含心底,外功方彰显日月,此非一般雕虫小技者所能及。"白纸铺
"改造"期间 在地上 乡人见先生年事已高。未安排下田干农活,但苦于造反派压力,只好安排先生放牛。先生深知,牛是农家之宝,对牛极为关爱。 提来一支自制的扫把似的大拖笔(笔杆有碗口粗)和 年冬天深夜 桶红土水汁 风雪交加 慢步走到纸边 母牛生崽后 凝神静气 小牛冻僵 双手握管 生命垂危。先生见情况紧急,遂 自家的被褥搬来 笔沾满红土水 牛崽身 龙飞凤舞 自己却守候旁边,睡在牛棚的草堆中。待第二天黎明,乡人见其睡在草堆之中,问明情况,对先生舍己奉公之精神,佩服不已。
口气写出了"汉寿大饭店"五个2米见方的正楷字。看到这苍劲有力,用墨均匀,间架平稳,独具风格的字迹,众人赞叹不已。后来,这几个字做成招牌, 悬在墙上,使饭店添光增色,生意兴隆。可惜的是,"文革"期间,这几个字也因破"四旧"而被砸掉。说来也怪,自砸掉这几个字后,该店的生意便开始凋蔽,从此一厥不振。 十年浩劫,先生被造反派视为反动学术权威,送到镇龙阁牛棚改造。先生工作的汉寿一中图书室的图书全部被洗劫一空,其私人收集多年的古书、古帖也 被查抄没收,连文房四宝亦被拿走,编写的诗文卷册亦散失。即便如此,先生仍未停止练习书法,在"改造"期间,稍有间隙,先生便用树枝竹签,在地上 比划,邻里小儿争相拜其为师。先生殷勤指点,传其精髓,早将批斗之事抛到九霄云外。尤其是乡亲邻里有喜庆之事,时常请先生题写门联,先生一一应允,送联上门,临走时,一再交代,勿告诉外人,以免造反派惹是生非。 "文革"期间,县城电影院改建,修成后无人题写招牌,有好心人提议请先生题字,但造反派不允,只得另请人摹仿先生字体,写出"汉寿电影院"五个小 字,然后用放大设备描在墙上,做成招牌。字成之后,县民一看便知不是先生手迹,造反派头头不解,问其缘由,一长者答道:"高老先生的字迹系数十年之精华,其内功须蕴含心底,外功方彰显日月,此非一般雕虫小技者所能及。" "改造"期间,乡人见先生年事已高。未安排下田干农活,但苦于造反派压力,只好安排先生放牛。先生深知,牛是农家之宝,对牛极为关爱。一年冬天深 夜,风雪交加,母牛生崽后,小牛冻僵,生命垂危。先生见情况紧急,遂将自家的被褥搬来,盖在牛崽身上,自己却守候旁边,睡在牛棚的草堆中。待第二天黎明,乡人见其睡在草堆之中,问明情况,对先生舍己奉公之精神,佩服不已。 "文革"之后,先生复出,虽为县一中退休教师,但看到国家拨乱反正,文艺复苏,深感"春风惠我,夏雨宜人,"曾赋诗一首:"为我招回艺术魂,夜闻风露   满江村,嶙峋瘦骨今犹在,老眼惊看大海鲲。"先生虽年迈花甲,但仍以"往日荒疏久,残年补读忙"自勉,决心把自己的才华技术传授给年青人。先生不   遗余力地教人学诗学书法,对登门索字求教者,不厌其烦,均热忱接待,慷慨赐字。县教育局原副局长曾宪荣同志回忆说:"一次,我向先生表达索稿求字之意,先生铭记在心。1976年夏的一天,先生唤我入房,将书写好并亲手装订成本的《毛泽东诗词》赠送予我。我二十多年来一直为先生的待人之诚和严谨治学精神所倾倒,并常以曾当面求教于先生,成为先生入门弟子为荣耀。"
先生国学功底深厚,精古典,嗜吟咏,所作诗歌清新朴实,格律严谨,音韵优美,用典精当,县内文坛诗坛奉为圭臬。八十年代,先生曾参与为《龙阳县志》注点工作,历经艰辛,完成重任,对县志中许多难解之处,均一一作注,极为认真。南县编志,受省志办委托,派人专访先生,先生对南县县志中所涉及的许多地名典故的解读,不仅与中央文史馆资料相同,且见地更高、更准,令来访者叹服。
矢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先生八十寿辰时,县内为其举办书法作品展览,常德书法名家伍觉先生特地为先生题联"二万铎声催破晓,八旬银发照晴岚。"展览轰动省内外,各级媒体均有报道,先生作品,词条已录入《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其精神风貌已深深融入人们心中。
==视频==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中国人]]
30,717
次編輯